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10年12月16日
出席原棒協關懷盃開幕 副總統感念「輝老大」王光輝先生對臺灣及原鄉棒球的付出 期待球員們有最好的表現
副總統出席「第28屆原棒協關懷盃暨棒球豐年祭開幕典禮」

賴清德副總統今(16)日下午前往花蓮出席「第28屆原棒協關懷盃暨棒球豐年祭開幕典禮」,感念已故「輝老大」王光輝先生對臺灣棒球與原鄉孩子培育的付出,並期勉球員們能在球場上充分發揮球技,每支隊伍都有最好的表現。

副總統抵達後,首先與現場貴賓、教練及球員們觀看關懷盃創始元老「輝老大」王光輝先生紀念影片,感念「輝老大」生前對臺灣棒球與原鄉孩子培育的付出。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今天非常高興能夠前來好山好水的花蓮,參加「第28屆原棒協關懷盃暨棒球豐年祭開幕典禮」,他首先要恭喜原棒協林智勝理事長再次扛起這項責任,榮任下一任理事長。

副總統恭喜所有球員能在關懷盃球場上充分發揮球技,他也希望大家能珍惜與感恩,因為關懷盃是由創立的前輩、球星們一棒接一棒,辛苦打下來的基礎,包括大家剛才看到的「輝老大」紀錄影片,令人欽佩與感動,也非常感謝「輝老大」對臺灣棒球的貢獻。

副總統表示,林理事長、原棒協團隊及社會各界,能夠排除各種困難,連續兩年沒有受疫情影響,如期舉辦比賽,真的非常了不起,也可以看出大家對花東地區及原住民族朋友的關心。

副總統說,棒球是一項永不放棄、永不氣餒的運動,對人格的養成也非常有幫助。因此,他勉勵現場所有球員除了比賽勝負之外,也能重視棒球運動帶給大家的影響及成長。

最後,副總統祝福大會圓滿成功,每一支隊伍都能有最好的表現。

隨後,副總統與現場貴賓一同見證運動員宣誓儀式,以及欣賞花蓮化仁國中、臺東卑南國中及紅葉國小帶來的開幕表演,並與大家合影留念。

包括中華民國台灣原住民族棒球運動發展協會理事長林智勝 Ngayaw·Ake'、花蓮縣政府教育處代理處長饒忠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相關新聞
詳細內容
114年11月28日
總統肯定臺灣年輕世代的科技潛力與創造力 親頒「總統盃AI素養爭霸賽」獎項
賴清德總統今(28)日下午前往臺南出席「114年度總統盃AI素養爭霸賽頒獎典禮暨閉幕式」,肯定臺灣年輕世代的科技潛力與創造力。並表示,政府正推動「AI新十大建設」與「晶創臺灣方案」,推升臺灣整體科技實力,並推動「一人一機」、生成式AI導入教學等策略,為臺灣帶來系統性的教育升級,落實「創新數位、普惠教育」,縮短城鄉差距。 總統致詞時表示,很開心也很榮幸今天出席「總統盃AI素養爭霸賽」活動,看到全國最優秀、最有活力的年輕學子齊聚一堂,相信這場競賽雖然只是一小步,卻是宣示臺灣邁向AI世代的一大步。並感謝教育部、臺南市政府、辛苦指導的老師們以及以熱情與專業為臺灣的AI教育搭建全國性舞台的每一個人。這場競賽不只是比賽,而是國家的AI教育政策向下扎根的重要里程碑。 總統說,身為臺南的前市長,對這座城市有特別的感情。這次競賽的決賽選在臺南舉辦,意義非凡,象徵著傳承與創新。並恭喜所有參賽隊伍從數百場的選拔中脫穎而出,不僅代表學校或縣市,更是未來的「AI開路先鋒」。 總統指出,臺灣年輕世代的科技潛力與創造力是一塊待挖掘的珍寶,從實作中學習AI、培養邏輯思考與創造力,期待大家未來在各行各業都能蓬勃發展,為臺灣的「人工智慧之島」願景做出進一步的貢獻。此外,AI科技的發展匯集許多資源及高科技的競爭,因此教育的平權與普及比以往都還要重要。今年也特別加入偏鄉組,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同場競技。 總統提到,放眼全球,AI的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並且會大幅度改變人類的生活。臺灣在這之中早已是參賽者,也要有自信在未來成為領航者;而參賽同學們不只是AI的使用者,更是未來的創造者。 總統表示,算力即國力,政府正推動「AI新十大建設」與「晶創臺灣方案」,預計在2028年前培育45萬名AI、綠領與跨域人才,並在15年內創造15兆元產值、50萬個新的工作機會,不僅要推升臺灣整體的科技實力,更會落實「創新數位、普惠教育」,縮短城鄉差距。 總統強調,AI教育是這股力量的核心,臺灣中小學AI教育的目標,是讓學生從小學習並接觸人工智慧模型,啟發學習興趣、培養知識基礎,讓AI教育向下扎根,為未來的競爭力奠定良好的基石。未來政府將持續研發新一代AI學習系統,推動「一人一機」、生成式AI導入教學等策略,為臺灣中小學帶來系統性的教育升級。 隨後,總統親頒正式賽及總冠軍賽獎項予獲獎隊伍。包括教育部次長劉國偉、臺南市長黃偉哲、立法委員王定宇、陳亭妃、郭國文、愛自造者學習協會理事長胡敏君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11月26日
亞洲技能競賽開幕 總統盼發揮職人精神 以技能轉動亞洲、創造未來
賴清德總統今(26)日晚間出席「2025亞洲技能競賽開幕典禮」時表示,臺灣有扎實的技職體系及卓越的技職人才,讓臺灣產品成為全球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拼圖。並強調,政府非常重視技職教育,積極推動「產學訓用合一」、「技能扎根計畫」,讓臺灣技職實力不斷進化走向世界舞台。期待選手們發揮「勇於挑戰、敢於創新」的職人精神,突破自我、創造佳績,一起以技能轉動亞洲、創造未來。 總統致詞時,首先熱烈歡迎來自31個國家的代表團齊聚臺灣,看到選手們充滿自信的眼神,相信都已經做好準備要大顯身手,為區域技能發展做出貢獻。並指出,這是臺灣睽違32年再次主辦國際級技能賽事,這30多年來,臺灣從勞力密集代工製造轉型為全球半導體科技的重要樞紐,今日這場盛會不僅象徵國際社會對臺灣技術實力的高度肯定,更是向世界展現職業訓練成果的重要里程碑。 總統表示,在這個全球產業鏈快速重組、AI人工智慧與數位轉型加速時代,各國都在積極提升競爭力,相信國家競爭力的核心就是人才;而人才的根基在技能,技能人才就是推動產業創新的關鍵引擎。臺灣是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核心,擁有先進晶片製造技術,但促進臺灣經濟發展的不只是半導體產業「護國神山」,還有背後最扎實的「技職體系」。從臺中精密機械聚落到南臺灣螺絲王國;從航太零組件的極致工藝到紡織機能布料的創新研發,臺灣在百工百業中擁有無數的「隱形冠軍」,這些企業之所以能在全球市占率名列前茅,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專注細節、追求卓越的技職人才,這股「職人精神」讓臺灣產品成為全球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拼圖。 總統說,回顧上一屆亞洲技能競賽,臺灣團隊以93%獲獎率拿下總冠軍,這證明了臺灣年輕人擁有一流的實作能力與創新思維。同時強調,政府非常重視技職教育,積極推動「產學訓用合一」、「技能扎根計畫」,希望讓青年從學校到職場無縫接軌。同時為了回應全球淨零排放與數位轉型趨勢,也致力培育具備「綠色技能」與「跨域整合」能力的新世代人才。此外,也推動「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鼓勵年輕人走出臺灣和世界交流。因為閉門造車無法成就卓越,唯有讓技術與國際接軌,透過跨文化的激盪,才能讓臺灣技職實力不斷進化走向世界舞台。 總統提到,本次競賽涵蓋44個職類,從砌磚、木工、焊接;到美髮美容、餐飲、花藝,每一項都是驅動現代文明、創造生活美學的關鍵。在AI快速發展的今日,數據可以運算,商品也可以被大量複製,但「溫度」與「手感」卻是無可取代。無論是各種突發狀況的危機排除,或是創造生活美學的極致工藝,只有雙手才能創造出具有靈魂的作品。期待選手們在接下來的這幾天,發揮「勇於挑戰、敢於創新」的職人精神,享受這場高水準的競技,也要特別感謝國際技能競賽組織、亞洲國際技能組織、勞動部以及所有參與夥伴的共同努力,讓世界看見亞洲青年的力量。 最後,總統邀請所有選手們到臺灣各地走走。臺灣不僅是科技之島,也是美食之島,希望大家在切磋技藝的同時,也能品味臺灣、愛上臺灣,將這份美好回憶帶回國家。並預祝第 3 屆亞洲技能競賽圓滿成功,各位選手突破自我、創造佳績,一起用技能轉動亞洲,創造未來。 包括勞動部長洪申翰、亞洲技能競賽組織會長Mubarak AI Shamsi及國際技能競賽組織會長Francis Hourant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11月10日
總統出席「臺灣橋樑計畫」開幕式 強調政府支持並推動高等教育之國際連結 盼培育更多臺灣的諾貝爾奬得主
由世界和平基金會與國內中研院、臺灣大學共同主導,並聯合全國10所頂尖學術機構一起推動的「臺灣橋樑計畫」於今(10)日上午舉行開幕式,賴清德總統特別前往出席該開幕活動並致詞,以肯定該計畫搭起臺灣與世界合作的橋梁。並表示,政府將積極推動各項政策,支持高等教育的國際連結與人才培育,為臺灣培育更多諾貝爾奬得主,進一步為世界的和平、繁榮、福祉及永續做出貢獻。 總統表示,還記得去年世界和平基金會莫拉韋茨(Uwe Morawetz)主席來臺與臺灣大學討論推動「臺灣橋樑計畫」,當時在總統府見面交流,很高興今天一起見證計畫付諸實現。並指出,這項國際合作計畫是由臺灣大學和中央研究院共同主導,並且與全國10所頂尖學術機構一起推動。感謝莫拉韋茨主席的遠見,促成這項計畫在臺灣啟動,也感謝李遠哲院士的早期倡議,以及臺灣大學陳文章校長、中央研究院廖俊智院長擔任共同主席,更特別感謝光寶集團宋恭源創辦人對知識交流的大力支持。 總統認為,當前世界變化不斷,面臨地緣政治衝突、極端氣候風險,以及供應鏈重組等關鍵議題,相信唯有透過不斷的對話,讓科學、教育、外交三個領域攜手並進,才能為世界的變局找到最適切的解方。 總統說,「臺灣橋樑計畫」的首位講者是有「石墨烯之父」之稱的安德烈‧蓋姆(Andre Geim)爵士。蓋姆爵士發現「石墨烯」這種強韌且具有獨特熱與電學特性的新穎材料,並在2010年與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Konstantin Novoselov)教授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殊榮。 總統提到,包括蓋姆爵士在內,接下來7個月將有31位諾貝爾奬得主來臺,以公開演講、小型討論等多元形式進行交流,相信不論對於同學或是師長、研究者以及整個臺灣社會,都會是豐富的知識饗宴。同時也提到,期盼臺灣的大學不僅是學習的場所,更是知識創新的全球夥伴,因此,政府積極推動各項政策,支持高等教育的國際連結與人才培育。 總統指出,這些年來,政府持續推動「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現在已經進入第二期(2023至2027年),以提升大學品質,促進高教多元發展,也協助大學追求國際一流地位及發展研究中心。今年核定包括臺灣大學等4所大學的全校型計畫補助,協助學校深化國際連結、打造品牌特色,提升臺灣高教在全球的能見度和影響力。近十年來,臺灣的學術論文被高度引用的比例也持續攀升,這顯示出臺灣的研究成果正不斷地被國際社會肯定。 總統進一步指出,在國際合作方面,教育部支持臺灣大學等共12所學校所組成的「國家重點領域國際合作聯盟」。從2023年聯盟成立至今,臺灣已經與美國、歐洲、日本等頂尖大學系統建立夥伴關係,促進了青年學者、外籍與國內學生更多的互訪交流,讓臺灣成為全球人才交流的重要節點。 總統表示,今年8月教育部啟動「國家重點領域頂尖研究中心計畫」,目前已經在5所大學設立了6個研究中心,聚焦人工智慧、生醫、資通訊、量子與海洋科技等前瞻領域。政府每年也提供補助,期盼這些中心能夠帶動跨國合作與創新突破,進一步讓臺灣成為全球科研與技術發展的重要樞紐。 總統說,臺灣正積極走向世界,再次感謝各位致力推動「臺灣橋樑計畫」,搭起臺灣與世界合作的橋梁。政府也會繼續以這項計畫為契機,不斷深化高等教育,為臺灣培育更多諾貝爾奬得主,進一步為世界的和平、繁榮、福祉及永續做出貢獻。 包括教育部長鄭英耀、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吳誠文、諾貝爾獎得主安德烈‧蓋姆、中央研究院院士李遠哲、院長廖俊智、臺灣大學校長陳文章、光寶集團創辦人宋恭源、世界和平基金會主席尤韋.莫拉韋茨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10月27日
第27屆亞洲智能障礙聯盟大會開幕 副總統盼透過區域合作 實現不遺漏任何人的世界願景
蕭美琴副總統今(27)日上午出席「第27屆亞洲智能障礙聯盟大會開幕式」時表示,智能障礙者的生活品質反映出社會的文明程度和包容性,臺灣長期推動「以人為本」的身心障礙政策,致力維護尊重、平等及包容等價值,建立全面且長遠的支持系統。期盼透過區域合作與知識共享,強化全亞洲的支持系統,確保每位智能障礙者都能過著公平、有尊嚴且充實的生活,實現不遺漏任何人的世界願景。 副總統以英文致詞表示,今天非常榮幸參加亞洲智能障礙聯盟(AFID)大會,要代表臺灣政府與人民向來自各國的朋友們表達最誠摯的歡迎,很高興有機會能展現臺灣的熱情好客、社會的凝聚力與智慧內涵。並感謝大家遠道而來,共同承諾攜手合作,確保智能障礙者能更有尊嚴、更具自主能力、更獲接納的生活。 副總統提到,每次參訪臺灣的庇護工場、特殊教育學校或支持性就業服務中心時,這些兒童和青年臉上真誠而勇敢的笑容都令人深受感動。他們的堅毅提醒著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被看見、被尊重、被珍視。當社會提供機會時,他們的潛能就能真正綻放光芒。 副總統指出,多年來臺灣一直致力推動「以人為本」的身心障礙政策。除了照顧及服務之外,政府更努力維護尊重、平等及包容等價值,持續強化融合教育、就業支持、社區生活和文化參與,以創造一個更友善、更具包容性的社會環境。 副總統同時指出,近年來,政府也推動一系列倡議,從福利和權益保障的政策制定,到生活照護、輔具服務、個別化專業支持及以社區為基礎的計畫,都是為了建立全面且長遠的支持系統。這些努力的共同核心目標,是要讓身心障礙者能更有自信地在社區中生活,實現自我價值,並與社會共同成長。智能障礙者的生活品質反映出社會的文明程度和包容性,臺灣致力串聯早期療育、特殊教育和長期照顧,建立一個從幼兒到老年的整合式終身支持系統。 副總統說,今年是臺灣第三度獲得主辦亞洲智能障礙聯盟大會的殊榮。自2007年第18屆亞洲智能障礙聯盟大會以來,臺灣在既有的進展和成就上持續向前邁進。今天許多亞洲國家的代表齊聚一堂,這是大家對智能障礙者權利與福祉共同承諾的有力象徵。這次聚會不僅是大會的開始,也見證亞洲國家願意集體展現合作、交流經驗、並推動更具包容性和更有尊嚴的社會。 副總統表示,透過區域合作及知識共享,可以強化全亞洲的支持系統,確保每一位智能障礙者都能過著公平、有尊嚴且充實的生活。期盼亞洲智能障礙聯盟大會不僅是專業交流的平台,也能成為同理與瞭解的坦誠對話;透過共同的故事,在希望中找到力量,並透過跨國合作,實現一個不遺漏任何人的世界願景。 最後,副總統祝福大會圓滿成功,所有貴賓健康快樂、在臺期間有極富意義的交流,也期盼首度來到臺灣的貴賓能在活動期間抽空體驗臺灣的美食與文化。相信在大家的參與和支持下,這次大會將成為推動亞洲智能障礙者權利與包容的重要里程碑。 包括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校長吳正己、亞洲智能障礙聯盟主席洪儷瑜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10月21日
總統接見十大傑出青年 期盼青年勇敢前行 為國家累積創新與前進的力量
賴清德總統今(21)日下午接見「第63屆十大傑出青年」當選人暨國際青年商會中華民國總會陪同人員,肯定十傑當選人不僅是個人榮耀,也象徵國家持續向上的力量。並表示,政府會持續投資未來世代,給予年輕人更多支持,期盼每一位懷抱理想的青年都能勇敢前行,並在追夢過程中為國家累積創新與前進的力量。 總統致詞時首先恭喜「十大傑出青年」當選人。並表示,這項活動已經邁入第63屆,選拔出600多位青年楷模。過去曾擔任兩屆十傑選拔的評審主委,非常了解選拔過程,大家能夠脫穎而出,真的非常不簡單。也感謝蔡政諺總會長和青商總會的努力,持續發掘積極貢獻社會的青年朋友。 總統指出,本屆11位當選人從科技創新、教育傳承、文化藝術,到體育競技、公共服務、國際交流等領域,種種成果都可看見青年世代的創新思維,也展現臺灣年輕人勇於挑戰、持續突破的精神,共同打造出多元而進步的臺灣社會。對於當選十傑在各領域的耕耘與貢獻,也代表國家表達感謝,並認為這不僅是個人的榮耀,更代表國家持續向上的力量。 總統提到,國家的未來掌握在青年手中,政府會持續投資未來世代,給予年輕人更多支持。從高中職免學費、私立大專校院學雜費補助,到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等政策,都是希望讓每一位懷抱理想的青年勇敢前行,並在追夢過程中為國家累積創新與前進的力量。 總統說,臺灣的民主與自由是前人奮鬥的成果;而臺灣的未來則有賴各當選人的創意與勇氣。政府會努力打造更公平的社會、更永續的環境,讓青年帶動百工百業創新成長,也讓世界看見臺灣的活力與價值。期勉各當選人除了持續在各自領域綻放光芒,以行動回饋社會,也要將自己的故事傳遞到不同領域和角落,展現青年世代的熱忱與責任感,讓更多人相信夢想的價值,還有堅持的力量。 最後,總統再次恭喜所有當選人,也再感謝青商總會長期推動青年事務。並表示,青年的驕傲就是國家的驕傲,正因有大家的投入與堅持,臺灣的未來更加充滿希望,盼攜手努力,實現一個更美好的臺灣。 訪賓一行由教育部次長劉國偉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也在座。
詳細內容
114年11月26日
總統主持「守護民主台灣國安行動方案」記者會 強調以實力守護台海和平 以決心掌握國家命運
賴清德總統今(26)日上午召開「守護民主台灣國安行動方案」國安高層會議,並於會後主持記者會,針對中國對臺灣與印太區域日益加劇的威脅,提出《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全面建構民主防禦機制》及《強化國防戰力,全方位打造國防關聯產業》兩大行動方案。 總統表示,國安團隊及行政部門將展開行動,向世界展現堅定守護國家、維護現狀的決心和意志,並為臺灣打造足以保衛自己的國防戰力、經濟實力及民主防衛機制,全面應對迫切的國安威脅,全力守護民主臺灣。 總統強調,民主不是挑釁,臺灣的存在更不是侵略者破壞現狀的藉口,守護民主臺灣是政府、朝野及全體臺灣人共同的責任。期盼全體國人團結一致,共同守護國家與臺灣人民的自由。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稍早,我召集了國安高層會議,就當前國家安全情勢聽取國安團隊簡報。 北京當局近來全面推進企圖把「民主臺灣」變成「中國臺灣」的相關行動,已經對我國國家安全以及臺灣的自由民主帶來嚴重威脅。經過充分討論,我們研擬了兩項「守護民主台灣國家安全行動方案」作為具體的因應策略,以下由我來向國人報告。 一如國際所關注,中國對臺灣、對印太區域的威脅正在加劇。近期以來,在日本、在菲律賓、在臺海周邊各類型的軍事侵擾、海上灰色地帶、假訊息認知操作等複合威脅不斷,讓我國在內的區域各方深感不安與困擾。 不僅如此,北京當局也以2027年完成「武統臺灣」的準備為目標,加速侵略臺灣的軍事整備,持續升高在臺灣周邊的演習及灰帶侵擾,企圖「以武逼統」、「以武逼降」,併吞臺灣。 武力之外,中國正升高法律戰、心理戰、輿論戰,企圖在世界上消滅臺灣主權,更藉「反獨促統」及「跨境鎮壓」(Transnational repression),企圖蠶食鯨吞中華民國政府的管轄權,形塑對臺灣實質「治理」的假象。 在臺灣內部,中國正加大統戰滲透與分化,混淆國人的國家認同,削弱我們的團結,以強加實踐他們主張的「一國兩制臺灣方案」、「『愛國者』治臺」目標。 這些作為,目的都是要把自由繁榮、在世界舞台發光發熱的「民主臺灣」,關進威權專制的「中國臺灣」裡,達成併吞臺灣,稱霸、宰制印太區域的野心。 因應前所未有的嚴峻情勢,國安團隊已經規劃兩大行動方案,全面應對迫切的國安威脅,全力守護「民主臺灣」。 第一項行動方案是《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全面建構民主防禦機制》。 我要重申,「民主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國人及國際友人稱呼我們國家為中華民國、臺灣或中華民國臺灣;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臺灣主權不容侵犯併吞,中華民國臺灣的前途由2,300萬臺灣人民決定;這就是我們要捍衛的現狀。 因此,我們堅決反對中國扭曲聯大2758號決議、利用二戰歷史文件竄改史實,妄稱臺灣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我們更高度警惕,中國在加快「武統臺灣」軍事整備的同時,更在國際、兩岸及各領域,加大推進假和平為名的「強制性統一」,企圖把臺灣變成中國管轄的一部分。 國家安全沒有妥協的空間,國家主權和自由民主的核心價值,是我們立國的根本,無關意識形態之爭,更不是「統獨之爭」,而是我們要捍衛「民主臺灣」、拒絕臣服為「中國臺灣」之爭,這就是臺灣人民的共同立場。 為了捍衛主權,打造堅強民主防禦機制,我們的具體行動是: 第一,國安團隊將偕同相關部門成立常態性專案小組,以「『民主臺灣』vs.『中國臺灣』」為主軸,研擬行動計畫,透過國際及國內的戰略溝通、歷史敘事、反制法律戰等多元手段,結合全社會及友盟國家,向全世界展現我們守護「民主臺灣」、堅定維護現狀的決心和意志,全面反擊北京企圖消滅中華民國主權、沒收臺灣人自由等破壞現狀的霸權作為。 第二,事實和真相是民主國家凝聚社會信任,強化國家認同的基礎。行政院將評估在各項重大施政及選舉期間,中國的介入干擾與可能衝擊,藉由事實揭露及正確資訊的充分流通,加強各界對北京干預我國內部事務、推進「強制性統一」的認識與警覺,強化我們的國家認同,團結內部一致對外。 第三,今年三月發布實施的因應中國統戰滲透及國安威脅的十七項策略,已經有初步成效,政府將持續落實執行,並加速推動國安十法立法及相關行政措施,強化國家安全的維護。 第四,對於中國對臺灣人民的跨境鎮壓,行政院將偕同國安會採取具體措施、有效的反制作為,包括:建立受害者通報連繫及保護機制;加強與友盟國家與國際組織的戰略溝通,強化跨國合作保護潛在受害者;健全法制,對協助中國進行跨境鎮壓,傷害國家和國人的在地協力者,一定給予嚴懲。 第五,歷來所有民調都顯示,國人壓倒性反對中國設定統一的「一國兩制臺灣方案」,我們應該透過政府政策宣示、立法院決議、政黨及民間團體之集體作為,共同確立「一國兩制臺灣方案」是臺灣社會不可碰觸之紅線,並在此基礎上,對國內政黨、法人團體、民間社團等與中國進行交流及政治對話,建立制度性規範,以民主治理及透明化原則,杜絕中國利用臺灣內部矛盾,推進「強制性統一」。 接下來,我要向國人說明第二個行動方案:推動《強化國防戰力,全方位打造國防關聯產業》。和平必須靠實力,「投資國防就是投資安全、投資和平」。面對中國對區域、對我國不斷升高的軍事威脅及霸權野心,日本、南韓、菲律賓,甚至是澳洲等印太區域民主國家,正逐漸形成「島鏈防衛、責任分擔」的共識,進行更多的國防投資,強化對中國威脅的因應。 臺灣作為防衛第一島鏈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環節,更不能夠變成區域安全的間隙。我們必須展現決心,承擔更大的自我防衛責任,以「自主防衛」及「聯合嚇阻」加速強化國防戰力,應對威脅;我們將以「拒止」、「韌性」、「智慧化」三大策略,達成以下三個階段性目標: 第一個目標是,2027年之前達成國軍聯戰部隊的高戰備能力,有效嚇阻中國威脅;第二個目標是,2033年進一步建成高度強韌、全面嚇阻的防衛戰力;最終的目標是:建構可以永久捍衛「民主臺灣」的國防戰力。 我們的具體行動是: 第一,因應全球國防發展趨勢,有序增加國防支出;按照北約標準,明年度國防預算,將超過GDP 3%;並且在2030年前達到GDP 5%,展現我們守護國家的決心。 第二,為了籌建因應未來戰爭型態的關鍵戰力,國防部已經完成《強化防衛韌性及不對稱戰力計畫採購特別條例》及預算的規劃,預計在未來八年(2026-2033年),投入1兆2,500億元的經費,來建構包括:打造「臺灣之盾」,建構分層防禦、高度感知、有效攔截的先進防空系統;引進高科技及人工智慧,建構高效決策、精準打擊之強韌防衛作戰體系;以及提升國防自主,壯大國防產業,邁向經濟與安全雙贏等,具備三大特色的先進防衛作戰體系。 第三,行政院將會完備條例審查並函送立法院,並請財政部、主計總處妥適規劃財源,做好財務管理,避免排擠其他預算。 第四,考量新科技的成功導入及快速迭代特性,國防部將全面優化、健全裝備採購的相關機制,加速各項裝備獲得及建軍期程,落實防弊、避免延宕。 第五,引進先進裝備、配合不對稱戰力及防衛韌性持續建構的同時,國防部將全力就兵力結構優化、新式訓練、戰術、後勤支援等革新配套,全面而即時到位。 增加國防支出,不僅是提升戰力及國家安全,更是壯大國防產業發展,增加國民所得的重要途徑。這次的特別預算除了對外採購,更有相當部分是投資國內工程、商購及委製項目,將可以創造可觀的產值以及工作機會。 以臺灣在高科技及製造上面的雄厚實力,包括半導體、ICT、AI三位一體的產業生態系,以及精密機械及相關基礎產業,將可以在全球先進國防及軍工產業上扮演重要角色,更可以帶動國內產業及經濟的轉型升級,也讓更多的工程師、科技人才共同參與國防安全的強化,達成國強民富的目標。 第六,政府將儘速訂定國防及軍工產業發展的行動方案,並在此基礎上,研擬全面提升臺灣產業及經濟的推動計畫。 第七,為了助益與友盟國家合作,打造非紅供應鏈,我們將強化高科技的保護管制,全面落實對高科技的保護與運用。 第八,國安會將會同國防部及相關部會,以「投資國防,及投資和平,投資臺灣經濟未來」的理念,強化社會溝通,凝聚共識,爭取國人的支持與認同。 各位國人同胞,在中國所有併吞臺灣的劇本當中,最具威脅的不是武力,而是「放棄」。有一些人在中國的統戰攻勢下,甚至把堅持民主、擁有自由都視為對中國的挑釁,錯以為只要臺灣人願意「割捨一些自由」、「犧牲一些主權」,屈辱地接受「民主臺灣」變成「中國臺灣」就可以換取「和平」。 然而,歷史證明,向侵略者妥協,最後只會換得無止境的戰禍和奴役!1938年的歐洲,曾經相信只要捷克割讓一些土地給法西斯,就可以換來「一世代的和平」,結果迎來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面爆發,無數的苦難和悲劇跟著而來。1951年,西藏人民一度以為和北京簽署了「十七條協議」,就可以守住西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但結果是西藏人民的雪國,變成了共產黨腳下的紅色高原。 民主不是挑釁,臺灣的存在更不是侵略者破壞現狀的藉口! 作為民主國家,或許朝野藍綠各有不同立場,但我們深深期待,在守護中華民國臺灣的民主自由,確保國家主權,反對破壞區域和平穩定現狀的前提下:守護「民主臺灣」,不讓臺灣被武力或其他強制性方式所併吞、淪為「中國臺灣」,必須是政府、朝野以及全體臺灣人共同的責任,我們只能團結,也必須團結一致,才能守護我們的國家,守護作為臺灣人民的自由。 現在,國安團隊及行政部門也將展開行動,為臺灣打造足以保衛自己的國防戰力、經濟實力,以及民主防衛機制,為鞏固臺灣安全及國家主權,樹立無可動搖的基礎。 為了臺灣,為了中華民國,我們一起動起來!謝謝大家。 天佑臺灣!臺灣加油! 包括副總統蕭美琴、行政院長卓榮泰、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國防部長顧立雄、經濟部長龔明鑫等亦出席是項記者會。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