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0年05月18日
總統發表電視錄影談話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十八)日透過電視錄影發表談話,談話內容全文如左:
親愛的國人同胞、各位鄉親父老,大家好:
上個星期,阿扁有機會和多位媒體的主管一起下鄉,實地參訪了各地重大的建設,也傾聽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從全球第一支幻象戰機聯隊的成軍,到離島醫療、觀光產業、水產養殖的突破;從南部水質改善、產業升級、高雄國際商港的整體規劃,到東部綠色觀光與生技產業的未來發展;在短短兩天的行程中,所有的媒體朋友都親身體驗到,不管是本島或離島,也不分東西南北,台灣到處仍然充滿了生命力與競爭力,台灣人民勤奮踏實、認真打拼的精神,具體的呈現在我們面前。
兩天的行程當中,在澎湖技術學院參觀淡水龍蝦的養殖,讓阿扁印象特別深刻。我們看到養殖的水池裡面,有許多一截、一截中空的管子,解說人員告訴我們:龍蝦在成長的過程中,必須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換殼,當舊的殼脫去、新的殼還沒有完全長硬之前,十分的脆弱,容易受到其他魚蝦的攻擊,所以要讓它們有庇護的所在,才能順利的換殼,長成更大的龍蝦。
回顧過去這一年,政黨輪替的過程也像換殼的蛻變一樣。不管是從五千年歷史的華人社會,或者半個世紀的台灣發展來看,政權的和平轉移都是前所未有的第一次。不管是執政或者在野的人,都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轉型調整,才能學習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我們必須承認,一年來朝野政黨的轉型都還沒有完全成功,導致民主蛻變的過程歷經新生的陣痛。儘管朝野政黨都應該更加努力,但是個人願意反躬自省,期許執政的人負起較大的責任,不僅要勇於蛻變、更要成功轉型。
半個世紀以來,台灣政治、經濟、社會的發展也曾多次歷經換殼蛻變的階段,從依賴外援走向經濟自立、從威權戒嚴走向民主萌芽、從認同危機走向台灣優先……這些過程都曾歷經換殼的陣痛和蛻變的考驗,其中難免也有挫折迷惘,但是一旦成功的渡過,國家便能邁入一個充滿希望的新階段。
過去這一年,國際社會和全球媒體如此熱絡的對台灣抱持關注的目光,是因為台灣兩千三百萬人民以無比的勇氣開啟了歷史的新頁。就像最新一期的TIME雜誌,對於台灣這一年政黨輪替的過程再次做了詳細的報導,從全球的視野來看,台灣的確面臨艱難的考驗,但是兩千三百萬人民所創造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成就,已經在華人社會奠定了難以取代的地位。
親愛的國人同胞,我們實在沒有悲觀的理由。儘管我們同時要面對政治與經濟蛻變轉型的雙重挑戰,過去這一年,新政府在鞏固民主、穩定兩岸、破除積弊、拓展外交方面已經逐漸有了成績。面對全球經濟景氣的衰退、國內產業轉型的問題,仍然是當前我們最大的挑戰。阿扁深切的體認,各行各業的朋友在面臨低迷的景氣和失業的問題時,不會想要知道是新政府或舊政府造成的問題,更不想看到行政和立法兩院繼續紛紛擾擾。所以,我們除了要求行政院各部會提出對策,加速落實之外,未來半年也將陸續推出國家重大建設的中長期施政規劃。
從長遠來看,台灣要面對低成長、高失業的景氣走向是一場必然要面對的戰爭,也不可能單靠行政部門獨自完成,必須結合朝野與民間的智慧,才有可能打贏。所以個人希望能夠在總統府設置一個超越政黨的「經濟發展諮詢委員會」,由本人親自主持,邀請朝野政黨、學界智庫、企業領袖、勞工朋友一起參與,為國家經濟長期的發展貢獻智慧、對症下藥,進一步落實「台灣優先」、「經濟優先」、「投資優先」的三大優先政策。
個人也深切的體會,唯有停止政治內耗的鬥爭,才有可能打贏經濟發展的戰爭。為了讓政局能夠穩定、為了讓僵局不再持續,我們一方面希望執政黨要堅持改革的理想,爭取廣大民意的支持,讓政黨輪替的工程能夠在新的國會進一步落實;另外一方面,我們也希望結合理念相同、支持改革的在野力量,形成國會的穩定多數,讓行政與立法的互動回歸理性,讓國家重大的政策可以順利推動。
過去一年朝野對立杯葛的僵局,已經讓民眾感到厭倦。新政府上任之初,原本勞資雙方與政府三贏的工時案,因為政黨的杯葛,最後扭曲變形,變成三輸的局面,讓我們有很深的感觸和感慨。不管年底選後的結果如何,民眾都不希望看到這樣的戲碼繼續上演。所以,為了國家的利益、為了未來兩年半政局的穩定,我們願意敞開心胸、展開雙手,提出「理念結合、資源分享、台灣優先、超越黨派」的結盟理念,尋求朝野合作的最大空間,不管選舉的結果如何,我們都將在選後籌組聯合政府及國會多數的執政聯盟,共同來改造國會、穩定政局。
國內面臨換殼的蛻變,兩岸關係又何嘗不是?半個世紀的國共恩怨因為政黨輪替劃下句點,面對新的執政黨、新的國家領導人,對岸也需要一些調整適應的時間。回想去年三一八和五二○之前,台海兩岸的關係曾經高度緊張、詭譎不安,許多人也不看好新政府處理兩岸關係的能力,但是一年來,儘管對岸從來不願意讓新政府得分,但是我們從來沒有失分;儘管中共一再漠視阿扁的善意與誠意,寧可拉攏在野與民間人士,分化我們內部的團結,但是事實證明,我們不只有能力、更有智慧和創意來穩定增進兩岸的關係。最近國際情勢的發展也讓我們更有信心,因為台海的和平穩定,不僅是台灣人民衷心的期望,更符合亞洲及全球的利益。
阿扁要呼籲國人同胞,我們要站穩自己的腳步,不應該隨著別人的雜音起舞。我們願意在民主、對等、和平的原則之下,隨時隨地與對岸展開協商和對話,不論什麼議題都可以談。去年南北韓領導人歷史性「握手的一刻」,為世界和平增添了光輝的一頁。對於兩岸關係的發展,阿扁也有相同的使命感。今年適逢亞太經濟合作會議在大陸的上海舉行,基於APEC成員的權利和義務,個人今天要慎重表達親自前往參加的意願。除了經貿的議題之外,個人也願意就兩岸人民關心的其他議題,包括「三通」的問題,與江澤民先生進行直接的對話。希望對岸也能夠敞開心胸,勇於打開歷史的新格局,共同締造兩岸領導人「握手的一刻」。
過去這一年,阿扁時時刻刻都在思考:台灣的價值、台灣的精神和台灣的未來。從地理的條件和人口的數量來看,台灣不過是太平洋邊的蕞爾小島,全世界和我們面積相似、人口相當的國家不在少數,條件比我們好的更不知有多少。但是因為台灣人民的勤奮、樂觀包容的性格、以及教育水平的提升,讓我們的國家一次又一次的蛻變,一次又一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阿扁在接見外賓、接受國際媒體訪問的時候,曾經一再表示:台灣因為有偉大的人民,所以不再需要偉大的領袖,但是,我們一定有機會成為偉大的國家!
親愛的國人同胞,一時的艱難不應減損我們的自信,短暫的挫折也絕不會磨損我們向上的意志。別人越不看好,我們越要做好!經過蛻變的過程之後,台灣一定能夠創造更輝煌的成就,阿扁有信心,也希望國人同胞一起加油、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