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0年01月18日
副總統參加「二OO一財經高峰會議」開幕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表示,為因應「數位化、全球化與永續化」的新挑戰,行政院已擬訂「知識經濟發展方案」,並通過「新世紀國家建設計劃」,全力提升經濟力、資訊力、環境力、社會力和法治力,以建設富強、美麗、公義的科技大國,並實現「綠色矽島」的新世紀國家目標願景。
  副總統也指出,陳水扁總統上任以來多次表達的和平親善言論,應可證實包括北京當局在內的國際人士對台海可能衝突的疑慮顯然多餘,「北京不武,台灣不獨」應該是此地二千三百萬人的共識。就中國大陸而言,由於今年他們努力爭取加入WTO,努力爭取主辦二OO八年國際奧運,努力籌辦APEC會議,以做好東道主,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北京當局「沒有理由」會輕啟戰端,引起海峽兩岸的動亂。相反地,北京和台北的領導人共同的當務之急就是搞好經濟、搞好各自的民生內政問題。
  副總統上午前往台北國際會議中心,參加「二OO一財經高峰會議」開幕,並在致詞時做了以上表示。副總統並向與會賓客說明兩岸的交流對台灣的財經發展所產生的影響。
  副總統致詞內容為:
  在新世記的開始,卻也是舊曆年除夕前,中央研究院舉辦「二OO一財經高峰會議」,所謂「新年頭,舊年尾」,大家回顧過去,瞻望未來,針對台灣重大的財經問題,借重來自國內外產、官、學研各界最傑出的財經專家的智慧和經驗,提出真知灼見,相信對開拓台灣的金融新視野、提昇國家的競爭力與台灣經濟全球化必有深遠的影響。特此對各位與會貴賓致上由衷的謝意與敬意,也希望來自國外的朋友來台期間,分享我們過年的喜悅。
  回顧過去半個世紀以來台灣經濟的表現,在國內同胞辛勤努力與全球經濟成長帶動下,不管是對外貿易、工業生產或民間投資等,都有卓越的表現,顯示我國經濟實質面仍然穩健擴張。就以一九九七年末期亞洲發生金融風暴以來,台灣仍能小心翼翼的渡過危機,經濟仍呈現穩健的成長,初步估計去(八十九)年經濟成長率為六‧五%,不但較前兩年為高,且已超過六‧一%的經建計畫目標。但不可諱言的,金融面的表現與實質面有相當大的差距。尤其是去年下半年以來因國內投資信心不足、產業尤其是高科技出走、傳統產業經營困難,以及金融機構呆帳升高等問題,已對股匯市等金融面造成影響。惟國內金融面表現欠佳所顯現出短期性或制度面的問題,若能充分加以檢討進而妥謀策略,不失為短期間刺激景氣及長期間改善經濟體質的契機。因此,針對當前國內經濟問題,政府已陸續推動「振興傳統產業方案」、「四千五百億元傳統產業貸款暨信用保證專案」、「三千二百億元健全房地產措施」、「政府部門創造就業機會方案」,以及推動金融機構合併等多項短中長期財經措施,以促進我國經濟的穩定發展。同時,政府今年也將全力促進民間投資與加強執行公共投資,擴大國內需求,以確保今年經濟能有六%的成長。具體而言,行政院將於今年內積極推動包括過去年度未執行完畢及今年度新興計劃總額七千億台幣的公共建設工程,必能有效促進景氣的復甦。
  揮別了舊世紀,今年是展開歷史新頁、邁進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年。面對新世紀的來臨,我們必須要掌握世界經濟發展的三大趨勢:第一是,自由化、全球化的持續發展趨勢,將使市場競爭更趨激烈,加上台灣可望在不久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我們唯有加速產業升級及提升競爭力,才能因應挑戰。第二是,以知識、資訊科技為本的新經濟趨勢,未來的社會是「知識型社會」,誰掌握知識和資訊,誰就掌握致勝及致富的契機;無論個人、企業或政府,都必須具備e世代的特質,否則就會被淘汰;第三是,永續發展已成為全球共識,經濟發展不再是以短期利益為取向的單一思考方式,而是兼顧生態平衡與自然保育的要求,才能創造一個生產、生活及生態平衡三生有幸、永續發展的新空間。
  為因應「數位化、全球化與永續化」的新挑戰,行政院已擬訂「知識經濟發展方案」,並通過「新世紀國家建設計劃」,全力提升經濟力、資訊力、環境力、社會力和法治力,以建設富強、美麗、公義的科技大國,並實現「綠色矽島」的新世紀國家目標願景。
  在探討台灣的財經問題時,各位心中一定會對兩岸關係的未來走向至表關切。儘管有人對由民進黨主政的新政府不甚了解,但陳水扁總統上任以來多次表達的和平親善言論,應可證實包括北京當局在內的國際人士對台海可能衝突的疑慮顯然多餘,「北京不武,台灣不獨」兩岸相安無事應該是此地二千三百萬人的共識。就中國大陸而言,由於今年他們努力爭取加入WTO,努力爭取主辦二OO八年國際奧運,努力籌辦APEC會議,以做好東道主,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北京當局「沒有理由」會輕啟戰端,引起海峽兩岸的動亂。相反地,北京和台北的領導人共同的當務之急就是搞好經濟、搞好各自的民生內政問題。
  不過,就台灣而言,兩岸的交流究竟對台灣的財經發展產生怎樣的影響?值得深入探討。
  眾所週知,日本於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五日戰敗投降,中華民國政府於一九四九年十二月撤退來台,直到一九八七年十月底,兩岸處於敵對、隔絕狀態。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二日開放國人赴大陸探親,隨後陸續開放觀光和投資,兩岸政治敵對依舊,但經貿交流卻十分熱絡。兩岸由隔絕到交流,對台灣的財經發展確實產生極為奇特的影響:
一、兩岸隔絕時期(一九四九至一九八八)台灣經濟高度成長。
  兩岸政治敵對,經濟隔絕,意謂著台灣經濟完全不受大陸干擾,她與外國維持正常的國際經貿關係,雖然語言文化不同,卻無主權爭議困擾,因之台灣經濟得以安定起飛。
  一九五O年代平均經濟成長率八.二%,六O年代九.一%,七O年代十%,至八O年代(八八年止)之年平均成長率為八.三%,而累計一九五三至一九八八年的長期平均成長率將近十%,每人平均國民所得由美金一百多元提昇到六千多美元,在四十年間,國民所得成長六十四倍。締造舉世讚嘆的「台灣奇蹟」。
二、兩岸交流熱絡(一九八八年起),台灣經濟成長滑落。
  兩岸交流日趨熱絡之後,大陸因素開始影響台灣的經濟,國人對神州大陸的憧憬,造成對台灣前途的不確定性,也終於造成一股罕見的資本與生產基地大遷移。
  以一九九一年至九六年間計,台灣對大陸投資金額平均為GNP的二.四五%,與同時間美國的O.O三%,日本的O.O四九%相比,顯見台灣「大陸」熱之熱度,目前台商對大陸的投資已高居對外投資的四十%,其中三分之二屬電子資訊及高科技產業,不再只是傳統夕陽產業。今年大陸資訊硬體產業首度躍昇世界第三,但其中七二.八%的產品是由台商生產的。
  台商大舉進軍大陸,對台灣經濟產生如下六項重大的衝擊:
  1國內投資減緩,經濟成長率下降:一九八O年代,國內投資平均成長率一二.一%,進入九O年代呈現節節下降,由過去的二位數下降至不到百分之七。
  2央行持續調降存款準備金以彌補資金缺口:國人投資國外,必以新台幣兌換美金匯出資本。為平衡台幣資金需求,央行自九O年至九九年二月底,陸續降低存款準備率十六次,共釋出台幣八千二百多億。
  3金融機構存放款年增率逐年趨降:過去國內金融機構之放款成長,一直介於二十%至三十%之間。九O年代國內金融機構存放款成長減緩。存款方面,由一九八八年的二O.九四%年增率降到九八年的八.九五%,九七年時更只達到七.四七%的地步。放款方面,年增率亦由八八年的三八.六五%降到九七年的五.五%,九六年時一度低到三.八八%。
  4外匯存底大量流失,可進口月數逐年下降:國人對大陸投資自然耗費台灣的外匯存底。一九八八年年初台灣外匯存底有七六八億美元,以複利本息累計,如今應有一五OO億美元以上,加上其間歷年的外貿順差有一三O五億美元,兩者合計達二八0五億,但是去年底央行統計,我們的外匯存底只有一O六七億美元,這一數字還包括二九四億的短期外資,即使不算外貿順差的一三O五億美元,外匯流失也達七百多億美元。這個數額恰與台商在中國大陸投資有紀錄可查的總額不相上下。也因此,我國外匯存底可進口月數(即一個國家可抵禦外來衝擊的經濟實力),已由一九八七年的二三.三個月降到九八年的八.九個月。
  5政府與民間負債與GDP的比重大幅竄升:企業投資海外,必將自有資金匯兌美金,若仍欲在台營運,勢必增加國內借貸,此一轉換過程表現在我國政府、民間之負債與國內生產毛額(GDP)之比例上面。以一九八七年我國開放外匯當年政府與民間負債為GDP的O.六二倍為例,九八年時此一數字已增至一.六四倍,負債比例顯著吃重。連帶地,銀行逾放比例也隨著國人投資大陸累積金額之增加而攀高,如一九八八年時銀行逾放比例只有一.二三%,到了去年十月時,竟高達五.四九%。
  6房地產、股票失金,景氣低迷:如上所述,大陸熱使國內資金大量外移,嚴重減緩國內投資,連帶使貨幣供給與金融機構存放款年增率偏低,民間負債率提高,自然造成國內股票與房地產的價格低迷,致使經濟景氣沈入谷底。
  李登輝總統於一九九六年制頒「戒急用急」的政策,一定程度減緩大陸投資的熱度和速度。如今情勢變遷,「戒急用忍」之執行困難重重,但盲從附和大陸熱而不知身陷險境恐怕也非智者所當為。如果上述兩岸關係的演變與台灣財經發展的互動觀察,能夠引起與會各位財經菁英的重視,並為新政府與全體台灣人民的福祉籌謀獻策,自是功德無量,本人特表感謝。
  新世紀已經到來,新的願景亟待實現。對台灣而言,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遵守國際規範,本諸WTO的自由開放和充分交往原則,台灣可以跟北京當局平起平坐,共商和平共存、永續發展的各種問題。台灣更可以把半個世紀以來由政府與人民共同經營累積的人權、民主、和平、愛心與高科技成果的「柔性國力」分享世界各國。
  台灣更願意在全球化與數位化的廿一世紀作出劃時代也跨國界的貢獻。如果說這個世紀是亞太世紀,那麼位居東北亞與東南亞中心點的台灣,便是全球財經舞台不可或缺的要角。我們計劃以桃園縣空運及高雄港的海運作基點,建設台灣成為「全球運籌中心」,結合生產與配銷體系組成全球資訊產業的供應鏈,促進企業對企業間的商流、物流、資訊流和資金流活動,積極發揮運籌管理的效率和效能,充分活化全球經貿網絡,此一「全球運籌發展計劃」業經行政院於八十九年十月四日二七O一次院會通過,並已引起國際開發投資集團的興趣,希望在朝野各界及國內外產官學界共同支持之下,早日實現。
  台灣不是國際孤兒,也不是世界的邊陲地帶。在新世紀的全球經貿版圖上面,台灣應有它全新的一席之地。我們拒絕擔任列強圍堵中國的棋子,我們願意扮演亞太地區安定和平與永續發展的要角。感謝中央研究院在新年頭舊年尾舉辦這場財經高峰會議,感謝所有與會菁英這兩天的集思廣益,更感謝所有促成本次會議的朋友的盡心和努力。
  祝大家,春節快樂,新年新禧。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