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0年05月11日
總統參訪東華大學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前往東華大學參訪,並致詞。
總統致詞內容為:
這次,個人第二次來到東華大學,在聽取各位的報告之後,只有一句話可以形容現在的心情:非常的高興。高興,不僅是因為各位的報告內容充實,更是因為在各位的報告中,我們看到了要把國家的生物科技產業發展起來的決斷與氣魄,看到了打造新台灣優勢的雄心。
生物科技具有知識密集、低污染、天然資源需求少等特質,是典型的綠色產業,也是最有潛力的知識經濟產業。台灣過去計畫發展生物科技產業,已經有近二十年的時間了,但成績的確不如人意。中央研究院李遠哲院長,日前才提出嚴肅的呼籲,在三到五年內,台灣不掌握先機,在生物技術的領域,就會變成別人的幫傭。現在,行政部門已經動起來了。個人對此感到非常欣慰,也殷切期待社會各界,能重視本月底的「生物科技產業策略會議」,產官學研一起努力,對發展生物科技產業,做出周詳完善的規劃和準備。
建立有全球競爭力的生物科技產業,是攸關國家利益的大事。就如同培育其他的新興產業,在摸索前進的過程中,錯誤是必然會有的。我們不怕一時的失誤,但絕對不容許裹足不前,更不容許推三阻四,延誤時機。
經建會在「我國生物技術產業行動計畫」中所規劃的生物科技園區,每一個園區,都是一塊試金石,考驗著每一位愛護臺灣、希望臺灣會無限提昇的人,能否力爭上游,不做則已,要做就要做世界最好的,要做就要以全球競爭力為導向。
台灣的資源有限,我們擁有的時間更是緊迫,政府、學術界及企業界絕對不能各行其是。面對人才短缺的問題、資金取得的問題、知識服務業無法搭配的問題,我們唯有以力量互補、利益共享、重點突破為原則,才能建立有利於創新人才和企業成長的環境。
經建會規劃在東部設立示範性的生物技術育成中心,有著深遠的意義。知識經濟,是不受地域限制的經濟,也因此,循著發展知識經濟的階梯,讓過去偏遠落後的地方,共同邁向新的繁榮,是我們這一代獨特的機會,也是我們不容輕忽的責任。對塑造產業創發需要的整體環境,中央政府已經展現了明確的決心,個人也期望,地方政府能深切體認,發展知識經濟以人才為本,因此,要如何營造良好的生活空間與品質,吸引來自全球的人才,就需要中央與地方政府以長程需求為考量,未雨綢繆,及早因應。
打造新的台灣優勢,不可能一蹴可及。為著破除阻礙創新與進步的積弊,釋放創意與活力,我們不只要打造新的產業,事實上也要打造一種新的政治,一種新的社會,一種新的文化。這將會是一場全方位的改造。當然,開創未來的道路不會是平坦的,但本人希望產官學各界,都能不被困難所嚇倒,也不為成功所迷惑,不屈不撓地向目標邁進。國家未來生存的命脈,就在你我手中。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