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總統登輝先生表示,面對國際新局勢,中華民國在台灣正以積極的態度和開創性的作法,推動「南向政策」,除了推展互惠的經貿關係外,並希望能在亞太地區發展的大趨勢中,扮演建設性的角色。
總統進一步表示,冷戰結束之後,世界局勢有了重大轉變,除政治民主化和經濟自由化得到肯定外,區域主義更成為全球發展的趨勢。總統認為,亞太地區在經濟合作方面已有具體成效,最近又從地區安全的角度思考降低緊張和維護和平的方法,並成立了新組織,這種努力的過程值得國際社會的支持,更希望區域內所有成員,包括中華民國,都能積極參與,貢獻力量。
由中日兩國學術機構、民間團體和企業界人士共同舉辦的第六屆「亞洲展望」研討會在橫濱開幕,總統特頒書面賀詞,除了祝大會勝利成功外,並做了上述表示。
賀詞中,總統也指出,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後冷戰時期最可貴的轉變在於人們終於擺脫意識形態的束縛,充分發揮自由意志,以客觀和理性的態度去面對各種社會、政治和經濟問題,尋求解決的方法。
不過,總統認為,各國因為民族性不同,歷史背景迴異與理念分歧,難免有爭議或緊張的情形出現。如宗教、意識形態和哲學思想的差異不是短時間可以化解,必須長期的培養互信,建立共識,才有突破的可能。
「文化融合正是彌平歧異、促成整合的主要動力」,總統強調,「文化融合程度愈高,地區合作的條件愈完整,世界和平愈有保障」。為此,總統提出「生活的方式」、「民主的制度」、「合作的機制」、「經濟的發展」、「意見的溝通」、「和平的典範」等六個思考方向,供大家參考。
「亞洲展望」研討會籌備單位原本有意邀請總統出席,但因廣島亞運事件,以致總統無法成行,總統除至感遺憾外,同時深盼日後類似的學術及文化交流活動,能有機會參與。
總統書面賀詞全文為:
由中日兩國學術機構、民間團體和企業界人士共同舉辦的第六屆「亞洲展望」研討會,今天在橫濱開幕。橫濱市在中日早期民間交流曾經扮演重要角色,至今仍有許多歷史遺跡可供佐證,本屆會議能在此地舉行,確有特別意義。大會籌備單位原本有意邀請本人出席,但因廣島亞運事件以致無法成行,至感遺憾,深盼日後類似的學術及文化交流活動,能有機會參與。
本屆會議以「東西文明與亞太地區」為主題,分別從「民主主義發展」、「文化與產業政策」治民主化和經濟自由化得到肯定外,區域主義更成為全球發展的趨勢。如各位所知,亞太地區在經濟合作方面已有具體成效,最近又從地區安全的角度思考降低緊張和維護和平的方法,並成立了新組織,這種努力的過程值得國際社會的支持,更希望區域內所有成員,包括中華民國,都能積極參與,貢獻力量。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後冷戰時期最可貴的轉變在於人們終於擺脫意識形態的束縛,充分發揮自由意志,以客觀和理性的態度去面對各種社會、政治和經濟問題,尋求解決的方法。在此一過程中,各國因為民族性不同、歷史背景迥異與理念分歧,難免有爭議或緊張的情形出現。惟類此宗教、意識形態和哲學思想的差異不是短時間可以化解,必須長期的培養互信,建立共識,才有突破的可能。而文化融合正是彌平歧異、促成整合的主要動力。如何才能運用文化融合帶動區域發展,進而促進世界和平?下列六項條件值得我們仔細思考:
一、生活的方式。亞太國家的生活水準因為經濟發展程度的差別而有不同,一般分為工業國家、新興工業化國家、發展中國家及社會主義國家四大類型。物質生活水準的差異,固然造成地區整合的困難,但阻力最大的還是生活方式的差異和彼此互信的欠缺。不同的社會之間,若能有共同的生活方式、理想訴求和行為準則,就自然能促進
文化的融合。
二、民主的制度。政治民主化為社會發展製造有利條件,同時為地區整合舖路,已經是眾所皆知的事實。主要先進工業國家都是循此路徑達到今天發展的成果。歐洲整合、美國與加拿大的密切關係以及美日西歐的三邊合作即為明例。亞太國家的民主化起步雖晚,具體實績還是相當可觀。威權體制的轉型、選舉的定期舉行、民眾參與公共事務的普遍以及尊重人權的要求等已經成為共同趨勢,對於未來亞太新秩序的建立有正面的助力。
三、合作的機制。地區的合作機制,代表的是各種組織、機構、論壇以及合作的意願。在亞太地區,「太平洋盆地經濟理事會」(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Conference, PECC) 發揮了不同的功能,而最近成立的亞太經合會(Asia-Pacific Economic)與全球自由貿易的推動息息相關,和「貿易與關稅總協定」此形成的是一種合作的機制,也是一種處理貿易問題的方法,更是未來強化地區合作的基礎。
四、經濟的發展。經濟持續發展不僅為本地區提供強而有力的競爭優勢,更能進一步促進各國之間的互惠、互助與互補關係。近十年來,亞太地區的經濟發展以百分之六的平均成長率大幅躍進,區內貿易年年上昇,充分顯示這個地區是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也是最具潛力的出口市場。如此充沛的經濟力和活躍的投資、技術轉移、金融流通、商業交易和跨國就業,無疑為文化融合注入一股強大的力量。
五、意見的溝通。亞太地區菁英人士之間的頻繁接觸和意見溝通,也發揮了整合的效果。在資訊新科技的協助之下,各國可以快速地得到更完整的信息,充分了解本地區的情勢變化,掌握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而為共同的問題尋求解決之道,例如環境污染、毒品走私以及非法移民等。綜合而言,意見溝通增進各國彼此了解,進而提昇到實際的政策層面,在經濟、工業、投資、地方行政或教育議題上,亞太國家已經有不同的管道或機會互相切磋,交換經驗。我們很高興見到中日雙方人士在這些方面已經有不少的溝通,希望將來能逐漸提昇層次,使內容更為具體。
六、和平的典範。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是文明國家的行為方式,也是後冷戰時期國際社會一再強調的基本原則。追求與維護和平的理想,原本即是亞洲文化的固有美德。在追求地區合作的今天,以和平作為各國的共同典範,化解歧見,解決地區或國內紛爭,將是引導各國邁向亞太新世紀的主要條件。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文化的融合程度愈高,地區合作的條件愈完整,世界和平愈有保障。面對國際新局勢,中華民國在台灣正以積極的態度和開創性的作法,推動「南向政策」,除了推展互惠的經貿關係外,並希望能在亞太地區發展的大趨勢中,扮演建設性的角色。中華文化、日本文化和其他文化都各具特色,我們希望經由相互學習,吸取各文化的長處,以為亞太地區開創更美好的遠景,同時也為世界和平奠定更紮實的基礎。
最後,本人要對主辦單位及所有贊助本次會議的團體和企業界人士表示嘉許與感謝,並祝大會順利成功!各位與會代表身體健康!謝謝。
李總統登輝先生今天表示,榮民弟兄們把一生中最寶貴的時間,全部奉獻給國家,在榮退、告老之後,政府當然要給予妥善的照顧。
總統說,為使年老傷殘榮民的生活能獲得妥善照顧,只要政府財力許可,將逐年適度調整生活給與,以符實際需求;未來更計劃在北、中、南、東等地區設立自費安養中心,以照顧單身無依、支領退休俸的榮民。
總統上午在總統府接見鄭面章等二十四位第十六屆榮民模範。總統府秘書長蔣彥士、退輔會主委周世斌等在場作陪。
總統重申:政府一貫堅持的「反共」、「反台獨」、「統一中國」政策,始終沒有改變。
總統並指出:就「反共」而言,我們將本和平、理性的態度,以實驗成功的自由民主制度,來影響中共專制政權的改變,只要中共不放棄共產專制體制及以武力解決統一問題,我們反共的國策及決心亦絕不改變。其次,我們堅持「反台獨」立場,也就是堅持「統一中國」的目標,台灣大陸深厚的血緣、地緣、文化關係,是任何人所不能否定的,少數人倡言「台灣獨立」,是不負責的主張。對於中國的未來,我們絕不置身事外;對於中國的統一,我們更是責無旁貸。
總統致詞內容為:
第十六屆榮民節以及輔導會成立四十周年紀念即將來到,登輝要提前在這裏向全體榮民弟兄賀節,同時要向輔導會全體工作同仁,四十年來對榮民輔導工作的卓越貢獻,表示嘉勉之意。
我們的榮民弟兄過去曾經為保衛台、澎、金、馬而流血流汗,現在雖然榮退了,但是對國家的忠誠,依舊不減當年,這種精神實在令人敬佩。尤其今天在座的各位,是從幾十萬的榮民弟兄中選拔出來,這項珍貴的榮譽,特別值得祝賀。
榮民弟兄們把一生中最寶貴的時間,全部奉獻給國家,在榮退、告老之後,政府當然要給予妥善的照顧。登輝想藉這個機會,說明目前政府照顧榮民的幾項重點:
第一、加強安養工作:為使年老傷殘榮民的生活能獲得妥善照顧,只要政府財力許可,將逐年適度調整生活給與,以符實際需求;未來更計劃在北、中、南、東等地區設立自費安養中心,以照顧單身無依、支領退休俸的榮民。
第二、開拓榮民就業管道:目前除了透過考試,輔導退除役官兵取得公務人員任用資格外,也辦理職技訓練,強化退除役官兵轉業條件,並加強與工商企業聯繫,有效運用民間資源,建立民營企業人力供需管道。
第三、提昇醫療品質:未來將配合全民健保及全國醫療網的建立,繼續充實各地榮民醫院的軟、硬體設施,更新整建房舍,修正編制,擴增醫療設備等,以強化地區榮民醫院功能,提高醫療品質。
第四、落實榮民聯繫:為服務並照顧散居在全省各地的榮民,將透過地區的服務組織,有系統地規劃成服務區,編配為互助組,設置聯絡員,強化服務功能。
輔導會由周主任委員就任以來,積極的加強服務,改善榮民生活,績效卓著,殊堪嘉許。登輝也想藉此機會向各位報告政府施政重點。
近年來,政府致力於民主憲政改革,期能落實「主權在民」,凝聚「生命共同體」意識。大家都知道,「主權在民」能夠得到落實,人民自由意志才能充分發揮;經由人民自由意志凝聚而成的「生命共同體」共識,正是促使國家進一步發展的主要憑藉。此外,為了喚起國際社會認識中華民國在台灣存在發展的事實,尊重中華民國參與國際事務的意願和權利,政府並積極推動務實外交,透過多邊的溝通協商,爭取參與國際組織及活動,以促成國際合作,共謀世界和平、繁榮與發展。
在我們積極從事憲政改革及拓展務實外交的同時,登輝必須強調,政府一貫堅持的「反共」、「反台獨」及「統一中國」政策,始終沒有改變。就「反共」而言,我們將本和平、理性的態度,以實驗成功的自由民主制度,來影響中共專制政權的改變,只要中共不放棄共產專制體制及以武力解決統一問題,我們反共的國策及決心亦絕不改變。其次,我們堅持「反台獨」立場,也就是堅持「統一中國」的目標,台灣大陸深厚的血緣、地緣、文化關係,是任何人所不能否定的,少數人倡言「台灣獨立」,是不負責的主張。對於中國的未來,我們絕不置身事外;對於中國的統一,我們更是責無旁貸。
照顧榮民的生活,是政府長期的施政重點,也希望榮民弟兄提出寶貴意見,作為政府改進的參考。
最後,祝大家健康快樂!謝謝。
中國國民黨李主席登輝先生今天以午宴,款待大專校、院負責人。席間,李主席指出,有人說,今天的年輕一代迷失了!缺乏方向,缺乏目標。「登輝希望各位從事教育工作的負責人,多多了解他們,愛護他們,鼓勵他們讓這些新人類認清時代需要他們犧牲奉獻」。
李主席致詞內容為:
今天非常高興,能有機會與負責我國高等教育的校院長們見面,首先要對各位一年來在校園裡的辛勤耕耘,表達慰勞與嘉勉之意。
各位都知道,近幾年來,國家與社會呈現結構性的變化;在轉型變遷的變動中,我們改革的方向與信念始終相當明確,那就是「運用新思維,建立新秩序。」在此過程中,我們必須不斷採取革故鼎新的方法,才能在衝擊中站穩腳步,在障礙中大步跨越,追求卓越,贏得民心。
進一步而言,國家發展需要有識見、有能力的青年投入;要想吸引青年來投入國家的建設,就要為青年朋友們塑造出一個有希望、有遠景的大環境,使青年人勇於打拚,樂於奮鬥。因此,儘管我們在建立國家新秩序的過程中,充滿艱辛與挑戰,但為了青年的前途,為了國家的發展,大家所付出的心血是值得的。
登輝從青年時代起,就對如何建立一個合理、公平的社會一直非常關懷。身為知識份子,我們有責任為改良社會不合理的現象而努力,更何況是在以「主權在民」的現代民主社會中,基於我們讀書人的理想與良知,為了社會的公平、人民的權利,沒有理由不戮力以赴。
「主權在民」是我們近幾年來從事政治改革、追求政治民主的具體目標。此一理念早已存在於我國「民貴君輕」的政治文化中,只是在皇帝專政體制下,始終不被重視。到了國父 孫中山先生,推翻帝制,建立民國,才把「主權在民」奉為建國理想。但因我國長期內憂外患的結果,兼之過去四十多年國家陷於分裂、分治狀態,一直無法落實。近幾年來,由於我們政治、經濟、社會的發展,基礎日漸穩固,登輝認為,這是我們實現主權在民理想的良機,所以決定大力推動政治改革。其間,我們一方面解決困難,一方面建立制度。首先邀開國是會議,確立憲改的大方向,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廢除臨時條款,解決資深中央民意代表退職與改選問題。今年國民大會臨時會修憲,確定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由自由地區公民直接選舉,使得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到此,我們近年來所致力憲政改革的主要工作大致告一段落。中國人夢寐以求的「主權在民」理想,國父 孫中山先生的遺願,終於在我們手中實現。這個改寫中國政治史的創舉,將是我們這一代對中華民族的一大貢獻。
國家發展是永無止境的,繼憲政改革完成之後,社會秩序的重建,乃為刻不容緩的工作。放眼我們的社會秩序,似乎與我們的教育普及,政治民主,經濟繁榮的成就,不能成正比;也就是說我們進步的建設成果,並不能正確地反映在一般人日常的生活中。造成這個落差的因素,當然很多,最主要的在於我們的國民自我本位的意識太強,總是把「私心」放在第一位,以致產生了私心自用的病態。要修正這個偏差,唯有提昇「公德心」。具體地說,就是要有「大公無私」的心胸。每個人固然重視個人的利益,也要顧到團體的利益。
國父 孫中山先生認為中國人像一盤散沙,就是因為太自私,所以一再強調「天下為公」的理念,希望我們要有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胸襟,時時處處為別人和團體著想。唯有如此,才會樂意奉獻自己的智慧能力,為公眾的利益努力奮鬥。有人說,今天的年輕一代迷失了!缺乏方向,缺乏目標。登輝希望各位從事教育工作的負責人,多多了解他們,愛護他們,鼓勵他們,讓這些新人類認清時代需要他們犧牲奉獻。
政治民主化的目的,在實現主權在民的理想;大公無私的旨趣,在建立社會的新秩序。這都是我們要成為現代化文明國家,必須實現的重要工作,我們已經邁出了一大步,我們還有很遠的路要走,讓我們一起來努力!
各位都是高等學府的負責同志,對教育事業、對國家社會都抱有熱切的關懷,希望不斷改革、不斷進步。今天,中國國民黨身為執政黨,雖然締造了舉世稱頌的「台灣經驗」,但我們並不自滿;我們承認不是一個十全十美的政黨,卻是一個不斷追求進步,以民眾為主人的政黨。大家都知道,中國國民黨即將邁入一百年,深盼大家多多支持這個具有光榮悠久歷史的政黨,使這個黨有為民眾繼續服務的機會。
最後,敬祝大家健康、快樂!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