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85年09月14日
總統參加第三屆全國經營者大會
李總統登輝先生今天參加第三屆全國經營者大會,並應邀致詞。
總統致詞內容為:
中華民國工業總會舉行第三屆全國經營者大會,登輝應邀前來參加,有機會和大家見面,感到很高興。
這次貴會以「破繭超越的經營策略」為題,邀集各界研商,意義非常重大,因為,良好的經營策略不但是企業生存之所需,也是國家發展的重要關鍵。
要擬定破繭超越的策略,一定要對外在的形勢有正確的掌握。所以,今天登輝要就我們所處的新局勢,提出幾個新的觀念問題,向各位報告。
最近半年來,國際上研究中國問題的專家,提出「邁進第二階段的臺灣經驗」的看法。他們認為,中華民國在臺灣完成中國歷史上首次總統民選後,已經邁進了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並將以此為契機,使臺灣海峽兩岸的關係迎向新的局面。他們並認為,五月廿日的總統就職演說是揭開新歷史的重要宣言,不但提升了中華民國的國際地位,更確立了中華民國在臺灣的存在。
今天,登輝要強調的是,新階段的臺灣經驗已經展開,而五月廿日就職演說的內容,就是我們開創新局的建設綱領。
「臺灣經驗」是兩千萬同胞,攜手合作,一步一腳印,共同創造的。我們應當飲水思源,過去四十多年,你我的命運和臺灣這塊土地已經融為一體。而邁進新階段的「臺灣經驗」,更需要凝聚兩千一百卅萬同胞的生命熱力,在臺灣這塊土地上開創輝煌的美景。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面對未來,不管任何政黨,任何人執政,最重要的,是要確保中華民國的屹立不搖。因此,我們既要安定國內社會,更要拓展國際空間,然後再以此為基礎,發展兩岸關係。
基於此,有三項影響國家發展的觀念,值得我們重視。
第一,文明世界普遍的價值觀。臺灣地區幅員不大,天然資源不豐富,主要是靠對外貿易生存發展。因此,我們與國際社會的依存關係十分密切。為了加速國家的現代化,我們必須吸收先進的世界文明;為了立足國際社會,更必須建立與世界相互適應的共同規範和價值觀。而民主、人權、和平、合作等基本理念,是全人類共同的規範和價值。沒有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可以宣稱為了保持自己特有的價值觀,或者企圖強力貫徹褊狹的「主權」意志,而反對民主、侵害人權、拒絕合作。
因此,我們要在文明世界普遍價值觀的具體目標下努力,使行政效率、法治水準、文化素質、教育機能等,趕上國際先進的標準,才能使我們的社會文明更精緻,與世界文明國家並駕齊驅。
第二,多元整合的共同體意識。今天,生活在臺灣這塊土地上的所有同胞,都是相需相求,相依相靠的一家人。如何共同生活得更好、更和諧、更有發展,是我們最重要的課題。今後我們看問題,一定要用共同體的觀點,來考慮彼此共同的前途。因此,我們強調「族群融合」、「政黨合作」,以至於各個行業、各個地域,甚至中央與地方、城市與鄉村、東部與西部、南部與北部等,都要有合作的觀念。總之,我們在認識差異、平衡差異的同時,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共同體的意識。
第三,鞏固民主的制度化建設。民主固然得來不易,但是,民主的鞏固,更為重要、更為艱難。因此,發展民主的同時,必須在民主的原則下,進行制度化的建設,才能確保民主的成果。
過去幾年來,我們一方面推動民主化,一面也逐步透過修憲程序,解除動員戡亂體制,謀求更進一步的民主化。不可否認的,我們的憲政體制仍有一些不夠周延的地方,無法充分適應現代政治生態,以致滋生一些疑義。這就是我們制度化的速度跟不上民主化進度的關係。因此,登輝在本屆國民大會第一次會議中,建議成立一個超黨派的修憲委員會,希望朝野有識之士,能夠共同秉持民主的信念,從國家發展和人民利益為出發點,密切協商,建立共識,使我們的憲政體制更能反映民主、負責、效能的原則,完成制度化建設的目標。
但是,制度化的問題,不是純粹的理論問題,而必須兼顧理論與實際,學說與實踐。同時,除了較高層次的憲政體制外,一般的制度建設、法治功能、司法公信力等,也都十分重要。近年來,登輝不斷要求全力推動行政革新、司法改革、教育改革等,就是希望制度化的落實,不但要從高層次的憲政體制做起,也要從與人民生活、社會運作密切相關的各種層面去努力,以建構可長可久的規範體系。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臺灣海峽兩岸的問題,不是冷戰時期的舊問題,而是冷戰後,亞洲地區所發生的新問題。今年初,中共針對臺海舉行軍事演習時,美國曾派遣航空母艦,表達關切。這具有重要意義,充分顯示,兩岸的問題攸關整個亞太地區的安全,甚至與美國的國家利益息息相關。我們要體認,亞太地區的世界角色,如果亞太地區不安定,將對整個世界造成重大的衝擊。
因此,登輝近年來,極力主張以和平、對談的方式來處理兩岸的關係,並積極維持臺灣海峽的安定,以善盡對亞太繁榮與世界和平的責任。
所以,在五月廿日的就職演說中登輝明確表示,兩岸應當「面對事實,以最大的誠意與耐心,進行對談溝通,化異求同」,同時也鄭重呼籲:「海峽兩岸,都應該正視處理結束敵對狀態這項重大問題」,並且表達了從事「和平之旅」的主張和「與中共最高領導當局見面,直接交換意見」的意願。這些在國際上被認為是開展兩岸關係新局面的主張,廣受世人矚目,但是中共卻故意忽略。原因在那裡?很簡單,在於時代環境已經改變了,但是,中共的對臺政策仍然沒有變,不想變。這才是問題所在。現在,中共處理對外關係或是對臺政策,只堅持所謂民族主義的原則。因為,他們認為要鞏固內部,式微的共產主義、社會主義已經無法使用,但又不敢施行現代民主政治,所以,只能靠民族主義的激情來控制人民。然而,我們必須要以歷史為鑑,民族主義的激情只能暫時維繫政權,一旦脫軌,對中國大陸,對亞太地區都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今年總統副總統選舉期間,中共中止了兩岸間既成的聯繫溝通管道,並發動文攻武嚇,意圖影響選舉,結果目的未能得逞。如今,又刻意採取「冷處理」的手法,「以民逼官」、「以商圍政」的手段,對我政府施壓,企圖提昇我社會各界的焦慮感。針對這種情勢,我們更必須秉持「戒急、用忍」的大原則,來因應兩岸當前的關係。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這裡是我們共同的家園。由於我們共同的奮鬥,這個家園才有今天廣受世人稱羡的成果。也唯有這個家園繼續成長發展,我們才不會成為失去根基的人。不管各位在世界上那個地方奮鬥,臺灣永遠是你安全、溫馨的避風港。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