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0年03月28日
總統接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訪問團並聽取其對發展知識經濟的建言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在總統府聽取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訪問團的知識經濟報告及與會人士的相互討論,隨後並發表結語。
這場討論會先由國策顧問張忠謀向總統介紹MIT的訪賓,隨後由該校梭羅(Lester C. Thurow)教授及電腦實驗室主任德托羅斯(Michael L. Dertouzos)教授作專題演說,並與與會人員進行討論,之後,由該校校長韋斯特(Charles M. Vest)作簡短說明,再由總統發表結語。
張忠謀表示,此次韋斯特校長率同該校教授來華,是為參加財團法人時代基金會十週年慶的相關活動;該基金會前由徐小波先生所發起,成立目的乃為增進MIT與台灣企業界的交流,十年有成;此次藉著該基金會十週年慶座談會的機會,特邀請該校大師級學者,就國際經濟、資訊科技等專業領域,向總統做報告。
總統在結語時表示,我國行政院去年通過的「知識經濟發展方案」,正是以積極建構知識經濟的各項社會條件為目標而研擬的綜合方案。他相信,這個方案已經為營造台灣成為一個繁榮與活力的知識經濟社會,提供了明確的前進指標。
總統也指出,台灣必須以宏觀的視野,積極尋求國際合作。麻省理工學院與台灣的學術機構和廠商,過去就有密切的合作經驗,他深信,未來雙方將將維持並提昇彼此的合作關係,共同為人類的科技成就與知識創新做出應有的最大貢獻。
總統結語內容為:
首先,本人要藉此機會,感謝時代基金會與MIT校長,也對兩位大師所提出的寶貴建議,表示感謝之意,也對所有與會人士熱烈而誠摯的討論,表達個人的敬意。發展知識經濟的願景,讓我們跨越了地理的距離,聚集在此,攜手探索嶄新的經濟版圖,為迎接一個充滿著變化與挑戰的年代,做更好的準備。
本人曾經宣示,公元2001年是台灣的「知識經濟社會推動元年」。發展知識經濟,不能沒有積極的行動,但也不能急功近利。要掌握好發展知識經濟的正確方法,需要政府與民間協力,以前瞻的眼光,穩健的步驟,完備各項社會基本條件,例如:完善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制度,以保障發明與創意;良好的財經制度與社會體系,以鼓勵企業創新;政府大量投資技術研發與人才培訓,以厚植社會知識基礎;最後,同時也最重要的,普遍提升全民的創造力,使大家能追求創意。我國行政院去年通過的「知識經濟發展方案」,正是以積極建構知識經濟的各項社會條件為目標而研擬的綜合方案。個人深信,這個方案已經為營造台灣成為一個繁榮與活力的知識經濟社會,提供了明確的前進指標。
前天,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的副院長拉賽德先生,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短短十年之間,台灣已經成為亞洲產品製造的運籌中心。對於拉賽德先生的深入觀察,個人深感欽佩。知識經濟的發展,為台灣帶來了新的機會。台灣的製造業廠商,在供應鏈管理上已具備良好的績效,如果能以此為基礎,提昇廠商進行物流、金流、資訊流的運籌管理的能力,同時在法規和公共建設上加速努力,使外國企業及專業人士更方便到台灣來經營及工作,台灣有絕佳的機會,可以成為東亞知識經濟的重要資源整合者。當然,我們也注意到,過去台灣金融部門相對落後的現象,對發展台灣成為東亞的運籌中心,已經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響。政府也已將金融改革視為當前的優先施政目標,我們有有意志有決心採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使台灣的金融部門轉型為產業進步的助力,而非阻力。
台灣以往成功發展的原因之一,就在於我們一向以互惠互利的態度,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融入做為國際合作體系的一員。今後,在推動知識經濟的既定方針之下,政府仍將繼續促進這種國際互利的合作,使台灣和先進國家經濟無障礙地結合在一起,讓先進國家的企業和人民,到台灣來經營都感覺像在自己家裏一樣舒適,而台灣也能在先進國家的合作下,發展成為真正已開發的國家。我們也將更積極做為先進國家和開發中國家之間的媒介,與先進國家廠商合作,發展開發中國家市場。
我們充分認識到台灣的資源有限,即使有政府和民間的全面參與,整體的研發規模仍嫌太小,因此,台灣必須以宏觀的視野,積極尋求國際合作。麻省理工學院與台灣的學術機構和廠商,過去就有密切的合作經驗,本人深信,未來雙方將將維持並提昇彼此的合作關係,共同為人類的科技成就與知識創新做出應有的貢獻。
最後,敬祝各位佳賓身心健康,萬事如意!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訪問團成員包括校長韋斯特、史隆管理學院院長史馬蘭奇教授(Richard L. Schmalensee)、全球著名經濟學家暨該校教授梭羅、全球資訊科技泰斗暨MIT電腦實驗室主任德托羅斯教授等,上午由時代基金會董事長陳河東、執行長徐小波、副執行長趙如媛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國策顧問張忠謀、麥朝成、劉泰英、吳榮義、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陳博志、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薛琦等在場參與討論,總統府秘書長游錫、副秘書長簡又新也在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