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八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李總統登輝先生今天指出,最近,國民大會與立法院先後有修憲之議,依憲法增修條文第十二條第二項規定,有關總統、副總統選舉方式,本應於民國八十四年五月二十日前由國民大會以增修條文確定。除此之外,社會各界也正就其他議題熱烈表達意見。「登輝以為,這正表示人民的參與感已提高,對於我國的民主憲政也抱著更多的期許」。
「因此,儘管各種意見仍相當分歧,大家實可以平常心看待」。總統表示,「相信透過公開與理性的討論、協商,必能和過去一樣逐漸異中求同,找出大多數人可以接受的方案」。
總統強調,從今天民眾的知識水準與政治認識的成熟度而論,「任何教條式的限制都屬多餘,而且不會有任何實益。人民珍惜現在的生活方式,自然會珍惜我們的憲法,由人民選出、代表人民修憲的國民大會代表,也一定會審慎務實地去做每一個決定。對於這一點,登輝的信心從來沒有一刻動搖過」。
總統上午應邀蒞臨國民大會行憲紀念日慶祝大會,致詞時作了以上表示。總統在談話中,並就尊重憲法、落實憲法方面提出看法。
總統致詞內容經整理後全文為:
各位代表、各位貴賓、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今天是中華民國八十二年行憲紀念日,距憲法開始施行,已經整整四十六個年頭。我們這一部孕育於抗戰前夕,誕生於內戰方殷的憲法,能賡續實施於台灣寶島,歷久而彌新,恐怕是當年最樂觀的人都無法想像的。去年完成的兩階段憲政改革,在堅持中華民國法統的前提下,反映兩岸分裂、分治的現實,在堅持五權憲法理念的前提下,回應台灣多元社會的新形勢,更展現了我國民主憲政的成熟與進步,值得我們感到驕傲!今天,我們在此共同慶祝這個節日,一方面懷著欣喜的心情,另一方面更應加倍惕厲,再求精進。
上個月的二十七日,我們的政府舉辦了一次成功的縣市長選舉。這次的選舉反映出,我們的選民比以前更為成熟,我們的政黨政治也漸漸初具規模,這使得我們對於下一步的修憲工作更具信心。
任何對於憲政主義理念有基本認識的人都知道,憲法是經世之道,不是美學理論。憲法的生命不在其文字的優美或邏輯的嚴密,而繫於全民的認同與遵從。只有當憲法真正融入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反映並引導其社會變遷,而確能提昇人民的物質與精神生活時,稱之為一國的根本大法,才算名實相符。從這個角度回顧我國憲法發展,更可看清楚它的成長軌跡。
一般人往往只注意憲法表面的規定,即輕言褒貶。實際上,以今視昔,不論是人權意識的提高,憲法議題的普受重視,或多元民主價值觀逐漸落實於社會生活的每個角落,乃至法律制度、司法解釋配合憲法立國精神所作的改革,其進步皆不可以道里計。我們今天可以自傲的,絕對不只是十幾條憲法增修條文的本身,而是中華民國憲法經過四十六年的實踐淬鍊,已成為和所有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憲法,而不只是紙上的憲法。儘管政治上的種種不同意見,隨著社會多元化而增加,但幾乎都能納入憲法所定程序去解決。制憲者在烽火中為整個中國勾勒的美好遠景:一個以貫徹全民自由意志,建立民主政治的崇高理想,已經先在台、澎、金、馬復興基地逐步實現。
最近,國民大會與立法院先後有修憲之議,依憲法增修條文第十二條第二項規定,有關總統、副總統選舉方式,本應於民國八十四年五月二十日前由國民大會以增修條文確定。除此以外,社會各界也正就其他議題熱烈表達意見。登輝以為,這正表示人民的參與感已經提高,對於我國的民主憲政也抱著更多的期許。因此,儘管各種意見仍相當分歧,大家實可以平常心看待。相信透過公開與理性的討論、協商,必能和過去一樣逐漸異中求同,找出大多數人可以接受的方案。從今天民眾的知識水準與政治認識的成熟度而論,任何教條式的限制都屬多餘,而且不會有任何實益。人民珍惜現在的生活方式,自然會珍惜我們的憲法,由人民選出、代表人民修憲的國民大會代表,也一定會審慎務實地去做每一個決定。對於這一點,登輝的信心從來沒有一刻動搖過。
在舉國慶祝行憲四十六週年的今天,登輝願意就尊重憲法、落實憲法方面提出一些看法。最近兩三年來,我們的憲法變動很大,在這方面或多或少已出現若干偏差的現象。各位都知道,修改憲法的意義,在於以規範的調整來適應社會變遷的新需要。當憲法未能依提議的方式修改時,也僅表示提議的新規範尚未獲得大多數人的共識,此時現存規範仍可繼續作為所有機關與人民遵從的準則。新規範不立則舊規範不破,正是修憲而不制憲的旨意所在。如果不明瞭這一點,而對現行憲法缺乏應有的尊重,作出超乎理性的討論,其結果可能不但未達到改善憲政的目的,反而破壞了憲政原有的穩定性。過去偶見以憲法規定不妥當為理由而不予遵守的例子,或因某些理論爭議而置明確的憲法規定於不顧,都犯了把主觀的憲政理念與客觀的憲法規定混為一談的錯誤。事實上,憲法需要全民共同遵守,而無法如某些法律一樣依賴強制執行,這正是憲法的主要特徵。社會愈多元化,各種憲政理念也必趨於紛歧,憲法規定無法符合每一個人的主觀願望,這是無法避免的。現行憲法能否受到充分尊重,便成為考驗一國憲政成熟度的重要標準。我們切不可一味熱衷修憲而忽略了守憲、行憲,否則,修憲也就失去其根本的意義了。
最後,登輝相信,國人對於今天我們在台灣地區實行憲法的另外一層意義,必然也有深刻的了解。先總統 蔣公曾誓言要把這部憲法帶回大陸,就是要讓這部為全中國人制定的憲法,終能為全中國人所用。這是極崇高的理想,應該也是我們今後共同追求的目標。我們大家都知道,憲法既然不只是一堆文字,而是指導政府運作以及整個社會生活方式的基本規範,它當然是與時俱進的。因此,我們今天在台灣地區全力維護並發揚光大的,便不只是憲法的文字,而實在是文字代表的立國精神,文字不是一成不變,立國精神卻必須永矢咸遵。我們追求的國家統一,也不是盲目的統一,而是以這部憲法的實踐為終極標的統一,也就是要追求民有、民治、民享的國家目標。就這個意義來說,在台灣行憲四十六年的經驗,包括最近兩年推動的憲政改革工程,都是全中國的珍貴資產,政府與全體人民更應惕厲奮發,為民主憲政開創更璀燦的新局。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世局的發展已經指出今後中華民族應走的道路。經濟自由與政治民主已成為時代的潮流,時間站在我們這一邊,只要我們大家團結奮鬥,建立一個自由、民主、均富而統一的中國,終必成為事實。
敬祝各位代表、各位貴賓,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謝謝各位。
中華民國八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李總統登輝先生今天親自主持有關嚴前總統家淦先生的治喪事宜會議,並發布命令,特派李副總統元簇等二十一位擔任治喪大員。
會議於上午十時卅分在總統府舉行,與會人員包括:李副總統、總統府秘書長蔣彥士等人。
會議開始前,總統率同與會人員為嚴前總統默哀,表達對嚴前總統的崇敬與追思。
總統表示,嚴前總統對國家發展貢獻至鉅,深為國人所敬重。雖然嚴先生家屬希望治喪事宜力求簡樸為原則,但總統認為,為了表示對嚴前總統的崇德報功之意,有關治喪事宜應莊嚴隆重。
會中,總統聽取總統府有關人員對治喪工作的規劃報告後,並指示立即就治喪有關事項展開籌備工作。
今天的會議也決定,在近日內召開第一次治喪大員會議。
隨後,總統發布命令,特派李副總統等二十一位為治喪大員,敬謹治喪,並由李副總統主持治喪大員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