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89年12月30日
總統參加工商早餐會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應邀參加由工商協進會所主辦的工商早餐會,並應邀致詞,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個人及行政院財經部會首長,應邀參加工商早餐會,在此與在座諸位見面,個人就當前經濟問題交換意見,深感榮幸。藉此機會,個人首先要對在座諸位的熱誠邀請,表達最誠摯的謝意。新政府就任以來,承蒙在座諸位不吝指教,提出了許多的具體建議措施。個人一向認為,工商團體與政府之間,應該有持續定期的溝通管道,以反映企業的心聲,並且讓工商界能深入瞭解政府的施政方針。工商早餐會由來已久,舉辦十九年以來,一向不設議題、不做結論、不發佈新聞,經由不拘形式的自由交談,讓政府與業界充分交換意見。個人也殷切期待,工商早餐會今後能持續發揮相同的功能。
這個月,是二十世紀的最後一個月了。當前的台灣,不論在政治與經濟上,都正處於結構轉換的關鍵時刻。在政治上,我們面臨第一次的政黨輪替,因而產生建立新的朝野互動模式的需求;在經濟上,則一方面必須對前一個階段經濟發展所遺留下來的若干問題,加以妥善處理,另方面又由於全球化趨勢與知識經濟潮流的衝擊,政府也必須加速產業結構的調整,使得整體經濟能朝產業創發、企業轉型的方向來向上提昇。
個人從參選總統到就任以來,就一直不斷在思考,二十一世紀的台灣,發展的願景與條件何在?機會與限制何在?經過長久的討論與反省,個人深信,以「綠色矽島」為願景,善用台灣既有的競爭優勢,來促進知識經濟的發展,絕對是台灣邁向另一個高峰的必經之路。雖然我們堅持視野必須寬宏,但是腳步卻也應該力求踏實。事實上在過去幾個月來,政府各相關部門對於改善投資環境、協助企業轉型,已採取一系列的措施,不過適逢國際經濟景氣向下調整,加上一些非經濟因素的障礙,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遠超過我們的預期,經濟警訊頻傳,經濟成長一時呈現力道不足。個人也與在座諸位同樣感同身受,心情沈重。
振興經濟是當前政府施政的重點,也是企業界一致關心的課題。經濟情勢趨緩,企業經營困難的因素很多,面對世界經濟再調整的嚴峻挑戰,現在不是爭論誰是誰非的時候。因此本人在此誠摯地呼籲,國家是大家的,經濟更是不分黨派的;台灣不需要莫須有的朝野對立,台灣也不需要人為激化的勞資對抗,台灣所需要的,是與世界一流國家競爭的遠見、信心與決心。台灣仍有無限的希望與機會,就看我們能不能以國家利益為先,攜手同心,團結一致,就看我們能不能分辨輕重緩急,重人民所重,輕人民所輕。個人會將排除非經濟因素的障礙作為首要之務,但個人也要此特別懇求大家,能運用影響力,發揮溝通橋樑的責任,協助化解朝野的歧見,優先解決經濟的問題,共創雙贏的局面。
個人也要藉此機會向各位說明,從政府的角度來講,振興經濟不外兩種方法:一種是短期的刺激景氣措施;另一種是長期的健全市場方案。個人深信,只要是經過審慎周延的政策評估,任何一個政府在振興經濟上,都必然是雙軌並進的,並且力求短期措施與長期方案能協調相容,俾使企業在公平有序的環境中,循市場法則自由發展。我們知道,長期的健全市場方案,雖然對整體經濟活動有利,卻可能對個別企業或個別產業不利,尤其基礎性的健全市場方案,並不一定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正如知名經濟學者凱因斯所說的「說到長期,那時我們都已經死了。」政府一方面要致力於健全市場機能,另方面還是要積極任事,透過提振有效需求,達到振興景氣的目的。當然,任何振興經濟的施政作為,如果與健全市場的長期目標有所違背,在短期內刺激景氣的效果也將是有限的,甚至是負面的。
面對經營困境,企業本身是否有足夠的調整因應能力,才是最重要的關鍵。哲學家普羅斯特(Marcel Proust)曾經說過:「真正的發現之旅不在於尋找新世界,而是用新視野看世界」,這對我們企業經營者而言,正啟示我們,在面對環境變化的時候,我們經營的理念是否改變?策略是否調整?如果沿用與過去相同的想法與作法,既使再多的努力,問題仍然無法解決,效果當然有限。
再過兩天就要進入二十一世紀,特別在此新世紀來臨的時刻,期盼在座諸位可以在現有的基礎上,用新的概念、新的態度與新的作法,增強調整因應的能力,從企業本身做起,共同為我們的經濟打拼。相信在各位的努力之下,新的經濟榮景是指日可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