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9年12月27日
新竹參訪石峎手作步道 副總統呼籲國人一起來推廣運動 建立個人的運動習慣
副總統參訪「新竹石峎古道手作步道」

賴清德副總統今(27)日上午前往新竹參加客委會與台灣千里步道協會所主辦的「樟之細路石峎古道手作步道」活動,呼籲國人一起來推廣運動,注重健康的促進,並建立個人的運動習慣,只要國人健康,臺灣自然也會健康。

副總統抵達後,先在已有近百年歷史的客家傳統建築清河堂,聽取家族成員、客家電視台台長張壯謀簡介「石峎」地名的由來與歷史;隨後也與在地的老人家、千里步道的志工們話家常,一同享用客家在地點心與東方美人茶。

之後,副總統步行前往距離清河堂約1公里的古道,在千里步道資深步道師李嘉智與徐銘謙講解示範下,體驗手作步道;沿途也由荒野保護協會解說老師張訊竹與陳紹忠導覽解說文史與生態環境,進行步道走讀。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他與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執行長周聖心共同推廣「健康臺灣,千里共行」的活動,希望國人同胞能夠來步道走走,或到戶外旅遊、健走或運動等,做各式各樣健康促進的活動,讓我們能夠更健康。

副總統指出,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公布國人平均餘命增長至80歲以上,而不健康生存年數是8.4年,也就是說我們有10%的歲月是不健康的狀態,可能是臥病在床、行動不便或有其他病痛;另外,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調查指出,目前國中生不到4個有1個體重過重,高中生接近3個有1個過重,18歲以上的成年人則是將近2個就有1個過重,代表國人重視後期的醫療及照護,卻不重視早期的健康促進。

副總統認為,如果大家能夠一起來推廣運動,共同響應,注重健康的促進,並建立個人的運動習慣,不管是在千里步道行走、游泳、打球等各方面的運動,只要國人健康,臺灣自然也會健康。

副總統提到,新竹峨眉的石峎古道,過去是賽夏族生活的範圍,後來客家族群遷徙到此,很感謝賽夏族及泰雅族的接納與包容,讓石峎古道成為居民運送茶葉、樟腦,甚至婚嫁的一條重要道路。事實上,這條從北埔到南庄的石峎古道,有著不同族群接觸、衝突到包容的特別意義存在,除了在石峎古道看見生態之美,也可以緬懷特殊的歷史背景。他也希望未來,石峎古道可以成為國人健康行走的重要步道。

包括客委會主委楊長鎮、新竹縣長楊文科、峨眉鄉鄉長王增忠、北埔鄉鄉長莊明增、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執行長周聖心及中央社董事長劉克襄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