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0年02月22日
總統接見國內文教基金會代表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下午在總統府接見國內文教基金會代表,並對該等基金會長期以來積極推動文教事業,成功地帶動社會學習風氣,表達最高的敬意與謝忱。
總統說,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終身教育政策,透過多元管道提供民眾學習機會,呼籲國人以「終身學習」的精神追求自我的成長與茁壯;然而,終身學習的社會,要滿足每個人的學習需求,光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夠的,還有賴各民間團體積極加入,在社會各角落提供各類型學習活動,有民間積極加入提供學習的行列,學習型社會的願景才能早日實現。
總統指出,教育部在去年首開先例策辦之「學習也瘋狂-文教基金會終身學習博覽會」相關活動,聯合全國文教基金會及相關民間團體共計一百多個單位共同熱情參與,展現終身學習多元活潑之風貌,成效卓著,普獲好評,樹立了政府與民間合作之最佳典範。總統也特別肯定並感謝政府與民間相關單位及其工作人員的貢獻與辛勞。
總統表示,政府機關與民間基金會是互相合作之夥伴關係,在政府精簡及行政革新之下,積極擴大民間參與的空間和角色,希望民間的活力得以盡情揮灑,並減輕政府的負擔,把民間資源取之於社會,應用於社會,尤其基金會是一項珍貴的民間資源,擁有豐沛而富彈性的優勢,正可彌補政府力量之不足。
總統認為,要提昇國家競爭力,最重要的就是持續不斷培育一流、優秀的人才,「教育是百年大計」,我們要持續推動教育改革的希望工程,讓台灣社會逐漸走向「學習型組織」和「知識型社會」,鼓舞人民終身學習、求新求變,充分發揮個人的潛能與創造力。尤其,「學習」必然是基於自發的興趣。而我們要給孩子的,應該是學習認識各種文化的技巧,例如善用網路、善用圖書館及書籍等等,如此,進入成年,才會有足夠的知識、好奇心與獨立思考的能力,繼續選擇自己有興趣、有需要的內容進一步來學習,這才是所謂的「終身學習」、「開放式學習」的意義與內涵,而民間基金會正是協助全民搭建這座橋樑的學習工程列車。
總統強調,教育改革是一項重大的改造工程,不僅有賴政府積極推動,更需要民間熱心人士及團體的參與,以有效整合各項社會資源,展開全民的終身社會教育建設。
總統並與訪賓就社會教育問題廣泛地交換意見,包括近日連續發生的自殺事件。總統告訴大家,對土地有信仰,對自己有信心,以及對人有信任,這所謂的「三信」是很重要的,只要有信心,不放棄,就有未來,就有希望;雖然要將一個社會的自殺率降到零是不可能的事,但應加以重視,要透過學校、家庭、社會來教育民眾珍惜生命,以期將自殺率降至最低。
總統進一步表示,「活著就充滿希望,不放棄就有無限的未來」,換句話說,能呼吸就會充滿無限的機會。我們絕不漠視也不迴避自殺這個社會問題,但自殺有「感染」作用,彷彿告訴大家「人生是黑白,不是彩色的」,這種不良暗示的影響令人憂心。其實,這是整個社會共同的責任,但期盼在媒體教育方面,各媒體能多些社會光明面的報導,例如各民間基金會在倡導「終身學習」,建構「志工台灣」、「知識台灣」、「學習台灣」的努力,還有一些社會角落溫暖、感人的事蹟等,慢慢將社會導向正面、積極而開闊的健康環境。
總統最後勉勵大家,攜手努力,共同為社會深植美麗的希望與種子。
公共網路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江宗鴻、光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汪陳英娥、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林鐘雄、研華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蘇治華、耕莘文教基金會常務董事陸達誠、崇善童軍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李耀淳、糖葫蘆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陳海宇、台灣交趾陶藝術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林再興(民族藝師)等八個基金會代表,下午是由教育部部長曾志朗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副秘書長陳哲男也在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