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86年01月18日
第十五次介壽館音樂會
  普受國人矚目的第十五次介壽館音樂會,今晚在扣人心弦的「腰鼓」打擊聲中,揭開序幕。在悠揚悅耳的國樂聲裏,李總統登輝伉儷與全體觀眾享受了兩個多小時的國樂饗宴。
  今天的這場音樂饗宴,是於晚間七時卅分在介壽館舉行,總統府秘書長黃昆輝夫婦、副秘書長陳錫蕃、經濟部長王志剛等政府首長及婦女團體代表、駐華外商代表,都應總統伉儷的邀請前來與會。
  總統在致歡迎詞時表示,介壽館音樂會自民國八十年七月首次舉行以來,今晚是第十五次的演出。他說,舉辦介壽館音樂會的主要目的,在於提升國人的生活品質,促進社會的祥和,以及鼓勵傑出的音樂家,也就是希望透過和諧悠揚的音樂,達成「心靈改造」與「文化重建」的目標。
  這次音樂會的主辦單位特別邀請了來自全國各地致力推動社會教育工作的婦女代表,以及長期以來對本地經濟發展有貢獻的駐華外商。總統特別表示,一方面要對大家過去的努力與付出表示誠摯謝意,一方面也希望能以現有的經濟成就為基礎,共同來充實文化和心靈的園地,使我們的人文和精神建設也能達到現代化的水準。
  總統在致詞中特別推許今晚擔任演出的都是樂壇新秀。他說,透過這些年輕音樂家的詮釋,讓傳統音樂展現了現代的風貌,注入蓬勃的朝氣和生命力,融合中國特有的人文胸懷及台灣獨特的風情,希望帶給大家不同的感受。
  總統致詞後,隨即由謝從馨以腰鼓所領銜演奏的「花傘與蘭花」揭開這場內容豐富精彩的音樂饗宴。在輕快、活潑的鼓聲中,現場觀眾彷彿看到淮河兩岸的先民在農忙之餘,愉悅而滿足地手舞足蹈的情景。
  隨後,歐光勳的高胡以及張儷瓊的古箏,為大家演奏出名曲「漁舟唱晚」。歐光勳以高胡吸取古箏「按放哈柔」的技法奏出主旋律,張儷瓊則以古箏伴和,在「縱橫交錯」的手法下,漁人捕魚及與風浪搏鬥的情境躍然指尖,最後以夕陽映照萬頃碧波,漁人悠然自得,載舟晚歸的畫面為結束,令人悠然神往。
  鄭聞欣接著以一把琵琶,透過精湛的演奏技巧,生動描繪出端午節民間競賽龍舟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景象。這曲「龍船」,有龍船上的眾槳疾搖,有岸上與船上的鑼鼓齊鳴,有岸上人們的歡呼響徹水面,真是熱鬧的民間戲會。
  「雙闕」為兩段之意。青年演奏家陳慧君及蔡玉楓用二胡和揚琴作對話,搭配各種不同的手法,相互交錯,描寫出內心平靜與激動的對比。
  中國先民常以古琴彈唱,藉以抒懷明志,今晚黃永明則用古琴彈唱出佛教藏密中,最殊勝的真言「準提咒」,為古琴的演奏呈現出另一種風貌。全咒的真義是說,若能了悟一切法,本不生滅,是諸法的實相,則一切行願,都能圓滿。
  「漁歌」是描寫中國北方赫哲族人在松花江、黑龍江、烏蘇里江捕魚的景況,劉寶琇以柳琴演奏出這首具有民謠風味的曲子,予人塞外江河遼闊的感覺。
  上半場的高潮是郭進財、崔洲順、蔡榮文以嗩吶為主奏的北方傳統民間音樂「鋸大缸」。嗩吶是極難吹奏的樂器,三位演奏家以出色的演奏技巧,用嗩吶模擬出走街串巷的鋸缸人和一位大嬸說笑的生動場面,令全場觀眾鼓掌叫絕。
  中場休息後,陳珧芬、蘇皇任、施靜華、陳姵翰以一曲「八哥洗澡」,將打擊樂器多采多姿的一面,展露無遺。觀眾眼前只見鑼、鈸閃動宛如一群八哥翩然而落,翻飛仆抖,在夏日驕陽下的池塘裡盡情沐浴,嘴啄翅擊,相互嬉戲,令人耳目一新。
  擂琴是我國一種獨特稀有的拉弦樂器,音量大,音域寬,音色明亮,近似人聲。張舒然挑選京劇中的有名戲碼「鳳還巢」,用擂琴來表現出劇中生、旦的唱腔,唯妙唯肖,生動自然。
  「草螟弄雞公」是家喻戶曉的台灣民謠,莊桂櫻與林慧珊將梆笛與曲笛比擬成固執的雞公和靈捷的草螟仔,引領聽眾回味台灣鄉野的趣味,是一首饒富趣意的雙笛主奏樂曲。
  音樂會的壓軸,是由王乙聿擔任板胡主奏的協奏曲「河北花梆子」。顧名思義,本曲是採用河北梆子戲的音樂為素材,共分六個樂段:引子、快板、慢板、快板、板胡獨奏及尾聲。全曲時而激昂奔放,時而優美深情,氣氛熱烈,有濃厚的民族色彩。
  今晚的音樂會是由台北市立國樂團的知名音樂家陳中申擔任指揮,部分團員負責伴奏。由於有他們精彩而賣力的演出,使主奏者能將樂曲發揮得淋漓盡致,也讓整場音樂會在完美無缺中落幕。
  在熱情的掌聲中,音樂家們全體出場謝幕,總統也親自上台和演出者一一握手致意並致贈紀念品,感謝他們的精彩演出。
  音樂會後,總統伉儷由秘書長黃昆輝夫婦陪同,在會客室以茶點款待音樂家和他們的家屬。總統除了再度對他們今晚的精彩演出,表示誠摯的謝意,並與每位音樂家親切晤談。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