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13年11月22日
副總統盼政府民間跨域合作 讓北回歸線成為永續廊帶並推廣臺灣多元樣貌
副總統出席「臺灣‧北回歸線之巔/福爾摩沙永續軸帶推動建構論壇」

蕭美琴副總統今(22)日上午出席「臺灣‧北回歸線之巔/福爾摩沙永續軸帶推動建構論壇」時表示,政府推動許多守護永續生態政策,有賴相關部會和民間協力夥伴跨領域共同努力,促成北回歸線成為永續廊帶,並在國際間推廣臺灣的多元樣貌。期盼國人多加探索臺灣美麗的地景、生態和人文歷史,也讓世界看到臺灣的獨一無二。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國際社會看到臺灣的面向有很多,是一座科技晶片之島,也有在歷史和複雜地緣政治中造就出的韌性。今天論壇的主軸呈現出另一個令人感動的面貌,我們所立足的這座寶島擁有豐富多元的生態與文化,等著大家來發掘和守護,這也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副總統感謝今天參與的所有單位,除了政府相關部會,還有許多民間協力夥伴,大家共同促成北回歸線成為永續廊帶,並在國際間推廣臺灣的多元樣貌。並表示,這次論壇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希望透過跨域、跨界、跨議題的激盪與討論,讓永續發展的課題有更多新思維和想法,同時透過大家的關心及努力,讓更多國人重新認識臺灣。

副總統指出,北回歸線不僅是空間上的地理座標,更是一條能串起世界認識臺灣的路徑。今天論壇的「資源保育與環境管理」、「多元文化與人文美學」、「生態旅遊與地方創生」、「全民教育與環境學習」及「身心韌性與健康促進」等五大發展建構方向,不僅大家十分關心,也是政府推動政策的重大目標。

副總統提到,在北回歸線所穿越的國家和地區中,臺灣的生態最多元,這是非常珍貴且獨一無二的。她也分享過去在花蓮服務期間印象深刻的景點,包括分別在豐濱鄉和瑞穗舞鶴台地的兩處北回歸線標誌,以及「歐亞板塊及菲律賓海板塊交界紀念碑」,標誌著臺灣因地震挑戰而建構的韌性,也豐富了我們的生命歷程。臺灣有太多美麗的地景面貌、多元生態、人文歷史等待大家進一步認識和探索。我們也歡迎國際友人來到臺灣、認識臺灣,並期盼國人多多探索、珍惜身邊難得的地景和豐富生態。

副總統表示,為了守護永續生態,政府推動許多相應的政策,包含2050淨零轉型、擴大教育投資、健康醫療產業發展、地方創生、AI智慧科技等,透過各領域夥伴共同努力以達成目標。她也再次感謝所有貴賓的參與和促成,透過今天的論壇,從教育、人文、生態、旅遊及永續保育等觀點,讓臺灣人民重新認識臺灣,更讓世界看到臺灣的獨一無二,並祝福活動圓滿順利。

包括內政部次長董建宏、文化部次長李靜慧、原住民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杜張梅莊Adralriw Abaliusu、國家環境研究院院長劉宗勇、內政部國家公園署代理署長陳貞蓉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相關新聞
詳細內容
114年04月22日
總統接見環團代表 盼與環團攜手努力 促進臺灣永續發展、永續未來、永續幸福
賴清德總統今(22)日上午接見「2025第22屆全國NGOs環境會議」環保團體代表,說明政府推動淨零轉型與韌性社會的決心與對策,並感謝環團夥伴協助政府推動各項政策,讓臺灣在面對轉型挑戰時,也能兼顧環境正義、產業轉型以及社會大眾的福祉。期盼未來密切合作,促進臺灣的永續發展,為臺灣的永續未來、永續幸福攜手努力。 總統致詞時表示,去年蔡英文總統邀請他,一起和各環保團體代表見面交流。當時他承諾新政府上任後,會繼續和環團夥伴一起奮鬥守護國家環境。今天非常高興能夠在「世界地球日」這天,和大家再次相聚、交換意見。 總統說,現場的各位先進長年以來,為了守護臺灣這塊土地盡心盡力,做出許多重要的貢獻,讓他相當欽佩。他也非常感謝環團夥伴協助政府推動各項政策,希望未來與大家密切合作,促進臺灣的永續發展。 總統指出,氣候變遷是21世紀全世界面臨最嚴峻的挑戰,我們現在所經歷的每一年,都可能是最熱的一年;極端氣候不僅僅衝擊民生與產業,也威脅到國家安全和全球穩定。因此,去年他上任後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希望透過跨領域、跨世代、跨主張的多元對話,誠實面對問題、務實提出對策、踏實解決問題,也展現出政府推動淨零轉型與韌性社會的決心。 總統進一步指出,在今年1月的會議上,行政團隊已經提出國家減碳的新目標,也就是相較於2005年,臺灣2032年減量32%加減2%以及2035年減量38%加減2%。這個臺灣NDC3.0的Beta版本,是由行政院鄭麗君副院長帶領行政院永續會淨零小組,與各部會、專家學者密集開會、討論的結果。先是檢視各部會「由下而上」提出的自主減碳行動計畫,減碳量仍有不足,於是再「由上而下」,由行政院淨零小組提出六大部門的減碳旗艦計畫,進一步增加減碳量,希望以更有彈性的節奏,邁向2050年淨零轉型的目標。 總統強調,政府有決心,也有目標、有期程、也有編列預算。針對這個新目標積極與各界討論、凝聚共識,包括在上週,環境部已經舉辦兩場社會溝通會議。他也非常感謝許多環團夥伴協助政府制定目標。 總統認為,要穩健邁向2050淨零排放,政府也必須確保能源供應的穩定。因此我們要推動「第二次能源轉型」,強化深度節能、再生能源以及儲能技術發展,建構多元且具韌性的能源體系;同時持續加強臺灣因應極端氣候風險的調適機制,提升國家永續發展的韌性。因此行政院已經核定「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從2023年到2026年投入超過4千億元,推動126項具體行動。 總統提到,政府也會透過《氣候變遷因應法》,從國家的層級推動永續教育,增進全民對淨零與調適的共識。讓我們在邁向淨零的路上,不遺漏任何人,落實公正轉型與世代正義。而為了培育企業所需的人才,上個月環境部已經結合全國28所大專院校,共同成立「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聯盟」,積極推動綠領教育,提升臺灣的國際競爭力。 總統說,除了他提到的這些政策方向,今天要討論的議題非常多,來自各個團體的建言多數都已經在列管、溝通或執行當中,他會請各部會以積極的態度來處理,待會也歡迎大家踴躍發言。例如,在臺東達仁鄉有著全臺殼斗科物種密度及多樣性最高的地區。這兩年多來經過大家的倡議,透過政府和民間的攜手努力,針對143公頃的核心區域,農業部已經完成接管46公頃,未來將運用國際最新的保育共生地(OECM)機制,與民間共同合作,將珍貴的生態系完整保存下來。 總統也提到,上週環境部發布了濁水溪揚塵治理的成效。長年以來,雲林海邊的鄉親因為揚塵問題,常說當地「吃飯要配沙」。他擔任行政院長時就注意到這問題,政府從2018年開始到2023年,以2期6年整治,投入水利、造林、防災應變等工作,讓濁水溪揚塵事件天數大幅改善92%。去年政府持續推動第3期行動方案。現在「吃飯配沙」這問題已經不存在了,我們解決了百年來嚴重的環境問題,展現韌性及調適成效。 總統表示,他說過,臺灣的成功將成為世界進步的動力;而臺灣要落實氣候治理、永續發展,各位先進、好朋友都扮演了關鍵的角色。接下來,政府需要繼續借重大家的專業,與政府群策群力、擬定戰略,在制度內交流、對話,一步一步實現改革,讓臺灣在面對轉型挑戰時,也能夠兼顧環境正義、產業轉型,以及社會大眾的福祉。 最後,總統再次感謝環保夥伴的投入和付出,讓我們為臺灣的永續未來、永續幸福,攜手努力。 隨後,總統與環團代表共同聽取環境部長彭啓明簡報「全國NGOs建言溝通平台辦理情形」及「國際趨勢與我國淨零轉型策略」,並接受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理事長陳椒華代表遞交《全國NGOs環境會議建言書》。接著在聽取台灣公民參與協會創會理事長何宗勳報告「針對『溝通對話平台』之優化建議」後,與環團代表進行意見交流。 總統裁示時,首先感謝各位先進今天提供許多寶貴的建議。並期待未來持續透過公私協力,為臺灣的環境治理以及永續發展方向,凝聚更大的共識。對於環保團體提出的建議與執行方案,他要請環境部持續列管、追蹤,也請相關部會持續和大家討論、溝通,有進度就向各環團說明,有困難的部分也請大家一起解決。 總統也提出幾點方向,希望和大家一起努力。第一,持續強化能源安全。能源安全就是國家安全。我們要積極推動第二次能源轉型,從提高能源自主,到強化能源韌性,以確保能源安全,都是政府持續努力的工作。 總統進一步說明,因應美國公布新的關稅政策,對美國提高採購,包括天然氣、石油等國家必要能源,既是接下來臺美雙方關稅談判的重點,也是臺灣強化能源自主、能源韌性的重要環節,希望能夠得到大家的支持。 總統接著指出,第二,核能議題需要凝聚共識。各界對於核能議題有很多的討論。政府當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持續穩定供電、開發多元綠能,同時也不排除任何有助於淨零的方案。行政團隊一貫的立場,就是對未來新的、先進的核能技術,保持開放的態度。並且重申,任何的政策變更都必須滿足核安、核廢、社會共識三個重要的前提,才有可能進行。 總統也提到,第三,持續推動綠能除弊的工作。除了積極執行綠能掃黑肅貪的「靖平專案」以外,行政院也已經成立「打擊妨害綠能產業發展犯罪聯繫平台」,鼓勵業者與民眾對不法情事提出檢舉,檢調單位接獲舉報就立即全力偵辦。 總統強調,推動再生能源的發展,是提高臺灣能源自主非常重要的一環,也是國家重要的政策。因此,我們絕對不容許不肖分子從中牟利,不論哪個黨派、哪個團體,利用國家政策來謀取利益,政府一定會嚴懲、嚴辦,絕不寬貸,讓綠能政策的推動能夠更加順利。 總統說,我們對於破壞環境的犯罪行為絕對零容忍。面對常見的非法棄置廢棄物惡行,他會責成行政團隊再努力,檢警調環要一起聯合查緝,守護美麗的臺灣。其他大家關注的議題和個案,我們會繼續加強合作,一起找出對策,讓環保工作能夠發揮更大的成效。 今日與會團體代表包括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台灣公民參與協會、台灣環境保護聯盟、荒野保護協會、台灣公民參與協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台灣生態學會、公民監督國會聯盟、關懷生命協會、惜根台灣協會等,以及2025年環境保護終身成就獎得主徐光蓉與釋昭慧。另外,總統府國策顧問施信民、環境部長彭啓明、財政部長莊翠雲、農業部長陳駿季、海洋委員會主任委員管碧玲、內政部次長董建宏、教育部次長張廖萬堅、法務部次長黃世杰、經濟部次長賴建信、文化部次長徐宜君、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李怡德、國防部作戰計畫參謀次長室次長連志威及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副秘書長張惇涵等也在座。
詳細內容
114年02月04日
總統邀請國人參加台北國際書展 盼文化幣幫助更多年輕人接觸臺灣文化
賴清德總統今(4)日上午出席「2025台北國際書展」開幕典禮時表示,政府今年擴大「文化幣」發放對象,期盼幫助更多年輕朋友接觸臺灣文化。文化是國家的根,也是臺灣的靈魂,他邀請國人前來參加2025台北國際書展,踴躍買書,一起看書。 總統致詞時表示,每年春節連假過後,「台北國際書展」就上場,這是非常棒的活動,也是臺北的盛事,他很高興受邀前來和大家一起逛書展,並祝活動一切順利。 總統說,今年書展主題是「閱讀異世界」,他要代表國人歡迎參與的29個國家;此次很榮幸邀請到歷史悠久、文化豐富且工業進步的義大利作為活動主題國。他歡迎國人進入29國的文化世界,未來前往這些國家旅遊時,就能進行深度旅遊。 總統提到,投資股票有賺有賠,但是投資自己穩賺不賠。「知識就是力量」,買書、看書都是非常值得的事。此次書展未滿18歲的年輕人可以免費參加,18到22歲青年持「文化幣」亦可免費入場,歡迎國人踴躍參加。 總統也提到,今年文化幣發放對象從原本的16到22歲,向下延伸至13到15歲,目的是希望幫助更多年輕人買書、看書、看表演,接觸臺灣文化。並強調,文化是國家的根,也是臺灣的靈魂,他要向出版界表達敬意,大家是傳達文化重要的工作者。最後,他呼籲國人千萬不要錯過「2025台北國際書展」,並祝福大家都能滿載而歸。 隨後,總統與現場貴賓一同進行開展儀式,親頒「金蝶獎」及「2025台北國際書展大獎」予得獎人,接著參觀義大利主題國館、文學書區、臺大出版中心、公民書區、臺漫專區等展區。 包括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文化部長李遠、客委會主委古秀妃、義大利經濟貿易文化推廣辦事處代表龍博文(Marco Lombardi)、義大利出版協會國際關係部主任寶拉•瑟吉(Paola Seghi)、台北書展基金會董事長吳韻儀、立法委員郭昱晴、洪孟楷、監察委員范巽綠、葉大華及各國駐臺使節代表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3年12月31日
「BEHIND THE CHAMPION:冠軍之路特展」開展 總統邀請國人前來參觀、感受臺灣精神
賴清德總統今(31)日下午出席「BEHIND THE CHAMPION:冠軍之路特展」開幕記者會,感謝「2024年世界棒球12強賽我國代表隊」用球技在國際上詮釋臺灣精神。此次展覽除展出冠軍獎盃榮耀,也能看見「冠軍之路」背後的辛苦及不容易,他要邀請全國熱愛棒球的好朋友前來參觀,感受充滿臺灣精神的冠軍故事。 總統抵達後,首先與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蔡其昌會長、中華民國棒球協會高人傑常務理事、2024年世界棒球12強賽代表隊總教練曾豪駒,共同將冠軍獎盃放置於展示台,進行揭幕儀式。 總統致詞時表示,他很榮幸出席「BEHIND THE CHAMPION:冠軍之路特展」開幕記者會,再次感謝我國代表隊為國爭取最大光榮。他也提到日前出訪三個邦交國及過境夏威夷、關島時,在邦交國及美國的僑胞朋友都以大家的表現為榮,感謝選手們透過球技在國際上詮釋臺灣精神,身為總統,他也感到與有榮焉。 總統說,身為棒球迷,很高興今天有機會摸到冠軍獎盃,他要祝福展覽圓滿成功,也呼籲全國熱愛棒球的好朋友前來參觀這個非常難得的展覽。 總統感謝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蔡其昌會長、中華民國棒球協會辜仲諒理事長及政府各單位共同舉辦展覽,讓每位前來參觀的朋友可以了解「冠軍之路」何其不易。並提到,每位球員及教練都是從小開始打球,臺灣棒球迄今也有百年的歷史,一代一代累積,加上足夠的社會力量和大家持續的努力,才有辦法將冠軍獎盃抱回來。他也希望透過展覽,讓參觀民眾看見冠軍獎盃的榮耀,也看到選手與團隊背後的辛苦及不容易。 總統指出,他一直認為有人、有土地,就會有歷史;有歷史就有自己的故事,可以唱自己的歌;臺灣精神就是2,300萬人在這塊土地上,各行各業盡心盡力付出,獲得不同成就,累積匯聚而成,也得到世界各國對我們的肯定。 最後,總統再次邀請所有熱愛棒球的朋友前來參觀展覽。並提到,我們的冠軍故事還沒結束,未來大家的成就會出現在臺灣的紙鈔及紀念幣上。很多球迷都希望將500元紙鈔上的國小冠軍棒球隊圖像變成12強冠軍棒球隊,他會努力讓這件事付諸實現,也希望可以先推行紀念幣,展現對棒球選手的尊重。 隨後,總統在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會長蔡其昌陪同導覽下,與現場貴賓一同參觀展區。 包括教育部次長張廖萬堅、體育署署長鄭世忠、立法委員吳沛憶、國立臺灣博物館館長陳登欽、文化總會秘書長李厚慶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3年12月27日
屏東王船文化館開幕 總統:保存國家重要民俗文化資產 讓文化代代相傳
賴清德總統今(27)日下午出席屏東縣「王船文化館」開館記者會時指出,文化是我們的根,「王船文化館」保存臺灣宗教文化中重要的王爺文化,讓文化得以代代相傳。讓臺灣人民爲自己的文化感到光榮驕傲,對國家產生認同,團結為這塊土地努力打拚。 總統致詞時表示,今天是屏東東港「王船文化館」開幕的好日子,也是臺灣宗教文化的盛事,很榮幸能與東隆宮等11間宮廟共同見證這歷史性的時刻。 總統感謝總統府秘書長、屏東縣前縣長潘孟安及現任周春米縣長,一棒接一棒,從動土到今天完工開幕,讓建設順利完成;也感謝東隆宮所有幹事及文化界前輩共同用心規劃,讓文化館內容豐富、周全,並祝福文化館開幕順利、營運成功。 總統說,「王船文化館」的建築非常漂亮,相信未來將成為觀光景點,也希望東港未來能吸引更多觀光客前來,除了品嚐黑鮪魚外,也能了解「王爺」文化。 總統提到,屏東「迎王平安祭典」是由小琉球三隆宮、東港東隆宮及南州溪州代天府接續舉辦,屬於南臺灣重要的宗教文化。這項祭典是三年一科、八天七夜,吸引上萬人參加,最後的送王儀式「燒王船」最為精采。王船融合紙雕、彩繪等各種臺灣傳統文化元素,在祭典的最後燒化,祈求神明保佑平安。 總統指出,「迎王平安祭典」於2010年獲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現在將此國家文化資產呈現於「王船文化館」,大家不用等三年,只要在文化館開放時間就可以參觀。另外,文化館還結合新媒體科技及沉浸式劇場,讓大家體驗祭典的熱鬧,非常精彩。 總統提到,臺灣不能沒有文化,文化是我們的根、是民族的靈魂,也是世界各國認識臺灣的根據。「王船文化館」保存臺灣宗教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王爺文化,讓文化得以代代相傳,每個臺灣人民都能以自己的文化感到光榮驕傲,並對國家產生認同,讓大家團結為這塊土地努力打拚。這也是「王船文化館」背後的重要意義,他要感謝每位參與籌備文化館朋友的付出。 隨後,總統與現場貴賓一同進行啟動儀式,接著聽取王船館解說導覽,並為王船點睛。 包括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文化部長李遠、屏東縣長周春米、東港東隆宮董事長潘慶士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3年12月19日
總統接見獲美國國家圖書獎翻譯文學大獎《臺灣漫遊錄》得主 盼更多文學作品傳播臺灣故事
賴清德總統今(19)日下午接見2024美國國家圖書獎翻譯文學大獎得主—《臺灣漫遊錄》作者楊双子及譯者金翎,恭喜兩位翻譯文學大獎得主獲得美國文學界的最高榮耀,彰顯臺灣文學放眼世界的格局和實力。並期待未來有更多的文學作品,能將臺灣的故事傳播到更遠的地方,讓每一代的臺灣人都能說自己的故事、唱自己的歌,也獲得國際社會對我們的肯定與尊敬。 總統致詞時首先恭喜作家楊双子及譯者金翎的作品,榮獲第75屆美國國家圖書獎,這是一項非常難得的成就,也是臺灣文學作品首次獲得美國文學界的最高榮耀,彰顯臺灣文學實力已有國際級的格局與實力。 總統指出,《臺灣漫遊錄》描寫兩位女性在臺灣的鐵道與美食之旅,反思殖民主義和國族認同的議題,這樣的獨特視角,令人欽佩。 總統表示,楊双子在得獎時提到,寫這本書的目的是為了回答臺灣人究竟是什麼人。他能夠理解,因為臺灣數百年來,不斷受到不同民族的統治。身為臺灣的總統,希望可以團結臺灣所有人民共同打拚,讓臺灣人從此以後就是臺灣人。臺灣這塊土地是屬於臺灣人的,臺灣人要在這塊土地上永遠自主、做自己的主人,「這是我們應該要有的目標」。 總統認為,臺灣文化的內涵其實既深又廣,需要更多人的發掘及創作。期盼未來有更多的文學作品,讓臺灣的故事傳播到更遠的地方,讓每一代的臺灣人都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訴說自己的故事、唱自己的歌,獲得國際社會對我們的肯定與尊敬,「大家一起來努力」。 訪賓一行由文化部長李遠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也在座。
詳細內容
114年04月06日
總統針對美國關稅政策提出五大因應策略 強調政府會與民間合作 為臺灣經濟打開更寬廣出路
針對近日美國政府以「對等關稅」為名對臺灣加徵32%關稅所造成的影響,賴清德總統今(6)日發表錄影談話,向國人說明政府會採取五項因應策略,包括透過談判全力爭取改善對等關稅、針對國內受衝擊影響產業提供產業支持計劃、提出中長期經濟發展計劃、形塑「臺灣加美國」的新布局、開啟產業傾聴之旅。並強調,面對當前挑戰,政府會與民間攜手合作,也期盼朝野支持行政院的對策,為臺灣經濟打開更寬闊的出路。 總統談話內容為: 各位國人同胞,大家好。 美國政府近日以「對等」為名,宣布對世界各國加徵關稅,臺灣也名列其中,加徵32%,這勢必對我國造成重大影響。目前,各國已經紛紛回應,有些國家甚至採取報復性措施,預期全球經貿將發生巨大的變化,臺灣是外貿導向的國家,面對未來的挑戰,舉步必然維艱,必須步步為營,才能轉危為安。 這段期間,感謝社會各界提供寶貴的意見,政府極為重視,將列為決策的參考。 然而,如果冷靜、仔細分析臺灣對美國的貿易,我們會發現,去年,臺灣對美國出口金額是1,114億美元,占全體出口總額的23.4%,其他75%以上的產品是銷往美國以外的世界各地。銷往美國的產品,其中具備競爭力的資通訊產品以及電子零組件,就占了65.4%,這表示臺灣的經濟,其實仍具有相當的韌性。只要應對策略適當,公私協力,將可以降低衝擊,請大家不要恐慌。 面對美國的「對等關稅」,臺灣沒有計劃採取關稅報復;企業對美國的投資承諾,只要符合國家利益,也不會有任何改變。 但我們要讓美國清楚知道,臺灣對於美國經濟發展的貢獻。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積極掌握全球經濟情勢的變化,加強臺美產業合作,提升臺灣產業在全球供應鏈的地位,在維護臺灣經濟持續發展的目標下,採取以下五項策略來應變。 策略一,透過談判,全力爭取改善對等關稅,有五點作法: 1、臺灣已經組成談判小組,由行政院鄭麗君副院長領軍,成員包括國安會、經貿談判辦公室、行政院相關部會,以及學界、業界。談判關稅可以從比照美加墨自貿協定,從臺、美雙方「零關稅」開始談起。 2、擴大對美採購以降低貿易逆差,行政院已經完成盤點對農、工、石油、天然氣等產品的大量採購計劃,國防部也已經提出軍事採購清單,各項採購都會積極進行。 3、擴大對美國的投資,目前臺灣累計對美國投資金額已經超過1,000億美元,創造約40萬個工作機會,未來,除了台積電加碼投資,其他產業,例如電子、資通訊、石化及天然氣等產業,都可以加碼投資美國,深化臺美產業合作。臺灣政府協助整合出「臺灣投資美國隊」,也期盼美國對等整合「美國投資臺灣隊」,讓臺美經貿合作更緊密,共創未來的經濟黃金時代。 4、排除非關稅貿易障礙,非關稅貿易障礙是美國評估貿易夥伴對美貿易是否公平的指標,因此,我們將積極解決已經存在多年的非關稅貿易障礙,讓談判更加順利。 5、解決美方長期所關切的高科技產品出口管制,以及低價傾銷商品違規運轉,也就是洗產地的問題。 策略二,提出產業支持計劃,針對國內受衝擊影響的產業,尤其是傳統產業及中小微型企業,給予及時且必要的支持與協助,行政院卓榮泰院長已經於前日率領團隊公布九大面向,20項措施。未來會針對各個產業的不同影響與特殊性給予支持,並協助創新升級轉型。 策略三,提出中長期經濟發展計劃,此時此刻,政府必須同時提出經濟及產業發展的新策略,這也是突破未來經濟挑戰的根本途徑。 政府將積極和友盟國家合作,既開拓多元市場,也可強化產業上、中、下游整合,讓臺灣產業生態系更完整,也推升臺灣產業升級轉型。我們也要善用半導體製造、IC設計,資通訊產業、以及智慧製造等產業優勢,打造臺灣成為人工智慧島,推動食衣住行以及軍工、安控、次世代通訊,大健康等種種應用產業的發展,邁向智慧、永續、繁榮的新臺灣。 策略四,臺灣加1;亦即臺灣加美國的新布局: 「立足臺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是臺灣的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其中最重要的是立足臺灣,臺灣一定要站穩腳步,不因為這次風波而動搖。因此,政府會獎勵投資,鬆綁法令,並且持續改善臺灣的投資環境,積極滾動解決水、電、土地、人力、人才各項問題,來協助企業根留臺灣,加碼投資臺灣。另外,也要幫助臺商的海外生產基地做必要的調整,形塑臺灣加1,也就是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將調整為「立足臺灣,布局全球,加強美國,行銷全世界」。利用供應鏈的新布局,加強臺灣產業和美國產業合作,也進一步進入美國市場。 策略五,開啟產業傾聽之旅: 產業不分類別,不管大小,美國一旦開徵對等關稅,不論多少都會帶來衝擊,我和行政院卓榮泰院長率領的團隊,將分頭傾聽業界的心聲,隨時解決問題,也讓政策更符合需求。 各位國人同胞,過去半個多世紀,臺灣經歷兩次能源危機、亞洲金融風暴、全球金融海嘯、以及疫情衝擊等,一次又一次的嚴酷考驗,我們不但能夠克服困難,而且化危機為轉機,讓臺灣經濟脫胎換骨,更上層樓,也更具韌性。面對當前的挑戰,政府會和民間攜手合作,行政院的對策也希望立法院不分朝野都能夠支持,為臺灣經濟打開更寬闊的出路。 讓我們一起加油,謝謝大家。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