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82年12月07日
總統先生接見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白樂崎

李總統登輝先生今天接見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白樂崎,總統對他再度來訪表示誠摯的歡迎之意。

晤談時,白樂崎對總統領導執政的中國國民黨在這次縣市長的選舉中,獲得大多數選民的肯定,表達賀意。

總統表示,政治是眾人之事,多年來,積極推動民主政治,追求國家統一,一直是中華民國政府與人民一貫努力的理想目標與堅定不移的政策。

總統同時表示,隨著環境與時勢的變化,作為政府的領導人,更必須要切實掌握社會的脈動,要了解人民需要的是什麼?想的是什麼?

「當然,其中最重要的是,不論是一個政黨,或是政府的政策,更需要隨著情勢的演變,作自我調整」。總統指出,假如不能自我調整,不能夠了解人民的想法,則勢必無法滿足人民的需求。

總統同時指出,在不同的變遷過程中,中華民國政府也以務實的態度來面對,並據以擬定策略來肆應變局。

在談到兩岸關係時,總統也再度強調,中華民國堅持國家統一的堅定立場,目前,更是依據國家統一綱領來進行。

白樂崎是於下午四時由外交部次長陳錫蕃、美國在台協商會台北辦事處處長貝霖等陪同到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副秘書長戴瑞明在場作陪。

總統也對白樂崎多年來促進中、美關係與合作所奉獻的心力,表示謝意。

 

中華民國八十二年十二月七日

李總統登輝先生今天強調,農業是一永續性的產業,是立國的基礎。農業研究必需靠國際合作,才能有成果。

總統表示,由於工商業的快速成長,國民所得的提高,以及國際化、自由化的貿易政策發展,農業在國家整體經濟上所佔比重正逐漸降低。

「但此一現象,並不代表我們不再重視農業」,總統指出,「相反的,我們更重視農業經營型態的調整,俾能適應未來我國經濟結構的改變」。

總統上午專程南下台南,參加亞洲蔬菜研究發展中心成立二十週年紀念大會典禮,總統並應邀致詞。

總統致詞經整理後重點為:

今天欣逢亞洲蔬菜研究發展中心成立二十週年紀念在台南舉行,登輝非常高興能參加這次盛會,與各位齊聚一堂。謹代表中華民國政府與人民,向遠道與會的各國理事及貴賓,表示誠摯的歡迎之意。

貴中心自一九七三年落成揭幕以來,今年正好二十年。在過去二十年,貴中心在蔬菜的研究與發展方面有很大的成就與貢獻,造福人群,值得肯定。據了解,貴中心在慶祝二十週年的前夕,決定將亞洲蔬菜中心的服務對象,由亞洲擴充到全球。除了在亞洲、非洲、中美洲設立分部外,並與多國政府簽訂雙邊協議,發展更密切的合作關係,這是貴中心慶祝成立二十週年最好的方式,登輝藉此向各位理事及貴中心同仁表示敬佩之意。

四十多年來,中華民國政府在台、澎、金、馬創造了高度的經濟成長。近年來,我們朝著政治更民主,生活更富裕,文化更精緻的方向繼續努力,希望有一天所有中國人都能享受自由、民主、富裕的生活。中國人是個感恩的民族;我們沒有忘記,在一九五0到六0年代,我們最困難的時期,我們曾得到國際社會,特別是美國的援助。現在我們稍有餘力,也願意奉獻我國開發的經驗,回饋國際社會。從一九五九年開始,我國就派遣農業技術團援助越南及非洲國家,後來逐漸擴及中美洲、加勒比海、南美洲、亞太及亞西各國,協助他們發展農漁業、手工業、糖技及醫療等工作。到一九九二年八月止,我國曾先後與六十八個國家合作,派遣的技術團隊合計一0二個,目前計在三十二個國家派有四十四個團。民國七十七年,我國成立了「海外經濟合作發展基金」,以期能進一步提供資金來協助開發中國家。基於人溺己溺的精神,我們亦積極參與各種國際組織與活動,以使「台灣經驗」能與更多的開發中國家分享。二十年前,我國積極參與亞洲蔬菜中心的籌備工作,並歡迎設立在台灣,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今天很高興知道,貴中心在蔬菜研究發展上已有卓越的成就,促進了國際間的農業交流。今後我國政府仍將繼續大力支持亞蔬中心,期望貴中心能成為世界蔬菜研究發展的中心。

近二十年來,中華民國的農業環境不斷地改變,逐漸地轉型。由於工商業的快速成長,國民所得的提高,以及國際化、自由化的貿易政策發展,農業在國家整體經濟上所佔比重正逐漸降低。但此一現象,並不代表我們不再重視農業;相反的,我們更重視農業經營型態的調整,俾能適應未來我國經濟結構的改變。新的農業環境,菜蔬等園藝作物勢將成為我國農業發展的重點之一。在此轉型的過程中,我國的農業研究機構,佔了地理上的方便,有較多的機會,可與貴中心的專家們互相切磋,共同合作;貴中心的研究成果亦可經由合作的方式推廣給我國農民,如夏季番茄、加工毛豆、耐熱白菜、豐產大豆等,皆有很好的成果,希望此一合作方式能夠繼續下去,創造更好的成果。

現代的農業不僅只是一個傳統的產業,除了在經濟上能增加農民的收入,提供消費者更多樣化、更精緻化農產品外,在自然生態平衡、提昇生活品質上,也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為了進一步提昇農業的發展,農業科技也正邁進一個新的時代,研究的工具,因分子生物學的高度發展,可說是日新月異。研究的方式,也正自單元研究演變成為結合產銷體系的團隊型態。除了產業的提昇外,也要考慮農業環境的永續性。另外,蔬菜的研究與發展,也需要體系性的研究推廣組織,以期將各種功能充分發揮。登輝希望貴中心能與我國及各國的蔬菜研究人員共同努力,來提昇蔬菜研究的層次。

最後,登輝要再一次強調,農業是一永續性的產業,是立國的基礎。農業研究必需靠國際合作,才能有成果。

登輝要再一次向所有曾經在貴中心從事研究的專家、學者致敬,也要向在座的各位道賀。讓我們一起來說一聲,亞洲蔬菜研究發展中心生日快樂。祝大家身體健康!

 

中華民國八十二年十二月七日

李副總統元簇先生今天表示,「書香社會」並不是遙不可及的目標,「富而好禮的社會」也不是虛幻的理想。他指出,要達到上述兩種境界,必須以提昇文化水準作根基。

副總統認為,我們國家已經因經濟發展而變得相當富有,不過一個富有的社會,更要注意內涵與節制,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推動「書香社會」與「富而好禮的社會」的理由。他更深切盼望,我們的社會能更有氣質,也更趨於祥和。

第十八屆金鼎獎頒獎典禮下午四時在凱悅飯店舉行,李副總統親臨致詞。

李副總統在致詞時也特別表揚了梅遜及許成章兩位作者。梅遜眼盲心不盲,以六年時間,克服各種困難,完成六十萬言的巨著「串場河傳」,這是堅毅成功的榜樣。許成章則花了三十多年的時間,旁徵博引找出台灣口語與漢字之間的關係,撰成「台灣漢語辭典」。李副總統對他這種尋根紮源,求真求實的精神,表達了令人感佩之意。

李副總統並盼出版界,繼續努力,精進不懈,將中國社會帶進到充滿書香、富而好禮的新境界。

李副總統的致詞經整理後重點為:

去年十一月三十日,元簇應邀參加金鼎獎的頒獎典禮,深深感覺到那是一個屬於我國出版事業豐收的日子。一年後的今天,本人再度應邀參加頒獎典禮,更是感到光榮與高興。尤其是看到國內的出版事業一年比一年茁壯,出版品的內容一年比一年充實,對國家社會產生了深厚的影響,覺得非常滿意與欣慰。因此,本人首先要向今年的得獎人和得獎事業表示誠摯的祝賀之意;同時,也對全國出版界人士一年來的卓越貢獻,表示肯定與敬佩。

去年金鼎獎的主題是「提昇文化水準,遨遊書香領域」,這個主題揭櫫出版業共同努力的方向。而今年「建立書香社會,厚植出版根基」的主題,更顯示諸位出版業朋友所肩負的重要使命。金鼎獎設置的意義,乃在於鼓勵出版業的朋友們,年年做持續不斷的努力,以達成文化建設的理想。

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已經因經濟發展而變得相當富有,不過一個富有的社會,更要注意內涵與節制,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推動「書香社會」與「富而好禮的社會」的理由;因為我們希望我們的社會,能更有氣質,也更趨於祥和。

「書香社會」並不是遙不可及的目標,「富而好禮的社會」也不是虛幻的理想。要達到上述兩種境界,必須以提昇文化水準作根基。中國古代的政治家,一貫的將教與化結合起來,作為施政的重心,中國人更崇拜「詩禮傳家」的門閥社會。「詩禮傳家」這四個字,說明了人與人之間要重視學問,更要互相以禮相待。周公「制禮作樂」,管仲強調「禮義廉恥」,荀子主張「以禮治國」等等的政治理想,都是表示如果人人相處有禮貌,政治上就會政簡刑輕,社會上也會一片安樂祥和。

我國今日教育普及,識字人口高達百分之九十六以上,加上經濟繁榮,國民平均所得也超過一萬美元,因而推動「書香社會」與「富而好禮的社會」的運動,更成為我們今天重要的工作。金鼎獎在這裡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方向,就是我們要一齊促成,「作家寫好書,業者出好書,讀者讀好書」。使濃郁的書香,培育出富而好禮的社會的花朵。

半個月前, 總統接見了各位得獎者,以讚賞和鼓勵的心情,和大家度過一個歡欣的上午。總統特別提示:「目前正是我們在文化方面『檢討融合,取精用宏』的最好時機。所以,我們要結合政府與民間的共同資源與力量,提昇文化活動的水準,擴大文化建設的影響,從傳統中找出嶄新的力量,開拓中華文化的新境界」。這正是今後府和業者所應共同努力的目標,元簇希望大家深切體會而共同勉勵。

在今年的得獎者中,大家應該特別注意兩位先生:一位是梅遜先生,一位是許成章先生。眼盲心不盲的梅遜先生,以六年的時間,克服各種困難,完成了六十萬言的巨著「串場河傳」。他呈現給國人的不僅是一部優良的作品,更是一個堅毅成功的時代榜樣。許成章先生,從民國四十八年起,用了三十多年的時間,編寫「臺灣漢語辭典」,他旁徵博引的找出臺灣口語與漢字之間的關係,提供社會大眾參考。這種尋根探源、求真求實的精神,在今天的社會中尤其難能可貴。兩位先生的努力與成就,不但是我們的榜樣,也使我們對我國文化出版事業的未來,更具信心!

元簇今天再度參與金鼎獎頒獎典禮,深深感覺到年來我們社會的進步與文化的提升,具有顯著的成就。切盼出版業朋友們,繼續努力,精進不懈,將中國社會帶進到充滿書香、富而好禮的新境界!

最後敬祝大家身體健康!

事業成功!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