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85年08月14日
國民大會總結報告


  李總統登輝先生今天在國民大會,聽取國民大會代表們所提出的國是建言後,特別針對目前國家發展上有關如何提昇我國國際競爭力,作總結報告。

  總統報告內容為: 

  各位代表女士、先生:

  三天來,登輝聽取了各位代表提出的國是建言,針對大家所共同關心的問題,如颱風災情、公共建設品質、黑道問題、社會福利問題等等,登輝在前兩天都提出了說明與看法。今天,登輝要利用這個機會,就國家發展上,如何提昇我國國際競爭力,向各位代表提出一些報告,作為總結。

  自從民國三十八年,政府撤退到臺澎金馬地區,至今長達四十多年。這四十多年來,中華民國政府奠基在臺灣,建設在臺灣,貢獻在臺灣。中華民國這四十多年的命運和臺灣這塊土地已經融為一體,不可分割。國父三民主義的理想,只有在臺灣真正全面落實。這是不容扭曲、也不容否認的歷史事實。

  回顧政府從大陸遷臺,首先要考量的是如何生存下去。但是,隨著時間的改變,潮流的演變,政府必須掌握各方面的輿論民情。經國先生在世時,即從客觀上了解,認為差不多該改革的時候了,如果不改革,就無法得到所有民眾的支持與認同。因此,他決定要趕快施行民主化,以爭取所有民眾的支持。近年來,由於我們堅持民主改革,國家社會才能維持安定、繁榮。回顧這段歷史,就是要讓二千一百卅萬同胞明白,四十多年,中華民國政府認同臺灣這塊土地,也認同這塊土地上的所有人民,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現實,就是要維護「中華民國在臺灣」的地位。唯有秉持這樣的認同,我們才有希望,才能發展,也才有力量主導國家統一。

  各位都知道,自從法國大革命提出自由、平等、博愛以來,全世界所有人道主義者,無不照著這個人類文明的目標積極奮鬥,近百年來的中國,曾經有許多有志之士付出慘重的犧牲,許多年輕人為了自由平等,特別是為了自由意志社會的出現,而努力奮鬥,甚至犧牲生命,但是,只有在臺灣的兩千一百卅萬同胞,能在邁進廿一世紀的前夕,享有主權在民與生命共同體逐漸整合而成的文明社會。我們在這裡所做的一切努力,不但對在臺灣的同胞有具體的意義,對整個中華民族的未來,也必將有深遠的歷史性影響。今天,我們自由民主,進步發展的程度,已經在國際上引起為我們不平之聲,質問:為什麼中華民國已有能力和平的達成政治民主化改革,卻無法見容於國際社會?現在世界民主自由國家,已把我們視為他們當中的一分子,視我們為愛好自由民主的國家,這正是我們謀求進一步發展的大好時機。所以在國際新秩序逐漸形成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更加努力,爭取更重要的國際地位。

  大家知道,我們今天正處於一個高度競爭的時代。在國際方面,冷戰結束後,經貿時代已來臨,國際社會的成員都充分體認到國家競爭力的強弱,是一國能否在國際上立足的關鍵。就中華民國而言,我們了解未來幾年我國在經濟發展上的表現,將決定我國是否能在邁入廿一世紀之際,繼續在亞太地區及全球的經濟舞臺上,爭得一席之地。

  因此,當登輝經由我國首次的總統直接選舉,接受全民殷切付託的重責之後,便反覆思考,如何進一步提昇我國國際競爭力,這個眾所關心的課題。

  國際競爭力所涉及之層面很多,直接與教育有關的有國民勤勞、敬業精神、家庭、法治,及其所衍生的社會風氣、過度消費、賭風昌盛等等,與行政效率有關的,有因循、推託、本位、形式、事務主義,其衍生的有圍廠、抗爭、立法品質、治安等,至於經濟因素則有土地取得、勞工供應、成本、稅制等等。

  因此,登輝一再強調,經濟競爭力的強弱是一個國家能否在國際上立足的關鍵,並對未來發展的方向提出四點看法:

  一、克服障礙,提高國內投資意願;

  二、落實經濟自由化,建設亞太營運中心;

  三、加強經濟體系的國際化,爭取加入國際經貿組織;

  四、兩岸關係以穩定為主軸,使兩岸有效分工,互利互補。

  不過,登輝也要利用今天這個機會,針對幾項被扭曲或忽略的問題。提出看法:

  一、「振興經濟」、「建設亞太營運中心」等計劃經各界討論彙集之後,內容包羅萬象,如亞太

  營運中心涵蓋了製造中心、海運轉運中心、航空轉運中心、金融中心、電信中心、媒體中心

  等六大中心。細項內容還包括了個人專業服務中心、員工訓練經營管理中心、大陸營運總部

  、產品維修中心、倉儲發貨中心、資訊服務中心,凡是想得到的中心都包羅進去。對人口只

  有二千一百卅萬的臺灣來說,未免負擔過大。事實上,我們必須訂定明確的輕重與先後之別

  ,才不至於所完成的都屬次要,如大家喜歡的發貨中心之類,重要的反而進行遲緩。往後應

  該要集中火力,以製造研發為優先,金融為副,並配合海空運輸、交通等基礎建設。至於電

  信、轉運、媒體等中心,只要臺灣能成為科技島,自然會水到渠成。

  二、建立亞太營運中心之努力方向,往往被扭曲成為西進大陸之政策依據,即鳩占鵲巢,以至於

  在三通、轉運等問題上投注過多的規劃人力資源,致使更重要的國內經濟投資問題,反而有

  所延宕,間接造成國際競爭力的衰退,更因產業對大陸輕易之橫向轉移而忽略國內之升級。

  因此,以大陸為腹地,建設亞太營運中心的論調,必須加以檢討。根據各方面的統計,目前

  已有三萬餘家臺商橫向轉移大陸,其家數之多,金額之大,經濟史上應屬罕見。我們對大陸

  投資正逐漸形成上、中、下游體系,對我國經濟成長、產業升級構成強大壓力。面對此一情

  勢,財經部門應迅速依照我國經濟的規模,參照各國對外投資的歷史,檢驗試算出:

    1、最有利於我國經濟發展的全體對外投資,對國內總投資之適正比率幅距(如國內製造業

    投資之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為適正等)。

    2、訂定個別公司對大陸投資占該公司最近二年(或三年)有效國內投資金額之最高比率(

    如最近對國內有效投資金額之百分之二十等)。

    3、再依政策重點與分散之考量,訂定對大陸投資占全體對外投資之適正占據率。

  依照以上三項指導國人的投資方向。固然,我們的經濟金融應邁向自由化,甚至完全自由化,但是對大陸應有指導原則,政府應負起這個責任,因為大陸還可能對我們文攻武嚇,甚至動武。另一方面,相關部會最主要的努力目標應在於國內經濟投資問題之解決,同時應加強與媒體及業界之溝通,避免反客為主之方向扭曲。

  三、儲蓄率下降雖引起討論,但國人似乎再一次迴避了問題之核心。主計處估計今年我國的儲蓄

  率只有百分之二十五,其原因極多,但有一大因素,就是國人資金對外之洩出。如果以國民

  所得決定表式觀察,這一對外之洩出是表外的,也是地下金融的海外部分。此一部分各國均

  有,但我國比例特別高,可能與國家處境有關。近年來表外之增加與自由化有關,而自由化

  又是必走之路,遂成為我國特有的棘手問題。所幸,其影響到現在為止,只顯現在儲蓄率與

  投資率之下降,尚未危及外匯存底與經濟之適度成長。但是如果洩出(主要經香港至大陸)

  續成為正流,儲蓄率之下降,國內投資之不振,經濟成長之低迷,就很難獲得改善。

  四、國內銀行到大陸設立分支機構。應首先認清,銀行業有別於一般產業,槓桿作用特別大,在

  大陸設分行後,該分行的所有資產(放款)均在大陸,負債(存款)則均來自國際金融中心

  。倘有萬一,資產被凍結,負債則必須由臺灣的總行負責,難免導致立即的金融危機。如果

  以國外(如美國)的子銀行進入大陸,即有國際上的保障。因此,現階段應促進國內大型銀

  行在國外設立真正營業的子銀行,以備將來之需。

  以上四項,事關重大,卻容易被忽略,可能對我國未來的國際競爭力造成莫大損害,因此,登輝特別利用今天這個機會加以強調。

  另外,也有代表提到有關桃園中壢市農會,自民國八十四年九月二十日發生擠兌至今將近十一個月,事關三萬多存款戶權益的問題,我們對這件事都相當關心,政府有關機關雖然積極在處理,但到今天仍未完全解決,本人會責成相關主管單位,在合法、合理、合情的原則下,儘速研商具體解決辦法,以維護所有存款戶的權益。

  各位代表女士、先生:國家的未來,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在今後的國家發展上,我們要尊重人性的價值與人本的尊嚴。大家要了解,自由民主的政治制度,是以人本主義為基礎,這與儒家以人為本的精神是一致的。而我們中華民國所達成的和平政治改革,就是根據我們的儒家思想來循序推進的。尊重人性的價值和人本的尊嚴,並追求人性尊嚴的至善境界,就是中國人至高無上的共同道德。而臺灣的二千一百卅萬同胞,在創造繁榮富裕的經濟成就以後,也決心進一步落實全民民主,確立國家主人的尊嚴和信心,奠定社會高度文明化的基礎。

  中華民國在臺灣的輝煌成就,一方面證明我們奮鬥的志業,完全符合全人類正義的潮流,另一方面,更證明我們的所做所為,充分反應了廣大臺灣人民不分族群的共同意志和願望。甚至,在中國大陸,現代化的意念也正在突破傳統封建僵化的枷鎖,導引出改革開放的光芒,這也更加證明,我們現階段的努力,代表了全體中國人的新生希望。這些就是我們面對未來,充滿樂觀信心的根本憑藉,也是我們志業必定勝利成功的最大保證。

  在結束今天報告之前,登輝最後要誠懇的期許全體國民大會代表女士、先生,都能體認國家當前的處境,也都能不分黨派,捐棄成見,以臺灣二千一百卅萬同胞與中華民族後代子孫的福祉為念,共同努力來奠定我們國家長治久安的基礎。謝謝各位。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