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12年04月17日
感謝傑出學術研究者貢獻 總統:帶領臺灣和世界並肩努力 為知識和技術帶來突破
總統出席「教育部第26屆國家講座主持人獎、第5屆國家產學大師獎暨第66屆學術獎頒獎典禮」

蔡英文總統今(17)日下午出席「教育部第26屆國家講座主持人獎、第5屆國家產學大師獎暨第66屆學術獎頒獎典禮」,肯定得獎人多年來一步一腳印,為知識和技術帶來突破,並期盼透過政府的支持,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和平台,強化結合學術研究、教學及產業合作,來提升臺灣的國際競爭力。

總統致詞時表示,這幾年來,臺灣在經濟、科技及醫療等領域的表現,享有相當的國際能見度。其中,學術研發以及產學合作,是推動臺灣各產業不斷成長的關鍵引擎。今天透過「國家講座主持人」、「國家產學大師獎」以及「學術獎」的聯合頒獎典禮,讓更多朋友一起見證臺灣在各領域的豐碩成果。

總統指出,現場得獎人所研究的領域,橫跨人文藝術、生物醫療到尖端科技,不僅為臺灣帶來更堅實的產業能量,也帶領全球人類的知識往前跨出重要一步。她要恭喜各位得獎人獲得獎項的殊榮,也謝謝大家多年來一步一腳印,帶領臺灣和世界並肩努力,為知識和技術帶來突破,也為我們樹立典範。

總統提到,政府非常注重研究環境和人才的培育。這幾年來,我們透過立法,賦予研究學院彈性運用空間,來創造更開放自主的產學合作環境。因此而成立的研究學院,在這個階段,多聚焦半導體和循環經濟等領域;除了匯集國內大學的研發能量,也和高階產業技術合作,建構了更具彈性的人才培育模式。

總統說,期盼透過政府的支持,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和平台,強化結合學術研究、教學及產業合作,來提升臺灣的國際競爭力。

總統表示,面對疫後國際局勢的變動,她相信「知識」是幫助我們應對挑戰的力量,政府也會繼續和大家一起努力,為臺灣帶來蓬勃的研究和創新能量。

隨後,總統親頒「國家講座主持人」及「國家產學大師獎」予得獎者,並與大家合影留念。

包括行政院長陳建仁、政務委員兼發言人羅秉成、文化部長史哲、教育部次長劉孟奇及立法委員許智傑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相關新聞
詳細內容
114年10月27日
第27屆亞洲智能障礙聯盟大會開幕 副總統盼透過區域合作 實現不遺漏任何人的世界願景
蕭美琴副總統今(27)日上午出席「第27屆亞洲智能障礙聯盟大會開幕式」時表示,智能障礙者的生活品質反映出社會的文明程度和包容性,臺灣長期推動「以人為本」的身心障礙政策,致力維護尊重、平等及包容等價值,建立全面且長遠的支持系統。期盼透過區域合作與知識共享,強化全亞洲的支持系統,確保每位智能障礙者都能過著公平、有尊嚴且充實的生活,實現不遺漏任何人的世界願景。 副總統以英文致詞表示,今天非常榮幸參加亞洲智能障礙聯盟(AFID)大會,要代表臺灣政府與人民向來自各國的朋友們表達最誠摯的歡迎,很高興有機會能展現臺灣的熱情好客、社會的凝聚力與智慧內涵。並感謝大家遠道而來,共同承諾攜手合作,確保智能障礙者能更有尊嚴、更具自主能力、更獲接納的生活。 副總統提到,每次參訪臺灣的庇護工場、特殊教育學校或支持性就業服務中心時,這些兒童和青年臉上真誠而勇敢的笑容都令人深受感動。他們的堅毅提醒著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被看見、被尊重、被珍視。當社會提供機會時,他們的潛能就能真正綻放光芒。 副總統指出,多年來臺灣一直致力推動「以人為本」的身心障礙政策。除了照顧及服務之外,政府更努力維護尊重、平等及包容等價值,持續強化融合教育、就業支持、社區生活和文化參與,以創造一個更友善、更具包容性的社會環境。 副總統同時指出,近年來,政府也推動一系列倡議,從福利和權益保障的政策制定,到生活照護、輔具服務、個別化專業支持及以社區為基礎的計畫,都是為了建立全面且長遠的支持系統。這些努力的共同核心目標,是要讓身心障礙者能更有自信地在社區中生活,實現自我價值,並與社會共同成長。智能障礙者的生活品質反映出社會的文明程度和包容性,臺灣致力串聯早期療育、特殊教育和長期照顧,建立一個從幼兒到老年的整合式終身支持系統。 副總統說,今年是臺灣第三度獲得主辦亞洲智能障礙聯盟大會的殊榮。自2007年第18屆亞洲智能障礙聯盟大會以來,臺灣在既有的進展和成就上持續向前邁進。今天許多亞洲國家的代表齊聚一堂,這是大家對智能障礙者權利與福祉共同承諾的有力象徵。這次聚會不僅是大會的開始,也見證亞洲國家願意集體展現合作、交流經驗、並推動更具包容性和更有尊嚴的社會。 副總統表示,透過區域合作及知識共享,可以強化全亞洲的支持系統,確保每一位智能障礙者都能過著公平、有尊嚴且充實的生活。期盼亞洲智能障礙聯盟大會不僅是專業交流的平台,也能成為同理與瞭解的坦誠對話;透過共同的故事,在希望中找到力量,並透過跨國合作,實現一個不遺漏任何人的世界願景。 最後,副總統祝福大會圓滿成功,所有貴賓健康快樂、在臺期間有極富意義的交流,也期盼首度來到臺灣的貴賓能在活動期間抽空體驗臺灣的美食與文化。相信在大家的參與和支持下,這次大會將成為推動亞洲智能障礙者權利與包容的重要里程碑。 包括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校長吳正己、亞洲智能障礙聯盟主席洪儷瑜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10月24日
副總統以行動支持文創、農業與在地共榮精神 盼讓世界看見臺灣獨特性
蕭美琴副總統今(24)日前往臺東參訪「就藝會─臺東表演藝術創生基地」及出席「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以行動展現政府對文化創意、農業發展與在地共榮精神的重視。並表示,臺灣這塊土地的能量支撐所有臺灣人面對各項挑戰,只要做對的事,就能集結對的力量。期盼大家一起努力,讓全世界更多人看見臺灣的獨特性並更認識臺灣。 副總統抵達「就藝會」後,首先觀賞原住民族傳統歌舞與樂器表演,並在獵人學校創辦人亞榮隆.撒可努陪同下,參觀館內空間及木製工藝品。副總統表示,看到「就藝會」在大家共同努力下,重新燃起屬於這塊土地的生命熱情,令人十分感動。「就藝會」最動人的地方不是硬體設備和美麗的環境,而是這裡所有文化工作者的演出、歌聲及靈魂。 副總統說,今天很高興在大家歌聲的熏陶下,感受屬於土地的能量,正是這分力量支撐著所有臺灣人民面對國內外各項挑戰。縱觀臺灣的歷史長流,這塊土地上的人民不斷遭受刻苦的挑戰,也在祖靈的庇佑下持續成長。 副總統指出,「就藝會」目前的經營管理團隊是獵人學校。管理一個地方很不容易,需要投入許多資源,但相信只要用心經營,所有熱愛文化的人和良善的心都會聚集在同一個地方;只要做對的事,就能集結對的力量。 副總統說,如此美麗的環境和聲音應該要與更多人分享。並提到,昨日與來自澳洲和加拿大等國的代表共同參加活動,這兩個國家都非常重視原住民族的文化與主體性。期盼未來大家一起努力,讓全世界更多人透過「就藝會」,欣賞原住民族的歌聲與文化,看見臺灣的獨特性,藉此認識臺灣、感受臺灣。 隨後,副總統前往臺東縣池上鄉,出席「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池上秋收藝術節自2009年舉辦以來,結合村長、公所、農會及解說員等在地夥伴力量,以池上金黃稻田為天地之間最自然的舞台,邀請各地藝文團隊在稻浪間演出,展現池上獨特的生活美學與慢城魅力,每年皆吸引大批遊客專程前來觀賞。 活動現場,副總統與鄉親共同欣賞由優人神鼓與歌手桑布伊合作演出的《我回來了─做一部作品給自己的靈魂!》。這齣作品以「勇氣、信任與回家」為主題,透過鼓聲、歌聲與肢體的節奏,描繪人與土地、傳統與當代、自然與靈魂間的深刻連結。隨著節奏在稻浪間迴盪,觀眾無不被「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的獨特氛圍所感動。 包括臺東縣長饒慶鈴、立法委員陳瑩等亦陪同出席今日行程。
詳細內容
114年10月22日
副總統強調資安韌性是臺灣的共同責任 守護資訊安全就是守護臺灣的未來
蕭美琴副總統今(22)日上午出席「HITCON CISO Summit 2025 資安長高峰會」開幕式時表示,資安是國家安全與產業發展的共同基礎,面對全球資安威脅,臺灣必須強化資安韌性,透過政府、產業與國際夥伴的合作,共同打造韌性、安全、可信賴的智慧國家。並強調,資安不只是技術議題,更是一種面對挑戰、快速恢復與持續學習的精神,守護資訊安全就是守護臺灣的未來。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很榮幸再次參與HITCON系列活動,看到許多國內外資安、企業及專業夥伴齊聚臺北共同探討資安韌性,感受到臺灣在全球資安領域的活力與責任。 副總統指出,今年HITCON的主題是「資安韌性Cyber Resilience」,說起來簡單但背後意義卻十分深遠。不只是技術的問題,更是一種「面對挑戰、快速恢復、持續學習精進」的精神。真正的韌性不是永遠不會出錯,而是在跌倒後能很快站起來,相信這也是臺灣在各領域持續展現的韌性與勇氣。 副總統說,HITCON CISO Summit已成為亞太地區最具代表性的資安盛會之一。無論是人工智慧、供應鏈安全或關鍵基礎設施保護,這些議題都與國家安全、經濟發展息息相關。透過這樣的對話與交流,政府與產業、國內與國際能更緊密合作,建立更完整的防護網,因為守護資訊安全,就是守護臺灣的正常經濟以及社會發展。 副總統提到,總統曾說,資安是推動國家五大信賴產業的核心基礎。臺灣身處全球高科技產業鏈的關鍵位置,面臨的資安挑戰也特別嚴峻。並引用最近看到的一本書用「數位國土」形容國家需要捍衛的資安環境,因為資安和人民的生活,包含食衣住行育樂、國家安全、經濟發展都密不可分。 副總統也提到,面對混合戰、網路攻擊等多元威脅,不能單打獨鬥。政府今年推動第七期「國家資通安全發展方案」,目標是打造韌性、安全、可信賴的智慧國家,透過國際合作、情報分享與技術協作,建立完善的法規與產業生態,讓臺灣能與世界共同面對數位時代的新挑戰。 副總統強調,資安不只是政府的工作也是全民的責任,更是「全社會防衛韌性」中一項重要支柱。政府近年推動「全民資安、聯防協作」,以「建構信賴安全的數位社會」為願景,帶動資安產業成長、促進國際合作,讓臺灣的資安人才與創新能量獲得國際夥伴的高度肯定。並提到,社會上百工百業對資安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此一技術門檻也越來越高。在場各位都是最專業的資安先進,但也應該都感受到資安的門檻、風險與挑戰每天都在變化的極大壓力。因此,像今日的聚會尤其重要,專家們可以彼此分享經驗與問題,並在技術上進一步交流。 副總統回顧這幾年,不論是駐美期間或是回臺擔任副總統職務,都感受到民主夥伴對臺灣的信任與期待,在場的許多國際朋友就是這份合作最好的見證。未來會持續深化與全球夥伴的連結,讓臺灣不僅是科技強國,同時也是資安堅韌之島,相信我國資安做得越好,各國願意與臺灣合作的機會也會越多,「資安是一切信任的開始」。 最後,副總統表示,希望透過今天的交流提升資安能力,並將「守護的力量」擴散到全社會。讓每一位國人都能認識資安、參與資安,使臺灣成為真正堅韌、安全、可信賴的「資安之島」。並祝活動圓滿成功,盼與大家共同為資安持續努力。 包括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李育杰、數位發展部長林宜敬、中央研究院院士李德財、臺灣駭客協會理事長翁浩正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10月21日
總統接見十大傑出青年 期盼青年勇敢前行 為國家累積創新與前進的力量
賴清德總統今(21)日下午接見「第63屆十大傑出青年」當選人暨國際青年商會中華民國總會陪同人員,肯定十傑當選人不僅是個人榮耀,也象徵國家持續向上的力量。並表示,政府會持續投資未來世代,給予年輕人更多支持,期盼每一位懷抱理想的青年都能勇敢前行,並在追夢過程中為國家累積創新與前進的力量。 總統致詞時首先恭喜「十大傑出青年」當選人。並表示,這項活動已經邁入第63屆,選拔出600多位青年楷模。過去曾擔任兩屆十傑選拔的評審主委,非常了解選拔過程,大家能夠脫穎而出,真的非常不簡單。也感謝蔡政諺總會長和青商總會的努力,持續發掘積極貢獻社會的青年朋友。 總統指出,本屆11位當選人從科技創新、教育傳承、文化藝術,到體育競技、公共服務、國際交流等領域,種種成果都可看見青年世代的創新思維,也展現臺灣年輕人勇於挑戰、持續突破的精神,共同打造出多元而進步的臺灣社會。對於當選十傑在各領域的耕耘與貢獻,也代表國家表達感謝,並認為這不僅是個人的榮耀,更代表國家持續向上的力量。 總統提到,國家的未來掌握在青年手中,政府會持續投資未來世代,給予年輕人更多支持。從高中職免學費、私立大專校院學雜費補助,到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等政策,都是希望讓每一位懷抱理想的青年勇敢前行,並在追夢過程中為國家累積創新與前進的力量。 總統說,臺灣的民主與自由是前人奮鬥的成果;而臺灣的未來則有賴各當選人的創意與勇氣。政府會努力打造更公平的社會、更永續的環境,讓青年帶動百工百業創新成長,也讓世界看見臺灣的活力與價值。期勉各當選人除了持續在各自領域綻放光芒,以行動回饋社會,也要將自己的故事傳遞到不同領域和角落,展現青年世代的熱忱與責任感,讓更多人相信夢想的價值,還有堅持的力量。 最後,總統再次恭喜所有當選人,也再感謝青商總會長期推動青年事務。並表示,青年的驕傲就是國家的驕傲,正因有大家的投入與堅持,臺灣的未來更加充滿希望,盼攜手努力,實現一個更美好的臺灣。 訪賓一行由教育部次長劉國偉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也在座。
詳細內容
114年10月20日
臺灣科普環島列車啟動 副總統肯定串起全臺對科學及教育的熱忱
蕭美琴副總統今(20)日上午出席「臺灣科普環島列車開幕式」時表示,科普列車串起全臺對科學及教育的熱忱,讓每位學童都有機會親近科學、享受探索的樂趣。並盼未來持續透過教育與實踐,讓科學走進生活、融入社區,成為陪伴孩子們成長的重要力量。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今天和大家一起見證「臺灣科普環島列車」的啟動,心情既興奮又感動。並指出,科普列車是一列滿載知識、創意和夢想的列車,帶著科學精神,從北到南、從南到東,從城市走向鄉村,讓更多人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發現科學也愛上科學。 副總統也分享對火車的特別感情,過去在擔任花蓮立委期間,幾乎每週都必須搭乘火車,那段時間火車成為工作與生活的一部分。坐在車上,看著窗外美麗的山海風景,心中常常思索,火車不僅是交通工具,也是一座連結人、地方與夢想的橋梁,如今更成為同學們認識科學的教室。 副總統提到,今日啟動的「臺灣科普環島列車」,以「激發想像力,啟動超能力」為主題,代表要讓知識動起來,將學習的熱情運送到臺灣每個角落,讓每位孩子都有機會親手觸碰夢想、親眼看見未來的機會,成為新世代的科學超人。感謝所有參與這項計畫的夥伴,正因大家的用心與創意,讓科學能夠走進生活、融入社區,成為陪伴孩子們成長的重要力量。 副總統強調,臺灣最珍貴的資產在於人才,以及人民願意思考、勇於嘗試、樂於探索,而這些精神正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力量。並表示,科學的探索精神,其實與追夢的勇氣是一樣的,這也是總統推出「青年百億海外圓夢計畫」的初衷,期盼年輕世代能走出去,看到更大的世界、體驗不同的文化,勇敢追求夢想。 副總統指出,政府也推動「競逐太空‧探索海洋」政策,科學的精神並非只存在於實驗室中,當探索海洋、了解藍色國土的奧祕,以及仰望星空、向浩瀚宇宙發出無限想像時,這些探索未知的腳步正是臺灣前進的力量。從海洋科學、綠色能源、衛星通訊到太空科技,要讓臺灣在地球與宇宙之間占有一席之地;讓臺灣的孩子透過教育與實踐,培養面對未來世界的自信。 副總統表示,科普列車不只是環島一圈,更串起全臺灣對教育及科學的熱忱,讓每位孩子都有機會親近科學、享受探索的樂趣。再次感謝所有幕後辛苦的團隊,讓科普列車十年來一年比一年精彩,並祝福同學們都能在這段旅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靈感與驚喜。 隨後,副總統與現場貴賓一起進行啟動儀式。包括數發部長林宜敬、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副主委林法正、立法委員郭昱晴及臺鐵公司董事長鄭光遠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10月10日
變局中 奮起的新臺灣 總統發表國慶演說
賴清德總統今(10)日上午出席在總統府府前廣場舉行的「中華民國中樞暨各界慶祝114年國慶大會」,以「變局中 奮起的新臺灣」為題發表演說。 總統致詞全文如下: 大會主席韓國瑜院長、蕭美琴副總統、卓榮泰院長、貝里斯察芙拉總督伉儷、聖露西亞查爾斯總督伉儷、巴拉圭共和國眾議院拉多雷議長、日本「日華議員懇談會」古屋圭司會長,來自友邦和友好國家的慶賀團團長、各國駐臺使節、海內外貴賓,現場以及收看電視和直播的國人同胞:大家好! 今天是中華民國國慶,每年我們都齊聚一堂慶賀國家生日,但今年意義非凡! 今年是臺灣民主化歷史性的一年! 就在上個月、9月10日,我們迎來了歷史性的一刻,臺灣解除戒嚴天數,正式超越了令人窒息的戒嚴統治天數,這象徵著臺灣徹底揮別威權體制和陰霾,迎向民主和充滿希望的未來。 我們不會忘記,不論是團結抵禦侵略的血淚,還是前仆後繼為了追求民主自由、實現主權在民的無私犧牲,那些曾經與這塊土地交織的故事,都是我們共同的記憶。 而歷經千辛萬苦所打造的「民主臺灣」,正是臺澎金馬2,300萬人在這個世界最明確的定位。臺灣是亞洲的民主燈塔,對仍然在威權統治下,生活在黑暗中的每一個人,永遠傳遞著希望的光芒! 今年也是臺灣崛起的一年! 當前,世界各國都遭遇劇烈的變化和挑戰,臺灣也不例外,除了俄烏戰爭、中東局勢動盪,以及中國持續軍事擴張,在經濟與產業上,也有美國關稅政策所帶來的衝擊。 但臺灣人民沒有被擊倒,反而創造了國際稱羨的經濟表現,根據亞洲開發銀行最新的報告,將臺灣今年的經濟成長率,由3.3%大幅上調到5.1%,是亞洲四小龍第一名,也超越了中國。 臺灣除了出口金額持續創下新高,就業狀況25年來最好,股市也連續6個月上漲,站上27,301點的歷史高點,臺股市值更超過3兆美元,成為全球第8大股市。外匯存底也首度突破6,000億美元大關,創下歷史新紀錄。 在逆境中,百折不撓;在挑戰中,越挫越勇,這些,都是臺灣人民的共同成就!請讓我們為彼此大聲喝采! 這些亮眼的經濟成果,也是臺灣半導體,以及資通訊、電子零組件等相關產業帶頭,所締造的輝煌紀錄。它們在全球供應鏈占有的優勢地位,是來自長期累積的技術及製造能力、獨特的商業模式,配合政府科學園區等關鍵政策所匯聚而成;這是幾十年共同努力所淬鍊出來的重大產業成就,是全體臺灣人民的資產。 身為總統,我的使命就是要守護這些寶貴的資產,運用它們來提升臺灣乃至全球的產業及經濟發展,為臺灣人民及全世界創造更好的生活福祉。這也是臺灣要走的方向! 當然,我們也絕對不會忽略,國際變局中,各項艱鉅的挑戰,為不同產業、不同領域、不同背景的族群所帶來的風險。 許多引領臺灣經濟發展的隱形冠軍、傳統產業和中小微企業,正面臨數位與淨零轉型的壓力。許多勞工朋友,正在面對AI浪潮下,工作機會、薪資、物價與生活成本的擔憂與不安。我們的農民朋友,也正面臨農村老化與市場開放的衝擊。 政府不會輕忽這些挑戰,對每一個民眾所造成的衝擊。全力協助傳產、中小微企業、受薪家庭,以及農漁民朋友,是我們的責任。 因此,政府除了已經提出930億元關稅影響支持方案,將協助企業、勞工、農漁民朋友度過難關,也將每年投入上百億元幫助中小微企業,導入AI人工智慧,邁向數位、淨零升級轉型,來因應挑戰,而針對傳統的工具機、螺絲螺帽,以及比較辛苦的個別產業,也會分別提出對策,積極協助提升競爭力,開拓市場。 各位國人同胞,「變動的年代,也是機會的年代」,臺灣的經濟表現世界有目共睹,我們在全球供應鏈的關鍵地位,既不可能被撼動,更不可能被取代。 面對變局,我們不能自我懷疑、舉棋不定,而是要把握機會、展現自信,勇敢布局;不能故步自封、走回頭路,要更積極進取地向世界前進!一個確定的臺灣,將是不確定的世界,一股重要而且可靠的穩定力量! 未來,我們將採取三大策略,確保中華民國臺灣的競爭優勢: 第一,擴大投資,深耕臺灣。 「投資臺灣三大方案」成果豐碩,投資金額已經突破2.5兆元,創造超過16萬個工作機會,行政院已經在7月通過將方案延長到2027年,不只擴大適用產業、放寬讓全球海外台商與外國人投資企業適用,政府也持續優化投資環境,新增貸款額度7,200億元,招商引資加碼投資臺灣,預估可帶來1.2兆資金與8萬個工作機會。 有好工作,也要有好生活,政府啟動「兆元投資國家發展方案」,以公私協力的創新做法,鼓勵民間充沛資金投入公共建設,擴大建設經費規模,在全國各縣市同步推動水、電、居住、教育、醫療、文化、觀光、交通等關鍵基礎建設,滿足區域民生育樂所需,讓產業發展與生活圈相輔相成,達到「均衡臺灣」的目標。 第二,深化國際經貿合作,布局全球。 今年,臺灣和英國在「提升貿易夥伴關係協議」的架構下,進一步簽署了「投資」、「數位貿易」,以及「能源與淨零排放」等三項領域協議,這標誌著臺英經貿關係進入新的里程碑,展現雙方對高標準國際經貿規範的承諾,為彼此在科技和先進製造等戰略性產業的合作,奠定基礎。 未來,臺灣也將秉持互利互惠原則,和更多友盟國家簽署雙邊經貿合作協議,並且積極進行對美對等關稅談判,爭取合理的稅率,解決臺美貿易逆差,以及深化臺美產業合作,讓臺灣經濟發展鏈結國際,大步向前。 第三,打造護國群山,厚植臺灣產業實力。 因應數位化時代的來臨,我們要推動「AI新十大建設」,除了讓臺灣成為全球前五大的算力中心,也要積極投入量子科技、矽光子與機器人等三大關鍵技術的研發,協助百工百業導入AI工具,並且推動AI在各領域的應用,讓臺灣邁向全面智慧化的時代,更繼續在全球科技發展上,站穩領先地位。 我們也要打造臺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不僅留住臺灣百兆資金,更要吸引國際資金投資臺灣,促進金融產業發展,創造優質的工作機會,壯大臺灣。 生技醫藥產業是國家關鍵產業,已經納入「國家希望工程」,並朝向涵蓋保健、預防、診斷、治療、照護的精準健康方向發展,建構國家長遠競爭力,以及增進全民健康福祉。 而明年「國家感染性疾病資源庫」將完工,臺灣會持續跟各國在生技領域加強合作,並藉由政府編列百億元預算的「投資智慧醫療創新創業計畫」,鼓勵更多企業投入創新研發,擴大投資,推動生醫產業成為兆元產業,打造另一座護國神山。 各位國人同胞,「臺灣是全體臺灣人的臺灣」,我們很清楚,再怎樣亮眼的經濟表現,都不能忽略這塊土地上的每一個人,經濟發展的果實應該為全民所共享,把「好的數字」變成「好的日子」,不遺漏任何一個人。 因此,照顧國人健康,培育年輕人才,給青年世代更好的環境,讓年輕家庭更有後盾,政府責無旁貸! 今年,「健康臺灣深耕計畫」已經啟動,除了全面提升醫療環境體系,也將提供全民更優質的健康照護服務。同時,「運動部」也正式成立,除了開創全民運動、競技運動及職業運動的新紀元,也要讓每一位選手都能得到國家充分的支持,在國際舞台追求夢想,為國爭光。 此外,針對年輕世代的照顧,我們不僅推動高中職全面免學費,私立大專校院學生,每年3.5萬元學雜費補助,我們的「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支持15到30歲青年赴海外追夢,也已經上路。 不只如此,租屋族,政府每年有300億元租金補貼,而單身租屋族年收入62.6萬元、四口之家164.1萬元、三代同堂212.45萬元以下,都可以免繳綜合所得稅。 年輕爸媽,我們也給更大的支持。除了推動「0-6歲國家一起養2.0」,提高育兒津貼,增加托育補助,明年開始,生育補助,每一胎加碼補足到10萬元。 長輩們也不用擔心,明年「長照3.0」就要上路,政府會努力,讓所有長者獲得更便利、更完善的照顧。 讓每一個國家的主人,無論是小孩、青年、爸爸媽媽、還是阿公阿嬤,都能得到更好的照顧,更有自信地迎向未來,這就是我們的目標! 今年也是二戰,終戰80週年。 二戰歷史殷鑑不遠,當年侵略者的野心,造成生靈塗炭,而當前,威權主義持續擴張,國際秩序又遭遇嚴峻挑戰,臺海、東海、南海的區域秩序,乃至於整個第一島鏈的安全,都正受到嚴重的威脅。 民主臺灣是印太和平穩定的樞紐,國際社會負責任的一員,將致力維持現狀,守護台海和平穩定,促進區域繁榮發展。 我們也期待中國能體現大國的責任,停止扭曲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以及二戰歷史文件,並且放棄以武力及脅迫方式改變臺海現狀,共同維護印太和平穩定。回顧二戰期間,我們都經歷戰爭的苦難,被侵略的傷痛,應該汲取教訓,絕不能讓歷史悲劇重演。 二戰的結果也告訴我們,「侵略必敗,團結必勝」,和平必須靠實力!我要向國人和國際社會宣示:今年底將提出國防特別預算;明年度,我們的國防預算,按照北約標準,將超過GDP3%;並且也會在2030年前,達到GDP5%,展現守護國家的決心。 國防支出的增加,並非漫無目的,而是有應對敵情威脅的明確必要,也是發展國防產業的動力,透過新的國防預算,我們要達成三大目標: 第一,加速打造「臺灣之盾」(T-Dome),建構臺灣分層防禦、高度感知、有效攔截的嚴密防空系統,為臺灣編織保護國人生命財產安全的防護網。 第二,加強引進、結合高科技及AI技術,建構智慧化防禦作戰體系,發揮不對稱戰略的嚇阻效能。 第三,持續投資國防創新科技,與先進國家軍工產業合作,厚植國防與軍工產業的實力,透過在地研發、設計、生產製造,深化本土供應鏈,臺灣可以加速產業升級,強化軍備韌性、提升國防工業能量,進而成為友盟信賴的安全合作夥伴,共同排除紅色供應鏈,為自由民主國家建立國防信任,一起建構守護自由民主價值的堅強防線。 我們有決心透過實力維護和平,我們也深信,實力不只要透過軍力,也要透過全社會的韌性。 過去一年,我們透過「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的努力,凝聚了政府與民間、中央與地方更強大的力量,並整合災防與防衛,來強化軍民之間的協作能力,我們也持續加強民力訓練、能源、醫療、資通網絡、金融等韌性,全面提升對各項危機的應變能力。 我要強調,建構全社會防衛韌性,需要每一分力量。上個月,我們發布了最新的《臺灣全民安全指引》手冊,內容涵蓋各種天災、甚至軍事侵略等極端情境的應對策略,這本手冊將逐步推廣到家家戶戶,因為唯有全民參與,自助助人,臺灣才能有更強大的韌性,因應各種挑戰。 各位國人同胞,過去一年,我們經歷了種種挑戰,但臺灣人民從不放棄希望,每當危機來臨,我們總是看到無數臺灣人民無私地站在第一線,為自己心愛的國家奉獻心力。 就在上個月,有兩個畫面,非常令人感動,一個是聯合國大會在美國紐約召開,許多海外僑胞,自主集資、發動募款,讓紐約時代廣場再度亮起「讓臺灣參與」、「團結會更好」的廣告,感動了世界各國往來的民眾。 另一個是在馬太鞍溪堰塞湖災情後,成千上萬,穿著雨鞋,拿起鏟子,不遠千里前去救援,只為讓花蓮受災鄉親早日恢復正常生活的「鏟子超人」。 每一位「鏟子超人」鏟出的,不只是厚重的淤泥,幫助災民重返家園;也是一道道希望的光,溫暖每一個人的心。更證明了,臺灣人在面對危機時,擁有無比強大的韌性,有決心來守護自己的家園! 現在,讓我們一起感謝來自全國各行各業的救災超人、感謝投入救災的外國朋友,也感謝軍警消、感謝中央和地方投入救災工作的所有同仁們。 這場自發性的全民運動,在世界上絕無僅有,也將讓全世界的人記得:臺灣,那一個小小多山的國家,是何等的有愛心,是何等偉大啊! 未來,我將帶領國家,團結一心,無畏風雨,不怕挑戰,勇敢向前,邁向更美好的明天! 臺灣加油!中華民國加油!中華民國臺灣加油!謝謝大家。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