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83年06月27日
總統蒞臨第三次全國農業會議致詞

李總統登輝先生今天蒞臨第三次全國農業會議,並應邀致詞。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第三次全國農業會議在此隆重開幕,登輝應邀參加,內心感到十分愉快。此次農業界菁英聚集一堂,探討未來農業施政的興革事項,對開創我國農業發展新局,具有重大意義。

早期台灣經濟以農業為重心,逐步推動各項經濟建設,奠定了今日繁榮進步的基礎。經過數十年累積全民共同奮鬥的成果,我國的貿易量已高居全球第十三位,而國民生產毛額亦為全世界第二十名。在此等情勢下,我國經濟的發展,不但無法自外於國際體系,更應緊密結合國際經濟的脈動,因為這才是賡續國家經濟發展的有力保障。

基於以上體認,我們必須積極參與國際社會,發展對外關係;因此,目前政府正準備加入「關稅暨貿易總協定」。加入關貿總協,對增進國家整體利益及國民福祉,當然均有正面效益;不過,為了配合國際規範,逐漸開放市場與降低關稅,將無可避免,部分產業發展策略,也必須因應調整。雖然短期而言,貿易政策的調整,將難免對國內產業產生一些衝擊,尤其農業是屬於生物性的產業,進行結構調整所需要的期間較長,所遭受的影響也較大。但是長期而言,在自由化的經濟環境下,農業的生產效益一定可以提高,國家資源的配置也將更為合理。因此,我們應該理性地迎接國際新情勢,掌握新契機,將自由化所伴隨的衝擊,轉化為促成農業脫胎換骨的動力。

面對新挑戰,政府當本著「發展農業、建設農村、照顧農民」的政策目標,研擬各項妥適對策。短期內,將充實對農產品提供進口救濟所需的基金,讓農民因農產品市場開放所可能遭致的損害,迅速並合理獲得救助與補償;至於長期的農業政策調整,必須要從經濟層面檢討產業發展策略,釐訂正確的農業經營方針,促使人力、土地等資源,做最佳的配置與利用;科技研發亦應配合產業發展需要,有效落實推廣,以兼顧生產效益與生態和諧,促進農業升級。同時,我們應該以理性、務實的態度,規劃農民社會福利措施、建立農民年金制度、改善農村生活環境,以便讓農民的生活受到完善的照顧。此外,應注重農業維護自然生態的功能,並加強宣導,讓全民都能體認農業的重要性,共同來支持農業發展。

農業是我國立國的根本,農業對確保糧食安全、維護生態環境以及穩定社會經濟等方面,仍然有其不可磨滅的貢獻。但目前農業產值僅佔國民生產毛額的百分之三點五,而農業就業人口超過總就業人口的百分之十二,耕地及魚塭面積佔台灣平地面積的百分之五十四,已充分顯示農業政策須要作全方位檢討的迫切性。今天,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適時地舉辦這項會議,就產業發展、農民福祉、農地利用、資源管理以及科技研發等五大部分,針對未來可能面臨的重要問題,廣邀各界共同研議。登輝希望藉由各位的集思廣益,能研擬出妥籌兼顧的農業政策,使未來農業生產更具效益、農民生活更為安適、農業與生態環境更為調和,以便再創我國農業發展的第二春。

最後,預祝大會順利成功!各位女士、各位先生,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謝謝。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