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10年06月25日
總統頒授大綬景星勳章 感謝酈英傑處長對臺美關係之努力與貢獻
總統頒授「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大綬景星勳章』」

蔡英文總統今(25)日上午頒授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William Brent Christensen)「大綬景星勳章」,表彰並感謝酈處長任內對臺美關係之努力與貢獻。

總統致詞時表示,在今天的活動開始之前,她要先對美國佛羅里達州發生大樓坍塌事件,表達來自臺灣的關心和慰問,她很遺憾聽到這個消息,希望搜救工作一切順利。

總統表示,她今天也非常高興看到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台灣美國商會及AIT的參與,讓她感受到在過去酈處長任職期間,臺美關係共同的努力與進步。

總統指出,過去這幾年來,酈處長在外交圈的活躍表現有目共睹,他不僅臺灣走透透,也跟她一起出席過許多重要的場合、接待過許多重要的美國訪賓。她說,記得兩週之前,他們才一起與訪臺的3位美國參議員見面,宣布美國提供75萬劑疫苗的好消息;經過酈處長、許多臺美外交官員和各界好友的努力,上週運抵臺灣的疫苗數量超過原先宣布的3倍。她相信那天酈處長一定為達成任務而開心,雖然他的表情被口罩和墨鏡遮住了。

總統提到,酈處長和臺灣有著難得的緣分,除了3度以外交官身分派任臺灣,他早在40多年前就來到臺灣宣教。身為臺灣的老朋友,他也非常理解臺灣社會對臺美關係的重視與期待。

總統指出,酈處長就任時,曾經提出「四個增進」目標,包含增進臺美安全合作、增進臺美經濟與商業關係、增進臺灣在全球社會的角色,以及增進臺美人民的關係。她認為,在這兩年多的任期,酈處長不只成功達成了這四個增進,還讓臺美關係突飛猛進。

總統接著指出,從臺灣美國事務委員會更名、美國國務院大幅放寬對臺交往準則,到對臺軍售常態化、提高訪臺官員層級,都讓國人感受到臺美關係顯著的進展。另外,還有最近的疫苗提供、未來幾週將召開「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會談,以及近年來「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持續擴大規模和議題,這些具體的成就都不斷在深化臺美關係,這就是「真朋友、真進展」。

總統談到,酈處長在臺灣很受歡迎,不只是因為在外交上的努力,也是因為臺灣人都感受到他真誠坦率的性格。跟當年來臺灣宣教時一樣,他經常騎著腳踏車在臺灣各地的大街小巷穿梭;她也在AIT臉書上看到酈處長騎著腳踏車「趴趴走」的紀錄,最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和夫人布蘭達女士(Brenda Christensen)在臺南騎腳踏車被路人拍下來的畫面。她相信這兩年來,酈處長的知名度越來越高,被發現請求簽名的機會也應該增加許多。

總統接著說,這兩年來,因為酈處長在社群媒體上很活躍,AIT的臉書也更加活潑,讓很多臺灣人注意到AIT提升臺美關係的成果,像是經濟組團隊穿著背心的照片,如果再加上比個讚,就完全「臺灣化」了。

最後,總統表示,在酈處長離任前,她要頒贈「大綬景星勳章」,感謝他對臺美關係的努力和貢獻;她也代表臺灣人民表達對酈處長卸任的不捨,並邀請他和夫人未來隨時回到這個美好、友善的國家,看看老朋友,還有很重要的,可以吃碗他喜歡的芒果冰,就如酈處長說臺灣不會離開他,我們會持續一起見證臺美友誼的進展。

隨後,酈英傑處長致詞時,首先感謝總統贈與這項殊榮,並謝謝總統的溫暖友誼及展現無比的勇氣及領導力,促使臺美關係更加堅實緊密。

酈處長表示,臺美關係與眾不同且世上少見,過去一年半來臺美共同努力對抗全球疫情,致使雙邊關係大幅升溫。這段期間,臺美同心協力締造的成績,真正體現了雙方都有著決心與創意,要一同努力讓臺美關係進一步往前邁進,而最近臺灣疫情升高,更讓臺美關係益加緊密。

酈處長提到,過去幾週發生的幾件事,將會成為他在擔任AIT處長任內最彌足珍貴的回憶。不論是「C-17全球霸王」運輸機載著美國參議員達克沃絲(Tammy Duckworth)、蘇利文(Dan Sullivan)及昆斯(Chris Coons)前來臺灣,宣布美國將捐贈臺灣75萬劑莫德納疫苗的畫面,或是上週日一箱箱印有美國國旗的貨箱,載運著數量是原本承諾的3倍之多的250萬劑疫苗,從飛機上卸下的景象,都令他畢生難忘。

酈處長表示,在疫情之初,臺灣曾捐贈給美國數百萬個口罩及其他醫療物資,如今他很欣慰美國能夠投桃報李,回報臺灣的慷慨之舉。在美國捐贈疫苗之後,臺灣社會各界所湧入的感謝與祝福,包括表達謝意的個人小卡與花籃,尤其是圓山飯店與台北101外牆上的溫暖訊息,都讓他們深深感動。很多人用「及時雨」來形容這批在臺灣面臨艱難挑戰時抵臺的疫苗,但這其實更直接證明美國與臺灣是彼此的「真朋友」,在朋友有難時互相幫助。

酈處長指出,在他剛接任AIT處長一職時,曾提出了四個優先目標,又叫作「四個增進」,即增進臺美安全合作、增進臺美經濟與商業關係、增進臺灣在全球社會的角色、增進臺美人民的關係,他很高興在每項領域中都取得了「真進展」。在安全合作方面,美國根據《台灣關係法》下的承諾,支持臺灣維持自我防衛能力。美國據此已通知國會價值近170億美元的對臺軍售,同時也已正式將《六項保證》解密,再次肯定上述承諾。另外,也大大擴展雙方合作,將範圍延伸到非傳統安全挑戰的領域,如人道援助與災害防救及資安等方面。另一項特別值得關注的非傳統安全合作,則是簽署了臺美「海巡合作備忘錄」。

酈處長接著說,在經濟與商業合作方面,我們看到臺美貿易與投資往來都有大幅躍升,最受矚目的例子,就是台積電承諾將斥資12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設立尖端半導體晶圓廠。這項投資案凸顯了臺灣在全球高科技供應鏈中,尤其是在半導體領域裡扮演的關鍵角色。另外也啟動了「台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這項重要的新對話機制,並且作為彼此可信任的夥伴,加倍努力打造更加安全且具備韌性的供應鏈。此外,他也很高興臺美TIFA會談不久後即將展開復談。

談及臺灣對國際社會參與,酈處長指出,臺灣應對新冠疫情的成績令人刮目相看,也讓臺灣在全球的能見度和聲望都大幅提升。美國40多年來訪臺層級最高的官員、衛生及公共服務部長阿札爾(Alex Azar)的來臺訪問,就充分凸顯了這一點。此外,過去這一年裡,許多理念相近的夥伴紛紛突破過往勇於發聲,公開支持臺灣在應對全球挑戰上扮演更積極的角色。無論是在七大工業國集團(G7)峰會、美歐峰會、美日峰會,或其他近期的高階會議,都能看到各界對臺灣的支持。這樣的支持,可說是在臺美具代表性的GCTF的基礎上,透過共同努力向世界展現臺灣的經驗與長才才取得的成果。隨著日本以正式夥伴的身分加入GCTF,美國國會也對此計畫編列特別經費,預期GCTF這項重要的多邊區域倡議將持續擴大茁壯。另外,2019年成立的臺美「印太區域民主治理諮商」機制,也得以彰顯臺美共享的民主價值,並凸顯臺灣可作為本區域和全球的民主典範。

有關臺美人民之間的關係,酈處長認為,雙邊在文化、科學、環境和教育等廣泛領域都有長足的進步,最近簽署的「科技合作備忘錄」就是一個例證。此外,臺美的教育連結更是相當緊密強健。臺灣好幾代最傑出的政治、企業和文化領袖都曾在美國求學,美方也相當努力要延續這一傳統。去年推出的「台美教育倡議」,透過拓展臺美之間的學術與教學交流,力求達成兩項重要目標:幫助美國滿足其對於中文語言教育的需求,同時也幫助臺灣達成在2030年之前實現雙語化的目標。

酈處長強調,這一切盡心盡力和鍥而不捨的努力,目的都是要維護區域安全、強化雙方經濟、擴大臺灣的國際參與,並深化臺美人民之間的情誼。如果沒有臺灣各級單位與美方良好密切的合作,這些目標恐怕都難以實現。因此他也再次感謝總統的大力支持,也衷心感謝臺灣政府團隊,包括總統府秘書長李大維、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外交部長吳釗燮的盡心貢獻。

最後,酈處長說,「大綬景星勳章」這項殊榮不僅象徵著當前臺美堅實強健的夥伴關係,也代表臺美關係持續成長茁壯的無限潛力,他期待即使離任之後,也能持續為增進臺美關係貢獻一己之力,讓這段重要的夥伴關係更上一層樓,「雖然我就要離開臺灣了,但是臺灣永遠不會離開我」。

今日在場觀禮者包括酈處長夫人布蘭達女士(Brenda Christensen)、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副處長谷立言(Raymond Greene)及各業務組組長、台灣美國商會會長金奇偉(C. W. Chin)、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張忠謀、總統府秘書長李大維、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顧立雄、外交部長吳釗燮等人。

相關新聞
7週年 盼攜手為臺灣共創更具韌性的未來">詳細內容
114年08月08日
副總統祝賀臺亞會成立7週年 盼攜手為臺灣共創更具韌性的未來
蕭美琴副總統今(8)日下午出席「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7週年紀念暨『共築亞洲新局:從新南向到印太夥伴關係』論壇開幕式」時表示,臺灣具備制度透明、產業優勢及民主信念,與區域夥伴共同打造韌性與價值,讓臺灣和新南向國家不只有連結,更要共同前進。也肯定臺亞會建立臺灣與區域社會間真誠對話及共信橋梁,期盼攜手為區域、為臺灣共創更具韌性的未來。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很榮幸出席臺亞會成立7週年紀念活動,在這個非常有意義的時刻,除向臺亞會表達最誠摯的祝賀,也向一路走來堅持初衷、深耕印太區域的所有政府及民間夥伴,致上最深謝意。大家的努力讓世界看見臺灣,也讓臺灣成為區域中值得信賴、能夠同行的夥伴。 副總統指出,臺亞會自2018年在外交部指導下成立以來,承擔兩項重要任務:第一是透過玉山論壇提升新南向政策的國際能見度及政策節奏;第二是深化新南向國家之間的交流和連結,實踐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7年來,臺亞會穩健推進五大核心計畫,從區域韌性到青年培力,從智庫合作到藝文文化的交流,逐步建立臺灣與區域社會之間真誠對話及共信的橋梁。 副總統進一步指出,在當前全球局勢高度不確定之下,新南向國家對臺灣的意義不只在傳統經貿關係,更成為拓展國際空間、深化價值、強化戰略韌性的重要支點,具有維護印太地區和平穩定及經濟繁榮等共同利益。許多國家是新興民主或制度多元的體系,面臨內部及外部的各種挑戰和轉型,與臺灣有高度共感,是爭取區域中更多夥伴共同往前的重要利基。 副總統提到,對臺灣而言,新南向政策不只是市場策略或經貿關係,而是人與人之間深度的連結。透過教育、醫療、科技及文化的交流,建立彼此理解與信任的基礎,同時累積面對未來變局能攜手合作的能力。稍早蕭新煌董事長提出三大期許,相信也符合國人面向世界的共同價值觀,展現臺灣的實力、「Taiwan can help」精神,並與區域夥伴深化合作,這也是臺亞會7年來所努力的方向。 副總統表示,近期美國關稅政策引發全球供應鏈的重組,為臺灣與新南向國家之間的夥伴關係帶來挑戰,但同時也產生新的機會。在去風險化及尋求可信賴夥伴的全球趨勢當中,臺灣具備制度透明、產業優勢及民主信念,與區域夥伴共同打造韌性與價值,這也正是賴總統提出「新南向+」當中的重要意涵,讓臺灣和新南向國家不只有連結,更要共同前進。 副總統指出,今天兩場論壇分別是「共築亞洲新局」以及聚焦臺灣、印度關係的主題,同時呼應「新南向+」的思維。新南向夥伴永遠是臺灣的好鄰居,不只是臺商布局的重鎮,也是文化、科技、教育、人才養成等多領域交流的重要朋友,政府會持續推動新南向政策,與大家一起共同前進。 副總統談到,今年也是臺灣、印度互設辦事處30週年,他要向印度台北協會甘泉(Aparna Ganesan)副會長及所有來自印度的朋友們致上謝意。臺印關係過去30年有許多進展,相信未來還有更大的潛力,在各面向深化彼此互惠互利的全面性關係,也期盼在大家共同努力之下,可以看到更新的進展與更深度的合作。 最後,副總統感謝臺亞會過去7年來的付出,讓臺灣擁有一座穩定的橋梁及一群持續努力行動的夥伴,連接充滿挑戰的印太區域,共同成長、發展、穩定、繁榮。並祝福臺亞會7週年慶典圓滿成功,期盼一起攜手走得更遠,為區域、為臺灣共創更具韌性的未來。 隨後,副總統與現場貴賓一同進行週年慶慶祝儀式。 包括總統府資政暨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董事長蕭新煌、外交部次長葛葆萱、農業部次長杜文珍、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林飛帆、立法委員陳冠廷、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執行長賴怡忠及多國駐臺代表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07日
總統接見烏克蘭跨黨派國會議員 期盼提升經貿、科技、人才領域各層面交流合作
賴清德總統今(7)日上午接見「烏克蘭跨黨派國會議員訪問團」時表示,20年來烏克蘭國會跨黨派議員首度組團來訪,不僅象徵臺烏兩國友誼升級,也彰顯對自由與和平的共同追求,為兩國關係締造新的里程碑。期盼未來雙方在政府、國會、產業和民間社會各層面提升交流,也加強在經貿投資、先進科技、人才培育等領域合作。 總統致詞時首先歡迎克尼茨基(Mykola Kniazhytskyi)議員第三次來臺,此次也是20年來烏克蘭國會跨黨派議員首度組團來訪,不僅象徵臺烏兩國友誼升級,也彰顯彼此對追求自由與和平有共同的堅持,意義非凡。 總統指出,臺灣和烏克蘭雖然距離遙遠,但不僅共同追求自由、民主與人權的價值,也同樣站在第一線,共同對抗威權主義勢力的擴張。因此,臺灣堅定地和烏克蘭人民站在一起,自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以來,臺灣積極運用政府預算和民間善款,提供烏克蘭人道援助,推動水電、醫療、學校等基礎設施的重建計畫。 總統進一步指出,臺灣也和捷克、波蘭、愛沙尼亞、立陶宛等友好國家合作,提供烏克蘭所需的各項援助;要向世界展現,理念相近的民主國家唯有團結合作,才能克服種種的威脅與挑戰。 總統說,目前雖然臺烏官方往來有限,但期待未來雙方在政府、國會、產業和民間社會各層面的交流,能夠大幅提升;在經貿投資、先進科技、人才培育等領域的合作,也能進一步加強。 總統表示,期盼這場不理性、完全沒有正當性的戰爭能迅速結束,讓烏克蘭人民早日脫離戰爭的傷害。並強調,未來臺灣很樂意與國際社會合作,協助烏克蘭的重建與發展。最後,總統再次感謝各位議員來訪,為兩國關係締造新的里程碑。 克尼茨基議員致詞時表示,今日會晤是歷史性的時刻,充分印證臺灣對臺烏關係的高度重視,對雙邊關係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臺灣與烏克蘭的國家目標一致,雙方皆致力於捍衛民主免於威權主義的擴張,並期盼確保國家自我認同以及主權與領土的完整。 克尼茨基議員提到,烏克蘭正在進行一場非常艱難的戰役,除對抗俄羅斯以收復被非法侵占的領土,更是一場守護民主價值、抵抗俄羅斯專制壓迫的戰爭。臺灣同樣也在抵抗來自中國威權主義的擴張,以及其企圖壓抑臺灣人民生活在自由、尊重人權國度的渴望。任何傷害或是對臺灣自由的侵略都是不可接受的。 克尼茨基議員說,訪團今日到訪印證雙方對於未來的民主世界有共同願景,也瞭解民主世界的價值與利益必須透過政治、外交與軍事等各層面堅定捍衛,相信相互交流將促進雙方走向更美好與建設性的未來。 訪賓一行尚包括烏克蘭國會議員克魯科(Ivan Krulko)、盧晨科(Valeriy Lunchenko)、芭布羅斯嘉(Solomiia Bobrovska)、邦達(Mykhailo Bondar)、盧布山斯基(Andrii Lopushanskyi)、尤羅希(Sviatoslav Yurash)等,由外交部長林佳龍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也在座。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06日
副總統接見凱達格蘭論壇訪賓 感謝訪團以實際行動關心臺海和平穩定
蕭美琴副總統今(6)日上午接見「凱達格蘭論壇:2025印太安全對話」訪賓,並對於訪團在全球地緣政治快速變化的時刻來臺參加論壇,以行動支持及關心臺海議題,表示感謝。 副總統指出,臺灣致力維護印太區域的和平穩定,以及促進全球繁榮發展,感謝訪團此刻來臺參加論壇表達支持。對於訪團關注臺灣如何與國際社會合作,以維護臺海和平穩定、促進共同利益和繁榮,並拓展全球合作等議題。副總統並與訪團進行相關意見交流,盼為共享價值共同努力。 訪團一行由法國國民議會前議長戴扈傑(François de Rugy)率領,由遠景基金會董事長陳唐山、外交部次長吳志中陪同,前來總統府拜會副總統。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05日
副總統接見友邦駐聯合國代表 感謝友邦支持臺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
蕭美琴副總統今(5)日下午接見友邦駐日內瓦聯合國暨其他國際組織常任代表團,感謝代表團成員長期在日內瓦聯合國體系中持續扮演臺灣最堅定的夥伴,並支持臺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 副總統致詞首先向來訪的友邦大使表達誠摯歡迎及感謝,並代表政府感謝訪團長期在聯合國體系中扮演臺灣最堅定的夥伴,並支持臺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 副總統指出,臺灣多年來被不公平地排除於聯合國體系之外,有賴眾多友邦堅持聯合國體系正義、公平與包容性原則,並持續倡議支持臺灣的國際參與。他要再次代表政府,以及所有的臺灣人民感謝友邦大使對臺灣的友誼與支持。 訪團包括瓜地馬拉駐日內瓦代表團大使卡利(José Francisco Calí Tzay)伉儷、海地駐日內瓦代表團大使菈瑟珂(Ann-Kathryne Lassègue)及夫婿、馬紹爾群島共和國駐日內瓦代表團副常代藍威(Samuel K. Lanwi, Jr.)伉儷,由外交部次長葛葆萱陪同,前來總統府拜會副總統。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05日
總統接見英國前首相強生 盼臺英加強合作創造雙贏 為國際社會做出貢獻
賴清德總統今(5)日上午接見「英國前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訪團」,感謝強生前首相和英國政府對臺灣的重視與支持,並多次在國際場域強調臺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並表示,臺灣和英國共享自由、民主與人權的普世價值,期盼未來能與英國加強合作創造雙贏,對國際社會做出貢獻。 總統致詞時首先代表臺灣人民歡迎英國強生前首相首次訪臺,並擔任凱達格蘭論壇的專題演講人,同時提到,強生前首相是繼柴契爾(Margaret Thatcher)夫人及特拉斯(Liz Truss)女士後,第三位訪問臺灣的英國前首相,相信此次到訪能促進臺英未來更進一步的交流。 總統感謝強生前首相和英國政府在2021年英國擔任「七大工業國集團」(G7)輪值主席國時,在G7領袖峰會聯合公報上首度提及臺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自此以後,英國在眾多雙邊與多邊場域均一致重申維護臺海現狀的堅定立場,持續凝聚國際社會對臺灣的支持。 總統提到,今年6月英國皇家海軍巡邏艦「史佩號」通過臺灣海峽,以具體行動捍衛臺海的航行自由。隨後,英國政府發布了《國家安全戰略》,指出臺海在全球貿易與供應鏈具核心地位,英國不支持任何單方面改變現狀的企圖,並將在共享民主價值的基礎上,持續深化與臺灣在各領域的合作關係。英國政府從強生前首相開始的這些行動,對印太安全提供具體化的貢獻。 總統指出,近年來臺英經貿關係持續創下新的里程碑。2023年臺英簽署「提升貿易夥伴關係協議」(ETP),是臺灣與歐洲國家第一個制度化的經貿架構。今年6月雙方進一步針對「投資」、「數位貿易」以及「能源與淨零排放」等領域再簽署3項支柱協議,展現雙方強化經貿合作的決心。 總統表示,臺灣和英國共享自由、民主與人權的普世價值,臺灣衷心希望未來能與英國加強合作,創造臺英雙贏,也對國際社會做出貢獻。 強生前首相致詞時,首先感謝受邀訪臺,並表示,現在是對世界而言至關重要、並充滿不確定性的時刻,如同賴總統今日稍早所說,臺灣正處於自由民主對抗威權專制的前線。 強生前首相提到,他一直都很想來臺訪問,也被臺灣這個國家的卓越成就深深吸引,尤其是微型處理器和美食等方面。他也向賴總統為臺灣提出的政策方向表達敬意,並十分認同五大信賴產業及增加國防預算至GDP百分之3的主張。 強生前首相指出,包括他在內的英國人民都認為,中國目前對臺灣的霸凌行為毫無正當性,臺灣是一個自由、和平的社會,不應受到這種恫嚇,這種行為毫無意義,也應該儘速停止。不過,透過與賴總統對話及過去幾天與臺灣人民的交流,讓他清楚了解,任何試圖霸凌或併吞臺灣的行為永遠不會成功,因為臺灣是一個令人驚嘆的民主體制,擁有深愛自由的人民。 強生前首相表示,在這個艱困而緊張的時刻,所有西方國家都應該加強與臺灣的經濟和政治關係,而非在其他國家的壓力下疏遠臺灣。並強調,英國將持續與臺灣站在一起,不僅因為雙方共同的戰略目標和蓬勃發展的經貿關係,更重要的是賴總統提到的民主、人權和自由等共享價值,這些價值不僅造就臺灣的卓越成就,且本身自有存在的必要,我們必須捍衛這些價值。 訪賓一行由外交部長林佳龍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也在座。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01日
因應美國對等關稅政策 總統強調將持續爭取對臺更合理稅率 並透過支持方案協助中小企業因應
賴清德總統今(1)日上午於總統府針對因應美國對等關稅政策發表談話,向國人說明與美談判已經完成技術性磋商,但因為最終總結會議尚未進行,所以20%為暫時性關稅,後續仍會持續爭取更有利、更合理的稅率,美國政府也表達意願與臺灣再進行談判。此外,政府也會透過「因應美國關稅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協助中小企業因應美國關稅政策。 總統致詞時表示,稍早美國政府通知我國談判代表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臺灣暫時性關稅為20%。自4月2日美國對世界各國進行新的關稅政策後,臺灣積極和美國政府進行四次實體談判及多次視訊談判,過程雙方均展現誠意,秉持解決臺美貿易逆差、創造臺美互補互利的方向進行談判。 總統指出,談判截至目前為止,雖然已獲致階段性成果,由32%調降為20%,但20%稅率從一開始就不是臺灣談判的目標,希望在後續談判爭取對臺灣更有利、更合理的稅率,美國政府也表達意願與臺灣進行談判。目前已經完成技術性磋商,但因為最終總結會議還沒有進行,所以並沒有得到最終稅率,這也是暫時性關稅的由來。 總統感謝行政院鄭副院長及楊珍妮政務委員率領的談判團隊,這幾個月來非常辛苦,不管是在臺灣或美國都隨時待命;他以及蕭副總統、國安會吳釗燮秘書長、行政院卓榮泰院長、總統府潘孟安秘書長等相關首長,也都在臺灣隨時支援美國談判代表的談判工作。 總統表示,不管稅率最後如何,對臺灣產業勢必會帶來衝擊,非常感謝行政院卓院長在4月4日提出「因應美國關稅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並且進行20多場產業座談,特別預算亦由880億元提高至930億元,此項特別條例已送立法院審議完畢,希望行政院盡速將預算需求送至立法院審議,讓特別預算盡速執行,協助中小企業因應此次新的美國關稅政策。 包括副總統蕭美琴、行政院長卓榮泰、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政務委員楊珍妮等亦出席是項記者會。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