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14年08月09日
總統關心雲嘉南災後重建復原情形 指示中央地方合作協助受災民眾儘速恢復正常生活
總統關心雲嘉南災後重建復原情形

賴清德總統今(9)日上午前往臺南關心雲嘉南災後重建復原情形時表示,希望中央與地方通力合作,秉持「從優、從速、從簡、從寬」辦理農損救助;另針對中南部房屋毀損情形,政府除給予家園復原慰助金,也在不影響公共安全的前提下暫停公共工程施工,整合及協調技術支援團隊進駐社區協助民宅修繕,盼民眾都能儘速恢復正常生活。

總統抵達「重建復原指揮所」後,分別聽取指揮官陳金德及臺南市副市長葉澤山簡報,瞭解日前丹娜絲颱風及豪雨對雲嘉南造成的影響及災害復原情形。

總統表示,此次丹娜絲颱風及西南氣流帶來的豪大雨相當罕見,對臺南、嘉義等地區帶來嚴重災情。丹娜絲颱風與過往颱風由東向西的路徑不同,是120年來首次自臺灣海峽由南向北,由嘉義登陸。雲嘉南地區是平原,首當其衝,中南部電線桿毀損3、4千支;嘉義縣則有3座高壓電塔倒塌,基地台受損超過1,300座,儘管台電公司全力投入搶修,甚至有台電員工因此不幸犧牲生命,但當地仍停電十多天,對市民帶來很大衝擊,要向受影響的民眾表達歉意。

總統提到,後續幾個颱風雖然沒有進入臺灣本土,但西南氣流所挾帶的雨量累積已超過莫拉克颱風,對臺南、嘉義、高雄、屏東帶來嚴重衝擊。希望中央與地方攜手合作、共同面對,協助受影響的民眾儘速解決困難、恢復正常生活。

總統指出,因應此次災情相當罕見,行政院也提出特別方案協助地方共同幫助受災民眾。第一,農損救助項目將採取全品項、免勘查,直接請領天然災害現金救助;第二,利息補貼方面,政府將原本的1.415%的貸款利率降至0,由中央補貼,時間達一年之久;第三,提高農業設施補助,包括竹筏、漁船、溫室、農舍、畜舍等補助都提高5到8成。請中央與地方政府均秉持「從優、從速、從簡、從寬」4項原則辦理,協力幫助農、漁民迅速恢復生活,降低衝擊。

針對風災造成中南部房屋毀損情形,總統表示,本次中南部地區有超過4萬多戶房屋毀損,光是臺南就有3萬多戶,主要分布於17個行政區。因此,行政院提出家園復原慰助金, 若屋頂及外牆損壞超過20平方公尺以上、未達100平方公尺,由中央補助每戶5萬元;前述面積達100平方公尺以上,由中央補助每戶10萬元。臺南市政府也針對20平方公尺以下的屋損住戶,每戶補助2萬元。

總統特別感謝臺南市立委的積極幫忙,對於許多民眾無法立即解決屋損問題,動員志工、朋友一起投入災區及社區進行修繕,甚至提供帆布給需要的民眾做為應變。

總統指出,除了現金救助,在不影響公共安全的前提下,政府將整合並暫停所有公共工程施工,調派工班來到臺南及嘉義,協助受災民眾迅速重建,這是過往所沒有過的。同時,中央各部會,包括內政部、經濟部、農業部、交通部也分別認養臺南市10個行政區;臺南市政府則由交通局、水利局、工務局認養7個行政區;環境部彭啓明部長今日也特地來到臺南,協助臺南市政府解決廢棄物垃圾清運問題,特別是災後石綿瓦的清理 處置。

總統接著表示,中央及地方技術支援團隊進駐認養行政區,並採取幾項原則:第一,穩定市場。避免有哄抬物價的情況發生,讓材料價格一致。第二,合法快速。有些事情民眾無法完成,必須靠政府協助,例如廢棄物清除、房屋拆除等問題, 將由政府負責清運處理。第三,加速修繕。包括調度工班進駐社區進行修繕,並協助地方媒合廠商、加碼補助修繕尾款等,均有助加速修繕作業。

總統說,目前約有2,100戶的民宅尚未釐清修繕意願,應該要迅速調查清楚;針對有意願修繕,或已媒合完成的民宅,要如期如質、迅速協助解決問題。行政院長卓榮泰也於上次院會提出《丹娜絲颱風及七二八豪雨災後復原重建特別條例》草案,匡列560億元用於災後重建,包括修繕補助費用及基礎建設、公共工程等項目,希望除解決這次颱風的問題,未來也能有更強韌的力量,因應下一次的挑戰。

總統今日下午接續前往臺南市新營區、佳里區關心民宅修繕情形,並對從各地前來支援的工班表達肯定與感謝之意。

包括臺南市長黃偉哲、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公共工程委員會主任委員陳金德、環境部長彭啓明、立法委員賴惠員、郭國文、王定宇、陳亭妃及林俊憲等亦出席今日勘查行程。

相關新聞
詳細內容
114年09月27日
副總統赴花蓮勘災 盼充分協調人力、物資 讓光復鄉早日恢復正常
因應樺加沙颱風造成花蓮地區重大災情,蕭美琴副總統今(27)日下午再度前往花蓮縣光復鄉關心救災狀況,並至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瞭解目前各項工作進度及災民需求。並感謝中央及地方政府的辛勞與努力、民間團體和志工們的協助與參與,期盼充分協調人力、物資以及時回應災民需求,共同努力讓光復鄉早日恢復正常。 副總統表示,重建之路相當漫長,需要大家全力投入。感謝中央和地方各單位在第一時間付出的辛勞與努力,以及許多民間團體、志工們大量湧入提供協助。接下來應思考如何充分協調人力和物資,以及時回應災民需求,像是車站設有志工分配站、軍方協助載運志工到較偏遠、無法徒步抵達的地方。 副總統同時說,希望來自臺灣四面八方的機具能獲得妥善分配,有需求的地方都能受到照顧,這也是所有付出愛心民眾的共同目標。也提醒前往協助的志工要注意自身安全,請使用雨鞋、口罩等相關配備,守護別人的同時也保護自己。 副總統表示,農政單位持續監測堰塞湖狀況,提醒民眾紅色警戒依然存在,必須隨時保持警覺。並提到,針對馬太鞍溪河床墊高問題,除了既有的堤防加強、固化等措施,對於未來降雨可能導致淹水的問題,應再思考如何保障民眾安全,例如加強警戒和監測。也感謝環境部和各縣市環保局前來支援,相關的清運措施也需要進一步協調與分工。 副總統感謝前進協調所定期公告相關資訊,包括政府相關作為和措施,例如旅宿安置補貼、農業天然災害救助及原民會提出的補助措施等,讓所有需要的人能迅速掌握相關資訊,讓政府的好意能盡速落實。也感謝自來水公司全力投入搶修,解決缺水問題。 最後,副總統也與縣府同仁和地方民意代表進行交流,針對其他可能遺漏或待加強的地方進一步交換意見,盼大家共同努力,讓光復鄉早日恢復正常。 包括農業部次長胡忠一、原民會副主委陳義信、花蓮縣議會議長張峻等亦陪同今日行程。
詳細內容
114年09月25日
總統赴花蓮勘災 指示全力救災、復原與重建 盼全國人民與花蓮人站在一起
因應樺加沙颱風造成花蓮地區重大災情,賴清德總統今(25)日下午先後前往花蓮國軍前進指揮所及光復淨水廠等地關心受災民眾及災後復原情形暨慰問救災國軍。總統表示,中央會傾全力幫助花蓮,與花蓮鄉親站在一起,包括救災、復原、重建等工作,讓民眾迅速恢復正常的生活。 總統先後聽取農業部林保署花蓮分署長黃群策、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暨經濟部次長賴建信、陸軍花東防衛指揮部副指揮官賴政豐以及台水公司總經理李丁來簡報,了解受災情況、道路清淤期程、供水進度及災後復原處置等情形。 總統表示,此次樺加沙颱風的暴風中心雖然沒有進入臺灣本土,但強颱暴風半徑廣大,造成花東、高雄及屏東等地出現豪大雨,尤其花蓮4天累積雨量約700至800毫米,導致馬太鞍溪堰塞湖溢堤,造成重大災情。要向不幸離世的鄉親表達哀悼之意,並祝福傷者盡快恢復健康,也希望大家共同努力盡速找到失蹤者。 總統強調,現在大家都是花蓮人,不分彼此,中央會傾全力幫助花蓮,與花蓮鄉親站在一起,包括救災、復原、重建等工作,讓民眾迅速恢復正常生活,中央會義無反顧與花蓮縣政府合作,幫助全體花蓮縣民。 總統也感謝行政院卓榮泰院長第一時間在花蓮設置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並由對於治水防災非常有經驗的經濟部賴建信次長擔任總協調官,負責協調中央各部會及花蓮縣政府,解決像是水、電、通訊及物資救援等各項問題。 總統指出,卓院長昨日至花蓮勘災時也做出幾項切合目前花蓮所需的具體裁示,第一,請陳時中政務委員馬上開設中央賑災募款專戶,讓全國的愛心都能幫助到花蓮受災的民眾;第二,儘管堰塞湖水量已從9100萬噸降至1300萬噸,威脅減少,但仍在紅色警戒,代表危險仍然存在,請農業部持續監測,並將監測資訊妥善運用,避免發生其他意外。第三,請交通部解決馬太鞍溪橋梁問題,這條橋對附近交通運輸非常重要,陳世凱部長已說明預計1個月搭建涵管便橋,4個月左右完成結構性便橋,並希望在2026年底前建構好永久橋梁,至少要能完成單向橋梁。 總統同時指出,目前已有17所收容中心,每個地方都需要醫療照顧及食物供給,衛福部將協調慈濟醫院、安養中心等醫療院所認養。環境部也將協助花蓮縣政府環境衛生工作,當前環境復原工作相當繁重,請賴總協調官協調中央與地方政府共同合作,幫助地方解決問題,讓重建工作得以順利進行。 總統表示,災情出現時已第一時間請國軍全力投入災區的救災跟重建工作,肯定國防部顧立雄部長與第二作戰區劉暐新指揮官,將救災視同作戰並擬定計畫書。國軍將負責清淤、後勤補給等,持續不斷、日夜分班,投入救災工作。他也授權國防部顧立雄部長和指揮官,在與鄉鎮或村里取得共識、避免誤解的情況下,國軍可以進屋協助搬離大型家具或清除汙泥。 總統也感謝全國其他縣市消防救災人員來到花蓮協助救災,延續臺灣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優良傳統精神。並表示,期盼縣府團隊與國軍及相關單位共同合作,分秒必爭,搜尋目前仍然失蹤的民眾,並請花蓮縣政府確實掌握縣內救災、復原及重建需求,俾利中央政府及前來支援的國軍、各縣市救災人員提供協助。並指示經濟部水利署在兩週至一個月內完成馬太鞍溪堤防修復,春節前完成堤防加固,在明年汛期前完成堤防永久設施,避免堤防邊坡持續倒塌及溪水沖到民宅。 總統接著說明,要解決堰塞湖並非易事,需要時間處理。馬太鞍溪堰塞湖約於今年7月底形成,內政部劉世芳部長即會同李鴻源前部長召集專家學者會議,同時委託臺大及陽明交大監測。經評估無法以爆破方式解決,且堰塞湖位於人車、機具難以抵達之處,虹吸或分洪道方式都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因此專案小組決議持續監測,將正確訊息提供縣政府,作為撤離民眾的依據。 總統強調,中央盡心盡力的處理堰塞湖,尊重專業,也徹底落實執行。發生憾事大家都不樂見,現在有這麼多人傷亡,更要團結合作,共同救災、復原及重建。希望全臺灣人民都與花蓮人站在一起,協助花蓮縣政府完成各項工作,讓受災民眾盡速恢復正常生活。 隨後,總統也到光復淨水廠附近民宅以及馬太鞍教會慰問受災民眾。針對民眾關切的水、電及通訊等問題,總統表示,光復淨水廠目前已回復4成供水,預計今天晚上可完成全部供水;復電進度已達98%,台電公司也會持續努力完成100%復電。另外,受損基地台修復已完成一半,災區漫遊由三家電信公司相互支援,讓災民恢復通訊。 包括國防部長顧立雄、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暨經濟部次長賴建信、副參謀總長執行官黃志偉、陸軍副司令張台松、第二作戰區指揮官劉暐欣、經濟部水利署署長林元鵬、原民會副主委陳義信、立法委員沈伯洋及台水公司總經理李丁來等亦分別陪同是項行程。
詳細內容
114年09月24日
副總統赴花蓮勘災 盼中央地方協力讓鄉親儘速恢復正常生活
受到強颱樺加沙帶來豪雨影響,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昨(23)日溢流造成光復地區淹水災情。蕭美琴副總統今(24)日下午先後前往光復鄉太巴塱教會、大進國小收容中心、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及光復鄉公所等地關心救災進度及傾聽災民需求,並強調,中央會與地方協力救災,幫助鄉親儘速解決困難、恢復正常生活。 副總統表示,全國民眾都非常關心花蓮災情,尤其光復鄉受損嚴重,大家都感到非常不捨,希望能盡快救出受災民眾,並找到失聯者。政府已開設收容中心,希望災民所需物資都能盡快到位,這是今日前來勘災的首要目的。 副總統提到,今日除了行政院卓榮泰院長前來勘災,總統也非常關心並指示國軍投入救災,協助民眾清理家園,加速災區重建進度。對於災民所提出的需求,各部會都在第一時間協助處理,中央會與地方協力救災,幫助大家盡速恢復正常生活。 副總統指出,大家最關心的是堰塞湖現況及安全問題,目前網路上流傳許多災情相關資訊,造成居民恐慌不安。因此,必須確保與民眾溝通的資訊一致、快速、到位且清楚。相關單位已規劃將定時以完整、透明、公開的方式公布相關資訊,包括馬太鞍溪堰塞湖等情況,讓大家有所掌握,讓居民能更安心。 副總統提到,第二項重點在於立即救援。堰塞湖發生溢流後,第一時間民眾都在尋找親友,造成電話線路壅塞,應進一步確認電話是否能自動轉接至其他各鄉鎮進行資訊完整對接。雖然目前最緊急的階段已過,但後續仍應檢討通報與資源對接的機制。並感謝相關單位提供交通便橋的修復時程,讓民眾能夠及早掌握,減少焦慮。 副總統也提到,第三項關注重點是自來水修復及災後清理工作。災民返家整理時首先面臨缺水問題,因此自來水淨水場修復進度必須持續對外公布,儘速恢復災區用水,讓民眾可及早清理家園。 副總統強調,大家最關心的是堰塞湖現況及安全問題,災民也需知道何時有水、何時能獲得協助。有關無人機與監測系統的應用也應加快建置,以提供更即時的資訊,讓居民安心,增加對政府的信任。 包括教育部次長張廖萬堅、原民會副主委陳義信、內政部消防署副署長馮俊益、衛福部醫福會執行長林慶豐等亦陪同今日行程。
詳細內容
114年09月22日
總統視察中央災害應變中心 指示各單位隨時掌握災情 適當應處及確保通訊安全與運行
賴清德總統今(22)日下午偕同行政院長卓榮泰前往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視察樺加沙強颱防災應變整備工作,並指示各防災單位及關鍵基礎設施維運單位隨時掌握災情,及時支援防救災工作,也請通傳會協調業者共同調度行動基地台車,確保通訊安全與運行如常。期盼共同努力將此次颱風的影響降至最低,確保全體國人的生命財產安全。 總統抵達後首先聽取簡報,也與屏東縣、花蓮縣及臺東縣等地方政府首長進行視訊連線,了解各地目前防災整備情形。總統肯定及感謝中央部會與地方政府因應樺加沙強颱來襲開設應變中心,並根據颱風動態做出適當處置,也要求中央與地方應變中心務必確實執行稍早卓院長及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指揮官劉世芳部長的各項工作提示。 總統指出,根據最新觀測資料顯示,強颱樺加沙從今天開始到週三對臺灣影響最為劇烈。雖然颱風路徑偏南、沒有直撲臺灣,暴風圈僅直接影響臺灣東南部及南部,但暴風圈半徑非常廣,也會帶來強風豪雨,全臺都不能掉以輕心。 總統表示,中央和地方政府應密切合作,嚴陣以待。並呼籲國人,這幾天務必不要前往岸邊觀浪、從事各項戶外活動,也要多加注意防颱措施及政府發布的最新訊息,外出時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 總統提到,目前雲嘉南復原前進指揮所結合地方政府,仍在協助前次風災及豪雨災區的民眾進行家園重建工作。要特別提醒,對於修繕中的房屋要加強加固,並預先掌握災害弱勢民眾清冊,優先規劃安排收容安置措施。 總統也指示各防災單位、關鍵基礎設施的維運單位要隨時掌握災情;同時,國防部也要視地方政府需求,及時提供支援兵力。為了準確掌握災情、提供必要協助,應確保中央與地方多元通訊管道維持通暢,請通傳會協請業者共同調度行動基地台車,以確保通訊的安全與運行如常。 針對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的應處,總統感謝農業部、內政部及交通部等部會的妥善應變作為,並要求中央與地方共同合作,隨時注意情況,必要時應協助撤離,確實保護民眾安全。 總統指出,這次樺加沙強颱帶來的豪雨可能讓東部山區受到衝擊。東部地區從0403地震後,無論是公路或是鐵路等交通設施,邊坡仍然敏感脆弱,依情資研判,東部山區累積降雨恐達到500至800毫米。同時指示交通部結合農業部,針對坡地災害易致災地區加強監控與預警,並妥善預劃東部地區交通疏導的配套措施。 總統指出,目前台電臺東區營業處已完成盤點整修人員、車輛及機具材料等工作,正全面戒備;另外,為了因應這次颱風來襲,台電已部署超過4千名搶修人力待命,必要時將迅速啟動支援機制。 最後,總統感謝全體防救災同仁不眠不休的辛勞,也提醒第一線人員注意自身安全。期許共同努力,將此次颱風的影響降至最低,確保全體國人的生命財產安全。 包括行政院政務委員季連成、秘書長張惇涵、內政部長劉世芳、農業部長陳駿季、經濟部長龔明鑫、海洋委員會主任委員管碧玲、原住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曾智勇Ljaucu‧Zingrur、環境部長彭啓明、數位發展部長林宜敬、衛生福利部長石崇良、文化部長李遠、教育部長鄭英耀、交通部次長伍勝園、國防部次長楊基榮等也在座。
詳細內容
114年09月20日
副總統出席全社會防衛韌性國際論壇晚宴 盼建構社會安全網 讓臺灣韌性成為最堅固盾牌
蕭美琴副總統今(20)日晚間出席「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國際論壇-韌性台灣 民主永續」晚宴時指出,臺灣與世界各國政府都在建構各自社會防衛韌性體系,確保在危機時刻,人民能夠先自助,進而助人。並強調,臺灣持續加強災害應變和防衛措施,讓防災準備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發布《當危機來臨時:台灣全民安全指引》,建構全社會安全網及提升公眾意識,讓臺灣的韌性成為最堅固盾牌。 副總統致詞時,首先感謝「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委員們,在過去一年來投入全社會防衛韌性的工作,以及在許多演練與會議中提供寶貴意見,讓臺灣更安全、更具韌性。同時表示,非常榮幸能呼應賴總統熱情的歡迎,感謝所有遠道而來的貴賓和專家們參加「全社會防衛韌性國際論壇」,以及駐臺的外交官和代表們,與我國政府和社會持續不斷地合作,共同努力。 副總統指出,這次國際論壇正值總統提出全社會防衛韌性工作的一周年,要感謝同樣面臨挑戰並致力維護社會韌性的各國專家們來臺分享專業知識和經驗。今日論壇涵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的五大支柱,匯聚許多非政府組織、專家以及臺灣公民社會人士,過去一年來也與委員會成員進行對話,持續推進並深化彼此的韌性。 副總統提到,近年來,全球局勢和國際環境瞬息萬變,從歐洲和中東的衝突與戰爭,到區域內的地緣政治挑戰;同時也在因應重大自然災害如地震、颱風、極端天氣,這些對我們的社會都產生深遠的影響。此外,其他人為事件例如破壞海底電纜、通訊線路和能源管道,不斷提醒我們,社會安全和基礎設施韌性已經成為世界上許多國家共同面臨的挑戰。另外,數位科技的高度滲透雖然對人民帶來許多新的機會,同時也帶來新的威脅,如網絡攻擊、假訊息和關鍵基礎設施的脆弱性,這些都是全球民主國家所面臨的挑戰。 副總統強調,今日國際夥伴的出席,正展現臺灣並非獨自面對這些挑戰,這些挑戰也並非臺灣所獨有,許多在座夥伴也正在應對這些複雜且混合型的威脅所帶來的影響。世界各國政府都在建構各自社會防衛韌性體系,並透過今日論壇與臺灣人民分享這些經驗,目標是確保在危機時刻,人民能夠先自助,進而助人。同樣的,我們需要動員每一個行業和職業,讓大家清楚了解在關鍵時刻可以為社會做出哪些貢獻,不僅是支持自己的家庭和社區,也與政府並肩合作,共同克服整個社會所面臨的各種挑戰。 副總統表示,過去一年來,臺灣持續加強自身的災害應變和防衛措施,除加強關鍵基礎設施,提升資通訊系統,並推出行動應用程式和緊急避難包等工具,讓防災準備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中央與地方政府攜手合作,同時也借重公民社會的力量,感謝許多來自公民社會的代表也成為該委員會不可或缺的成員。 副總統提到,近來臺灣也發布了《當危機來臨時:台灣全民安全指引》,是為了建構全社會安全網及提升公眾意識,以更好的因應自然災害和安全挑戰;相信臺灣的韌性是我們最堅固的盾牌。 最後,副總統再次感謝所有參與今日論壇的貴賓,這是彼此長久堅實夥伴關係的里程碑,未來也將繼續深化,並再次感謝委員會所有成員過去一年來的努力與貢獻,希望在經過今日充實的意見交流後,也能夠享受臺灣的美食和熱情款待。 隨後,副總統聽取內政部長劉世芳簡報「全社會防衛韌性發展及整備」,以及國安會副秘書長林飛帆簡報「新版全民國防手冊介紹」。 包括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國防安全研究院董事長霍守業、行政院政務委員季連成、內政部長劉世芳、經濟部長龔明鑫、國防部長顧立雄、海洋委員會主任委員管碧玲、國安會副秘書長林飛帆、李問、美國在台協會代理處長梁凱雯(Karin M. Lang)、歐洲經貿辦事處處長谷力哲(Lutz Güllner)等多國代表、德國聯邦技術救援署歐盟民防專家Bert Schinkel-Momsen、芬蘭緊急供應局執行部門主任 Aki Laiho、夏威夷緊急管理署署長 James Barros、以色列紅大衛盾災害整備處處長 Felix Lotan、英國太空署首席科學家Adam Amara、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資深研究員 Ian Satchwell、台灣美國商會執行長魏凱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23日
總統因應今日投票結果發表談話 強調政府會持續推動能源轉型 並以四項調整回應人民期待
賴清德總統今(23)日晚間於總統府因應今日投票結果發表談話。總統表示,投票結果是人民意志的展現,我們都必須尊重接受。這段時間,臺灣社會展現守護自由民主的決心,也傳達出希望朝野能夠對話、合作、團結的期待。 總統說,關於能源議題,人民要的是安心及穩定供電,這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未來政府會持續推動能源轉型,讓臺灣的發展更安全、更永續。此外,為了回應人民期待,執政團隊會做出四項調整,包括啟動必要的人事改組,讓團隊更有效率,施政更有感;調整施政順序,將重心放在經濟、民生、弱勢及青年等四個優先;調整行政、立法互動;調整國家財政體質,確保財政穩定。期盼國人團結一致,讓臺灣走向更民主、更安全、更繁榮的未來。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臺灣人民透過罷免和公投,再次展現了民主的力量。這是人民意志的展現,對於結果,我們都必須尊重接受。 我要特別感謝過去一年來,憂心國會紛擾可能衝擊國家發展而站出來的百萬人民。大家用一張又一張連署書,期待以自己的力量帶來改變,在雨中、在烈日下,都不曾停止努力,我要向各位致上我的敬意。 民主的價值,在於不同的聲音能被聽見;國家的主人是每一位公民。這段時間,臺灣社會展現了守護自由民主的決心,也傳達出希望朝野能夠對話、合作、團結的期待。不論聲音大或小,都是人民的心聲。身為總統,我一定會誠心傾聽,銘記在心。我也希望無論在朝、在野,都可以聽到百萬人民的這份期待。 關於「核三重啟」公投雖然沒有通過門檻,但這個結果我們尊重;而社會對於能源多元選擇的期待,我也充分理解。在核電議題交互辯證的數十年來,臺灣社會最大的共識就是「安全」。安全不只是科學的問題,也是人民安心的問題。然而,誠如我在公投前所說的,核能安全是科學問題,科學需要驗證的問題,不會在一場公投就徹底解決。 而關於核能電廠是否能夠重啟,依照今年5月修法的《核管法》,政府的立場在程序上有「兩個必須」:第一個必須是核安會必須訂出安全審查的辦法;第二個必須是台電必須依照這個辦法,進行自主的安全檢查。 我要請核安會廣納社會各界意見,儘快完成相關辦法;也要請台電在法規公告後,啟動舊核電機組自我安全檢查,並且定期向社會報告進度和風險,若符合標準,依法送核安會審議。政府會堅守「三大原則」,也就是核安無虞、核廢有解、社會有共識。這是我們穩健面對核能議題的堅定立場。 因此,如果未來技術更安全、核廢料更少,社會接受度更高,我們並不會排除先進核能。人民要的是安心、要的是穩定供電,這都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未來,我們會持續推動能源轉型,讓臺灣的發展更安全、更永續。 各位國人同胞,我上任已經一年三個月,對於政府施政不足之處,執政團隊會時時深自檢討,也必須調整改變。 行政院卓榮泰院長在726罷免投票後,已經多次向我請辭。但此刻,臺美關稅談判尚未底定,颱風和豪雨災後的復原工作還在進行;同時,今年有追加預算,特別預算也有明年中央政府總預算都在立法院審議,更有許多國家重大政策需要穩定推動。 所以,我希望卓院長繼續堅守崗位、承擔重任,和我們一起守住國家的關鍵任務。同時,為了回應人民的期待,執政團隊會做出「四項調整」:第一,調整隊形。內閣將啟動必要的人事改組,讓團隊更有效率,施政更有感。 第二,調整施政順序。我們會把重心放在「四個優先」:經濟優先、民生優先、弱勢優先、青年優先,並且具體落實在各項特別預算以及政府的年度預算之中,來照顧人民生計、推動產業發展、強化經濟韌性,持續壯大國家。 第三,調整行政、立法互動。我們會堅定守護國家利益,但同時期盼朝野更多對話,不分黨派,共同守護臺灣,推動福國利民政策。 第四,調整國家財政體質。國家財政的穩定,才能保障世代的永續。也期盼朝野能夠進一步共尋,健全國家財政結構的方式,確保國家的長期發展。 今天也是八二三戰役勝利67週年。那一年,我們不分族群、不分你我,臺澎金馬的軍民同心,守住了金門,也守住了臺灣。今天的挑戰雖然不同,但需要的團結是一樣的。唯有團結一致,我們才能守護國家,確保我們珍貴的民主與自由。 我會以八二三的精神為鑑,和全體國人不分族群、不分先來後到,共同攜手努力,讓臺灣走向更民主、更安全、更繁榮的未來。 包括副總統蕭美琴、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副秘書長何志偉、張惇涵等亦在場陪同。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