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0年01月05日
副總統參加「總統府科技諮詢委員會」第一次全體委員會議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下午在「總統府科技諮詢委員會」第一次全體委員會議中致詞時,期勉大家集思廣益,有效遏止資金外流,改善投資環境,提昇國家競爭力,以重振台灣高科技產業。
  副總統致詞內容如下:
  新世紀啟元,恭祝各位新年新禧,萬事如意。
  本委員會自「前一世紀」創立至今兩個月又零五天,各組利用這短短的時間,分別召開多次工作會議,感謝大家的辛勞。原本應該在十二月中旬召開全體委員會議,但因這期間恰逢立院審議預算,乃將會議延到立法院結束之後的今天召開,因而延宕本委員會的運作,情非得已,如因此造成各位工作上的不便,還請見諒。
  眾所週知,由於國內土地、勞動等要素、環保及消費者意識抬頭,傳統產業成本大幅提升,又由於新興開發中國家與大陸勞力成本低廉,再加上WTO入會後國際化之趨勢,致使我國傳統產業在國內外經濟情勢急速變化下,面臨極大之挑戰。更有甚者,台灣高科技廠商在中共當局有計劃的推吸與國內輿論的推波助瀾下,正掀起一股「登陸」的熱浪。今年大陸首度超越台灣成為全球第三大資訊硬體生產國,總產值高達二五五億美元,其中七二‧八%係由台商生產製造。但證諸實際,中共政權專制本質、政局不穩、拖帳問題、技術人才與管理、法制未上軌道等,其實與高科技產業的發展條件背道而馳,值得投資者審慎評估,畢竟,經營企業看的是最後的成果,而不是盲從與激情。綜觀台灣高科技產業會到大陸投資的理由,一方面對國內投資環境缺乏信心,另方面則是為了爭奪中國大陸的市場,不去卡位怕來不及。
  也因為這樣,台灣造就了中國大陸的高科技發展同時,卻也嚴重傷害我們的國本。以外匯存底來說,一九八八年我們原有七五九‧九三億美元的外匯存底,十多年來連本帶利,應已累計到一仟五百億,加上其間我們的外貿順差有一三五五億元美,兩者合計二八五五億。可是今年十月底,我們的外匯存底卻只剩下一O九O億,如果扣除近年流入我國的短期外資四OO億,實際只剩六百九十億,可見資金外流的嚴重性。如何有效遏止資金外流,更重要的,如何改善我們的投資環境,提昇國家競爭力,迫切需要本委會各位委員集思廣益,力挽狂瀾,以重振台灣高科技產業。
  地球只有一個,台灣也只有一個。根據一九九二年在巴西舉行的地球高峰會議通過的「永續發展行動綱領」,二十一世紀應以保護生態環境和天然資源的「永續環境」為基礎,經由有效的「永續經濟」為手段,塑造生命品質不斷提升的「永續社會」為目的。台灣獨特的海島型生態系統,天然災害頻繁,自然資源有限及高居世界第二位的沈重環境負荷之下,面對日益複雜的世局變動,貿易自由化及國際環保意識,如何確保台灣的全球經濟角色,必需通盤檢討我國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間之調和課題,重視社會整體均衡發展價值,才能為台灣在面向海洋、面向全球的未來描繪出真正永續發展的藍圖。
  因應核四停建之後電力供給問題,積極開發各種可能的再生能源,包括風力及太陽能科技已刻不容緩。此外,台灣已是全世界第十八個缺水國家,因此必須以科技化的經營與管理將地面水與地下水做聯合應用,進行地下水含水層補注與回用,海水淡化技術開發等以合理分配水資源之利用,確保生態系統之永續利用,充份支援民生及各項產業發展用水,俾利我國水資源之永續發展。
  中共武力的威脅,一直是我國國防最大的隱憂。國防武器對外採購因而衍生的軍售弊端更是國人心中之痛。此外,國防科技的研發和產製更因長期仰賴外購而無法建立其自主性。台灣目前的防衛構想是基於「全民國防」的理念,即包括傳統的武裝國防及具互補性的公民防衛。從經濟觀點而言,國防工業在先進國家為傳統產業的一個重要環節,但因現代武器系統具數位化、精密化及系統化之特性,研製這類武器必須具備相當的科技研發及整合能力,因此如何將活力充沛的民間產業導向國防,以達成軍民通用,是刻不容緩的要務;而武器系統,如何由大量外購轉為具經濟效益的自製,更是創造國內產業持續發展的契機。國防科技發展是外界對本委員會特別注重的課題,還盼各位委員同心努力。
  為建立一個以人本為中心並體現「知識化」、「永續化」及「公義化」理念的綠色矽島,以契合「生產」、「生態」與「生活」三位一體的新世代,必需激發國人的創新能力,以推廣資訊科技與網際網路,進一步藉知識的累積與有效應用,以發展「知識密集型產業」做為我國產業未來發展的方向,已是行政院既定的政策。
  報告一個好消息。為方便各位委員的連繫,並廣徵各方專家、學者之意見,本會將與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合作,在近期內建立總統府科技諮詢委員會專屬網站,並以本網站為基礎,引領各界推展知識網站,促成知識之整合、應用與推廣,以擴大台灣的知識產業經濟基礎;屆時各位委員辛苦之工作成果,亦可藉此展現於全國,甚至全球人的面前。非常感謝資策會黃董事長河明委員及林執行長逢慶委員的贊助。
  本委員會主要在「研議」國家科技發展及資源整合的相關政策,以提供總統諮詢。請各組在擬定工作計畫時,能先就研議的事項之背景及現況先作瞭解,再進行利弊得失(SWOT)分析,即一、內在環境優勢(Strength)分析,亦即「利」的分析;二、內在環境瓶頸(Weakness)分析,亦即「弊」的分析;三、外在環境機會(Opportunity)分析,亦即「得」的分析;四、外在環境威脅(Threat)分析,亦即「失」的分析。各委員在清楚認知各組之工作定位後,再就所「研議」的標的,提出新的「願景」、「策略」、「方針」及「目標」等,據以擬訂短中長程工作計畫綱要。因應時局,尤其兩岸關係的激烈演變,本委員會的工作步調需要加速調整,今後要煩勞各位委員費心費神之處,謹代表國人先作感謝。

※附註
「總統府科技諮詢委員會」全體委員名單如左:
一、基礎科學組:林榮耀、洪姮娥、彭旭明、鄭國順、魏和祥
二、尖端科技組:李羅權、許世明、黃胤年、蔡娟娟(請假)、魏哲和
三、國防科技組:吳光鐘(請假)、林碧炤(請假)、許鴻章、陳友武
四、海洋科技組:李昭興、林省三(請假)、許德惇、廖一久、劉康克
五、知識科技組:吳靜雄、林百里、林逢慶、翁明顯、葉恭平(請假)
六、資源整合組:林敏雄、施振榮(請假)、陳義男、鄭建炎、鄭紹良(請假)
七、高科技園區開發組:林建元、陳唐山、黃文雄、黃茂雄、趙藤雄
八、科技與永續發展組:吳慶年、張石角(請假)、詹世弘、蔡義本、薛敬和
九、科技法規研議組:林誠二、胡念祖、陳國慈、劉江彬(請假)、劉靜怡
十、科技人才培育組:吳建國、馬哲儒、陳維昭、黃河明(請假)、劉炯朗
十一、科技與人文倫理組:洪敏弘、徐旭東(請假)、許文龍(請假)、黃光國、雄慎幹
十二、兩岸科技交流組:朱耀源、周江宏、林中斌、邱晃璋、黃得瑞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