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11年08月13日
出席亞洲無人機研發中心揭牌儀式 總統:結合產官學研能量推動無人機產業發展 讓臺灣無人機國家隊可以翱翔天際、接軌國際
總統出席「亞洲無人機AI創新應用研發中心開幕記者會揭牌儀式」

蔡英文總統今(13)日上午前往嘉義出席「亞洲無人機AI創新應用研發中心開幕記者會揭牌儀式」時指出,政府正研擬「臺灣無人機產業發展方案」,並帶領業者成立「臺灣無人機大聯盟」,結合產官學研能量,推動無人機產業發展。期許嘉義縣成為臺灣航太產業的新興聚落,讓臺灣無人機國家隊可以翱翔天際、接軌國際。

總統致詞時表示,剛才我們仔細聆聽翁章梁縣長對嘉義縣未來發展的期待,作為臺灣的糧倉,嘉義確實照顧了世世代代的臺灣人,讓我們在糧食的供給上無虞,而且是優質的農產品。

總統提到,科技發展到今天,我們發現農業地區反而是一個適合發展高科技的地方,所以不完全是風水輪流轉,農業區在下一個世代高科技的研發及發展上,將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農業及高科技的結合,將是未來嘉義縣發展的模式,我們也非常期待,今天就是一個最好的見證。

總統說,今天是政府投入無人機產業的重要里程碑。很高興和大家一起為「亞洲無人機AI創新應用博覽會」揭牌,共同見證「無人機起飛」的歷史性一刻。

總統憶及,去年一月她來到這裡,無人機AI創新應用研發中心正在建置。現在,在中央各部會、嘉義縣政府,以及各界共同努力下,研發中心已經順利完工,嘉義縣將成為全國最完整、最優質的無人機產業聚落。

總統指出,近年來,無人機的應用,從早期的休閒娛樂,逐漸延伸到商業、農業、國防等高價值領域,更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爭中,讓全世界看到無人機的重要性。

總統說,面對國際情勢瞬息萬變,臺灣也積極提升國防自主以及不對稱作戰能力和能量,在國機國造、潛艦國造的目標下,無人機產業將是我們發展的重點。

總統談到,目前政府正研擬「臺灣無人機產業發展方案」,針對技術、驗證、市場及人才等面向規劃發展策略;交通部也在今年3月,帶領業者成立「臺灣無人機大聯盟」,結合無人機技術研究以及產官學研能量,協助政府推動無人機產業發展,並拓展到更多層面的應用。

總統說,從國外發展的經驗,我們了解無人機需要專屬的場域。嘉義縣擁有完整的山、海、平原等多元地形,和寬闊的空域,是發展無人機的最佳環境。研發中心規劃設立新創園區、研發檢驗基地、考照場、無人機學校及國家競技場,目前已有20家廠商及相關單位進駐。這也證明在嘉義縣設立研發中心,獲得產業界的肯定和支持。

總統表示,未來嘉義縣將成為臺灣無人機的重要試驗場域;從民雄航太園區的新創量產、太保研發中心的測試驗證,到義竹的載具測試。她相信,藉由中央的資源挹注,加上國家級的技術實力、嘉義縣的優良環境,將打造出臺灣無人機國家隊。

總統期許翁章梁縣長,除了帶領研發中心招商引資,推動嘉義縣產業多元發展,也持續建立航太產業的發展環境,帶動中科院、漢翔及相關協力廠商進駐,讓嘉義縣成為臺灣航太產業的新興聚落。

最後,總統感謝各部會以及嘉義縣政府的同心協力,共同達成現階段的成果。她有信心,在中央地方攜手合作下,臺灣無人機國家隊一定可以翱翔天際,接軌國際。

包括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副秘書長陳文政、總統府副秘書長黃重諺、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吳政忠、國防部長邱國正、經濟部次長林全能、交通部次長祁文中、嘉義縣長翁章梁、立法委員蔡易餘、陳明文、吳玉琴、王美惠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相關新聞
詳細內容
114年11月28日
總統肯定臺灣年輕世代的科技潛力與創造力 親頒「總統盃AI素養爭霸賽」獎項
賴清德總統今(28)日下午前往臺南出席「114年度總統盃AI素養爭霸賽頒獎典禮暨閉幕式」,肯定臺灣年輕世代的科技潛力與創造力。並表示,政府正推動「AI新十大建設」與「晶創臺灣方案」,推升臺灣整體科技實力,並推動「一人一機」、生成式AI導入教學等策略,為臺灣帶來系統性的教育升級,落實「創新數位、普惠教育」,縮短城鄉差距。 總統致詞時表示,很開心也很榮幸今天出席「總統盃AI素養爭霸賽」活動,看到全國最優秀、最有活力的年輕學子齊聚一堂,相信這場競賽雖然只是一小步,卻是宣示臺灣邁向AI世代的一大步。並感謝教育部、臺南市政府、辛苦指導的老師們以及以熱情與專業為臺灣的AI教育搭建全國性舞台的每一個人。這場競賽不只是比賽,而是國家的AI教育政策向下扎根的重要里程碑。 總統說,身為臺南的前市長,對這座城市有特別的感情。這次競賽的決賽選在臺南舉辦,意義非凡,象徵著傳承與創新。並恭喜所有參賽隊伍從數百場的選拔中脫穎而出,不僅代表學校或縣市,更是未來的「AI開路先鋒」。 總統指出,臺灣年輕世代的科技潛力與創造力是一塊待挖掘的珍寶,從實作中學習AI、培養邏輯思考與創造力,期待大家未來在各行各業都能蓬勃發展,為臺灣的「人工智慧之島」願景做出進一步的貢獻。此外,AI科技的發展匯集許多資源及高科技的競爭,因此教育的平權與普及比以往都還要重要。今年也特別加入偏鄉組,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同場競技。 總統提到,放眼全球,AI的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並且會大幅度改變人類的生活。臺灣在這之中早已是參賽者,也要有自信在未來成為領航者;而參賽同學們不只是AI的使用者,更是未來的創造者。 總統表示,算力即國力,政府正推動「AI新十大建設」與「晶創臺灣方案」,預計在2028年前培育45萬名AI、綠領與跨域人才,並在15年內創造15兆元產值、50萬個新的工作機會,不僅要推升臺灣整體的科技實力,更會落實「創新數位、普惠教育」,縮短城鄉差距。 總統強調,AI教育是這股力量的核心,臺灣中小學AI教育的目標,是讓學生從小學習並接觸人工智慧模型,啟發學習興趣、培養知識基礎,讓AI教育向下扎根,為未來的競爭力奠定良好的基石。未來政府將持續研發新一代AI學習系統,推動「一人一機」、生成式AI導入教學等策略,為臺灣中小學帶來系統性的教育升級。 隨後,總統親頒正式賽及總冠軍賽獎項予獲獎隊伍。包括教育部次長劉國偉、臺南市長黃偉哲、立法委員王定宇、陳亭妃、郭國文、愛自造者學習協會理事長胡敏君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11月27日
總統接見創業楷模暨創業相扶獎得獎人 盼一起拚經濟、創造未來 讓世界看見臺灣創業精神
賴清德總統今(27)日上午接見「中華民國第48屆、海外華人第34屆創業楷模暨創業相扶獎」得獎人時表示,明年政府編列超過300億元預算推動「AI新十大建設」,也啟動「創業天使投資方案」協助新創在早期研發、規模擴大與國際化階段能取得更穩固後盾。未來也會與創業家們一起拚經濟、創造未來,帶動百工百業發展,讓世界看見臺灣創業精神。 總統致詞時,首先歡迎「創業楷模」與「創業相扶獎」得主來到總統府,也感謝新創總會邱銘乾總會長和團隊多年來舉辦選拔活動,鼓勵更多有志之士投入創業,讓創新創業精神能在臺灣這塊土地上扎根、茁壯。並指出,創業從來不是一條容易的道路,今年得獎者橫跨化工、半導體、光電、生技、製造、服務等多元產業,不僅象徵企業成就,更展現臺灣韌性、務實與創新精神。 總統表示,當前面對全球氣候變遷、地緣政治變化、國際競爭的多重挑戰,人工智慧等智能科技也成為提升國家韌性、推動產業升級關鍵。明年政府編列超過300億元預算推動「AI新十大建設」,其中更特別布局矽光子、量子科技、AI無人機與智慧機器人等重點產業,希望讓科技成果轉化為產業升級與企業成長的核心動力,打造一個創新驅動的產業生態,讓創業者與企業家能夠充分發揮創意,帶動產業、人才與研發的緊密連動。 總統提到,今年4月政府完成產創條例修法,將人工智慧及節能減碳納入投資抵減,也推動新創租稅減免,增加更多新創募資的機會。另外,國發基金也啟動「創業天使投資方案」百億主題式投資,針對 AI、淨零、半導體與智慧製造等關鍵領域加強投資,協助新創在早期研發、規模擴大與國際化階段能取得更穩固後盾。 總統指出,臺灣中小微企業正面臨對等關稅壓力、數位與淨零轉型,以及國際市場拓展等重大挑戰。行政院已經在韌性條例中,將產業支持方案從原本880億元增加到930億元,協助企業紓緩關稅衝擊;另每年也投入上百億元預算,推動「中小微企業多元振興發展計畫」,將全面提升中小微企業經營體質,讓經營者在國際變局中能更有力量。 總統說,相信世界的挑戰就是臺灣的機會,面對世界變局,創新創業夥伴的活力與智慧,將會是國家提升韌性、推動產業升級關鍵力量。未來政府會與創業家們一起拚經濟、創造未來,讓創業者與企業家能夠發揮實力,帶動百工百業發展。期待業界繼續在各領域發光發熱,一起努力讓世界看見臺灣創業精神。 訪賓一行由中華民國全國創新創業總會總會長邱銘乾率領,經濟部主任秘書莊銘池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也在座。
詳細內容
114年11月26日
總統主持「守護民主台灣國安行動方案」記者會 強調以實力守護台海和平 以決心掌握國家命運
賴清德總統今(26)日上午召開「守護民主台灣國安行動方案」國安高層會議,並於會後主持記者會,針對中國對臺灣與印太區域日益加劇的威脅,提出《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全面建構民主防禦機制》及《強化國防戰力,全方位打造國防關聯產業》兩大行動方案。 總統表示,國安團隊及行政部門將展開行動,向世界展現堅定守護國家、維護現狀的決心和意志,並為臺灣打造足以保衛自己的國防戰力、經濟實力及民主防衛機制,全面應對迫切的國安威脅,全力守護民主臺灣。 總統強調,民主不是挑釁,臺灣的存在更不是侵略者破壞現狀的藉口,守護民主臺灣是政府、朝野及全體臺灣人共同的責任。期盼全體國人團結一致,共同守護國家與臺灣人民的自由。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稍早,我召集了國安高層會議,就當前國家安全情勢聽取國安團隊簡報。 北京當局近來全面推進企圖把「民主臺灣」變成「中國臺灣」的相關行動,已經對我國國家安全以及臺灣的自由民主帶來嚴重威脅。經過充分討論,我們研擬了兩項「守護民主台灣國家安全行動方案」作為具體的因應策略,以下由我來向國人報告。 一如國際所關注,中國對臺灣、對印太區域的威脅正在加劇。近期以來,在日本、在菲律賓、在臺海周邊各類型的軍事侵擾、海上灰色地帶、假訊息認知操作等複合威脅不斷,讓我國在內的區域各方深感不安與困擾。 不僅如此,北京當局也以2027年完成「武統臺灣」的準備為目標,加速侵略臺灣的軍事整備,持續升高在臺灣周邊的演習及灰帶侵擾,企圖「以武逼統」、「以武逼降」,併吞臺灣。 武力之外,中國正升高法律戰、心理戰、輿論戰,企圖在世界上消滅臺灣主權,更藉「反獨促統」及「跨境鎮壓」(Transnational repression),企圖蠶食鯨吞中華民國政府的管轄權,形塑對臺灣實質「治理」的假象。 在臺灣內部,中國正加大統戰滲透與分化,混淆國人的國家認同,削弱我們的團結,以強加實踐他們主張的「一國兩制臺灣方案」、「『愛國者』治臺」目標。 這些作為,目的都是要把自由繁榮、在世界舞台發光發熱的「民主臺灣」,關進威權專制的「中國臺灣」裡,達成併吞臺灣,稱霸、宰制印太區域的野心。 因應前所未有的嚴峻情勢,國安團隊已經規劃兩大行動方案,全面應對迫切的國安威脅,全力守護「民主臺灣」。 第一項行動方案是《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全面建構民主防禦機制》。 我要重申,「民主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國人及國際友人稱呼我們國家為中華民國、臺灣或中華民國臺灣;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臺灣主權不容侵犯併吞,中華民國臺灣的前途由2,300萬臺灣人民決定;這就是我們要捍衛的現狀。 因此,我們堅決反對中國扭曲聯大2758號決議、利用二戰歷史文件竄改史實,妄稱臺灣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我們更高度警惕,中國在加快「武統臺灣」軍事整備的同時,更在國際、兩岸及各領域,加大推進假和平為名的「強制性統一」,企圖把臺灣變成中國管轄的一部分。 國家安全沒有妥協的空間,國家主權和自由民主的核心價值,是我們立國的根本,無關意識形態之爭,更不是「統獨之爭」,而是我們要捍衛「民主臺灣」、拒絕臣服為「中國臺灣」之爭,這就是臺灣人民的共同立場。 為了捍衛主權,打造堅強民主防禦機制,我們的具體行動是: 第一,國安團隊將偕同相關部門成立常態性專案小組,以「『民主臺灣』vs.『中國臺灣』」為主軸,研擬行動計畫,透過國際及國內的戰略溝通、歷史敘事、反制法律戰等多元手段,結合全社會及友盟國家,向全世界展現我們守護「民主臺灣」、堅定維護現狀的決心和意志,全面反擊北京企圖消滅中華民國主權、沒收臺灣人自由等破壞現狀的霸權作為。 第二,事實和真相是民主國家凝聚社會信任,強化國家認同的基礎。行政院將評估在各項重大施政及選舉期間,中國的介入干擾與可能衝擊,藉由事實揭露及正確資訊的充分流通,加強各界對北京干預我國內部事務、推進「強制性統一」的認識與警覺,強化我們的國家認同,團結內部一致對外。 第三,今年三月發布實施的因應中國統戰滲透及國安威脅的十七項策略,已經有初步成效,政府將持續落實執行,並加速推動國安十法立法及相關行政措施,強化國家安全的維護。 第四,對於中國對臺灣人民的跨境鎮壓,行政院將偕同國安會採取具體措施、有效的反制作為,包括:建立受害者通報連繫及保護機制;加強與友盟國家與國際組織的戰略溝通,強化跨國合作保護潛在受害者;健全法制,對協助中國進行跨境鎮壓,傷害國家和國人的在地協力者,一定給予嚴懲。 第五,歷來所有民調都顯示,國人壓倒性反對中國設定統一的「一國兩制臺灣方案」,我們應該透過政府政策宣示、立法院決議、政黨及民間團體之集體作為,共同確立「一國兩制臺灣方案」是臺灣社會不可碰觸之紅線,並在此基礎上,對國內政黨、法人團體、民間社團等與中國進行交流及政治對話,建立制度性規範,以民主治理及透明化原則,杜絕中國利用臺灣內部矛盾,推進「強制性統一」。 接下來,我要向國人說明第二個行動方案:推動《強化國防戰力,全方位打造國防關聯產業》。和平必須靠實力,「投資國防就是投資安全、投資和平」。面對中國對區域、對我國不斷升高的軍事威脅及霸權野心,日本、南韓、菲律賓,甚至是澳洲等印太區域民主國家,正逐漸形成「島鏈防衛、責任分擔」的共識,進行更多的國防投資,強化對中國威脅的因應。 臺灣作為防衛第一島鏈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環節,更不能夠變成區域安全的間隙。我們必須展現決心,承擔更大的自我防衛責任,以「自主防衛」及「聯合嚇阻」加速強化國防戰力,應對威脅;我們將以「拒止」、「韌性」、「智慧化」三大策略,達成以下三個階段性目標: 第一個目標是,2027年之前達成國軍聯戰部隊的高戰備能力,有效嚇阻中國威脅;第二個目標是,2033年進一步建成高度強韌、全面嚇阻的防衛戰力;最終的目標是:建構可以永久捍衛「民主臺灣」的國防戰力。 我們的具體行動是: 第一,因應全球國防發展趨勢,有序增加國防支出;按照北約標準,明年度國防預算,將超過GDP 3%;並且在2030年前達到GDP 5%,展現我們守護國家的決心。 第二,為了籌建因應未來戰爭型態的關鍵戰力,國防部已經完成《強化防衛韌性及不對稱戰力計畫採購特別條例》及預算的規劃,預計在未來八年(2026-2033年),投入1兆2,500億元的經費,來建構包括:打造「臺灣之盾」,建構分層防禦、高度感知、有效攔截的先進防空系統;引進高科技及人工智慧,建構高效決策、精準打擊之強韌防衛作戰體系;以及提升國防自主,壯大國防產業,邁向經濟與安全雙贏等,具備三大特色的先進防衛作戰體系。 第三,行政院將會完備條例審查並函送立法院,並請財政部、主計總處妥適規劃財源,做好財務管理,避免排擠其他預算。 第四,考量新科技的成功導入及快速迭代特性,國防部將全面優化、健全裝備採購的相關機制,加速各項裝備獲得及建軍期程,落實防弊、避免延宕。 第五,引進先進裝備、配合不對稱戰力及防衛韌性持續建構的同時,國防部將全力就兵力結構優化、新式訓練、戰術、後勤支援等革新配套,全面而即時到位。 增加國防支出,不僅是提升戰力及國家安全,更是壯大國防產業發展,增加國民所得的重要途徑。這次的特別預算除了對外採購,更有相當部分是投資國內工程、商購及委製項目,將可以創造可觀的產值以及工作機會。 以臺灣在高科技及製造上面的雄厚實力,包括半導體、ICT、AI三位一體的產業生態系,以及精密機械及相關基礎產業,將可以在全球先進國防及軍工產業上扮演重要角色,更可以帶動國內產業及經濟的轉型升級,也讓更多的工程師、科技人才共同參與國防安全的強化,達成國強民富的目標。 第六,政府將儘速訂定國防及軍工產業發展的行動方案,並在此基礎上,研擬全面提升臺灣產業及經濟的推動計畫。 第七,為了助益與友盟國家合作,打造非紅供應鏈,我們將強化高科技的保護管制,全面落實對高科技的保護與運用。 第八,國安會將會同國防部及相關部會,以「投資國防,及投資和平,投資臺灣經濟未來」的理念,強化社會溝通,凝聚共識,爭取國人的支持與認同。 各位國人同胞,在中國所有併吞臺灣的劇本當中,最具威脅的不是武力,而是「放棄」。有一些人在中國的統戰攻勢下,甚至把堅持民主、擁有自由都視為對中國的挑釁,錯以為只要臺灣人願意「割捨一些自由」、「犧牲一些主權」,屈辱地接受「民主臺灣」變成「中國臺灣」就可以換取「和平」。 然而,歷史證明,向侵略者妥協,最後只會換得無止境的戰禍和奴役!1938年的歐洲,曾經相信只要捷克割讓一些土地給法西斯,就可以換來「一世代的和平」,結果迎來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面爆發,無數的苦難和悲劇跟著而來。1951年,西藏人民一度以為和北京簽署了「十七條協議」,就可以守住西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但結果是西藏人民的雪國,變成了共產黨腳下的紅色高原。 民主不是挑釁,臺灣的存在更不是侵略者破壞現狀的藉口! 作為民主國家,或許朝野藍綠各有不同立場,但我們深深期待,在守護中華民國臺灣的民主自由,確保國家主權,反對破壞區域和平穩定現狀的前提下:守護「民主臺灣」,不讓臺灣被武力或其他強制性方式所併吞、淪為「中國臺灣」,必須是政府、朝野以及全體臺灣人共同的責任,我們只能團結,也必須團結一致,才能守護我們的國家,守護作為臺灣人民的自由。 現在,國安團隊及行政部門也將展開行動,為臺灣打造足以保衛自己的國防戰力、經濟實力,以及民主防衛機制,為鞏固臺灣安全及國家主權,樹立無可動搖的基礎。 為了臺灣,為了中華民國,我們一起動起來!謝謝大家。 天佑臺灣!臺灣加油! 包括副總統蕭美琴、行政院長卓榮泰、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國防部長顧立雄、經濟部長龔明鑫等亦出席是項記者會。
詳細內容
114年11月25日
總統勗勉中部地區救災部隊 肯定及感謝國軍在花蓮救災行動的貢獻
賴清德總統今(25)日下午前往臺中勗勉中部救災部隊,肯定國軍全心全力投入花蓮救災的貢獻與付出。並表示,國軍是一個團隊,有站在第一線作戰的國軍同胞,也有後勤的弟兄協助,展現強大的團結力量。相信經過此次救災行動,更能讓「軍愛民、民敬軍」深植人心,並期許以身為國軍為榮,不辜負身上軍服的榮譽與責任,一定能得到社會更多肯定與支持。 總統抵達臺中後,前往陸軍航特部602旅及5支部運輸兵群,除觀賞救災紀實影片及聆聽官兵救災執行狀況與心得分享,也致贈手寫感謝卡片,並頒發加菜金慰勉官兵辛勞。 總統致詞時表示,面對風災帶來的災情令人感傷,但看到國軍全力投入,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鏟子超人、各式各樣沒有披風的超人投入救災行列,又令人倍感溫暖,身為總統,見到全國民眾團結一心投入救災,內心也充滿感恩。 對於官兵分享此次救災任務的辛苦與危險,總統談到,要在花蓮馬太鞍溪河谷上飛行,看似簡單,其實非常不容易,但大家都一一克服困難。國軍就像是沒有穿披風的超人,值勤時接到命令會全心全力投入,但在休息或放假時,也願意與民眾共同投入救災工作,要表達肯定之意。 總統指出,國軍是一個團隊,有站在第一線作戰的國軍同胞,也有後勤的弟兄協助,分工合作才有辦法以竟全功。當大家團結時力量會很強大,每次來到部隊、每經過一次事件,他都以國軍為榮,希望經過此次救災及數十年來國軍在社會累積的聲譽,能讓「軍愛民、民敬軍」更深植人心。同時期許大家都能以身為國軍為榮,「一日國軍、終身國軍」,不要辜負身上軍服的榮譽與責任,相信國軍戰力一定會更強、紀律一定會更好,並且一定能得到社會更多肯定與支持。 包括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國防部長顧立雄、國安會諮詢委員劉得金、副秘書長李問、陸軍司令呂坤修、作戰區指揮官李榮華等亦出席是項行程。
詳細內容
114年11月25日
總統主持將官晉任授階典禮 強調打造更具現代化、可恃且有效的防衛力量 以守護國家安全
賴清德總統今(25)日上午主持「中華民國114年12月份將官晉任授階典禮」,強調面對威權主義的擴張與科技的快速發展,必須持續發展不對稱戰力,除陸續籌獲 M1A2T 戰車等先進裝備,也將加速打造「臺灣之盾」,讓防衛更具深度與韌性;同時精進戰術戰法,改善資通電作業環境與設備,讓整體戰力更具機動性、彈性與嚇阻效益。期許打造國軍為更現代化、可恃且有效的防衛力量,確保國家安全與人民的福祉。 總統致詞內容為: 首先,我要向所有榮升的將軍致上誠摯的祝福,也要向辛勤付出的寶眷表達深深的謝意。 晉任象徵新的責任與新的起點,更代表國家對各位多年努力的肯定。期盼各位秉持初衷、持續精進,並打破形式主義的框架,帶領官兵專注於戰備訓練,提升組織效能。 我要恭喜侯嘉倫、陳宏詩、尹昌榮、黃超政四位晉任中將。 各位在「聯兵旅戰術對抗操演」、「戍衛元首安全」、「武器裝備籌獲」、以及「友盟國家軍事交流合作專案」等任務,都充分展現高階將領的專業與格局,表現傑出。 我也要恭喜葉雲五、楊俊陵、陳家揚、蒙恩、胡雅中、黃耀霆、張博彥、李有恒、簡朝興九位晉任少將。 無論是戰訓整備、基地訓測、國防工程規劃、醫療精進,或是政戰心輔、後勤整補、法制推展,各位都全力以赴,達到提升官兵生活、精進作戰效能、強化國防力量的目標。 各位中將、少將,你們長年在不同崗位展現專業與擔當,是國軍重要的中堅力量,你們的領導統御更是推動部隊革新、強化戰力的關鍵。 面對威權主義的擴張與科技的快速發展,全球的局勢與安全都面臨了複合式的挑戰。臺灣必須以更堅定的民主信念、持續發展不對稱戰力,守護區域的和平穩定。 近年來國軍陸續籌獲 M1A2T戰車、「海馬士遠程多管火箭系統」等先進裝備,未來也將引進各型偵蒐與無人載具等新興戰力,並且建構分層防禦與有效攔截的防空體系,加速打造「臺灣之盾」,讓我們的防衛更具深度與韌性。 在裝備更新的同時,我們也要精進戰術戰法,改善資通電作業環境與設備,讓整體戰力更具機動性、彈性與嚇阻效益。 面對敵方在灰色地帶侵擾不斷變化的手段,我期許各位將軍帶領幹部研析敵情、創新戰術思維,結合臺灣特殊地理條件,打造國軍更現代化、可恃且有效的防衛力量,確保國家安全與人民的福祉。 最後,我要感謝現場所有寶眷。因為有你們的體諒、信任與支持,國軍幹部才能全心全力投入使命,守護家園。再次感謝各位的努力與奉獻,讓我們團結一致,守護國人安全、維持社會安定,讓臺灣堅定走在民主自由的道路上。 包括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國防部長顧立雄、參謀總長梅家樹、陸軍司令呂坤修、空軍司令鄭榮豐等均在場觀禮。
詳細內容
114年11月26日
總統主持「守護民主台灣國安行動方案」記者會 強調以實力守護台海和平 以決心掌握國家命運
賴清德總統今(26)日上午召開「守護民主台灣國安行動方案」國安高層會議,並於會後主持記者會,針對中國對臺灣與印太區域日益加劇的威脅,提出《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全面建構民主防禦機制》及《強化國防戰力,全方位打造國防關聯產業》兩大行動方案。 總統表示,國安團隊及行政部門將展開行動,向世界展現堅定守護國家、維護現狀的決心和意志,並為臺灣打造足以保衛自己的國防戰力、經濟實力及民主防衛機制,全面應對迫切的國安威脅,全力守護民主臺灣。 總統強調,民主不是挑釁,臺灣的存在更不是侵略者破壞現狀的藉口,守護民主臺灣是政府、朝野及全體臺灣人共同的責任。期盼全體國人團結一致,共同守護國家與臺灣人民的自由。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稍早,我召集了國安高層會議,就當前國家安全情勢聽取國安團隊簡報。 北京當局近來全面推進企圖把「民主臺灣」變成「中國臺灣」的相關行動,已經對我國國家安全以及臺灣的自由民主帶來嚴重威脅。經過充分討論,我們研擬了兩項「守護民主台灣國家安全行動方案」作為具體的因應策略,以下由我來向國人報告。 一如國際所關注,中國對臺灣、對印太區域的威脅正在加劇。近期以來,在日本、在菲律賓、在臺海周邊各類型的軍事侵擾、海上灰色地帶、假訊息認知操作等複合威脅不斷,讓我國在內的區域各方深感不安與困擾。 不僅如此,北京當局也以2027年完成「武統臺灣」的準備為目標,加速侵略臺灣的軍事整備,持續升高在臺灣周邊的演習及灰帶侵擾,企圖「以武逼統」、「以武逼降」,併吞臺灣。 武力之外,中國正升高法律戰、心理戰、輿論戰,企圖在世界上消滅臺灣主權,更藉「反獨促統」及「跨境鎮壓」(Transnational repression),企圖蠶食鯨吞中華民國政府的管轄權,形塑對臺灣實質「治理」的假象。 在臺灣內部,中國正加大統戰滲透與分化,混淆國人的國家認同,削弱我們的團結,以強加實踐他們主張的「一國兩制臺灣方案」、「『愛國者』治臺」目標。 這些作為,目的都是要把自由繁榮、在世界舞台發光發熱的「民主臺灣」,關進威權專制的「中國臺灣」裡,達成併吞臺灣,稱霸、宰制印太區域的野心。 因應前所未有的嚴峻情勢,國安團隊已經規劃兩大行動方案,全面應對迫切的國安威脅,全力守護「民主臺灣」。 第一項行動方案是《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全面建構民主防禦機制》。 我要重申,「民主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國人及國際友人稱呼我們國家為中華民國、臺灣或中華民國臺灣;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臺灣主權不容侵犯併吞,中華民國臺灣的前途由2,300萬臺灣人民決定;這就是我們要捍衛的現狀。 因此,我們堅決反對中國扭曲聯大2758號決議、利用二戰歷史文件竄改史實,妄稱臺灣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我們更高度警惕,中國在加快「武統臺灣」軍事整備的同時,更在國際、兩岸及各領域,加大推進假和平為名的「強制性統一」,企圖把臺灣變成中國管轄的一部分。 國家安全沒有妥協的空間,國家主權和自由民主的核心價值,是我們立國的根本,無關意識形態之爭,更不是「統獨之爭」,而是我們要捍衛「民主臺灣」、拒絕臣服為「中國臺灣」之爭,這就是臺灣人民的共同立場。 為了捍衛主權,打造堅強民主防禦機制,我們的具體行動是: 第一,國安團隊將偕同相關部門成立常態性專案小組,以「『民主臺灣』vs.『中國臺灣』」為主軸,研擬行動計畫,透過國際及國內的戰略溝通、歷史敘事、反制法律戰等多元手段,結合全社會及友盟國家,向全世界展現我們守護「民主臺灣」、堅定維護現狀的決心和意志,全面反擊北京企圖消滅中華民國主權、沒收臺灣人自由等破壞現狀的霸權作為。 第二,事實和真相是民主國家凝聚社會信任,強化國家認同的基礎。行政院將評估在各項重大施政及選舉期間,中國的介入干擾與可能衝擊,藉由事實揭露及正確資訊的充分流通,加強各界對北京干預我國內部事務、推進「強制性統一」的認識與警覺,強化我們的國家認同,團結內部一致對外。 第三,今年三月發布實施的因應中國統戰滲透及國安威脅的十七項策略,已經有初步成效,政府將持續落實執行,並加速推動國安十法立法及相關行政措施,強化國家安全的維護。 第四,對於中國對臺灣人民的跨境鎮壓,行政院將偕同國安會採取具體措施、有效的反制作為,包括:建立受害者通報連繫及保護機制;加強與友盟國家與國際組織的戰略溝通,強化跨國合作保護潛在受害者;健全法制,對協助中國進行跨境鎮壓,傷害國家和國人的在地協力者,一定給予嚴懲。 第五,歷來所有民調都顯示,國人壓倒性反對中國設定統一的「一國兩制臺灣方案」,我們應該透過政府政策宣示、立法院決議、政黨及民間團體之集體作為,共同確立「一國兩制臺灣方案」是臺灣社會不可碰觸之紅線,並在此基礎上,對國內政黨、法人團體、民間社團等與中國進行交流及政治對話,建立制度性規範,以民主治理及透明化原則,杜絕中國利用臺灣內部矛盾,推進「強制性統一」。 接下來,我要向國人說明第二個行動方案:推動《強化國防戰力,全方位打造國防關聯產業》。和平必須靠實力,「投資國防就是投資安全、投資和平」。面對中國對區域、對我國不斷升高的軍事威脅及霸權野心,日本、南韓、菲律賓,甚至是澳洲等印太區域民主國家,正逐漸形成「島鏈防衛、責任分擔」的共識,進行更多的國防投資,強化對中國威脅的因應。 臺灣作為防衛第一島鏈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環節,更不能夠變成區域安全的間隙。我們必須展現決心,承擔更大的自我防衛責任,以「自主防衛」及「聯合嚇阻」加速強化國防戰力,應對威脅;我們將以「拒止」、「韌性」、「智慧化」三大策略,達成以下三個階段性目標: 第一個目標是,2027年之前達成國軍聯戰部隊的高戰備能力,有效嚇阻中國威脅;第二個目標是,2033年進一步建成高度強韌、全面嚇阻的防衛戰力;最終的目標是:建構可以永久捍衛「民主臺灣」的國防戰力。 我們的具體行動是: 第一,因應全球國防發展趨勢,有序增加國防支出;按照北約標準,明年度國防預算,將超過GDP 3%;並且在2030年前達到GDP 5%,展現我們守護國家的決心。 第二,為了籌建因應未來戰爭型態的關鍵戰力,國防部已經完成《強化防衛韌性及不對稱戰力計畫採購特別條例》及預算的規劃,預計在未來八年(2026-2033年),投入1兆2,500億元的經費,來建構包括:打造「臺灣之盾」,建構分層防禦、高度感知、有效攔截的先進防空系統;引進高科技及人工智慧,建構高效決策、精準打擊之強韌防衛作戰體系;以及提升國防自主,壯大國防產業,邁向經濟與安全雙贏等,具備三大特色的先進防衛作戰體系。 第三,行政院將會完備條例審查並函送立法院,並請財政部、主計總處妥適規劃財源,做好財務管理,避免排擠其他預算。 第四,考量新科技的成功導入及快速迭代特性,國防部將全面優化、健全裝備採購的相關機制,加速各項裝備獲得及建軍期程,落實防弊、避免延宕。 第五,引進先進裝備、配合不對稱戰力及防衛韌性持續建構的同時,國防部將全力就兵力結構優化、新式訓練、戰術、後勤支援等革新配套,全面而即時到位。 增加國防支出,不僅是提升戰力及國家安全,更是壯大國防產業發展,增加國民所得的重要途徑。這次的特別預算除了對外採購,更有相當部分是投資國內工程、商購及委製項目,將可以創造可觀的產值以及工作機會。 以臺灣在高科技及製造上面的雄厚實力,包括半導體、ICT、AI三位一體的產業生態系,以及精密機械及相關基礎產業,將可以在全球先進國防及軍工產業上扮演重要角色,更可以帶動國內產業及經濟的轉型升級,也讓更多的工程師、科技人才共同參與國防安全的強化,達成國強民富的目標。 第六,政府將儘速訂定國防及軍工產業發展的行動方案,並在此基礎上,研擬全面提升臺灣產業及經濟的推動計畫。 第七,為了助益與友盟國家合作,打造非紅供應鏈,我們將強化高科技的保護管制,全面落實對高科技的保護與運用。 第八,國安會將會同國防部及相關部會,以「投資國防,及投資和平,投資臺灣經濟未來」的理念,強化社會溝通,凝聚共識,爭取國人的支持與認同。 各位國人同胞,在中國所有併吞臺灣的劇本當中,最具威脅的不是武力,而是「放棄」。有一些人在中國的統戰攻勢下,甚至把堅持民主、擁有自由都視為對中國的挑釁,錯以為只要臺灣人願意「割捨一些自由」、「犧牲一些主權」,屈辱地接受「民主臺灣」變成「中國臺灣」就可以換取「和平」。 然而,歷史證明,向侵略者妥協,最後只會換得無止境的戰禍和奴役!1938年的歐洲,曾經相信只要捷克割讓一些土地給法西斯,就可以換來「一世代的和平」,結果迎來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面爆發,無數的苦難和悲劇跟著而來。1951年,西藏人民一度以為和北京簽署了「十七條協議」,就可以守住西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但結果是西藏人民的雪國,變成了共產黨腳下的紅色高原。 民主不是挑釁,臺灣的存在更不是侵略者破壞現狀的藉口! 作為民主國家,或許朝野藍綠各有不同立場,但我們深深期待,在守護中華民國臺灣的民主自由,確保國家主權,反對破壞區域和平穩定現狀的前提下:守護「民主臺灣」,不讓臺灣被武力或其他強制性方式所併吞、淪為「中國臺灣」,必須是政府、朝野以及全體臺灣人共同的責任,我們只能團結,也必須團結一致,才能守護我們的國家,守護作為臺灣人民的自由。 現在,國安團隊及行政部門也將展開行動,為臺灣打造足以保衛自己的國防戰力、經濟實力,以及民主防衛機制,為鞏固臺灣安全及國家主權,樹立無可動搖的基礎。 為了臺灣,為了中華民國,我們一起動起來!謝謝大家。 天佑臺灣!臺灣加油! 包括副總統蕭美琴、行政院長卓榮泰、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國防部長顧立雄、經濟部長龔明鑫等亦出席是項記者會。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