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0年02月07日
總統參觀黃海岱大師布袋戲片廠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下午前往位於雲林虎尾的霹靂國際多媒體公司,參觀黃海岱大師的布袋戲片廠並欣賞布袋戲表演。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是我們心目中很重要的團圓節慶元宵節—來到這裡,不僅更有些「金光閃閃、瑞氣千條」的熱鬧之外,也喚起了童年,喚起了「歌詩滿街巷」的記憶。尤其在布袋戲裡,每個不同人物出場都有自己的專屬音樂、自己的專屬出場詩,布偶還沒出場,這些優美的詩句就讓我們朗朗上口了,布袋戲的「寓教於樂」,可以說是我們最早的文化導師。
三百多年前,有位泉州的書生被算命師說他是「功名歸掌上」,就以為必然能考試做官,等到落榜之後、他決定放棄,因為常常去隔壁家看懸絲傀儡戲,一時來了靈感,把木偶舉在手中就玩了起來,然後再憑著飽讀詩書的底子,出口成章,故事有趣,從此改良成的掌中戲大大風行,原來這位書生的「功名歸掌上」,不在於考試寫字,而在他的掌上表演功力。
一場神奇的掌中戲,包括了故事的情節、文學、音樂、美術、舞蹈及服裝等等,就像是由不同花色的小塊拼湊起美麗的大圖案,掌中戲就像一場藝術的馬賽克,吸納這麼多的元素,組成了令我們為之傾倒的鄉土藝術。從露天的野台,又演到室內,經過黃俊雄老師改良成金光閃閃的金光戲後,一路演到電視,雲州大儒俠史艷文都「三十而立」了,近年來更登上電腦、電影的螢幕,這些在我們小時候最早最直接的文化教育,就在黃海岱大師祖孫三代的家族傳承中,變得越來越「霹靂」,運用現代科技,橫跨各種媒體,這樣「晴天霹靂」的氣勢,可以說是傳統藝術、台灣文化再生的台灣奇蹟。
藝術不會站著不動,就像黃大師說的「傳統的不能滅,創新的要跑給觀眾追」,只有活的文化、有生命力的藝術,才是後代得以繼續耕耘的肥沃土壤。
今天可以在這裡把童年裡布袋戲的記憶再次翻新,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樣,覺得很開心。謝謝各位,祝福黃大師身體健康,神清氣爽,各位萬事如意,靈感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