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82年12月30日
總統先生接見北美華人社會科學家協會教授吳元黎等二十七人

李總統登輝先生今天表示,這次縣市長選舉過程平和、順利,基本上已使我國的政黨政治向前邁一大步,但,老實說,我國的政黨政治無論是環境或是制度的建立,都還不成熟,仍然需要不斷在學習中改進。

總統表示,實行政黨政治是政府與人民追求的目標,但是就現階段來看,我們要達到這個理想仍然需要時間。

總統指出,他最近常想到一個問題,就是有一天當他總統任期屆滿,把總統的職位交給下一任民選的總統時,內心不知有多麼的高興。

總統說,之所以高興是,我們能在一個完整良善的民主制度下,經由全民的選舉,能夠順利的完成政權的交替,「我想,這在中國的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當這天到來時,「我可以說,就是我最快樂的時候」。

總統上午十時三十分接見北美華人社會科學家協會教授吳元黎等二十七人時,作了以上表示。總統府秘書長蔣彥、行政院政務委員丘宏達在場作陪。

與會的教授們大多在美國加拿大各大學與研究機構擔任教職,都是在政治、社會科學、經濟、文化等方面,學有專精之士,他們這次回國主要是參加一項名為「世界變局中的台海兩岸關係」研討會。

在一個小時的晤談中,與會的學者、專家分別就他們在研討會中所提出的論文及對當前兩岸關係的變化、世界經濟趨勢等提出看法。

有學者建議,在目前這個變局中,兩岸關係的互動相當重要,政府應該掌握主動,扮演積極的角色;同時,國統綱領的三個階段應該作彈性的調整,甚至李總統應和鄧小平一起坐下來談等。

總統表示,基本上,政府是以務實的做法來面對兩岸關係,由於我們的地小、人少,所以我們更要謹慎與周詳的規劃,以肆應變局,但「我們絕不會被動,也不是保守」。

總統說,以和鄧小平見面為例,事實上,目前並不是一個恰當的時機,尤其是兩岸關係仍算是起步階段,基本上,彼此都還不完全能做到互信,更何況我們是一個自由、多元的社會,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就政治環境的成熟度與需要性來看,目前還不到兩岸負責人見面的時候。

總統進一步表示,國家的統一是政府堅持的立場與努力的目標,但統一不可能一蹴即成,在邁向統一的過程中,最重要是兩岸同胞領導人在觀念上、思想上要改。例如,「我一再的提出兩岸應是一種兄弟關係,彼此互相幫助,才能對統一有良性、正面的影響,否則如果中共只是一味的打壓我們,以中央看地方的心態,這根本是一種倒退的做法」。

總統指出,剛才也有學者提出兩岸發展時,我們應主動邀請大陸的學者,高級官員等來訪,並加強媒體、文化的交流,這些建議,事實上,都是政府及民間一直在努力做的。

「但是,各位要了解,目前面臨的最大瓶頸不在我們,而是在對方」,總統指出,我們非常樂於見到大陸各界高官、有影響力的人士多來訪,也希望記者多來看看、比較、觀察,但是問題出在中共並不是全部同意他們都能來訪。

因此,總統強調,在兩岸關係的推動上,中共的主要領導人在觀念上,應要改變,不能墨守成規,而忽略目前整個世界潮流與民心的趨勢。尤其是我們中國人最愛講「面子」,這種「面子文化」一定要突破。

總統特別強調,兩岸關係的發展,大家都非常的重視,但是我們應該特別謹慎,學者們說,假如我和鄧小平見面;有可能就是諾貝爾和平獎的得主,但,「我可以明白的說,本人是一個務實的人,舉凡只是作秀,對國家、人民毫無助益的事,我是不會做的」。

也有與會學者詢及昨天經濟部江部長提出兩岸定點直航的看法,是不是政府的一項政策,或只是試探氣球。

對此,總統表示,江部長的談話,並不是已代表政府的政策,「也不是本人授意來說,我想,這可能是他的一個看法」;至於國統綱領的三個階段可否提前,總統則表示,這都是可以來研究的。

對於當前的政治發展,總統也表示,一個政黨要能不斷的茁壯成長,並能獲得民眾的支持,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自我調整的能力,唯自我調整才能肆應變局。

至於對未來的修憲看法,總統表示,目前執政黨已成立一個修憲小組來研究,相信會尋求出一個修憲方向的共識。至於有人說,明年是第三階段修憲,「我則不這麼認為,事實上,明年的修憲只是就增修條文中不完整的部分來修改,例如總統選舉的方式等等,與其說是第三階段修憲,不如說是繼續第二階段未完成的部分來的恰當」。

今天晉見總統的還包括:陳博中、鄭竹園、齊錫生、張文蔚、裘兆琳、趙岡、陳迺潤、周鉅原、朱光文、莊岳、熊玠、冉伯恭、江玉龍、杜芝友、殷一昌、李欽湧、段志煌、蔡文輝、唐代彪、戴鴻超、凌渝郎、藍采風、李文朗、冷紹烇、夏道泰。

中華民國八十二年十二月三十日

李總統先生今天接見國際法學會執行委員會主席史琳勳爵夫婦,總統對他們遠道來訪,表示誠摯的歡迎。

史琳勳爵專精法學,並享譽國際,深受法學界推崇,他除了曾擔任英國女王的法律顧問之外,也擔任過英、美、澳各大學的法學教授。

晤談時,曾擔任美國康乃爾大學法學教授的史琳勳爵,在知道李總統也是康乃爾的校友後,提到康大的校況,包括農業與國際經濟方面的特色,以及當前國際問題,廣泛交換意見,相談甚歡。

史琳勳爵夫婦這次訪華,主要目的在與我中國國際法學會洽談一九九八年國際法學會大會在台北市舉行事宜。

總統非常歡迎一九九八年國際法學會在台北召開,總統並希望能藉此機會促進國際間今後在國際法學的研究與國際問題的研討。

總統同時也期盼,藉由史琳勳爵的來訪及國際法學會,來推動國際法學界對我國際法律地位的研究。

國際法學會是於一八七三年成立於比利時布魯塞爾,在全球四十個國家或地區擁有四十個分會,會員共有三千五百人。國際法學會每兩年開一次大會,至今已開過六十四次。每次大會的與會者包括來自各國的學者、專家、律師、法官等,大會的議題結論對國際法學的發展,有莫大的影響。由於國際法學會的研究工作與聯合國的活動具關聯性,故該學會在聯合國若干專門機構具有被諮詢的地位。

史琳勳爵夫婦是於上午九時三十分,由外交部次長陳錫蕃陪同到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副秘書長戴瑞明在場作陪。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