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14年07月21日
副總統出席台灣外國記者會 (Taiwan Foreign Correspondents' Club)「與蕭美琴副總統對話」活動回應媒體提問

蕭美琴副總統本月(18)日下午出席台灣外國記者會(Taiwan Foreign Correspondents' Club)「與蕭美琴副總統對話」活動,除了分享臺灣在全球動盪局勢中的政府治理與各項優先政策,強調政府會在以維護全球夥伴關係與區域穩定的基礎上,打造安全、民主、創新且包容的臺灣之外;並回應媒體針對國安議題、兩岸關係、臺美關係、國防、外交、全社會韌性、供應鏈安全等議題提問。

關於媒體詢及臺灣政治環境存在巨大分歧,政治人物在特定國防與國安議題上意見不一,臺灣立法院無法就聯合國2758號決議案通過任何表決,是否擔心國內的政治分歧正在削弱或破壞國際上的支持?副總統回應表示,有哪個民主國家沒有深刻的政治分歧呢?但這當然是必須面對的挑戰。儘管有各種政治分歧的表現,但在臺灣社會內部,在一些關鍵議題上仍有高度共識,例如:必須進一步投入國防建設、在國安問題上需要團結,以及社會普遍支持臺灣參與國際事務,並對中國企圖透過外交孤立臺灣所施加的壓力感到反感。

副總統認為,這些社會上的廣泛共識,已在過去幾十年間由不同機構所做的各項民調中反映出來,在這些特定議題上,臺灣社會呈現越來越一致的趨勢。同時,也真心希望社會這些期望,能反映在政治階層與領導人身上,也能被各個競爭中的政黨接納。臺灣的民主是非常健全且開放的,這也是為什麼他持續呼籲各政黨支持一些剛才所提及的重要倡議,例如「全社會韌性」、投入國防預算以展現自我防衛的決心,這些訊號也是國際社會非常關注的。希望在捍衛與保護民主制度,以及維護社會中自由開放的意見上,持續建立更廣泛的共識。

另有媒體問到,去年前往捷克期間曾遭遇恐嚇事件,這並非臺灣官員首次在海外遭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施壓,此類事件是否越來越頻繁?以及反映出中國對臺灣的整體戰略是什麼?副總統回應表示,去年前往捷克是一趟非常愉快的旅程,有機會直接和許多理念相近的朋友與夥伴互動,此趟旅程相當成功。同時,也相當感謝在過去幾年中,許多捷克朋友不僅發聲支持臺灣,也透過行動展現友誼,例如,捐贈疫苗與推動貿易及各領域的合作,這是一趟成果豐碩的出訪。副統表示,非常感謝捷克政府對訪問行程安全的支持,讓他感到非常安心。這次出訪是成功的。

副總統指出,近年來很多國家也開始注意到中國正在將影響力與壓力向外擴張,不僅針對臺灣,也針對其他中國異議人士與人權倡議者,世界各地已發生多起跨國鎮壓事件,也受到越來越多關注。副總統認為,這是臺灣需要與國際夥伴持續合作的議題,確保在秉持法治與基本人權的國家以及任何地方,都能免受這類不必要的威脅與恐嚇。

副總統進一步表示,自己從政已有三十多年,多年來曾面對各種程度的壓力、威脅與恐嚇,包括兩次遭到制裁,但不會因此被威嚇到,也不會因此停止發聲或代表臺灣人民發聲,並表示會繼續積極參與國際社會。

媒體也關心,臺灣近年降低對中依賴,轉向美國作為主要出口與投資對象。在美國日益交易導向、「美國優先」及政策不確定性增加的情況下,如何看待這項策略的風險與收益?此外,面對部分美方行為引發的疑慮,如何說服國人,穩健的臺美關係仍符合臺灣的國家利益?

副總統在回應時,提及幾個重點。第一個是「多元布局」的觀點。副總統表示,在過去幾十年中,學到的一個重要教訓就是:不能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事實上,臺灣目前的貿易組合是相當多元的,美國已取代中國成為臺灣對外投資的首要目的地,這是個事實,但也與以往的投資組合有很大不同。

副總統說,十年前,臺灣對外投資有超過80%集中在中國,那才是真正的「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而目前,根據去年的統計,我們在美國的投資占比為30%以上,同時在東南亞與印太地區也有顯著投資。正如先前提到的,臺灣積極與全球各地建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並且會持續以平衡的方式來推進這項戰略。副總統表示,美國確實是臺灣非常重要的貿易夥伴。我們在美國的創新、科技、研發方面獲得巨大助益,美國對臺投資也非常活躍。

副總統說明,這是一個雙向的夥伴關係,彼此都能從中受益。美國認為他們的市場對臺灣來說非常重要,因此「建立一個強健的貿易關係與投資夥伴關係」是我們所期望的。我們致力於達成協議的努力目標之一,就是達成讓雙方都受益的安排。當然,美國也需要臺灣來協助供應鏈韌性、支援製造業以及高端技術領域,這是一個雙向互惠的夥伴關係。

副總統指出,至於如何持續維繫與美國的關係,他也再次強調這件事的重要性。而媒體所提到的國家安全,副總統認為,美國是全球唯一擁有《臺灣關係法》的國家,這部法律承諾支持臺灣自我防衛的能力,以及抵抗脅迫的能力,因此我們會持續努力維繫這份重要的夥伴關係。

副總統說,歷史上,這段關係經得起不同的美國政府與政黨交替,也獲得美國國會兩黨議員的支持。即使在美國國內對許多議題存在分歧,臺美關係仍然是一個他們高度團結的議題。我們將持續努力促進團結、支持與效率,以維繫臺美夥伴關係。

至於國防方面,副總統認為,數十年來,臺美雙方一直共享一些基本價值觀,例如,和平、民主與自由,同時也有共同的核心利益,包括繁榮、臺海穩定與避免衝突,我們也將持續努力在這些共同的價值與利益上合作。儘管近期全球局勢並不平靜,相信兩國都有意願確保這段夥伴關係能夠促進共同的利益。

也有媒體問到,在臺美關係上,相較於副總統擔任駐美大使時,美國對臺安全保障目前有何變化?面對川普2.0可能帶來的外交與經貿政策轉變,認為美方在對臺訊息上需要有哪些調整?如何向美方強調臺灣在經濟、安全與地緣政治上的戰略價值?另外,中國威脅日益嚴峻,為何相關防空演習規模仍顯有限?在擴大訓練上面臨哪些挑戰?政府如何強化全民心理防衛準備?以及是否掌握美國關稅最新進展?是否可能出現對臺灣半導體課徵「雙重關稅」的風險?

副總統表示,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先補充稍早提問中有關安全的部分。他說,美國是我們最重要的夥伴,在確保臺海和平穩定現狀與支持我們自我防衛需求方面扮演關鍵角色。但我們也感謝全球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強調臺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這些國家透過高峰會、會議、政策、戰略與聲明等方式表達立場。

副總統認為,我們很明確地看到,世界上有許多利害關係人—也就是對臺海和平穩定有利害關係的國家與團體。回想起川普總統今年初上任後,便與日本首相石破茂會晤,兩人共同發表聲明,強調臺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並表達反對以武力片面改變現狀的立場。所以我們將繼續與不只是美國,也與世界各地的夥伴合作,強調這樣的立場,這對臺灣當然也非常重要。

副總統也對關稅的問題回應表示,目前沒有進一步的資訊可以提供。如在開場時所提到,我們的談判團隊正在非常努力地工作,幾乎日以繼夜、連睡眠都被剝奪了,因為我們同時配合美國時間與臺灣時間。我們當然希望能夠儘早達成協議,這樣我們就可以推進雙方關係中的其他協議,而這些協議對我們而言也非常重要。

另外,副總統表示,賴總統已經提出在這次關稅談判中的目標,就是要促進臺美之間的合作,達成雙贏的安排,讓雙方都能從彼此的投資與貿易中受益。

這幾年來,臺美彼此在技術發展、經濟成長與繁榮方面相互依賴,臺灣企業對於美國企業的成長與獲利也有相當重要的貢獻。

所以,這是一種雙向的合作關係,對臺灣而言非常重要。當然,我們社會的其他領域也不只是期待與美國進行貿易,我們也希望擴展我在開場時所提到的所有合作關係。

至於韌性演習,相較於以往有了重大的進展,特別是在創造更真實且即時的情境方面。這是我們第一次在漢光演習期間,同步舉行城鎮韌性演習,而且不只是某個地區少數幾十人的演練。我們在全國各地都有不同的區域演習,除了南部幾個縣市因為颱風災後的復原工作而不得不延期之外,這些城鎮韌性演習持續進行了數日。

副總統表示,這是更廣泛「全社會防衛韌性」倡議的一部分,需要多面向的努力來應對我國社會所面臨的多重與混合型態的壓力。這包含關鍵基礎設施、金融韌性、避難空間、緊急應變及公民社會的訓練等,都在韌性演習的範疇內,不僅著重演習本身,也著重未來如何實現平戰轉換,我們也非常感謝許多公民組織與團體,他們承擔了「全社會韌性」的一部分,推動國家整體的韌性建設。

這種韌性不僅是為了應對我們面對的特定外部威脅,也是為了因應自然災害。每當我們面對地震或颱風等不幸災難,雖然是艱難時刻,但也提供了重要的啟示,讓我們持續進行自我改進、加強社會凝聚力以因應新挑戰。

此外,副總統也再提及稍早的回應,他指出,例如提到川普總統早期與日本石破茂首相的會面,重申臺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這一立場已多次被展現出來,被反覆重申。也看到就在幾天前,美國國會通過的《國防授權法案》中,再次納入多項支持臺灣、捍衛雙方的實質舉措,包括延續前朝到現任政府的政策。這是一段經得起數十年來多個政府輪替的合作夥伴關係,我們相信這段關係是建立在雙方共同利益之上的。

媒體也問到,美國情報指中國可能在2027年前對臺動武,如何看待這一評估?認為在任期內,中國發動軍事行動的可能性有多高?在內部審查方面,政府近期加強對中籍人士的審查,以及罷免行動引發的政治對立,是否正在削弱臺灣的社會凝聚力?政府是否關注並採取因應措施?此外,媒體也問到,美方施壓日本與澳洲表態協防臺灣,是否可能引發盟友反感、甚至讓其更傾向與中國合作?政府如何看待這樣的外交風險?

副總統回應表示,關於2027年的說法,這已是被廣泛討論與回應多次的議題,我們也一再強調,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努力就是為了防止這樣的衝突發生—不只是2027年,而是永遠不要發生。關於「2027時間表」,我相信最初是從中國的能力與意圖兩方面來談的。因此,為了防止此類衝突—就如同我們希望避免世界其他地區發生的悲劇或戰爭在我們這裡上演—我們確實必須同時處理「能力」與「意圖」這兩個層面。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現在非常積極地投資在自我防衛能力上,並強化我們的意志力,以防止任何誤判與企圖破壞臺海和平穩定的行動。

而對於我們的民主制度,中國顯然企圖以混合手段破壞我們的社會凝聚力,例如,假訊息、滲透、統戰等手段。所以我們強烈認為需要強化對社會的保護,同時也要加強團結。我相信這種團結是建立在我們共同守護民主體制與民主制度的目標之上,這對臺灣人民來說非常重要。

副總統說,罷免權,就像選舉一樣,是憲法保障的公民權利,屬於我們蓬勃發展的民主制度中的一部分。也就是人民可以依據憲法行使這些公民權與義務。我認為,捍衛這些基本權利非常重要,而擁有強健的民主制度,也有助於我們社會內部建立起更大的團結與凝聚力。

而正因為民主制度中如政治權利及公民權的基礎權力,使臺灣具有獨特性,也促使國際社會對臺灣給予更大的支持,這些是我們社會非常珍視的價值。

至於自我防衛以及盟友與夥伴的問題,副總統表示,無法代表美國政府發言,但就我們的觀點來看,當然希望盟友與夥伴的關係能更加強化,並以維護區域內所有利益關係者的和平與穩定為目標。

另有媒體問到,目前的談判是否涵蓋美方針對半導體的「232調查」?還是需要另行召開雙邊會議處理?以及隨著台積電在海外設廠增加,是否擔心臺灣失去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戰略優勢?對「全世界只因晶片才關注臺灣」的說法有何回應?此外,媒體也關心,Nvidia獲准向中國出口在臺生產的H20晶片,可能助長中國AI發展並被用於對臺威脅,副總統的看法?

副總統回應表示,各位現在應該都意識到,今天並不是來爆料或提供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消息來製造新聞標題,但仍會盡力說明臺灣在整體與宏觀層面的立場,儘管不一定能讓大家有顯眼的新聞標題。

副總統說,關於這一輪有關貿易與半導體的問題,不便進一步說明具體的談判策略與時間表,他表示,剛才所說的就是基本立場,在不同領域確實有許多值得探討的溝通事項,這些溝通涉及美臺兩國各層級、各部門的政府機構。

無論是關於互惠關稅,還是半導體貿易「232調查」的相關討論,最終的目標是一致的—那就是透過互惠方式共創繁榮,美國總統川普曾強調要讓美國再次偉大,而在臺灣的目標也是讓我們更強健,我們相信,一個強健與經濟強勁的臺灣,對全球來說也是有益的,因為我們長期以來一直是全球供應鏈中可信賴且永續的貢獻者。

至於台積電,副總統表示,無法代表他們發言,但若從臺美關係的更廣闊角度來看,我們在臺灣建立了一個非常健全的產業生態系,這個生態系中有成千上百家大中小微型供應商,正是這樣的生態系讓臺灣在全球市場中具有競爭力與獨特性,這個生態系在全球其他地方是很難複製的,它不僅具成本效益、高效率,同時也具競爭力與可靠性。我認為我們在這方面仍會持續保有優勢。

不過話說回來,全球對晶片與科技的需求,包括臺灣能供應的各項產品,正在大幅成長,當市場出現新的需求,或客戶希望擴大甚至在地生產時,我相信我們的產業也會做出相應的調整,以滿足客戶需求及全球市場的擴展。

然而,臺灣產業生態系的韌性與實力仍是獨特優勢,政府在支持這樣的創新與民間產業的競爭力方面,也致力於確保政策與法規環境、人才培育與技能訓練,能夠滿足產業的未來需求。這些也是目前正在努力推動的重要工作。

最後,副總統提到媒體問到了Nvidia,他再次強調無法代表任何外國政府、企業甚至是臺灣企業發言,但從宏觀角度來看,Nvidia一直是臺灣重要合作夥伴,臺灣的科技生態系也一直是,如Nvidia等美國頂尖科技業、各大公司的可靠的供應商,這正是臺灣希望透過各種貿易與投資安排,持續為全球與人類帶來貢獻。

副總統再表示,至於媒體提到的問題,其實也觸及關於AI與科技出口管制的議題,他認為,不論對政府或民間企業而言,這確實是一項艱難的討論,但我們普遍有一項共識,那就是出口管制的終極目的,是要確保在臺灣研發、生產的科技不會被用來危害我們的安全,或危及臺灣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同時,我們也深信,發展AI科技是有其正面效益的,也會持續與所有理念相近的朋友與夥伴合作,確保出口管制政策能夠符合科技應用的最終目標—即推動人類進步,同時捍衛並保障社會所珍視的價值。

相關新聞
詳細內容
114年10月08日
副總統接見台瑞典國會議員跨黨派訪團 期許臺灣借鏡瑞典提升全社會防衛韌性
蕭美琴副總統今(8)日上午接見「台瑞典國會議員協會」(STPA)跨黨派訪問團,感謝瑞典國會展現跨黨派對臺灣的友誼與支持,並期許臺灣借鏡瑞典經驗提升全社會防衛韌性,在面對全球挑戰時展現更大的韌性與信心。 副總統致詞時首先對訪賓表達歡迎之意。並指出,臺灣與瑞典同為健全的民主國家,兩國國內政治中也常有不同意見與競爭,但很欣慰看到瑞典跨黨派對臺灣的友誼。訪團此行展現瑞典與臺灣深化夥伴關係的具體行動,雙邊夥伴關係是建立在自由與民主的共同價值上,並致力於維護和平穩定與國際秩序,反對以武力改變現狀。 副總統感謝代表團成員多年來持續倡議支持臺海和平穩定,瑞典政府也多次強調臺海和平對全球繁榮的重要性。並感謝瑞典長期以來支持臺灣有意義地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等國際組織,以及反對中國扭曲聯大第2758號決議,排除臺灣參與國際事務的作法。 副總統表示,儘管臺灣在國際社會面臨不公平對待,臺灣人民仍努力成為世界上的良善力量,並珍惜每一個可以貢獻的機會,盡力扮演負責任且積極貢獻的國際成員。不論在人道、環境、全球衛生或其他公共政策領域,臺灣都樂意在能力所及之處提供協助。 談及雙邊關係,副總統指出,臺灣與瑞典之間有穩定的貿易往來與相互投資。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事件提醒世人,和平並非理所當然,因此兩國社會都認同有必要強化各自的安全與防衛。臺灣從瑞典在強化社會韌性的努力中獲益良多,瑞典出版的民防手冊在臺灣社會廣為流傳,臺灣也已推出自己的版本,並透過紙本與線上形式推廣給全民,教育民眾在危機情況下該如何應變。 副總統進一步表示,臺灣仍有許多值得向瑞典借鏡,特別是在提升社會韌性、強化全民防災意識與應變能力方面。並強調,臺灣越強大、準備越充分,就越能有效嚇阻潛在的侵略者,同時讓社會在面對全球挑戰時展現更大的韌性與信心。 訪賓一行包括瑞典國會議員安絲特(Alexandra Anstrell)、斯朵郝(Maria Stockhaus)、艾克洛夫(Staffan Eklöf)、沃克爾(Alexandra Völker)、安娜森(Hanna Gunnarsson)、麗雯艾赫(Ann-Sofie Lifvenhage)、高亞里(Nima Gholam Ali Pour)、斯為汀(Johnny Svedin)、赫倫(Malin Höglund)、賀爾邦(Erik Hellsborn)及蘭希(Johanna Rantsi)等,由外交部次長吳志中、瑞典貿易暨投資委員會台北辦事處副代表韓柏翰(Johan Henriksson)陪同,前來總統府拜會副總統。
詳細內容
114年10月08日
總統接見巴拉圭眾議院議長 期待攜手面對新時代挑戰 為全球做出貢獻
賴清德總統今(8)日上午接見巴拉圭共和國眾議院議長拉多雷(Raúl Luis Latorre Martínez)乙行,感謝巴拉圭長期以來堅定支持臺灣的國際參與。並表示,臺巴是兄弟之邦,共享民主自由價值,在教育、農牧、基礎建設、婦女賦權、醫療及科技等領域,都有豐碩合作成果。期待攜手合作,共同面對新時代挑戰,守護民主自由,也為全球和平繁榮做出更多貢獻。 總統致詞時,首先熱烈歡迎拉多雷眾議長率跨黨派眾議員來臺參加我國國慶活動,充分展現出巴拉圭國會對臺灣的重視,也更加深化兩國邦誼。並提到,2023年擔任蔡英文前總統特使,出席貝尼亞(Santiago Peña Palacios)總統就職典禮,當時曾與拉多雷眾議長及在座眾議院外委會阿納斯哥(Juan Manuel Añazco Vera)主席餐敘,留下深刻印象。去年拉多雷眾議長也來臺參加他與蕭美琴副總統就職典禮,很高興今天能在臺灣再度見面交流。 總統感謝拉多雷眾議長和訪賓長期支持臺灣,尤其拉多雷眾議長曾在多個國際場合為臺灣發聲,巴拉圭國會也持續透過發表友臺聲明等方式,堅定支持臺灣的國際參與,讓臺灣人民非常感動。此外,貝尼亞總統在今年聯合國大會總辯論為臺灣仗義執言,強調「做對的事是無價的」,以及臺灣必須在聯合國占有一席之地,要代表臺灣人民表達由衷感謝。 總統表示,這幾年來在巴拉圭政府和國會支持之下,臺巴在教育、農牧、基礎建設以及婦女賦權等多元領域都有豐碩合作成果。透過兩國攜手推動,已經將「醫療資訊系統」導入巴拉圭超過1千間公立醫療院所,以提升醫療服務品質;目前「台巴科技大學」為巴拉圭培育174位優秀青年;「台巴智慧科技園區」的重啟和升級也受到臺灣廠商的關注,有助於兩國產業合作。未來雙方將繼續推動各項合作計畫,創造人民最大福祉。 總統強調,臺灣和巴拉圭是兄弟之邦,共享民主自由價值。回顧1990年代初期,兩國幾乎同時邁向民主化的歷史進程,透過民主選舉揭開嶄新篇章。當前面對威權主義擴張、國際局勢快速變化,期待兩國攜手合作,共同面對新時代挑戰,守護民主自由,也為全球和平繁榮做出更多貢獻。並祝福兩國邦誼歷久彌新、國運昌隆。 拉多雷議長致詞時表示,此次率領巴拉圭眾議院最大、最具代表性訪團共16位眾議員來臺,代表所有不同政治色彩的政黨傳達清楚訊息,巴拉圭將永遠站在臺灣這位朋友與盟邦的身邊,因為臺灣對自由、主權與民主等重要價值的堅持,也是巴拉圭絕不妥協的信念,將堅定地在各國際場域為臺灣發聲。 拉多雷議長指出,巴拉圭與臺灣之間的友誼與夥伴關係歷久彌堅,未來更有許多合作潛能與發展空間。巴拉圭在乾淨能源與農業方面具備世界級優勢,目前豬肉得以零關稅進入臺灣市場,深受臺灣消費者喜愛。巴拉圭也是一個充滿機會的國家,具有低稅環境、年輕人口紅利以及AI產業發展潛能等優勢,未來與臺灣產業合作,將可共創新局。 拉多雷議長提到,巴拉圭歷經戰爭洗禮,更知道和平可貴,因此在第一時間就譴責中國在臺灣周邊的海空軍事侵擾。無論在道德或地緣政治上,巴拉圭都與理念相近的國家緊密站在一起,共同捍衛自由、民主與主權的價值。雖然臺灣與巴拉圭位於世界兩端,但從未像現在如此緊密靠近,訪團成員的共同目標均期盼進一步深化兩國友誼與兄弟情誼。 訪團成員尚包括眾議院台巴友好委員會主席葛馬拉(Rodrigo Daniel Gamarra Krayacich)伉儷、眾議院議員阿雷契亞(Carlos María Arrechea Ortiz)、薩林納(Marcelo Rafael Salinas González)、仙杜隆(Daniel Fernando Centurión González)、娃耶后(Hilda María Del Rocío Vallejo Ávalos)、德布爾多(Miguel Ángel Del Puerto Silva)、布朗哥(Rodrigo Daniel Blanco Amarilla)、費格列多(Héctor Rubén Figueredo Notario)、貝霓德絲(María Constancia Benítez de Benítez)、艾芨蕾拉(Graciela Aguilera Ruiz Díaz)、阿吉雷拉(Alejandro Darío Aguilera Elizaur)及雷梅索斯基(Sebastián Emilio Remesowski Squef)等,由外交部長林佳龍及巴拉圭共和國駐臺大使傅達耀(Darío Filártiga Ruiz Díaz)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也在座。
詳細內容
114年10月08日
總統府宣布由林信義代表出席2025年亞太經濟合作(APEC)經濟領袖會議(AELM)
2025年「亞太經濟合作經濟領袖會議」(APEC Economic Leaders' Meeting, AELM)將於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韓國慶州舉行,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表示,總統經慎重考慮,決定再度敦請本府資政、台杉投資管理顧問公司(Taiwania Capital)董事長林信義代表出席2025年亞太經濟合作(APEC)經濟領袖會議(AELM)。 郭雅慧指出,林領袖代表曾於2005年及2024年兩度以領袖代表身分出席AELM,對APEC運作及相關議題討論有深入瞭解及掌握,是代表賴總統出席今年AELM最合適的人選。 今年韓國主辦APEC主題為「打造永續明天」(Building a Sustainable Tomorrow),三大優先領域則為「連結:透過促進貿易與投資,及推動實體、制度性及人際交流強化連結」(Connect: strengthening connectivity by facilitating trade and investment, and promoting physical, institutional, and people-to-people exchanges)、「創新:透過消弭差距及促進人工智慧合作強化數位創新」(Innovate: fostering digital innovation by bridging the digital divide and enhancing cooperation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及「繁榮:透過應對全球挑戰實現永續暨包容性成長與繁榮」(Prosper: achieving sustainable and inclusive growth and prosperity by addressing pressing global challenges),其中「人工智慧」(AI)及「因應人口挑戰」兩大主軸,與總統上任後致力推動臺灣成為「人工智慧島」,並提出「健康臺灣」願景、積極布局AI晶片、智慧製造、智慧醫療與數位治理等政策方向高度契合。 郭雅慧表示,林董事長長年深耕產業界,兼具制訂及執行國家重大經濟決策經驗,對我國產業發展及全球經貿情勢也有深刻掌握,相信能在APEC完整分享我國施政願景與成果,圓滿達成總統交付任務。
詳細內容
114年10月07日
副總統接見美國「傳統基金會」亞洲資深研究員及媒體人賽斯頓 盼臺美持續深化合作守護自由民主
蕭美琴副總統日前接見「傳統基金會」亞洲資深研究員葉望輝(Stephen Yates)及媒體人賽斯頓(Buck Sexton)乙行,感謝訪賓遠道而來親身體驗臺灣社會、人民及臺美的堅實友誼。期盼兩國持續深化合作,並拓展至經貿、安全等領域,攜手守護自由民主的共享價值。 副總統致詞時,首先對訪賓表達歡迎之意,感謝訪賓遠道而來親身體驗臺灣社會、人民以及臺美的堅實友誼。並提到,臺美夥伴關係在臺灣民主化發展中至關重要,臺灣從過去經歷殖民時期、二戰後的一黨專政時期,至今日轉型為成熟且充滿活力的民主國家,這段歷程值得驕傲。 副總統指出,自由民主是臺灣珍視且自豪的價值,也是與美國人民共享的核心信念。期盼雙方持續在此堅實基礎上深化合作,並拓展至經貿、安全等領域,同時維護彼此重視的價值理念。最後,再次表達誠摯歡迎,很榮幸與訪賓共聚一堂。 訪賓一行由外交部主任秘書甄國清陪同,前來總統府拜會副總統。
詳細內容
114年10月07日
總統接受美國廣播節目「The Clay Travis and Buck Sexton Show」專訪內容
賴清德總統日前接見「傳統基金會」亞洲資深研究員葉望輝(Stephen Yates)及美國廣播節目「The Clay Travis and Buck Sexton Show」主持人賽斯頓(Buck Sexton)及其胞弟梅森(Mason Sexton Jr.)、克茲(Keats Sexton),並接受賽斯頓專訪,針對兩岸關係、區域情勢、國防、臺美經貿夥伴關係及我國社會福利政策等議題,回應媒體提問。專訪內容於今(7)日凌晨播出。 專訪問答內容如下: 問:臺灣的公民責任感已引起許多美國人關注,我們注意到臺灣民眾守法且相互尊重,在路上行走讓人感到很安全,這帶給我們許多啟發。另外,現在臺灣與中國之間議題深受全球矚目,人們認為兩岸情勢升溫、危機日益接近,您會如何向美國聽眾形容目前的兩岸局勢? 總統:首先,我很高興聽到你此趟來臺灣看了很多事情,收穫豐碩,另外也謝謝你對臺灣公民社會的肯定。臺灣的確被國際社會稱讚「最美的風景是人」,這次花蓮因為颱風引發堰塞湖溢流造成重大傷亡,街道都是泥沙、很多房子都被泥沙堆積,臺灣社會自動自發地跑到花蓮去幫助受災民眾,過去幾天有連續假期,第一天假期有3萬多人去、第二天有4萬多、第三天又4萬多,總共有十幾萬人自動自發拿著鏟子到花蓮去幫助受災民眾,所以臺灣社會也稱呼這批人為「鏟子超人」。 你可以充分感受到臺灣的確是充滿熱情、人民很善良,所以不管是街道或者是在晚上或白天,基本上治安都不錯。 你剛剛提到了臺灣與中國的關係,我非常期待全球關心臺灣跟中國關係的朋友能清楚知道幾件事情:第一、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臺灣也不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沒有權力侵犯臺灣。第二、中國在臺灣海峽進行軍演、破壞區域的和平穩定,所以打破臺海現狀的是中國,不是臺灣;臺灣人民保護主權、追求民主自由人權的生活,不應該被解讀為對中國的挑釁。第三、即便臺灣受到中國日益增強的威脅,臺灣仍然沒有放棄尋求兩岸和平共榮的目標,因為我們知道和平無價、戰爭沒有贏家,臺海的和平穩定是世界安全與繁榮的必要元素,事關重大。我們對和平有理想、沒有幻想,我們認為和平必須要靠實力才能夠得到。 所以臺灣在我上任之後採取「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第一是強化國防力量,明年的國防預算根據北約標準可以達到GDP的3.32%,在2030年之前可以達到GDP的5%。一方面對美國或國際社會進行軍事採購,另一方面推動國防自主,跟國際社會共同開發武器,從研發設計到生產製造共同合作,讓臺灣本土的國防工業能夠發展起來,對臺灣的安全進一步做出貢獻,包括無人機、水下無人潛艇、機器人,都是未來臺灣要著重發展的項目。 第二是強化經濟韌性,臺灣在2010年對外投資有83.8%投資在中國,可是去年只剩下7%,現在美國是臺灣最重要的投資對象。也就是說,我們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而是讓臺灣的產業立足臺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讓臺灣的經濟不但要好,而且要有韌性,臺灣才能夠安全。第三是跟美國還有民主陣營肩並肩站在一起,共同發揮威嚇的力量,也就是用備戰來達到避戰的目標。 第四是只要對等、尊嚴,臺灣很樂意跟中國進行談判,透過交流合作來達到和平共榮的目標。因為我有看到川普總統公開談到,習近平曾經打電話給他,在川普總統任內不會出兵攻打臺灣。我們希望能繼續得到川普總統的支持,如果川普總統能夠讓習近平永遠放棄對臺發動武力攻擊的話,川普總統必然是諾貝爾和平獎的得主。   問:如果您現在有機會與川普總統直接對話討論臺海情勢,尤其在國防與國安方面,您希望讓川普總統知道什麼? 總統:如果有機會見到川普總統跟他講述臺海情況的話,我會建議川普總統特別留意習近平目前不僅在臺海進行越來越大規模的軍事演習,在東海、南海也擴軍。中國的軍事演習已經到印太整個區域,航空母艦跨過第一島鏈、第二島鏈,北海艦隊在演習時繞行日本一周,甚至到澳洲的經濟海域發射實彈射擊。 印太區域持續變化,情勢不斷變緊張,面對的不是只有併吞臺灣而已,當臺灣被併吞之後,中國會更有力量在國際上跟美國競爭,改變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最後也會衝擊到美國的本土利益,所以希望川普總統能夠持續維護印太的和平穩定。 臺灣有決心保護自己國家的安全,也會善盡責任,跟民主陣營共同合作,維護區域的和平穩定。   問:美國過去在外交政策及介入國際事務方面學到一些教訓,因此格外關注那些願意承擔自身防衛責任並展現上戰場決心的夥伴。請問您如何向美國政策圈或公民展現臺灣捍衛自身主權的決心? 總統:我會跟他們說,臺灣有絕對的決心守護自己國家安全,因為臺海和平穩定是世界安全與繁榮的必要元素,當臺灣在保護自己國家時,等於是承諾維護區域的和平穩定。這就是為什麼我剛剛提到國防預算持續增加的原因,在蔡英文前總統任內的國防預算從占GDP 1.9%提高至2.5%;明年則可以達到3.32%,2030年之前就可以達到5%,比北約標準早5年。 另外,我們也在總統府成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集結臺灣各行各業、公私力量進行全社會防衛的訓練;我也主持了國安高層會議,將中共政權定位為臺灣的境外敵對勢力,針對中國對臺灣的五大國安威脅,提出17項因應策略,總共100多條的國安法制,在此會期會送到立法院審議,讓臺灣能更有法治力量、更有國防力量、更有人民參與的力量來守護國家,維護區域的和平穩定。 我相信自助人助,所以非常贊同你的想法,臺灣或其他國家必須善盡自己的責任,只有自助才能得到人助,大家共同團結在一起的時候,才能發揮嚇阻力量,才有辦法維護世界的和平穩定。   問:全球正密切關注人工智慧及其發展,尤其是美國,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建設的卓越廠房也引起大家濃厚興趣。請問您對臺美在先進科技、晶片製造和人工智慧等領域的經濟夥伴關係有何看法?預期未來將如何發展及共同促進繁榮? 總統:臺灣科技產業的確有不錯表現,這是臺灣數十年來產官學研共同合作,及臺灣人民支持下的結果。但我必須謙卑地說,台積電或臺灣半導體產業只是生態系的一部分,並不是全部,整個半導體生態系包括:美國是創新、研發、設計,同時也是最大的市場;日本有材料和設備,韓國有快速記憶體,臺灣是晶圓的邏輯製造,荷蘭擁有重要的半導體製造設備。 整個半導體生態系裡面美國獲得80%的利益,所以美國還是居於龍頭地位。面對未來人工智慧時代來臨,整個半導體生態系每個國家都非常重要,美國還是要繼續領先全世界,臺灣很樂意跟美國一起努力,共同協助美國再工業化並成為人工智慧的世界中心,讓美國持續領導世界,也讓美國能再度偉大。 臺灣也把半導體產業看成是對世界未來繁榮的重要責任,所以臺灣政府支持台積電去美國、日本及德國投資。未來美國在再工業化及成為人工智慧世界中心的時候,相信台積電一定可以扮演關鍵角色。   問:在與臺灣政府官員會晤過程中,談到家庭組成,美國最近也開始關注這項議題。美國觀眾可能會很有興趣聽到有些國家試圖透過政策來解決相關問題,例如鼓勵婚姻和促進生育率等,使社會持續壯大,也更有韌性。請問臺灣有哪些促進生育率的措施?這些政策目前實施的成效如何? 總統:很高興你肯定臺灣這些作為。其實臺灣這些政策也參考了美國及國際上一些國家進步的做法。目前我們整個策略是,第一,0-6歲國家跟家庭一起養,小孩子0到6歲每個月都有錢可以領。另外,不管是公立或私立高中職都免學費。 另外,我們對老年人也有長期照顧系統,全臺灣有1萬5千個據點,大概有10萬個長照服務員在幫助65歲以上的長輩和身心障礙者,讓他們可以得到好的照顧。 如果年輕人要結婚,結婚有生小孩的家庭可以優先得到住到社會住宅的機會;如果要買房子,可以得到政府利息補貼;只想要租房子,也可以得到政府的租金補貼;不孕夫婦政府也可以補助他們去接受人工生殖。 另外,我們也在減稅,這是臺灣歷史上對社會投資最大的時刻,也是減稅最多的時刻。這些作為就是要讓年輕人敢婚、敢育、能養。我也注意到川普總統目前要減稅,我們希望家庭的負擔能夠減少,讓更多人能夠組成家庭,讓社會能夠安定、繁榮發展,然後國家才能夠生生不息。
詳細內容
114年10月07日
總統接受美國廣播節目「The Clay Travis and Buck Sexton Show」專訪內容
賴清德總統日前接見「傳統基金會」亞洲資深研究員葉望輝(Stephen Yates)及美國廣播節目「The Clay Travis and Buck Sexton Show」主持人賽斯頓(Buck Sexton)及其胞弟梅森(Mason Sexton Jr.)、克茲(Keats Sexton),並接受賽斯頓專訪,針對兩岸關係、區域情勢、國防、臺美經貿夥伴關係及我國社會福利政策等議題,回應媒體提問。專訪內容於今(7)日凌晨播出。 專訪問答內容如下: 問:臺灣的公民責任感已引起許多美國人關注,我們注意到臺灣民眾守法且相互尊重,在路上行走讓人感到很安全,這帶給我們許多啟發。另外,現在臺灣與中國之間議題深受全球矚目,人們認為兩岸情勢升溫、危機日益接近,您會如何向美國聽眾形容目前的兩岸局勢? 總統:首先,我很高興聽到你此趟來臺灣看了很多事情,收穫豐碩,另外也謝謝你對臺灣公民社會的肯定。臺灣的確被國際社會稱讚「最美的風景是人」,這次花蓮因為颱風引發堰塞湖溢流造成重大傷亡,街道都是泥沙、很多房子都被泥沙堆積,臺灣社會自動自發地跑到花蓮去幫助受災民眾,過去幾天有連續假期,第一天假期有3萬多人去、第二天有4萬多、第三天又4萬多,總共有十幾萬人自動自發拿著鏟子到花蓮去幫助受災民眾,所以臺灣社會也稱呼這批人為「鏟子超人」。 你可以充分感受到臺灣的確是充滿熱情、人民很善良,所以不管是街道或者是在晚上或白天,基本上治安都不錯。 你剛剛提到了臺灣與中國的關係,我非常期待全球關心臺灣跟中國關係的朋友能清楚知道幾件事情:第一、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臺灣也不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沒有權力侵犯臺灣。第二、中國在臺灣海峽進行軍演、破壞區域的和平穩定,所以打破臺海現狀的是中國,不是臺灣;臺灣人民保護主權、追求民主自由人權的生活,不應該被解讀為對中國的挑釁。第三、即便臺灣受到中國日益增強的威脅,臺灣仍然沒有放棄尋求兩岸和平共榮的目標,因為我們知道和平無價、戰爭沒有贏家,臺海的和平穩定是世界安全與繁榮的必要元素,事關重大。我們對和平有理想、沒有幻想,我們認為和平必須要靠實力才能夠得到。 所以臺灣在我上任之後採取「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第一是強化國防力量,明年的國防預算根據北約標準可以達到GDP的3.32%,在2030年之前可以達到GDP的5%。一方面對美國或國際社會進行軍事採購,另一方面推動國防自主,跟國際社會共同開發武器,從研發設計到生產製造共同合作,讓臺灣本土的國防工業能夠發展起來,對臺灣的安全進一步做出貢獻,包括無人機、水下無人潛艇、機器人,都是未來臺灣要著重發展的項目。 第二是強化經濟韌性,臺灣在2010年對外投資有83.8%投資在中國,可是去年只剩下7%,現在美國是臺灣最重要的投資對象。也就是說,我們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而是讓臺灣的產業立足臺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讓臺灣的經濟不但要好,而且要有韌性,臺灣才能夠安全。第三是跟美國還有民主陣營肩並肩站在一起,共同發揮威嚇的力量,也就是用備戰來達到避戰的目標。 第四是只要對等、尊嚴,臺灣很樂意跟中國進行談判,透過交流合作來達到和平共榮的目標。因為我有看到川普總統公開談到,習近平曾經打電話給他,在川普總統任內不會出兵攻打臺灣。我們希望能繼續得到川普總統的支持,如果川普總統能夠讓習近平永遠放棄對臺發動武力攻擊的話,川普總統必然是諾貝爾和平獎的得主。   問:如果您現在有機會與川普總統直接對話討論臺海情勢,尤其在國防與國安方面,您希望讓川普總統知道什麼? 總統:如果有機會見到川普總統跟他講述臺海情況的話,我會建議川普總統特別留意習近平目前不僅在臺海進行越來越大規模的軍事演習,在東海、南海也擴軍。中國的軍事演習已經到印太整個區域,航空母艦跨過第一島鏈、第二島鏈,北海艦隊在演習時繞行日本一周,甚至到澳洲的經濟海域發射實彈射擊。 印太區域持續變化,情勢不斷變緊張,面對的不是只有併吞臺灣而已,當臺灣被併吞之後,中國會更有力量在國際上跟美國競爭,改變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最後也會衝擊到美國的本土利益,所以希望川普總統能夠持續維護印太的和平穩定。 臺灣有決心保護自己國家的安全,也會善盡責任,跟民主陣營共同合作,維護區域的和平穩定。   問:美國過去在外交政策及介入國際事務方面學到一些教訓,因此格外關注那些願意承擔自身防衛責任並展現上戰場決心的夥伴。請問您如何向美國政策圈或公民展現臺灣捍衛自身主權的決心? 總統:我會跟他們說,臺灣有絕對的決心守護自己國家安全,因為臺海和平穩定是世界安全與繁榮的必要元素,當臺灣在保護自己國家時,等於是承諾維護區域的和平穩定。這就是為什麼我剛剛提到國防預算持續增加的原因,在蔡英文前總統任內的國防預算從占GDP 1.9%提高至2.5%;明年則可以達到3.32%,2030年之前就可以達到5%,比北約標準早5年。 另外,我們也在總統府成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集結臺灣各行各業、公私力量進行全社會防衛的訓練;我也主持了國安高層會議,將中共政權定位為臺灣的境外敵對勢力,針對中國對臺灣的五大國安威脅,提出17項因應策略,總共100多條的國安法制,在此會期會送到立法院審議,讓臺灣能更有法治力量、更有國防力量、更有人民參與的力量來守護國家,維護區域的和平穩定。 我相信自助人助,所以非常贊同你的想法,臺灣或其他國家必須善盡自己的責任,只有自助才能得到人助,大家共同團結在一起的時候,才能發揮嚇阻力量,才有辦法維護世界的和平穩定。   問:全球正密切關注人工智慧及其發展,尤其是美國,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建設的卓越廠房也引起大家濃厚興趣。請問您對臺美在先進科技、晶片製造和人工智慧等領域的經濟夥伴關係有何看法?預期未來將如何發展及共同促進繁榮? 總統:臺灣科技產業的確有不錯表現,這是臺灣數十年來產官學研共同合作,及臺灣人民支持下的結果。但我必須謙卑地說,台積電或臺灣半導體產業只是生態系的一部分,並不是全部,整個半導體生態系包括:美國是創新、研發、設計,同時也是最大的市場;日本有材料和設備,韓國有快速記憶體,臺灣是晶圓的邏輯製造,荷蘭擁有重要的半導體製造設備。 整個半導體生態系裡面美國獲得80%的利益,所以美國還是居於龍頭地位。面對未來人工智慧時代來臨,整個半導體生態系每個國家都非常重要,美國還是要繼續領先全世界,臺灣很樂意跟美國一起努力,共同協助美國再工業化並成為人工智慧的世界中心,讓美國持續領導世界,也讓美國能再度偉大。 臺灣也把半導體產業看成是對世界未來繁榮的重要責任,所以臺灣政府支持台積電去美國、日本及德國投資。未來美國在再工業化及成為人工智慧世界中心的時候,相信台積電一定可以扮演關鍵角色。   問:在與臺灣政府官員會晤過程中,談到家庭組成,美國最近也開始關注這項議題。美國觀眾可能會很有興趣聽到有些國家試圖透過政策來解決相關問題,例如鼓勵婚姻和促進生育率等,使社會持續壯大,也更有韌性。請問臺灣有哪些促進生育率的措施?這些政策目前實施的成效如何? 總統:很高興你肯定臺灣這些作為。其實臺灣這些政策也參考了美國及國際上一些國家進步的做法。目前我們整個策略是,第一,0-6歲國家跟家庭一起養,小孩子0到6歲每個月都有錢可以領。另外,不管是公立或私立高中職都免學費。 另外,我們對老年人也有長期照顧系統,全臺灣有1萬5千個據點,大概有10萬個長照服務員在幫助65歲以上的長輩和身心障礙者,讓他們可以得到好的照顧。 如果年輕人要結婚,結婚有生小孩的家庭可以優先得到住到社會住宅的機會;如果要買房子,可以得到政府利息補貼;只想要租房子,也可以得到政府的租金補貼;不孕夫婦政府也可以補助他們去接受人工生殖。 另外,我們也在減稅,這是臺灣歷史上對社會投資最大的時刻,也是減稅最多的時刻。這些作為就是要讓年輕人敢婚、敢育、能養。我也注意到川普總統目前要減稅,我們希望家庭的負擔能夠減少,讓更多人能夠組成家庭,讓社會能夠安定、繁榮發展,然後國家才能夠生生不息。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