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總統登輝先生今天參加台灣區公私立國民小學校長座談會,並發表談話。
總統談話內容為:
今天教育部舉辦台灣區公私立國民小學校長座談會,登輝應邀前來參加,感到非常愉快。首先要利用這個機會,對各位長年獻身教育所付出的心力,表示由衷的欽佩與慰勉之意。
大家都知道,教育不僅在延續文化的薪火,使人類的文明,因世代的傳承而更為璀燦。教育同時也在導引社會的進步,藉由教育內涵的調整,使社會發展能與時俱進。因此,教育必須是驅動時代進步的源泉,而不是絆時代進步的障礙。但如就目前社會所顯現的問題觀察,我們不得不承認當今的教育體制,似乎已無法因應客觀環境的快速變遷,以致逐漸難以發揮先導性的效果。這種教育內涵對社會發展所形成脫節或失調的現象,實在值得大家關心並謀求改進。
國民小學是國人接受教育的起點,重大攸關往後階段教育的推展。這次會議主題定為:「落實國民教育,開創美好教育遠景。」非常切合當前需要。相信經由大家竭智盡慮所達成的結論,必然有助於今後國民教育的改革。為求集思廣益,登輝也願意就個人對國民教育的觀察,貢獻幾點淺見供大家參考:
第一、追求高品質教育
台灣地區國民小學的就學率,從光復初期的百分之七十點九八,提升至目前的百分之九十九點七九,這一比例雖足可與先進國家相媲美;而在教育設施方面,近幾年來由於中央編列專款補助地方的結果,也有大幅度的改善。不過大家都知道,教育成效的增進,改善硬體設施固屬重要,提升軟體配備尤為必須。因此,如何擬訂妥適的教育制度、編具合乎時宜的教學題材及規畫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是我們在追求高品質教育目標下,所必須篤實力行的工作。
近年來,英、美等國家逐漸重視父母為子女選擇教育型態的權利,在義務教育階段,有些家長即將子女送到私立學校,因為私立學校提供了較佳的教學品質。目前國內私立國民小學比重甚小,而公立國民小學則維持學區制,俾使學童就近上學。但公立小學如何在單一化的教學內涵下,提升教學品質,甚至在不可變的框架中,保持可變的調整空間;而私立小學如何掙脫營利的形象,展現出具差異性的教學效果,均是主管機關亟應正視的課題。
第二、陶冶人文素養
隨著經濟條件的快速改善及工作時間的逐漸縮短,國人重視休閒生活品質,已為當前必然的趨勢。而藉由人文素養的陶冶,增進文化內涵與宏大人生見識,不僅可使人民的休閒活動納入正軌,避免在聲色犬馬中迷失自己;同時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也可使人民堅定生活目標與存在價值,不致於隨波逐流。
過去我們的教育,由於受到升學壓力的影響,學校並不太重視人文陶冶的課程。但今後為有效充實國人精神內涵及提升國人生活境界,在尚無升學壓力的國民小學階段,希望大家能加強藝能活動及禮儀教育,期能從小奠定身心均衡發展的基礎,進一步提升國人的生活品質。
第三、加強法治教育
建立民主法治的社會,是國人長期夢寐以求的目標,也是肯定個人尊嚴與價值的最佳保障。近年來由於政府積極落實﹁主權在民﹂的理想,已獲致相當可觀的成果。根據先進國家的經驗,人民在獲得更多的自由後,即應體會出自由的真正價值,係在於人人都能遵守法律規範,這就是民主法治社會的真義。今天環顧國內層出不窮的違法脫序現象,固然令人痛心,而政府繼續推動民主法治的意念,也不致因此動搖。但的確顯示,我們在民主法治教育方面,須要大力加強,尤其是須要從學校教育著手。今後希望各位能有效落實相關教學活動,務期法治觀念,能在小學階段就紮下基礎。使法治觀念,不僅成為國人行為的準則,更是思維的模式與生活的習慣。
第四、落實環保教育
近數十年來,由於全球人口持續急劇增加及高度工業化的結果,諸如資源的被大量開發利用,乃至於空氣、土地、水的污染及毒性物質的氾濫等問題,不僅嚴重影響人類的生存環境,也將破壞整個自然生態的平衡。甚至由於人類欠缺對稀有野生動植物的認識與保護,更造成部分物種的滅絕。這些由於資源的過度耗用,所導致環境日益惡化的現象,已經引起了國際社會的一致重視,並且蔚為風潮地提出各種籲求或警訊。
做好保育工作,已經成為現代化國家必備的條件,我們既要成為現代化國家,就應養成珍惜大地萬物的態度及保護生態的決心。為達到這項目標,當然有賴妥為制定相關法律,並據以有效執行,但潛移默化的最佳方法還是教育。因此,希望學校能利用各種教育機會,灌輸學生有關環保與資源維護的正確知識,並多引導學生接觸自然環境,養成愛護自然、維護環境的習慣。使人人將來不但成為愛好大自然的雅士,更是協助執行保育工作的尖兵。
各位校長:回顧四十多年來,中華民國在台灣,由於經濟與社會基礎的穩固,使我們有信心推動民主政治。而五年來的政治革新,到今年七月底順利完成憲政改革為止,已經告一段落,從此我們即將邁入真正現代化的民主社會。登輝常說這正是我們在傳統與新局的交會中,所將締造的「歷史開端」;各位不僅是這歷史開端的見證者,更是為中華民國創造新時代的推動者。因為各位所肩負培育英才的工作,重大關係著國家未來的發展。
因此,登輝深盼各位能體認教育工作的崇高意義與深遠影響,一起努力來落實國民教育的目標,使教育再度成為推動國家發展的巨大力量。最後,祝福大家身體健康,辦學順利!謝謝。
李總統登輝先生在八十三年軍人節前夕,特頒書面賀詞,向勞苦功高的三軍將士,以及接受表揚的莒光楷模、莒光連隊、軍法楷模、優秀互組組長與敬軍模範,表示由衷的欽佩與祝賀之意。
總統表示,數十年來,大家努力所獲至的成果,有賴國軍繼續擔負起保衛國家安全的重責大任。唯有如此,國家發展的美好成果,才能獲有保障,國家的賡續發展,也才有所憑藉。
總統並期盼全軍將士追念先烈先賢慷慨捐軀的英勇志節,發揚國軍抗戰精神,以完成統一中國大業為己任,再創國軍勝利的輝煌史頁。
賀詞中,總統也提出三點期許,和全體官兵共勉:第一,堅持必勝必成的決心;第二,體現「生命共同體」的觀念;第三,建立高素質的國軍。
總統書面賀詞全文如下:
孫部長、劉總長並請轉各位受獎人員暨全體將士公鑒:
今天是第四十屆軍人節,國防部隆重舉行慶祝大會,同時表揚莒光楷模、莒光連隊長、軍法楷模、優秀互助組組長與敬軍模範,登輝藉此機會要向勞苦功高的三軍將士及各位受獎人員表示由衷的欽佩與祝賀之意。
﹁九三﹂軍人節,也是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如果以國家統一和八年抗戰相比,雖然二者的任務和性質不盡相同,但其遭遇的困難和挑戰,以及所付出的血汗代價則幾無二致。在國家當前的處境下,我們探討抗戰致勝的關鍵因素,從中體會寶貴的經驗,實具有重大的意義與價值。登輝願提出幾點期許,和全體官兵共勉:
第一、堅持必勝必成的決心
八年抗戰所憑恃致勝的力量,就是全國軍民堅定「軍事第一、勝利第一」的決心,以及「堅毅不拔、愈挫愈奮」的信心,敵愾同仇,克服艱危,終能以弱擊強,羸得勝利。目前我們面對的挑戰與追求的目標雖不同於抗戰時期,但是當年全國軍民所表現的「中華民族存亡在此一戰,最後勝利必屬於我」的堅定信念,仍為今日所必需;唯有我國人抱持「中國的統一是海內外中國人共同願望」的信心,袪除畏難苟安的消極心態,才能集中力量,建立自由、民主、均富的中國。
第二、體現「生命共同體」的觀念
民主國家在面對外來的威脅時,唯一可以憑藉的,就是全民「生命共同體」意識。抗戰期間,由於我全國同胞心理上有休戚與共、禍福相倚的體認,無分地域、性別、年齡,齊心協力,方能克竟其功。數十年來,台灣地區二千一百萬同胞共同創造了一個文明、繁榮、富庶的社會,不論來台的先後,不分所屬的政黨,大家都應心手相連,團結合作,謀求國家的進步與發展。
第三、建立高素質的國軍
現代戰爭勝負的關鍵,除了武器裝備的充實與訓練的現代化外,更取決於意志力的高下。今後國軍的建軍備戰,除應貫徹精兵主義原則,持續改良部隊的武器裝備,強化部隊的教育訓練外,更應效法抗戰精神,凝聚百折不撓、不勝不止的革命軍魂,提昇部隊的無形戰力,做到以質勝量,才能達成嚇阻敵人、戰勝敵人的要求。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行各項革新工作,致力實現政治民主化、經濟自由化與社會多元化等目標,已經有了相當成果。但我們的前途並非全無險阻,為了戰勝一切可能的艱難考驗,尤賴國軍繼續擔負起保衛國家安全的重責大任。唯有如此,國家發展的美好成果,才能獲有保障,國家的賡續發展,也才有所憑藉。值茲慶祝抗戰勝利紀念與軍人節之際,至盼我全軍將士追念先烈先賢慷慨捐軀的英勇志節,發揚國軍抗戰精神,以完成統一中國大業為己任,再創國軍勝利的輝煌史頁。
最後,敬祝各位健康愉快,勝利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