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83年09月18日
總統今天親自參加一項名為「高雄之美-社區文化巡禮」活動

李總統登輝先生今天親自參加一項定名為「高雄之美-社區文化巡禮」活動,總統特別對地方父老關懷鄉里、投身社區工作的辛勞與貢獻,表示敬佩之意。總統致詞時也對「社區」的意義及在國家建設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作深入的剖析。總統致詞內容:

今天,高雄市政府和文化復興總會,在此聯合舉辦社區文化觀摩活動,看到主辦單位周到的準備,各界參與又是如此的熱烈,相信經由此次觀摩活動的交換經驗,對日後社區發展工作的推展,必定有很大的幫助。登輝要特別利用這個機會,對各位父老關懷鄉里、投身社區工作的辛勞與貢獻,表示敬佩的意思。

中華民國在台灣的經濟社會發展到今天,已經面臨了另一個轉型的階段。過去一段時期,我們有計劃、有順序的普遍發展各種產業和硬體建設,奠定了相當成功的基礎,得到很好的評價。然而經濟發展的成果,雖然相當程度地提昇了國人的物質生活條件,卻也使得我們在文化與精神生活條件的充實方面,相對的顯得有點落後,值得重視。如何透過社區發展,充實文化、精神生活內涵,建立文明進步的現代化社會,是我們亟待努力的課題。

為什麼我們要不斷地強調「社區」?因為只有緊鄰我們居住周圍的社區,才是我們每一個人日常生活的實質環境。我們每天出門上班、下班回家,眼睛所能看到的,耳朵所能聽到的,步行所能到達的,由左鄰右舍所構成的這個社會空間,就是我們所謂的社區。經濟發展的效益,政治民主化的果實,以及任何有關生活品質的提昇,一定要落實在這個可望可即的範圍,才能直接為每一個居民所享用得到。政府部門的施政也應該從「社區」單位入手,落實到以特定層次的社區為對象,並由社區本身進行政府不同部門資源的整合。如果等到全國成千上萬的社區社會,都可以發揮其共同體的認同意識,個個居民都能積極參與社區重建的工作,那麼我們這個國家和國民的整體生活品質,就有辦法獲得全面的提昇和轉型。

隨著政治的改革與民主憲政的發展,地方和社區在未來的國家建設過程中,必然要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實施地方自治,以及中央與地方財政劃分法確立之後,「地方的時代」、「社區的時代」就要來臨。然而,我們在期待這個時代的來臨之前,也不得不做心理和實務的準備。地方社區的人才是否足夠?地方行政人員認知有否改變?政府的施政型態如何調整?這種種問題,大家都應該未雨綢繆。今天的觀摩活動,正是給我們大家思考這些問題的機會。

展望我國在加入關貿總協定(GATT)之後,地方原有的初級產業也已經到了非得轉型不可的地步。但是往那個方向轉型?就一般觀察,「產業文化化」、「文化產業化」,應該是最值得大家思考和努力的方向。地方上,不論原來是何種類型的產業,傳統的農漁業、土產特產業、觀光遊憩業,都可以加上文化性的包裝,使得這些產業類型,因為轉型而成為文化的一部分,而增加其吸引力和價值。另一方面,傳統的和創新的地方文化特質,也可以走向「產業化」的方向,而附加上經濟價值。例如,傳統建築和古蹟、手工藝品、藝術人才資源、民俗廟會活動等,都可以加以整合包裝,建立地方特色,成為地方產業發展的基礎。如此一來,我們相信可以為地方的產業和生活品質,重新注入生機和活力,解決地方面臨的問題。這些觀念希望大家都能慢慢體會,逐步實踐。

以社區為對象的文化重建工作,一方面是要彌補經濟發展之後,國人精神生活層面的空洞化,另一方面也要讓不同社會階層和族群,重新投入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工作中。這樣,我們的社會水準就能一步步提昇,成為真正的進步國家,為了達成這個目標,登輝企盼跟在座各位一起來努力。

最後,敬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謝謝。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