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12年06月20日
出席朝陽科技大學志工服務隊授旗典禮 副總統:政府有責任縮短公私立院校學雜費差距 減輕學生負擔
副總統出席「朝陽科技大學暑期志工服務隊授旗典禮」

賴清德副總統今(20)日上午出席「朝陽科技大學暑期志工服務隊授旗典禮」時表示,政府非常關切學生的經濟負擔,除了針對經濟弱勢家庭的學生,有學雜費減免、降低助學貸款利息及延長還款期限等方案外,未來將編列預算縮短公私立學校學費負擔差距,減低學生負擔。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今天很高興受邀出席朝陽科技大學暑期志工服務隊授旗典禮,他代表蔡總統恭喜同學們代表朝陽科大到偏鄉或國外從事志工服務,並祝福大家此行平安順利,圓滿成功。

副總統指出,志工服務對年輕人的人生歷練有許多幫助。隨著社會和國際情勢變遷,學習途徑不侷限於學校,如果學生們踏出校門,接觸更多社會層面,人生的體驗越多,學到的知識也一定更多。這次,同學們遠赴國外,除了要在師長的指導下,注意自己的健康及安全,也代表學校、甚至代表臺灣,到其他國家擔任志工服務,所以大家都是「Team Taiwan」臺灣隊的一員。

副總統提到,朝陽科技大學不僅重視專業課程,也特別強調國際化。此外,更響應政府淨零轉型政策,連續6年登上世界綠能大學全球百大,非常不容易。蔡總統在2021年揭櫫臺灣2050淨零轉型目標,除了政府和民間企業的努力,大學的社會責任也是成功原因之一,他對此表達肯定。

談及大學學費議題,副總統說,近幾年政府逐漸降低助學貸款利息,畢業後也給予學生較長的期限償還本金,但這些可能還有不夠,他認為政府應該有責任縮短公私立學校學雜費的差距。

副總統進一步說明,根據各項統計資料顯示,經濟情況相對不好的同學反而多數念私立學校,負擔加重。他在擔任行政院長時已經推動補助弱勢家庭學雜費,並降低助學貸款利息。目前公私立院校學雜費平均差額約為5萬元,未來政府將進一步編列經費,補助私立大專校院學士班學生學雜費差額5成以上,縮短公私立大學學雜費落差。

最後,他祝福同學們學業進步,朝陽科技大學校運昌隆,也為各志工服務團隊授旗,祝福志工服務行程圓滿順利。

包括總統府資政沈國榮、國策顧問湯文萬、教育部次長劉孟奇、朝陽科技大學董事長楊天生、校長鄭道明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相關新聞
詳細內容
114年01月03日
副總統赴高雄醫學大學演講 期勉同學未來發揮「戰貓精神」 讓臺灣走向世界
蕭美琴副總統今(3)日午間出席高雄醫學大學高醫書院「校長講座」,分享其數十年來工作之相關經驗。並期勉同學未來發揮「戰貓精神」,讓臺灣走向世界。 副總統首先談到她的成長過程,她說,爸爸是臺灣人,媽媽是美國人,她在日本出生,臺南長大,高中至美國唸書,由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所畢業後,回到臺灣工作。在美就學期間,同學來自各國,有自己的文化及節慶活動,因而引發其思考屬於臺灣自身的文化與特色,並開始瞭解臺灣的歷史。 副總統說,當時的年代,臺灣正在改變,朝民主的方向前進,甚至舉行歷史上第一次總統選舉,因此她想參與臺灣的改變,想看到臺灣的民主化、自由化,要讓臺灣更好。 談及國際利益與外交目標,副總統認為,我們要清楚臺灣的利益,外交上才有明確目標。賴總統提出「國家希望工程」三大主軸-「民主和平的臺灣」、「創新繁榮的臺灣」、「公義永續的臺灣」,這是國內的施政主軸,也是國家的外交利益。。 副總統進一步提到,過去香港民主運動青年受到政治迫害,以及烏克蘭被俄羅斯入侵失去自由的例子,提醒大家民主的珍貴,「民主和平」是我們重大的國家利益。此外,我們希望有「創新繁榮的臺灣」,每位年輕人在面對未來時有自信、充滿樂觀。現在,全世界都聚焦在臺灣的晶片產業,但單靠一項產業並不足以撐起臺灣的繁榮,希望百工百業都有同步繁榮的機會,並運用科技解決問題、繁榮國家。 副總統指出,「公義永續」是在尋求經濟成長的同時,確保資源有一定程度的公平分配。賴總統重視臺灣南北平衡以及不同產業均衡發展;幼托、長照都是國家重要的政策,讓年輕人能放心闖蕩。近年面對COVID-19疫情,國際間相互幫忙,臺灣也貢獻多年來累積的專業。此外,淨零轉型成為國際永續發展目標,臺灣雖被排除在正式的國際組織及體系外,但作為負責任的國際成員仍應落實,讓世界看到臺灣負責任及良善的力量。 副總統分享「戰貓外交」哲學。她認為,貓有友善、拚搏、平衡、務實、創意等特質。就像臺灣人的特質是友善、是世界良善的力量,願意幫忙別人。全世界哪裡有災難,就會看到Taiwan Can Help的精神在第一線展現。我們也很拚搏,即使遭遇中國制裁、恐嚇,仍繼續堅持該做的事情。 副總統指出,對美的外交經營需要在行政和立法層面上取得跨黨派支持,並保持平衡,讓他們都能支持臺灣的各項議題與倡議。另外,她在駐美期間也務實地推動許多重要議題,包括臺美「醫衛合作瞭解備忘錄」,讓臺美在醫療上共享更多資源;也推動簽署「經濟繁榮夥伴對話合作備忘錄」,深化雙方經濟關係;亦簽署「臺美教育倡議」,鼓勵美國青年來臺學習中文,未來學成回國後成為臺灣民間外交大使。 副總統進一步指出,臺灣在科技領域上,持續深化與美國合作關係;在海上安全方面,臺美也進行海巡合作,共同提升海巡能量;「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也已正式生效,是臺美經貿關係的重要里程碑。此外,臺灣也透過「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不斷擴大與美國、加拿大、日本及澳大利亞等各國的合作,彼此分享學習,一起交流防制假訊息的經驗和策略。 最後,副總統期勉同學,未來發揮「戰貓精神」,讓臺灣走向世界。她說,每個人的思維、利益都不一樣,要去理解周圍環境、清楚自身利益,以謹慎、自信、有責任感、良善的心,走向世界、面對世界。 隨後,副總統接受同學提問。針對同學關心面對當前瞬息萬變的國際情勢,臺灣如何在投入國際參與同時,維護自身利益與安全。副總統回應,面對地緣政治局勢變化,我們要守護臺灣的民主及和平,賴總統提出「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在國防方面持續改革,利用AI、無人載具等智慧化,讓國防技術和設備與時俱進。同時持續建構經濟實力及韌性,讓臺灣的百工百業在全世界具有無可替代性,並能面對他國實施關稅或禁銷等各種壓力。 副總統表示,臺灣要與世界上的良善國家交朋友,讓大家認知臺灣的安全攸關區域的和平及穩定。我們不會刻意挑釁,也不會向壓力低頭,在對等和尊嚴的原則下,願意進行兩岸交流。臺灣的目標是守護民主和平、建構自身實力及確保經濟繁榮,與利益一致的國際朋友互相合作,讓臺灣能自信的與國際交流;但當利益衝突或受到欺壓時,我們也要有足夠的實力來維持和平,避免戰爭和動盪。 包括總統府國策顧問賴春生、高雄醫學大學董事長陳建志、校長余明隆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1月03日
「BEHIND THE CHAMPION:冠軍之路特展」開展 總統邀請國人前來參觀、感受臺灣精神
賴清德總統今(31)日下午出席「BEHIND THE CHAMPION:冠軍之路特展」開幕記者會,感謝「2024年世界棒球12強賽我國代表隊」用球技在國際上詮釋臺灣精神。此次展覽除展出冠軍獎盃榮耀,也能看見「冠軍之路」背後的辛苦及不容易,他要邀請全國熱愛棒球的好朋友前來參觀,感受充滿臺灣精神的冠軍故事。 總統抵達後,首先與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蔡其昌會長、中華民國棒球協會高人傑常務理事、2024年世界棒球12強賽代表隊總教練曾豪駒,共同將冠軍獎盃放置於展示台,進行揭幕儀式。 總統致詞時表示,他很榮幸出席「BEHIND THE CHAMPION:冠軍之路特展」開幕記者會,再次感謝我國代表隊為國爭取最大光榮。他也提到日前出訪三個邦交國及過境夏威夷、關島時,在邦交國及美國的僑胞朋友都以大家的表現為榮,感謝選手們透過球技在國際上詮釋臺灣精神,身為總統,他也感到與有榮焉。 總統說,身為棒球迷,很高興今天有機會摸到冠軍獎盃,他要祝福展覽圓滿成功,也呼籲全國熱愛棒球的好朋友前來參觀這個非常難得的展覽。 總統感謝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蔡其昌會長、中華民國棒球協會辜仲諒理事長及政府各單位共同舉辦展覽,讓每位前來參觀的朋友可以了解「冠軍之路」何其不易。並提到,每位球員及教練都是從小開始打球,臺灣棒球迄今也有百年的歷史,一代一代累積,加上足夠的社會力量和大家持續的努力,才有辦法將冠軍獎盃抱回來。他也希望透過展覽,讓參觀民眾看見冠軍獎盃的榮耀,也看到選手與團隊背後的辛苦及不容易。 總統指出,他一直認為有人、有土地,就會有歷史;有歷史就有自己的故事,可以唱自己的歌;臺灣精神就是2,300萬人在這塊土地上,各行各業盡心盡力付出,獲得不同成就,累積匯聚而成,也得到世界各國對我們的肯定。 最後,總統再次邀請所有熱愛棒球的朋友前來參觀展覽。並提到,我們的冠軍故事還沒結束,未來大家的成就會出現在臺灣的紙鈔及紀念幣上。很多球迷都希望將500元紙鈔上的國小冠軍棒球隊圖像變成12強冠軍棒球隊,他會努力讓這件事付諸實現,也希望可以先推行紀念幣,展現對棒球選手的尊重。 隨後,總統在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會長蔡其昌陪同導覽下,與現場貴賓一同參觀展區。 包括教育部次長張廖萬堅、體育署署長鄭世忠、立法委員吳沛憶、國立臺灣博物館館長陳登欽、文化總會秘書長李厚慶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1月03日
總統訪視教育獎得主何姍頤同學 肯定克服家庭困難的精神與勇氣 為大家帶來啟發
賴清德總統日前前往彰化縣成功高中,關懷「2024總統教育獎」得主何姍頤同學,肯定姍頤勇敢克服家庭困難的精神,用自身努力為大家帶來啟發,也勉勵該校拳擊隊同學未來能回饋社會,幫助別人。 總統抵達後,首先聽取林克修校長說明姍頤的家庭背景與學習情形。隨後至拳擊教室觀看姍頤擂台對打演練,也與拳擊隊同學們親切互動,關心大家的學習心得與未來志向,並勉勵同學未來能回饋社會。 總統肯定姍頤勇敢克服家庭困難的精神,並舉奧運金牌國手林郁婷為例,肯定姍頤擁有同樣令人激賞的勇氣,用自身的努力為大家帶來啟發。 總統認為,拳擊訓練對個人健康、自信及抗壓能力,都很有幫助。拳擊比賽一回合的時間很短,需要快速反應才能完成比賽,無形中也強化反應與抗壓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收穫非常大。 最後,總統也期勉拳擊隊同學們繼續加油,有困難時尋求師長協助。未來無論從事什麼行業,最重要的,不要忘記教練的教誨,要做對社會有意義的事,幫助別人。 包括教育部長鄭英耀、彰化縣長王惠美等亦陪同是項行程。
詳細內容
114年01月03日
副總統赴明道中學演講 期許同學未來發揮更多創意 展現臺灣的志氣與驕傲
蕭美琴副總統今(17)日上午前往臺中出席「明道中學學生講座」,以「中學生應該具備的國際視野與胸懷」為題進行演講,分享自身成長及外交工作等相關經驗,並期許同學未來發揮更多創意,展現臺灣的志氣與驕傲。 副總統首先分享她國際化的家庭背景以及在美國的求學歷程。副總統說,她的爸爸是臺南人、媽媽是美國人,從小擔任起臺灣阿嬤與美國外婆之間溝通的翻譯,讓她覺得未來有一天自己可能成為臺美之間的橋梁。在美國就讀「歐柏林學院」時,也因該校校風自由且有許多國際學生,萌生出讓更多人知道她的家鄉-臺灣的想法。 副總統也提及她回臺從政歷程,包含參選立委、花蓮深耕服務、擔任立委及後來被指派為駐美代表,一路學習的經驗。她的目標是推動自己的理念與想法,讓社會更有競爭力。像是她當年提出同性婚姻法案,過程中遭遇許多挫折和挑戰,但該議題現在已獲得臺灣社會更多包容和理解,社會整體而言更進步,這讓她感到非常驕傲。 副總統強調,外交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增進國家的整體利益,包含臺灣的民主和平、創新繁榮和公義永續,這三大目標也是賴總統承諾努力的方向。民主制度已成為臺灣人權自由的保障,人民可以自由表達不同意見,也能藉由選票選擇執政團隊。不過,當民主與和平受到威脅時,我們也要有實力捍衛民主、維持和平。她也提到,政府要打造創新繁榮的臺灣,讓國家經濟持續成長,人人都有工作,也會導入創新,讓百工百業永續、均衡發展,並將市場擴及全世界。 副總統認為,臺灣人民良善,十分願意幫助別人。4年前疫情期間,臺灣國家隊集結所有力量,將口罩送給需要的國家。全世界哪裡有災難,我們都願意去幫忙。有人說「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因此,在臺灣有需要時,國際社會也願意幫助我們。 副總統提到,當前國際情勢險惡,我們要務實地找到臺灣的利益點。例如與美國簽署「經濟繁榮夥伴對話」(EPPD)合作備忘錄,共同面對能源、供應鏈韌性、經濟脅迫等國際性挑戰;我們也與美國簽訂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最近首批協定剛開始生效,期盼雙方貿易能更順利進行。 最後,副總統期許同學們,不論未來人生選擇何種方向,都能為國爭光,展現臺灣的志氣與驕傲;也希望透過經驗分享,讓大家能發揮更多創意。她對新世代有信心,相信能運用AI等數位工具提升自身能力,未來一定有很多呈現臺灣的方式與機會,大家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隨後,副總統與同學們進行互動交流,在回應同學提問時表示,多語言的教育相當重要,以她自身經驗而言,一個人若能多了解一種語言,就能多了解很多資訊,期盼教學體系能透過多元、創新的方式讓年輕人更有意願學習,並鼓勵同學建立自信,勇於提出質疑。除了學校教育,每個人都能把握課堂以外的國際化體驗,像是參與政府推動的「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到國外學習、交流。最後,她期許同學們都能善用科技並學習批判性思考,成為解決問題的人。 包括明道中學董事長王俊傑及校長汪大久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1月03日
跨世代論壇「國際青浪潮」登場 副總統期勉青年世代培養思辨能力 透過網路新工具尋求進步新解方
蕭美琴副總統今(26)日上午出席「CROSSROAD跨世代論壇-2024國際青浪潮」,肯定並支持青年朋友關注公民議題的熱情與付出。期勉青年世代培養思辨能力,篩選有意義、真實的資訊,同時養成面對世界各種挑戰的自信,持續學習,透過AI、網路等新工具,與世界連結,尋求進步的新解方。 副總統抵達後,首先聽取8組獲勝團隊簡報提案;隨後致詞表示,今天很高興聽取青年朋友分享提案,大家細心觀察周邊環境,透過自身體驗發掘問題,並提出創新解決方案,她深受感動。 副總統說,大家都知道,抱怨很簡單,但真正的挑戰是提出解決方案,有時候只靠單一方案並無法解決問題,因此必須要有全面性的思維,導入創新,以科技化的工具,提出複合式的解決方式。 副總統表示,在網路資訊量龐大的時代,青年世代應該要培養思辨能力,篩選有意義、真實的資訊,同時養成面對世界各種挑戰的自信,持續學習,透過AI、網路等新工具,與世界連結,尋求讓我們更進步的新解方。 副總統說,世界上沒有任何一項解方能一步到位,常常會面臨失敗與挫折,甚至是批評反對聲浪,但仍應學習他人經驗,跨越障礙,才能提出更有效率的解決方案。相信青年朋友定會成為我們引以為傲的下一世代,「有你們在,臺灣一定會繼續進步,我們一起加油」。 隨後,副總統頒發榮譽狀予獲獎隊伍。 包括《NOWnews今日新聞》董事長劉柏園、總經理鄭智鴻及總編輯吳嵩浩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1月01日
總統發表2025新年談話 「以民主厚植國力 迎向世界新局」
賴清德總統今(1)日上午在總統府大禮堂以「以民主厚植國力 迎向世界新局」為題發表2025新年談話。總統表示,現在的臺灣在民主、科技、經濟等各領域表現都受到國際肯定。新的一年,臺灣一定要團結一致,繼續朝正確的方向前進。期待不分中央地方、不分黨派共同努力,讓臺灣能夠站穩腳步,大步向前,創造更輝煌的成就。 展望2025年,總統強調,我們要堅定地走在民主的道路上,持續厚植國力、強化臺灣經濟韌性並深化全球民主供應鏈的韌性,持續均衡臺灣,落實世代正義,讓全民共享經濟發展的果實。我們繼續一起打拚,自信勇敢地迎向世界新局。 總統致詞全文為: 今天是2025年的第一天,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祈願臺灣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百業興隆、人民安居樂業、幸福生活。 回顧2024年,「臺灣尚勇」,充滿挑戰,也充滿榮耀。我們一起經歷了震災和風災,挺住了威權主義持續不斷的挑戰。我們也共享榮耀;臺灣拿下了「世界12強棒球賽」的冠軍,現在,全球各地的臺灣人,都知道這個「Team Taiwan」手勢。 在巴黎奧運,王齊麟和李洋,再次奪得羽球男雙金牌,林郁婷更為臺灣摘下首面拳擊金牌。在國際國中科學奧林匹亞競賽,我們代表隊的6位學生,通通得到金牌,而楊双子著作、金翎英譯的《臺灣漫遊錄》,獲得了美國國家圖書獎,展現出國際級的臺灣文學實力。 我們臺灣英雄,不分年齡、不分領域,在許多國際賽事,都抱回大獎、締造新紀錄,都用傑出的表現詮釋臺灣,讓世界看見臺灣的精神與文化,也讓全體國人都感到驕傲。 各位國人同胞,我們同甘共苦,榮辱與共,我們一起流淚歡笑,我們都是一家人,都是「Team Taiwan」。 我要感謝每一位國人在崗位上的付出,推動臺灣的進步,創造臺灣的榮耀,也讓臺灣有更大的能量,在世界嶄露頭角。 新的一年,我們要繼續讓臺灣更多的故事成為世界的故事,臺灣的成功成為全球進步的動力。 展望2025年,全球將開啟全新的局面;有超過70個國家,在去年舉行選舉,有全新的民意,當各國的政局展開新局、國際的局勢快速變化,臺灣更要繼續以穩健的步伐,向前邁進。 第一,我們要堅定地走在民主的道路上。 臺灣能夠走過黑暗專制年代,到今天成為亞洲民主燈塔的光榮時刻,是許許多多民主前輩犧牲奉獻和全體國人共同努力的結果。民主對臺灣的價值,不只是自由的生活方式、社會多元蓬勃發展的動力,更是外交上贏得國際信任的品牌。 不論臺灣受到任何的威脅和挑戰,民主,都是臺灣唯一的路,只有繼續走,絕不回頭。 國內政黨競爭,是民主政治的一環,但是國內的政治紛爭,必須在憲政體制內,依循民主的方式,才能持續深化民主。 立法院所通過的爭議性法案,行政院有權提出覆議,提供立法院重新審視的空間,憲政機關也可聲請釋憲,透過憲法法庭判決,明確憲政分際,維護憲政秩序,逐步鞏固憲政體制。 人民也有選舉、罷免、創制、複決的權利,可以匯聚更大的民主力量,展現主權在民的真諦。 新的一年,變動的國際局勢對全球民主國家而言,充滿嚴峻的挑戰。當前,俄烏戰爭、以哈衝突仍在進行,中國、俄羅斯、北韓、伊朗等威權政體,更持續合流、威脅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嚴重影響印太及全球的和平穩定。 尤其,臺海的和平穩定是世界安全與繁榮的必要元素。臺灣必須要居安思危,繼續提高國防預算,強化國防力量,展現保護國家的決心。 守護臺灣的民主和安全,人人有責,我們要凝聚每一分力量,來提升全社會防衛韌性,建構能夠因應大型災害、嚇阻威脅侵犯的能力,也要加強反資訊戰、反認知戰的社會溝通,全民拒絕威脅利誘,共同防止境外勢力的惡意滲透。 對內,我們要以民主鞏固民主,對外,我們更要以民主和世界交朋友,確保安全和平。因為臺灣越安全,世界就越安全;臺灣越強韌,世界民主防線就越穩固。 全球民主陣營更應該攜手合作,撐起「民主保護傘」,共尋解決俄烏戰爭、以哈衝突之道,共同維護臺海穩定和印太安全,達到世界和平的目標。 第二,我們要持續厚植國力,強化臺灣經濟韌性,也深化全球民主供應鏈的韌性。 2024年上半年,臺股的漲幅是世界第一,全年的經濟成長率,預期可達到4.2%,位居亞洲4小龍之首。國內投資暢旺,突破5兆元大關,通膨率也逐步回穩。1到11月外銷訂單達到5,366億美元,比2023年同期增加3.7%;1到11 月出口也比2023年同期增加9.9%,達到4,315億美元。 近來也有調查顯示,2024年,企業平均調薪幅度高於2023年,也有超過9成的企業計畫在今年調薪,將創下8年來新高。在在可見臺灣的景氣持續復甦,經濟穩健成長。 雖然總體經濟表現亮眼,但我們依然要關注地緣政治變化、全球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以及紅色供應鏈低價傾銷,對臺灣產業造成的衝擊。 對國家而言,百工百業同等重要,每個產業都強,臺灣國力才會強。中小微型企業是臺灣的經濟命脈,各地工業區的發展,更是創造臺灣榮景的動能,我們也要讓「臺灣製造」的精神,繼續發揚光大。 因此,我們不僅僅要發展高科技產業,行政院也已經提出對策來協助傳統產業和中小微型企業,全面導入科技應用,落實數位、淨零雙軸轉型,以及發展通路,來提升經營體質和生產力。 臺灣必須持續提升經濟韌性。近年來,臺灣對美國、日本、歐洲及新南向國家投資大幅提升,已經明顯超越對中國的投資,這顯示,我們分散市場、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已經有成果,未來更要繼續協助產業立足臺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 與此同時,臺灣也要以民主跟世界一起拚經濟。我們要發揮半導體與AI產業的優勢,鏈結民主國家一起深化民主供應鏈的韌性,也要透過國際合作,不論是在無人機、低軌道衛星、機器人、軍工、安控,或是生技醫藥、綠能科技、新農業、循環經濟等產業,都要掌握前瞻技術,促進多元發展,讓臺灣持續引領全球民主供應鏈的進步,也確保全球民主供應鏈的安全與穩定。 第三,我們要持續均衡臺灣,落實世代正義,讓全民共享經濟發展的果實。 民主就是人民作主,2,300萬人,不分族群、世代、黨派、城鄉,都是國家的主人。 新的一年,我們會繼續推動福國利民的政策,但是中央需要足夠的財源來進行各項措施,因此,我期待《財劃法》的修法,朝野政黨能夠就各自的版本,冷靜再思考,為國家尋求長治久安之道。 從今天開始,基本工資連續第9年調升,月薪從2萬7,470元,增加到2萬8,590元,時薪從183元增加到190元。我們也希望,透過軍公教人員連續2年調薪以及調高加薪減稅優惠,來帶動企業加薪,讓全國人民共享經濟發展的果實。 我也知道,大家都希望繳稅少一點、房租少一點。今年,我們繼續推動減稅,舉例來說,單身的民眾,年所得44萬6千元以下可以免繳稅;雙薪夫妻年所得89萬2千元以下,以及雙薪育有2名6歲以下幼兒的四口之家,如果年所得146萬1千元以下,也都不必繳稅。租金補貼戶數也會從50萬戶擴充到75萬戶,讓大家生活負擔少一點。 今年,「文化幣」的發放年齡,從16歲下修到13歲。13到22歲的年輕人,都可以獲得政府補助,進行藝文體驗。而「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即將上路,讓更多臺灣年輕人圓夢,可以到世界各國學習與交流。 我們更要成立「運動部」,讓年輕人在運動場追逐夢想,同時積極發展運動產業,推廣全民運動,讓國人更健康。 今年,臺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我們要推動「長照3.0」,提供長輩更完善的照顧,也將擴大癌症篩檢的對象和服務,繼續打造「健康台灣」。 另外,今天開始,臺灣正式實施碳費制度來接軌國際,落實2050淨零排放目標。我們也要繼續邁向「均衡台灣」,在上個月,行政院啟動的「兆元投資國家發展方案」,以及提出的「六大區域旗艦計畫」,都是為了要繼續擴大投資公共建設、發展地方的特色產業,來縮小城鄉與貧富差距,讓人人都可以安居樂業。 各位國人同胞,現在的臺灣,在民主、科技、經濟等各領域的表現,都受到國際的肯定。這證明了國家發展的方向正確。 新的一年,臺灣一定要團結一致,繼續朝正確的方向前進。我們期待,不分中央地方、不分黨派共同努力,以人民福祉為優先,讓國政順利推動,臺灣能夠站穩腳步,大步向前,創造更輝煌的成就。 新的一年,我們還有更多精采的臺灣故事要告訴全世界,讓海內外的臺灣人,一次又一次為臺灣的榮耀一起歡呼喝采。 「臺灣尚勇」!我們繼續一起打拚,自信勇敢地迎向世界新局,謝謝大家! 包括副總統蕭美琴、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副秘書長何志偉、張惇涵等亦在場陪同。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