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2年08月09日
「阿扁傳真」第二十一集 交通篇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在「總統每週談話-阿扁傳真」中強調,如何重現台灣的經濟榮景,不僅是全民共識,也始終是政府努力的方向。在「拼經濟」這個目標下,政府所確立的兩大主軸,第一是積極建設台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第二是全面強化整個台灣的基礎建設。在這兩大主軸下,交通建設不僅是首要之務,也是效益最大的投資。
總統表示,國家建設是一種永續的工程,未來三年三千億的公共建設投資,所有成果和利益必將歸於台灣的未來和百世的子孫。至於下決定的政黨或者施政團隊所得到將只有兩個字-責任,他和全體團隊將在大家的注視下,義無反顧地承擔起來。
「總統每週談話-阿扁傳真」第二十一集內容全文為:
各位親愛的朋友,大家早安。
也許之前,阿扁曾經在這裡談到未來一些重大的交通建設完工之後,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某些改變的話題,所以,這段時間,許多關心政府政策的朋友,寫給阿扁的傳真或者e-mail,也就針對交通建設方面的議題,提出許多詢問或者建言。
阿扁想強調的是,如何重現台灣的經濟榮景,不僅是全民共識,也始終是政府努力的方向。在「拼經濟」這個目標下,政府所確立的兩大主軸,第一是積極建設台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第二是全面強化整個台灣的基礎建設。在這兩大主軸下,交通建設不僅是首要之務,也是效益最大的投資。
以高速鐵路為例,這個台灣最大的交通建設工程,政府出資一千零五十七億元,辦理土地的取得跟其他應辦的事項,同時由民間投資四千零七十六億元,進行土木基礎、車站、軌道與機電等工程。在興建的過程中,不但刺激經濟的成長、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更引進許多先進的工程技術。
民國九十四年十月底完工通車之後,高鐵除了讓台灣南北的交通運輸進入一個快速、便捷的新紀元之外,更對沿線的開發、市鎮的發展創造了許多可以預期的機會和效益。
而更重要的是,一旦有了高鐵成功的例子,阿扁相信,未來一定有更多的企業,有信心參與公共建設的投資,而政府也會排除一切的困難,讓各項BOT的計畫能照預期順利推動,而在民間的資金和管理技術得到充分、有效運用的同時,政府也能在財政負擔最小的狀況下,為全民創造最大的福祉。
只因為地理上的阻隔,交通建設的困難,而讓面對太平洋的花蓮、台東地區,不但不能成為台灣面對世界的大門,反而被稱為「後山」,我想不僅是東部地區民眾多年的遺憾,也是政府長久以來的虧欠。自從執政之後,東部資源的開發和經濟平衡發展,一直是政府的重點計畫之一。所以,蘇花高速公路的闢建,絕對不是倉促的構想,而是經過詳盡規劃和評估之後的一個重大決定。誰都知道,東部地區最大的資源就是自然環境。蘇花高速公路闢建的目的既然是為了開發東部地區這個最大的資源,整個工程最大的考慮當然就是把對自然環境的傷害減少到最低。
工程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必要工程與自然環境彼此協調成功的例子也不缺乏,加上環境保護已經是全民的共識,蘇花高速公路的工程如果是引進相關技術,參酌先進的個案,阿扁認為,現在許多人的疑惑,正是一種「全民監工」概念的開始,也必將是未來工程品質的保證。
各位親愛的朋友,國家建設是一種永續的工程,未來三年三千億的公共建設投資,所有成果和利益必將歸於台灣的未來和百世的子孫。至於下決定的政黨或者施政團隊所得到將只有兩個字|責任。這樣的責任,阿扁和全體團隊將在各位的注視之下,義無反顧地承擔起來。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