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0年05月02日
俄羅斯「人物誌」將刊出俄文版「台灣之子」序言
俄羅斯「人物誌」(Who’s Who)雙月刊本(九十)年第二卷刊出該國普里罕諾夫經濟學院院長Vitaly Vidyapin為俄文版「台灣之子」所撰序言。
在這篇序言中,V氏詳細介紹陳總統水扁先生從政生涯,他並希望「台灣之子」俄文版的出版,有助俄國讀者進一步認識台灣,瞭解台灣人民和陳總統的理念,進而加強中俄兩國間科學、經濟和文化的關係。
俄羅斯「人物誌」雙月刊是俄國東正教教會發行的刊物,內容以報導該國政治及宗教領導階層之動態為主,發行量二萬份。「台灣之子」俄文版由莫斯科大學亞非學院於本(五)月發行。
V氏所撰序言內容為:
二OOO年三月十八日台灣總統大選結果讓普里罕諾夫經濟學院全體師生為之驕傲,因為普里罕諾夫經濟學院的榮譽博士陳水扁先生當選了中華民國〈台灣〉總統。其後學院代表團於參加新任總統對著總統府廣場前成千上萬台灣民眾宣誓的就職大典之際,更是深感與有榮焉。
台灣人為何選擇了黨史不長的民進黨年輕候選人?陳水扁先生雖然以政治人物而言還很年輕,可是在台灣已經非常有名。他出身南台灣農家,以優異成績畢業於台灣大學法律系並即執業律師,專精海商法。陳水扁先生政治生涯始於擔任「高雄事件」〈一九七九年〉的辯護律師。他在大學求學期間嚮往民主運動,隨即投入,傳承了前輩領導人物的志業。
一九八一年陳水扁先生當選台北市市議員,其後進入立法院。一九九四年他以「希望的城市和快樂的市民」為競選主軸,當選台灣最大城市│台北市|的首任民選市長。他在任內銳意革新市政,興建都市捷運系統,改良下水道,並拓展城市的文化層面。他以各方面的成就榮登美國「時代」雜誌的「新世紀世界一百年輕領袖」金榜。香港亞洲週刊尊崇他為「亞洲五十新興領導人」,而台北市也躋身亞洲最適宜居住的前五名城市。
陳水扁先生在台北市長任內致力推動「台北走向世界,世界擁抱台北」,台北和俄羅斯之間展開了代表團互訪和交換學生等國際交流。他在這段期間訪問了莫斯科,瞭解當地市政建設並參加了普里罕諾夫經濟學院的學術會議,接受了榮譽博士學位。
在頒授博士學位的典禮上,陳水扁先生指出:「俄國是個資源豐富、人民勤奮、歷史悠久的大國。俄國和台灣間因人為和自然因素造成的疏離從一九八九年起已見和緩。雙方在經濟、文化、觀光和其他方面的合作隨之而興。雖然俄國政府迫於政治現實仍難脫所謂政經分離的政策,但是雙方在各方面合作的快速增長,顯示兩國人民對發展前景的高度熱忱」。
以台灣地理位置之優勢,建立「亞太經貿通訊中心」,並將台北市打造成亞太金融中心,一直是陳水扁先生的努力目標,他如願在台北市建立了國際金融中心,吸引國際金融業者赴來台投資。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陳水扁先生在尋求連任台北市長的競選中失利,但是並未因此影響到他的從政生涯。一九九九年六月他獲民進黨提名參加二OOO年的總統大選。二OOO年五月二十日和呂秀蓮女士就任中華民國第十任總統和副總統。
我希望「台灣之子」的俄文版有助俄國讀者進一步認識台灣、瞭解台灣人民和總統的理念,並期盼因而加強台俄兩國間科學、經濟和文化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