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85年09月24日
總統巡視金門與澎湖
  李總統登輝先生關心外島軍民同胞生活,及地方建設、防務措施,特別在中秋節前夕前往金門與澎湖巡視。

  總統是由總統府秘書長黃昆輝、參謀總長羅本立陪同,到外島巡視,並與當地軍政幹部、地方人士餐會。

  總統致詞內容為:

  再過幾天就是中秋節了,今天登輝要藉這個機會,提前向大家祝賀佳節快樂;同時也要對前線官兵保國衛民的犧牲奉獻精神,表達最深的敬意和謝意。
  各位站在捍衛國家安全的第一線,一向關心國家的未來發展,今天登輝要利用這個機會,就幾個新的觀念,提供給大家了解。

  中華民國在臺灣完成中國歷史上首次總統民選後,已經邁進了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並將以此為契機,使臺灣海峽兩岸的關係開展新局面。五月二十日的總統就職演說是揭開新歷史的重要宣言,不但提升了中華民國的國際地位,更確立了中華民國在臺灣的存在。在國際上,研究中國問題的專家,把這個新發展,稱為「邁進第二階段的臺灣經驗」。

  在國家發展的新階段,不管任何政黨,任何人執政,最重要的,是要確保中華民國的屹立不搖。因此,我們既要安定國內社會,更要拓展國際空間,然後再以此為基礎,發展兩岸關係。

  基於此,有三項影響國家發展的觀念,值得我們重視,登輝要在這裡,再度強調。

  第一:文明世界普遍的價值觀。臺灣地區幅員不大,天然資源不豐富,主要是靠對外貿易生存發展,與國際社會的依存關係十分密切。因此,我們為了立足國際社會,必須建立與世界相互適應的共同規範和價值觀。而民主、人權、和平、合作等基本理念,是全人類共同的規範和價值。沒有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可以宣稱為了保持自己特有的價值觀,或者企圖強力貫徹褊狹的「主權」意志,而反對民主、侵害人權、拒絕合作。

  第二:多元整合的共同體意識。今天,生活在臺灣的所有同胞,都是相需相求,相依相靠的一家人。如何共同生活得更好、更和諧、更有發展,是我們最重要的課題。所以我們必須用共同體的觀點,來考慮彼此共同的前途。不但要強調「族群融合」、「政黨合作」,各個行業、各個地域,甚至中央與地方、城市與鄉村、東部與西部、南部與北部等,都要有合作的觀念,才能凝聚共識,發揮共同力量。

  第三:鞏固民主的制度化建設。民主固然得來不易,但是,民主的鞏固更為重要。我們在發展民主的同時,也必須進行制度化的建設,才能確保民主的成果。

  因此,登輝在本屆國民大會第一次會議中,建議成立一個超黨派的修憲委員會,希望朝野有識之士,能夠共同秉持民主的信念,從國家發展和人民利益為出發點,密切協商,建立共識,使我們的憲政體制更能反映民主、負責、效能的原則,完成制度化建設的目標。

  同時,除了較高層次的憲政體制外,一般的制度建設、法治功能、司法公信力等,也都十分重要。近年來,登輝不斷要求全力推動行政革新、司法改革、教育改革等,就是希望制度化的落實,要從與人民生活、社會運作密切相關的各種層面做起,以建構可長可久的規範體系。

  至於臺灣海峽兩岸的問題,我們必須認識清楚,這不是冷戰時期的舊問題,而是冷戰後,亞洲地區所發生的新問題。今年初,中共針對臺海舉行軍事演習時,美國曾派遣航空母艦,表達關切。這具有重要意義,充分顯示兩岸的問題攸關整個亞太地區的安全,與美國的國家利益息息相關,甚至將對整個世界造成重大的衝擊。

  因此,登輝近年來,極力主張以和平、對談的方式來處理兩岸的關係,積極維持臺灣海峽的安定,致力促進亞太繁榮與世界和平。

  但是,中共的對臺政策卻始終沒有改變,也不想改變。中共處理對外關係或是對臺政策,只堅持所謂民族主義的原則。因為,他們認為要鞏固內部,式微的共產主義、社會主義已經無法使用,但又不敢施行現代民主政治,所以只能靠民族主義的激情來控制人民。然而,我們必須以歷史為鑑,民族主義的激情只能暫時維繫政權,一旦脫軌,對中國大陸、對亞太地區都會造成嚴重的後果。我們深信,唯有秉持善意,加強溝通,追求和平,才能對未來的國家統一作出具體貢獻。

  各位同志:過去數十年來,由於各位的流血流汗,為國家提供了安定的建設環境,使我們締造成功的「臺灣經驗」。而第二階段臺灣經驗的打造,更有賴全體官兵秉持國軍優良傳統,繼續投注心力,為國家的安全、人民的福祉作最大貢獻,也為國軍開創光輝燦爛的新史頁。

  最後,再次敬祝大家秋節快樂!謝謝各位。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