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11年10月27日
接見烏克蘭國會友台小組議員及立陶宛國會議員 總統:持續深化民主夥伴關係 展現團結抵抗威權主義的強大力量
總統接見烏克蘭國會友台小組議員及立陶宛國會議員

蔡英文總統今(27)日上午接見烏克蘭國會友台小組議員及立陶宛國會議員時強調,臺灣和烏克蘭及立陶宛,都位處威權主義擴張的第一線,對於烏克蘭的處境特別感同身受,臺灣絕對會是烏克蘭的堅實夥伴。總統也感謝立陶宛在面對中國強大的壓力下,和臺灣互設代表處,堅定捍衛臺灣和立陶宛之間的友誼。相信未來臺灣、烏克蘭及立陶宛等民主國家,一定會持續深化民主夥伴關係,展現團結抵抗威權主義的強大力量。

總統致詞時首先歡迎訪賓不遠千里而來,用行動具體展現民主國家積極結盟的團結力量。尤其是烏克蘭國會友台小組魯迪克(Kira Rudik)議員及霍普科(Hanna Hopko)前議員,在面對砲火的風險及旅途的艱難之下,歷經將近40小時的車程及航程來到臺灣,這樣堅定的精神和情誼,令我們非常感佩。

總統指出,從今年2月開始,俄國入侵烏克蘭的戰爭,對全世界的民主秩序、自由及人權價值都造成了重大的影響。這場戰爭,讓全球民主夥伴都意識到,必須團結對抗威權主義的擴張。

總統強調,臺灣和烏克蘭及立陶宛,都位處威權主義擴張的第一線,因此,我們對於烏克蘭的處境特別感同身受。臺灣在第一時間,就嚴正譴責俄羅斯的侵略,也參與國際社會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不只是我們的政府,我們的民間也很積極,發起募捐行動來協助遠離家園的烏克蘭人民,並獲得民間非常踴躍的回應。

總統說,另一方面,立陶宛也在面對中國強大的壓力之下,和臺灣互設代表處,堅定捍衛臺灣和立陶宛之間的友誼。這些行動都充分展現,臺灣、立陶宛及烏克蘭,堅定捍衛自由民主的價值,以及相互扶持、團結對抗威權主義擴張的精神。

總統指出,在立陶宛國會歐洲事務委員會帕季格(Žygimantas Pavilionis)副主席鼓吹之下,烏克蘭國會外交政策委員會梅列日科(Oleksandr Merezhko)主席,即使面對中國的壓力,依然發動成立烏克蘭國會臺灣友誼小組,並且獲得15位跨黨派議員的支持。

總統提到,我們的立法院也呼應這項行動,在這個月成立了「臺灣與烏克蘭國會議員友好協會」。就在前天,訪賓也前往立法院參訪,在這樣艱難的時刻,雙方的交流格外具有意義。相信未來,臺灣和烏克蘭會繼續深化民主夥伴關係,有更多的合作交流。

總統指出,同時我們也做了準備,並編列預算,將和中東歐理念相近夥伴,共同協助烏克蘭戰後的重建工作,也希望烏克蘭人民能夠早日重建家園。

總統說,她聽說在昨天的臺灣烏克蘭友誼酒會上,魯迪克議員和烏克蘭在臺僑民、學生,一起唱出烏克蘭國歌。這股堅定捍衛國家的精神,非常令我們感佩。這也呼應了魯迪克議員所說的,只要在一個房間中,有兩個烏克蘭人會唱烏克蘭國歌,烏克蘭就不會滅亡。

最後,總統也再次表達,臺灣絕對會是烏克蘭的堅實夥伴,相信未來臺灣、烏克蘭及立陶宛等民主國家,一定會繼續強化彼此之間的結盟關係,展現團結抵抗威權主義的強大力量。

魯迪克議員致詞時表示,對總統撥冗接見她深感榮幸。魯迪克議員說,昨天他們受到熱情款待,也很高興聽到外交部吳部長宣布擴大對烏克蘭的援助。她知道烏克蘭的媒體、國會議員及人民對此皆大表歡迎。

魯迪克議員提到,他們非常感謝在戰事爆發時,臺灣沒有任何猶豫,也沒有袖手旁觀,而是挺身而出實施制裁,對烏克蘭提供支持,並表示:「我們與烏克蘭同在。」這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今天的訪問正是表達他們的感謝。

魯迪克議員說,她同時也是泛歐自由黨派聯盟副主席。該聯盟的目標之一,是為全球自由及民主政黨建立聯盟。她也要傳達來自烏克蘭及歐洲民主社群的敬意與支持,歐洲對蔡總統的支持日增,有朝一日她將再度來臺訪問,以彰顯雙邊正在建立的關係有多堅實。

魯迪克議員提到,昨天的活動結束後,有一位女士走過來擁抱她,並說:「你無法相信他們對我們有多好。」為此,她由衷表達感謝,因為烏克蘭人民能夠在這裡找到家、支持和照顧,這是非常重要的。

魯迪克議員感謝蔡總統做為女性領導的典範,因為在戰爭時,女性需肩負二、三倍,甚至是十倍的重擔,包括戰鬥、照顧家人及做為典範,並相互支持。

魯迪克議員接著贈送烏克蘭婦女為蔡總統特別製作的禮物-繡有烏克蘭花朵的刺繡,象徵女性在丈夫征戰沙場期間,以自己的手工藝品照顧家人和養家糊口,同時展現贏得勝利之後,烏克蘭的土地之美。這些花朵也象徵冬天過後,春天就會到來—這就是我們奮鬥的目標,「榮耀歸於烏克蘭」。

帕季格副主席致詞時表示,他曾擔任外交官,現在是政治人物,正如世界上許多為自由而戰的夥伴們所言,世界沒有地域及黨派之分,只有支持或反對自由的人民或國家。

帕季格副主席說,昨天與吳部長的討論中提到,我們需建立民主國家相互溝通的架構,但此架構目前還不存在,我們對彼此的瞭解不夠。我們應建立從政治、外交到經濟方面的架構,因為我們終將面對邪惡勢力的結盟,試圖摧毀我們的身分認同及自由。事實上,在過去十幾年來,他們已相當成功。獨裁政權正橫行並分化我們,但烏克蘭、你們與我們自身的例子,激勵著所有人。

帕季格副主席認為,我們將成為未來世界的擘劃者,因為我們必須跳脫框架,找出解方。有些國際組織和領導人迎合邪惡,與之起舞,提供資助,就像他們對普丁的投資。現在,我們遭受重擊,為此受苦,我們必須加以阻止,並建構一個獨裁政權受到國際法禁止或永遠不再攻擊我們的世界。讓我們共同合作,建立模式和連結。從政府、智庫到企業界,我們要讓這世界成為我們的世界,而不是帝國或獨裁政權的世界。

霍普科前議員致詞時表示,很榮幸來到臺灣。這段期間她造訪美國華府3次、布魯塞爾4次,現在來到對未來至關重要的區域:臺灣、韓國和日本。在烏克蘭,我們已經瞭解到,必須和臺灣建立夥伴關係和聯盟,並停止與中國的合作,因為他們在此次俄國的侵略中從未支持烏克蘭。她在擔任烏克蘭國會外交委員會主席時,並未同意烏克蘭加入「中國-中東歐17+1」高峰會。她認為,烏克蘭人民在最艱困的時刻看到了臺灣的支持,這是很重要的,他們將永遠記得。

霍普科前議員提到,訪團此次來到臺灣,是為了討論烏克蘭如何贏得勝利。臺灣與烏克蘭站在一起,臺灣也將與烏克蘭一同贏得勝利。

霍普科前議員說,當西方終於意識到防範未然勝於提供援助時,就像過去八年在烏克蘭所發生的事,我們終將學習到應以和平解決爭端,而非之後提供武器。在戰爭期間,我們感受到了臺灣的支持,我們非常感激。在獲勝後的待處事項,包括對基礎設施、安全及教育的投資。我們也非常感謝吳部長及其團隊,與我們在各領域制訂了20項計畫,讓我們深受鼓舞。我們有關於強化夥伴關係的想法,魯迪克議員將設法在議會內落實這些想法。

霍普科前議員強調,我們的精神同在,且感受到這股奮鬥、自由及尊嚴的精神,我們必須以勝利來展現領導力,感謝蔡總統的貢獻,願天佑烏克蘭和臺灣。她也希望年輕世代能致力於關鍵的新科技、教育及科學領域,而非為了必需對抗威權主義而抗爭。透過擊敗俄羅斯的帝國主義,亦將阻止中國的擴張主義,這對全世界而言,將是一個強而有力的訊息。

霍普科前議員說,也許她太過樂觀,但她相信在明年,烏克蘭武裝部隊將重返我們的領土,收復克里米亞是明年可實現的目標。對於蘇聯解體後,烏克蘭沒有與臺灣發展雙邊關係,她感到很遺憾,否則現在便可享有極具成效的經貿關係,但他們將著手發展雙邊關係。

訪賓一行由外交部長吳釗燮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秘書長李大維也在座。

相關新聞
詳細內容
114年10月01日
副總統接見美國農業部次長 盼臺美持續推動農業合作共創繁榮
蕭美琴副總統今(1)日上午接見「美國農業部貿易及對外農業事務次長林德柏格(Luke Lindberg)乙行」,感謝其來訪展現臺美關係的深化與友好。並指出,農業是臺美雙邊貿易極其重要的一環,期盼持續推動農業貿易合作,共創繁榮發展。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林德柏格次長此行具有重要象徵意義,也展現臺美關係的深化與友好。並指出,農業貿易在臺美雙邊貿易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對於台灣及美國的農民與畜牧業者皆具實質助益。 副總統現場也特別展示包括鳳梨與芒果等臺灣優質水果,並對昨日美方正式宣布開放臺灣鳳梨進口美國市場表達高度肯定與感謝。副總統說,臺灣在氣候與環境條件方面與美國高度互補,除生產世界上最優質的鳳梨,臺灣芒果亦深受國際市場喜愛;而美國的蘋果與葡萄則是臺灣消費者最常選購的進口水果,顯示臺美農產品在市場上的高度互補。 副總統指出,目前臺灣是美國農產品第七大出口市場,前不久農業部陳駿季部長率領「農產品貿易赴美友好訪問團」前往美國,與當地業者洽談採購計畫,涵蓋小麥、玉米、黃豆與牛肉等項目;此外,臺灣市場也有眾多其他類別的美國農產品深受歡迎。 副總統說,為歡迎貴賓來訪,此次特別安排在臺灣虹廳與訪賓會面,虹廳展示有臺灣知名畫家林惺嶽老師的《天佑花蓮》畫作,描繪花蓮稻田的景觀,而花蓮近日受颱風與堰塞湖溢流重創,政府與民間團體正全力投入災後重建,也感謝像美國一樣在困難時刻與臺灣站在一起的朋友。 副總統最後再次感謝訪賓的到來,並強調,無論面對自然災害或其他挑戰,臺灣人民始終願意成為良善的力量,與美國人民並肩前行,而現在正是展現團結的時刻。 訪賓一行由外交部次長陳明祺、農業部次長杜文珍等陪同,前來總統府拜會副總統。
詳細內容
114年09月30日
副總統接見奧地利跨黨派國會議員 盼持續深化雙邊夥伴關係
蕭美琴副總統今(30)日下午接見「奧地利跨黨派國會議員訪問團」時表示,臺灣與奧地利近年來在經濟、貿易及文化領域持續合作,雙方產業間亦存在互補與合作關係,期盼未來能進一步深化雙邊夥伴關係。 副總統致詞時,首先歡迎奧地利友台協會主席艾蒙(Werner Amon)率領友台訪問團來訪。並表示,這是擔任副總統以來首次接見來自奧地利的訪團,很高興臺灣與奧地利近年來在經濟、貿易及文化領域持續建立強健且穩固的夥伴關係;目前臺灣駐奧地利大使是一位音樂家,充分展現奧地利所代表的強大文化底蘊。 訪團成員尚包括奧地利聯邦議會副議長魯伯特(Günther Ruprecht)、人民黨團副主席漢默(Michael Hammer)、新奧地利黨團副主席薛尼克(Nikolaus Scherak)及綠黨議員史德勒(David Stögmüller)等,由外交部次長葛葆萱陪同,前來總統府拜會副總統。
詳細內容
114年09月30日
副總統接見英國保守黨影子商貿大臣訪團 盼持續深化臺英各領域交流與合作
蕭美琴副總統今(30)日下午接見「英國保守黨影子商貿大臣葛里菲斯(Andrew Griffith)訪問團」,感謝英國持續推動臺英經貿關係及支持臺灣國際參與。並表示,臺灣與英國在經貿、外交、安全與教育等各領域都有密切的交流與合作,期待雙方持續攜手,共同促進民主、自由與繁榮。 副總統致詞時首先感謝訪賓長期致力於深化臺英夥伴關係。並提到,2023年臺英簽署「提升貿易夥伴關係協議」(ETP),是雙邊經貿關係的重要進展,後續也持續推動相關合作,進一步深化和加強經貿夥伴關係。 副總統指出,英國是臺灣在歐洲第三大對外投資目的地國,代表雙方為夥伴關係所奠定的基礎,已展現實質而有意義的成果,期待未來在數位貿易、人工智慧、科技及太空等領域有更多合作機會。 在外交方面,副總統感謝英國持續支持臺灣有意義地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國際民航組織」(ICAO)等國際組織,以及許多國會議員反對中國扭曲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作為排除臺灣國際參與的藉口。 在安全方面,副總統表示,臺灣正面臨來自中國解放軍的複合威脅,包括在海空域、認知作戰、政治干預及網路安全等層面,歐洲也面臨類似挑戰,期待與英國持續加強相關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對於英國透過「七大工業國集團」(G7)及其他國際高層對話與峰會,持續強調臺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副總統也表達感謝。 副總統提到,蔡英文前總統曾在英國求學;今天上午至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演講,有許多來自英國的國際學生也在其中就學,顯示臺英雙方在教育及青年交流方面的合作深具意義。臺灣與英國同樣重視學術自由與言論自由,並以憲法加以保障,這樣的環境有助於年輕世代學習、研究,並透過文化交流相互了解。 副總統表示,臺英在許多領域都有密切夥伴關係,感謝訪團不遠千里來臺為雙方關係做出進一步貢獻,期待未來持續與英國密切合作,共同促進民主、自由與繁榮。 訪賓一行尚包括英國國會下議員古博(John Cooper)、寶蘿(Rebecca Paul)等,由外交部次長吳志中陪同,前來總統府拜會副總統。
詳細內容
114年09月30日
總統接見美國農業部次長 盼強化臺美農業創新科技及糧食安全韌性合作
賴清德總統今(30)日下午接見美國農業部貿易及對外農業事務次長林德柏格(Luke Lindberg)乙行時表示,臺灣業者規劃在未來4年採購100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除加速臺灣畜產業生產效率,也有助於提升臺灣糧食安全。期盼未來運用臺灣高科技產業優勢,強化臺美在農業創新科技及糧食安全韌性的合作,讓雙方夥伴關係互利共榮。 總統致詞時,首先歡迎臺灣的好朋友林德柏格次長相隔一年再度訪臺。並提到,臺灣籌組的「農產品貿易友好訪問團」才剛結束訪美行程,這幾天就迎來林德柏格次長率領美國數十位產業代表來訪,彰顯臺灣與美國的深厚情誼及緊密的夥伴關係,不僅要向訪賓表達誠摯歡迎,也要為臺美經貿交流更進一步而喝采。 總統指出,現在臺灣是美國第7大貿易夥伴及第7大農產品出口市場;而美國也已成為臺灣最大海外投資對象以及最大農產品出口市場,均顯示雙邊在農業及經貿領域彼此的需要及堅實的合作。 總統說,這個月臺灣再次籌組農訪團訪問華府及相關農業州,包括林德柏格次長的居住地—南達科他州,展現臺灣對持續提升臺美貿易夥伴關係的決心。同時提到,在訪美期間,臺美雙方業者簽署採購意向書,臺灣業者規劃在未來4年採購100億美元的黃豆、小麥、玉米及牛肉等美國農產品,希望藉由輸入高品質飼料用原物料,加速臺灣畜產業生產效率,美國農產品也有助於提升臺灣糧食安全。 總統強調,在科技領域,臺灣也是美國可信賴且重要的合作夥伴,未來希望運用臺灣高科技產業優勢,強化臺美在農業創新科技以及糧食安全韌性的合作。並提到,臺灣位於「印太第一島鏈」和身為「全球非紅供應鏈」重要樞紐,面對地緣政治的風險和挑戰,相信區域相鄰、理念相近國家更應攜手合作,共同維護世界和平、穩定與繁榮。 總統表示,林德柏格次長此次率團來訪,不僅是臺灣與美國在農業貿易跨越公私部門的互利共榮,更象徵雙方深化戰略經貿夥伴關係的腳步堅定且穩健。盼一起繼續努力讓臺美關係持續茁壯,為全球繁榮帶來貢獻。 林德柏格次長致詞時首先感謝賴總統撥冗接見,也向所有受到樺加沙強颱影響的臺灣民眾致上慰問之意。並提到,此次代表團由25間美國企業組成,期盼此行能協助推動美國農產品銷售及與臺灣方面建立持續的夥伴關係,也很高興能在中秋節這個別具重要意義的節日前夕來臺,和大家共同慶祝。 林德柏格次長感謝臺灣消費者持續購買美國農產品,臺灣的進口農產品及食品中有25%來自美國,也為臺灣糧食安全做出貢獻。身為臺灣的朋友,美國也致力於藉由保障能源安全讓臺灣更具韌性。 林德柏格次長表示,繼上週臺灣農業部長率領「農產品貿易赴美友好訪問團」後,美國訪團也帶著善意而來,決定進一步開放讓臺灣鳳梨能銷售至美國市場。希望這項宣布能在中秋佳節到來之際,為臺灣許多家庭帶來歡樂和富足。非常期待後續的交流討論,期盼雙方關係持續發展,共同繁榮。 訪賓一行由外交部次長吳志中、農業部次長杜文珍及美國在台協會代理處長梁凱雯(Karin M. Lang)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也在座。
詳細內容
114年09月30日
總統接見日本參議院自民黨議員會長松山政司 盼臺日持續深化夥伴關係
賴清德總統今(30)日上午接見日本參議院自民黨議員會長松山政司乙行時表示,面對威權勢力持續擴張,民主國家更要團結一致。期盼與日本在安全和經貿等領域持續深化夥伴關係,共同打造「民主非紅供應鏈」,提升經濟安全、穩定區域和平,為世界做出更多貢獻,也為臺日情誼開創更美好的未來。 總統致詞時,首先對松山政司會長撥冗率團訪問臺灣表達誠摯歡迎,並對訪賓此行持續深化臺日交流表示感謝。並提到,透過此次參訪行程,相信能讓訪賓更加了解臺灣的政經局勢及臺日關係的發展與成果。 總統指出,臺日之間像家人一樣相互扶持,日本各界對近來花蓮災情的關懷與慰問,令人感動。多年來,臺灣和日本攜手走過震災、疫情種種挑戰,也共同面對威權擴張的威脅。日本不僅長期關注臺海情勢,也持續以實際行動展現維護區域和平的決心。 總統提到,上週美日韓外長會議後的聯合聲明,是今年第三度重申支持維持臺海和平與穩定,反對任何片面改變現狀的企圖,並對臺海周邊出現日益頻繁的破壞穩定行為表達關切。 總統表示,這些堅定的立場已成為國際民主陣營的共識,面對威權勢力持續擴張,民主國家更要團結一致。臺灣希望和日本在安全和經貿等各領域持續深化夥伴關係,包括透過半導體、氫能、人工智慧及無人機等產業合作,共同打造「民主非紅供應鏈」,提升經濟安全,也穩定區域和平。 總統說,2021年日本參議院首度全票通過決議案,籲請各國同意臺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除了再次表達感謝,也希望未來所有參議員繼續支持臺灣的國際參與,讓臺灣在各項全球性議題加深交流,為世界做出更多貢獻,並祝福此行圓滿順利、成果豐碩。期盼在共同努力下,必定能為臺日情誼開創更美好的未來。 松山會長致詞時表示,在擔任日本青年會議所會長時曾多次來臺訪問,此次則以參議院自民黨議員會長身分首度訪臺,並有幸晉見總統,感到非常光榮。尤其近日花蓮遭受風災,感謝總統百忙中撥冗接見,也要對罹難者表達哀悼、對傷者表達慰問之意,衷心期盼災民能夠早日恢復平常生活。 松山會長指出,臺灣和日本都是面臨天災地變頻繁侵擾的國家,也會伸出援手協助彼此度過難關,期盼未來在防災、減災領域能加強合作。 松山會長提到,昨日訪團前往高雄赴安倍晉三前首相銅像獻花致意,深刻感受臺灣人民對安倍前首相的敬愛,以及對日本的友情。臺灣是日本共享普世價值非常重要的國家,兩國之間經濟交流、人員互訪都相當頻繁,是重要的夥伴及友人,期盼未來進一步深化交流及合作。 隨後,松山會長也將訪團此次對花蓮災情的善款捐贈目錄呈獻總統。 訪賓一行尚包括日本參議院參議員渡辺猛之、上野通子及堀井巌,由「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代表片山和之、外交部次長葛葆萱及「臺灣日本關係協會」秘書長張仁久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也在座。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23日
總統因應今日投票結果發表談話 強調政府會持續推動能源轉型 並以四項調整回應人民期待
賴清德總統今(23)日晚間於總統府因應今日投票結果發表談話。總統表示,投票結果是人民意志的展現,我們都必須尊重接受。這段時間,臺灣社會展現守護自由民主的決心,也傳達出希望朝野能夠對話、合作、團結的期待。 總統說,關於能源議題,人民要的是安心及穩定供電,這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未來政府會持續推動能源轉型,讓臺灣的發展更安全、更永續。此外,為了回應人民期待,執政團隊會做出四項調整,包括啟動必要的人事改組,讓團隊更有效率,施政更有感;調整施政順序,將重心放在經濟、民生、弱勢及青年等四個優先;調整行政、立法互動;調整國家財政體質,確保財政穩定。期盼國人團結一致,讓臺灣走向更民主、更安全、更繁榮的未來。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臺灣人民透過罷免和公投,再次展現了民主的力量。這是人民意志的展現,對於結果,我們都必須尊重接受。 我要特別感謝過去一年來,憂心國會紛擾可能衝擊國家發展而站出來的百萬人民。大家用一張又一張連署書,期待以自己的力量帶來改變,在雨中、在烈日下,都不曾停止努力,我要向各位致上我的敬意。 民主的價值,在於不同的聲音能被聽見;國家的主人是每一位公民。這段時間,臺灣社會展現了守護自由民主的決心,也傳達出希望朝野能夠對話、合作、團結的期待。不論聲音大或小,都是人民的心聲。身為總統,我一定會誠心傾聽,銘記在心。我也希望無論在朝、在野,都可以聽到百萬人民的這份期待。 關於「核三重啟」公投雖然沒有通過門檻,但這個結果我們尊重;而社會對於能源多元選擇的期待,我也充分理解。在核電議題交互辯證的數十年來,臺灣社會最大的共識就是「安全」。安全不只是科學的問題,也是人民安心的問題。然而,誠如我在公投前所說的,核能安全是科學問題,科學需要驗證的問題,不會在一場公投就徹底解決。 而關於核能電廠是否能夠重啟,依照今年5月修法的《核管法》,政府的立場在程序上有「兩個必須」:第一個必須是核安會必須訂出安全審查的辦法;第二個必須是台電必須依照這個辦法,進行自主的安全檢查。 我要請核安會廣納社會各界意見,儘快完成相關辦法;也要請台電在法規公告後,啟動舊核電機組自我安全檢查,並且定期向社會報告進度和風險,若符合標準,依法送核安會審議。政府會堅守「三大原則」,也就是核安無虞、核廢有解、社會有共識。這是我們穩健面對核能議題的堅定立場。 因此,如果未來技術更安全、核廢料更少,社會接受度更高,我們並不會排除先進核能。人民要的是安心、要的是穩定供電,這都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未來,我們會持續推動能源轉型,讓臺灣的發展更安全、更永續。 各位國人同胞,我上任已經一年三個月,對於政府施政不足之處,執政團隊會時時深自檢討,也必須調整改變。 行政院卓榮泰院長在726罷免投票後,已經多次向我請辭。但此刻,臺美關稅談判尚未底定,颱風和豪雨災後的復原工作還在進行;同時,今年有追加預算,特別預算也有明年中央政府總預算都在立法院審議,更有許多國家重大政策需要穩定推動。 所以,我希望卓院長繼續堅守崗位、承擔重任,和我們一起守住國家的關鍵任務。同時,為了回應人民的期待,執政團隊會做出「四項調整」:第一,調整隊形。內閣將啟動必要的人事改組,讓團隊更有效率,施政更有感。 第二,調整施政順序。我們會把重心放在「四個優先」:經濟優先、民生優先、弱勢優先、青年優先,並且具體落實在各項特別預算以及政府的年度預算之中,來照顧人民生計、推動產業發展、強化經濟韌性,持續壯大國家。 第三,調整行政、立法互動。我們會堅定守護國家利益,但同時期盼朝野更多對話,不分黨派,共同守護臺灣,推動福國利民政策。 第四,調整國家財政體質。國家財政的穩定,才能保障世代的永續。也期盼朝野能夠進一步共尋,健全國家財政結構的方式,確保國家的長期發展。 今天也是八二三戰役勝利67週年。那一年,我們不分族群、不分你我,臺澎金馬的軍民同心,守住了金門,也守住了臺灣。今天的挑戰雖然不同,但需要的團結是一樣的。唯有團結一致,我們才能守護國家,確保我們珍貴的民主與自由。 我會以八二三的精神為鑑,和全體國人不分族群、不分先來後到,共同攜手努力,讓臺灣走向更民主、更安全、更繁榮的未來。 包括副總統蕭美琴、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副秘書長何志偉、張惇涵等亦在場陪同。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