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0年06月09日
總統參加第四屆「文馨獎」頒獎典禮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參加第四屆「文馨獎」頒獎典禮,並應邀致詞。
總統致詞內容如下:
今天,是文建會舉行第四屆「文馨獎」頒獎典禮的日子,本人榮幸應邀參加,首先要藉著這個機會,向關心台灣文化藝術發展的各界先進、朋友們,表達由衷的敬意與謝意。如果沒有各位的努力和參與,我們國家的文化建設就無法達到目前這種蓬勃而豐富的景象,而每一位得獎者所得到的這份榮譽,正是象徵著各位對這塊土地的一份許諾。
文馨獎的意義,是為了鼓勵民間企業團體或個人對於藝文活動的贊助參與所設置的獎項。我們仔細閱讀得獎者的背景,他們不只來自藝術、文化界,還來自各行各業,有基金會、宗教團體。有金融業、運輸業、保險業等等,這些人為什麼要把自己的財產∣∣不論是人力、物力、財力,投注在和工作好像不相關的文藝獎助上?並不是因為所謂的「富者,好行其德」,不是因為比較富有、所以作作好事,這樣想,未免就狹隘了這個獎項的意義、與得獎朋友的胸懷。文馨獎的榮譽感,來自於所謂的「利他」精神,也正是這個社會最需要的元素。
文化、藝術的美好與重要,除了專業朋友和政府單位的努力,也端賴每個人內心的感受。在座各位體會到文藝甜美滋味的朋友,其實就是以「己立立人、己達達人」的心情,不止獨善其身,更要兼善社會,獎助文化藝術。讓更多的人感受到文藝之美,是同胞愛的發揚;把私德擴展到公德,有助於利他社會的建立。同樣的心情,當世界各地有發生危難時,當世界各地還有貧窮時,我們就會看見有能力的國家全力幫忙,「人類要消除戰爭,必須利他社會」,這正是人性的重建。因此,各位得獎者對於文化的關懷,在無形中,影響了群己關係,建立利他精神,這是對社會與國家作出的最佳貢獻。
頒獎是一個短暫的儀式,而文化藝術的扎根則是一個長遠的工程。有文化先進的辛勤播種,和各界朋友的默默耕耘,我們願望與努力的方向,就是讓文化藝術更融入於日常生活當中,是大家共同的經驗與共同的記憶,是台灣國民性的一部份。那麼,有一天,我們就能夠驕傲地說,台灣在創造經濟與政治的奇蹟之外,也創造了文化藝術奇蹟。
不只是恭喜,而是再次的感謝各位得獎者,對獎助文藝的努力,對利他精神的發揚。祝福各位,萬事順利。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