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0年02月12日
副總統參加「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給我國觀光旅遊業帶來的新契機」座談會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下午前往卓越雜誌社,參加由該社和民生報主辦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給我國觀光旅遊業帶來的新契機」座談會。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觀光產業除了是一種無煙囪工業外,同時也具有社會、教育、經濟、政治等四種功能。
副總統說,現代人生活壓力大,非常需要以休閒旅遊來調劑身心,尤其在週休兩日後,此項需求更大,這是觀光產業的社會功能;藉由觀光可深入瞭解特殊、精彩的風土民情及地理景觀,因此觀光產業具有教育功能;觀光可促使財富交流,增加鄉村居民及原住民的創業、就業機會,縮短城鄉經濟差距,這是觀光產業的經濟功能;只要讓前來的外國遊客進一步瞭解我國,並留下良好的印象,觀光其實也是一種無政治的外交工作,因此觀光產業也具有其政治功能,然而外交工作往往需要花錢,但觀光產業卻能賺錢。
副總統再次提醒大家,我政府即將開放大陸人士來台觀光,據統計,目前大陸每年赴國外旅遊的人數有八百萬,而對來台觀光有興趣的人高達二千六百萬,這不但是龐大的商機,對兩岸關係未來的發展也有深遠的影響,因此我們一定要做好準備,除了硬體設施的建設外,也要培養許多的觀光親善大使,擔任導遊,並和他們交朋友,讓兩岸人民因而更加瞭解彼此,進而帶動兩岸關係朝良性的方向發展。
副總統也指出,她在桃園推動觀光產業的作法是「三化」、「四改造」、「五族共和」。「三化」就是淨化、美化、國際化;「四改造」是指生態、產業、經營、文化等軟、硬體設施的改造;而縣內的台灣人、客家人、原住民、新住民及外籍人士都能融合一體,達到「五族共和」的境界。
副總統也請與會人士對未來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此間觀光旅遊業要如何與國際接軌一事深入討論,同時也期盼,未來來台旅客每年成長百分之十,二○○三年後,外來旅客能達三百五十萬人,國民旅遊能達一億人,觀光收入由目前國內生產毛額(GDP)的百分之三增至百分之五,大家以此為努力的目標,讓「全民心中有觀光,全球眼中有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