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八十二年十一月十六日
李總統登輝伉儷今天親往中正機場,迎接應邀到我國訪問的美國前總統布希伉儷。總統代表政府與人民,對他們遠道來訪,表示誠摯的歡迎之意。
李總統對布希此行極表重視,除安排與布希會晤之外,也將設晚宴款待。
總統和布希今天第一次相見,兩人至為愉悅。總統夫人曾文惠女士也親切和布希夫人芭芭拉女士交談,她並預祝此行一切都美好。
中華民國八十二年十一月十六日
李總統登輝先生今天接見美國企業研究院亞洲研究計畫主任李潔明夫婦,總統對他們遠道再度來訪,表示誠摯的歡迎。
晤談時,李潔明表示,由媒體的報導中了解總統最近密集走訪地方,並且以執政黨主席的身分,為執政黨提名的縣市長候選人講話、打氣。李潔明說,這可以說是民主政治良性現象。
總統表示,他希望藉著自己的走訪,期使民間能了解執政黨自我調適,重新出發的新氣象。
美國前總統布希夫婦將於下午應邀來我國訪問。總統表示,他希望布希總統夫婦能有一個愉快的訪問,也將就國際情勢和布希前總統交換意見。
李潔明夫婦是於上午十一時三十分,由工商時報發行人余範英陪同到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秘書長蔣彥士與外交部次長陳錫蕃在場作陪。
中華民國八十二年十一月十六日
李總統登輝先生今天表示,在土地及水資源均屬有限與人口高密度之成長下,如何防止自然生態受到更大損害,並追求更高之生產力,實為當前中華民國人民追求之目標,亦為全世界人民共同之理想。
「邁向廿一世紀之農業-育種及生物科技」國際會議,於十六日至二十日在台北市舉行,預計有來自世界各國之學者四百餘人與會,總統特頒書面賀詞,其全文如下:
欣逢亞太育種學會及世界永續農業協會聯合在中華民國台北市舉行「邁向廿一世紀之農業-育種及生物科技」國際會議,中外學者齊聚一堂,為推動農業技術發展,解決農業問題,貢獻心智,意義至為重大。登輝謹代表中華民國政府及人民申致誠摯賀忱,並對遠道而來的貴賓表示由衷的歡迎之意。
農業係人類文化產生及繁榮之基礎,「台灣經驗」之成功適可作為明證。自二次世界大戰後,中華民國政府即在台灣實施一系列之農村復興措施,由土地改革到改良農業生產技術及提昇農產品產量與品質。四十多年來,農業之進步,不僅培養了台灣工業,亦為今日台灣經濟之發展與社會之繁榮奠定深厚根基,此間農民之辛勤努力及農業專家之不斷創新居功厥偉,登輝於此深致敬佩之忱。惟我們並不以目前之成就自滿,在土地及水資源均屬有限與人口高密度之成長下,如何防止自然生態受到更大損害,並追求更高之生產力,實為當前中華民國人民追求之目標,亦為全世界人民共同之理想。
此次會議以「發展二十世紀的永續農業生產力、育種及生物科技」為主題,共同討論如何在開發有限資源,促進農業生產之際,並使農業能在不引起環境污染之情況下永續生產;同時將研討革命性之生物技術,使之能成為提高產量之新工具,而對農業之永續生產有所貢獻。相信會議成果不但能加速全球日後之農業發展,同時對自然生態環境之保護以及人類生活品質之提昇,必有重大助益。登輝在此謹向全體與會人員申致最崇高之敬意與謝意,並祝
大會圓滿成功
各位健康快樂
中華民國八十二年十一月十六日
近一個月來,身任執政黨黨主席的李總統,頻頻走訪各縣市,為黨提名的縣市長候選人作推荐演講。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國家領導人,直接面對群眾,並號召群眾支持,引起國人高度注意與討論。總統演講的用語淺顯、內容誠懇、真切且具開創性,所展現的堅定信心與氣勢,令社會各界印象深刻。
李總統這次創歷史紀錄的作法,主要意義何在,他個人想法如何,以及面對各界的評論,感想如何,是國人所關注的。
李總統曾邀集有關從政人士討論,這次決定與作法,是否利於國家民主政治的發展,是否有助於社會安定,是否符合民眾的期望。在討論中,李總統曾詳細說明了自己的信念與看法。
李總統表示:中華民國政治改革已告一個階段,從今年起,進入民主政治的另一個新階段,「新階段就是落實平民政治,開始政黨公平競爭」。因此,他必須走出辦公室,直接爭取民眾的支持。
由於民主政治新階段的開始,反對黨有了公平競爭的環境,李總統說:「最近我站在中國國民黨的立場,多少批評了反對黨,反對黨也予以言辭的反擊」。總統坦然地表示:「我為什麼會批評到反對黨。很簡單:為了台灣民主政治進一步發展」。
李總統說,最近他一再強調,喚起國人注意:現在的中國國民黨有勇氣、有氣魄「清倉」,把過去一切放下。他指出:「倉庫」裡該清的都清,過時的,骯髒的都要清掉。但是,反對黨敢自己清倉嗎?還不敢嘛!。他說,現在的國民黨由黨主席帶頭,邁進民主時代,觀念和以前不一樣,作法也變了,完全是帶動適應民主政治潮流的新作風。但是,反對黨呢?還停留在戒嚴時期、動員勘亂時期的思想、作法,甚至以封建時代的觀念批評現代的國民黨。最近更提出「不排除重演中壢事件」的暴力傾向言論威脅社會。民主時代的選舉,輸贏之間票數相差有限,是正常現象,若有疑慮,應當循法律方式解決。事前放出會大贏的空話,事後如果大輸了就準備翻臉,策動群眾暴動,這種作法不改、心態不變,會對台灣的民主造成極大傷害,走回頭路。李總統強調,「這是我最不放心的地方」。總統認為,當前台灣的政治發展面臨「有追求進步的中國國民黨,卻沒有進步成熟的反對黨
;有民主時代的中國國民黨,卻沒有適應民主時代的反對黨」。
因此,李總統強調:「本人為了讓民主能在這塊土地上生根,進一步發展、成熟,不容考慮我個人的利害得失」。他說:「我的年歲不小了,個人的人生有限,但為了讓民主能在這塊我自年輕即深愛的土地上無限的發展,為了讓後代子孫能有個成熟的民主環境,個人辛苦一點,流點汗,算不了什麼。非常值得」。
一個多月來,一次又一次與群眾直接接觸,李總統表示:「我深深感受到人民的偉大,民意的權威」。因此,他公開大聲說:「我們不打主席牌、總統牌。手中只有兩張王牌,就是人民牌、民意牌」。
為了讓大家了解,使他如此積極、如此熱情投入的原動力所在,他再度提到今年光復節發表的談話中的一段:「在年輕的時候為了作農村調查,走遍各鄉村小鎮,當時的台灣,是個仍然受戰爭破壞和威脅的貧窮社會。在那個時代,任何有良知的知識份子,只要經常深入鄉間,一定會生起為這塊土地、為土地上的人民奮鬥的意念」。他還特別提到:「最近內子告訴我,她覺得這一陣子的我,好像是民國五十五年時候的我」。李總統說:「那時候台灣農村問題很大,農民很困難,政府的政策非改不可,而我了解問題的嚴重性。由於對農村的深切關心,對農民深厚的感情,我覺得假如不出來替農民講話,良心實在不安。很多朋友、同學、同事勸我,多替自己想想,批評政策要有節制。但是我不考慮自己,那時候,對政府的農業政策提出最多意見與批評的就是我」。
「我為什麼提這一段過去呢?」李總統說:「為了廣大的民眾,為了理想,我會不計個人利益得失,全力以赴」。「台灣的民主發展能有今天的成果,得來不易。現在為了讓民主能站穩、生根發展,我再度覺得,不容許考量個人利害,是該為民主的新階段,全力以赴」。
在中國國民黨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結束後的第一次中常會,李總統就發表談話指出,今後落實民主就要「落實地方自治」,總統擔任過台灣省政府主席,走遍全島,他最清楚,在「中央什麼都管的情況下」,地方建設實在難以施展。當有人批評:「地方縣市長選舉,何必勞動總統重視,未免小題大做」時,他知道,人們的觀念還是沒改,還是停留在中央最高最大的戒嚴時期。因此,李總統認為,必須以行動來喚起大家重視「民主政治就是地方政治」。他在對群眾演講中常問:「今天我們國家的國民所得已達一萬一千美元,但是,是不是每個國民都能享受到如此水準的生活與環境?」他的答案是「還有很多地方,沒有照顧到,很多人的生活水準被忽略了」因此,他強調地方行政首長的重要性。他認為地方行政首長除了要有能力外,更要有不厭其煩的耐心,要有全力以赴的用心,這樣才是民主政治之福。他坦率指出:「光會講大話、會罵人、會批評、會煽動民眾的人,是不適合當地方行政首長的」。
一開始,很多人認為,總統是全民的總統,最好不要出來為縣長選舉奔波,但過了幾天之後,沒有人再提了,批評的只是一些技術問題。為什麼沒幾天,輿情會如此大的改變,「因為大家想通了」。李總統相信,他這幾個月來的辛勞、流汗,對台灣民主政治的發展,甚至對中國政治的未來將產生歷史性的影響。
最近一位到大陸中南海的外賓說:「中南海是政治權力中心,四周有圍牆與外界相隔,進了那個大門,就是另一個世界,是一個與群眾完全脫離的權力世界」。總統聽了說:「當我從電視上看到當年的毛澤東,站在天安門對群眾揮手的神情時,我很失望,因為他的神情是當皇帝的樣子。中國共產黨事實上從取得政權那天起,就與民眾脫離了」。「所以,平民政治開始在台灣發展,也是中國歷史的新開端」。李總統說,「我這位平民總統,要以實際的作為,讓人民熟悉理解民主的方式與生活,促進民主運作,早日在我熱愛的土地上達到成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