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0年03月27日
總統視察新竹縣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視察新竹竹北高鐵特定區生物醫學園區預訂地,並聽取新竹縣林光華縣長所做新竹縣相關發展計畫的簡報。
總統致詞時首先表示,提到資訊科技產業,全球都知道,台灣目前是全球第三大資訊產品製造國,新竹科學園區孕育了台灣第一代的高科技產業,也就是電子、資訊、半導體產業,現在園區年營業額高達九千二百九十三億。但是,經歷二、三十年的發展,資訊電子產業中勞力密集的產品項目已經移往海外製造,現在連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的半導體製造也面臨強大的競爭壓力,這不只是台灣生產環境的問題,更是全球經濟環境變遷對台灣必然帶來的衝擊,台灣再次面對產業調整的挑戰。
總統指出,當前行政院正在努力擘劃台灣第二代科技產業的藍圖,但是他必須提醒這份藍圖必須注意的兩大重點,也就是「產業多元化」與「區域均衡化」的問題。
總統說,首先在「產業多元化」方面,除了電子產業,現在全世界討論很多的光電產業、科技能源產業及生物科技產業,台灣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生物科技產業的範疇其實相當廣闊,除了生物醫學、農業生物科技、環境保護與資源管理科技以及基礎的基因研究外,若欲振興產業,求台灣經濟之再突破,還可與化學工業相結合,以「生物主題」為目標、「化學方法」為手段,發展「生化科技」,始能完成島內第二次產業革命。
總統接著說,其次是「區域均衡化」的問題,新的政策應依據各地方的區域優勢,來考慮第二代科技產業的全國戰略布局。過去台灣科技產業過於集中在北部,沒有明確的空間計畫,這是區域發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政府在這個國土空間結構的調整上,要扮演積極的角色。
總統也指出,未來高速鐵路建設完成後,整個台灣將變成一日生活圈,台灣西部的空間結構勢必將因此而調整,台灣第二代科技產業的空間,將沿著高鐵路線整體配置,西部既有城市的機能也要配合作調整。因此,政府即將執行的不只是產業調整提升的政策,而且是經濟、公共建設、生活品質整體提升的政策。
總統並表示,在新的政策思考中,氣候優良的中南部縣市、甚至花東,都有利用先天優勢、發展農業生物科技的空間;而深受重工業污染或環境破壞之苦的地區,更必須利用環境與資源管理科技產業的發展,進而改善環境、提升生活品質。
最後,總統也強調,二十年前開始的第一代科技產業,給我們二十年的榮景,台灣第二代科技產業的藍圖,將是新政府對台灣下一個三十年經濟永續發展的承諾。他相信我們對這份藍圖的用心會獲得大家的肯定,這份藍圖也值得大家共同努力來實現。
隨後,總統並在新竹縣林光華縣長的陪同下前往參訪竹北市六家問禮堂修護工程,及到新埔義民廟上香並致贈「保境安民」匾額,也到新埔九芎湖參觀金谷休閒農場並聽取相關簡報。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