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9年05月19日
基於政治因素拒絕臺灣參與WHA 總統:嚴正抗議
總統視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蔡英文總統今(19)日上午前往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視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親自邀請防疫夥伴代表,參加明天520就職典禮;對昨天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處在壓力之下,再一次拒絕邀請我國出席世界衛生大會(WHA),總統並表達嚴正抗議,強調WHO秘書處可能會屈服於政治壓力,但是臺灣不會因為被打壓,就放棄參與國際事務,我們會繼續努力,讓世界都看到臺灣。

總統致詞時表示,今天來到這裡,是要邀請大家參加明天的就職典禮。因為是在防疫期間,觀禮席人數有所限制,無法讓大家都參加,但陳時中部長不遺餘力地為防疫同仁爭取名額,不管大家明天能不能參加,都有她的邀請,也希望在就職典禮上獲得大家的祝福。

總統提到,今日臺南市長黃偉哲也送來十種臺南好麵,要慰勞大家,祝福防疫「麵麵」俱到。她深信,所有臺灣人民都非常感謝所有防疫的好夥伴。大家在人民的心中都是英雄,這個麵也可以稱為「英雄麵」,希望大家好好享用。

總統說,此次防疫期間,她曾來防疫中心好幾次。第一次來的時候,大家都非常緊張;第二次來,雖然還是緊張,但已有全面掌控疫情的感覺;今天前來,大家看起來比較不緊張了,可見疫情在嚴密管控之下,已漸趨緩。然而,現在不是我們可以完全放鬆的時候,此次疫情是很艱難的挑戰,其他國家在疫情趨緩之後,又有復發的情況,希望這種事情不會在臺灣發生,後續我們還是要非常謹慎面對,也希望所有工作同仁都要適當休息,保重身體。

總統指出,因為所有防疫夥伴的努力,臺灣才有受到注目的「防疫五月天」及「阿中部長」。每到下午2時記者會,全臺灣的焦點都在防疫夥伴的身上,這代表了一種對公務體系的信賴與感謝。在臺灣民主化以後,這是她第一次看到,人民對政府及公務體系有這麼高的信賴度,在此時此刻,很多人民選擇相信政府,而且是非常相信,她要代表國家向所有防疫夥伴說一聲謝謝。

總統強調,臺灣的防疫工作,受到國際注目,在防疫物資部分,我們在行有餘力的情況下,已經支援國際社會,未來還要盤點物資,捐贈給需要的國家,這是身為國際一份子,我們要善盡的責任。

總統表示,現在也正是WHA開會期間,昨天大家都看到令人遺憾的訊息,WHO秘書處在壓力之下,再一次拒絕邀請我國出席WHA,她要藉此機會表達嚴正的抗議。

總統也強調,政治因素不應該凌駕在健康人權之上。臺灣在這次疫情的表現如何,全球自有公評。除了捐助物資,我們也很願意和國際社會分享經驗,共同對抗疫情。基於政治因素拒絕臺灣參與WHA,並不符合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

總統接著說,昨天我們也看見包括美國在內,許多國家都表達支持臺灣參與WHA,感謝他們對臺灣防疫的肯定。WHO秘書處可能會屈服於政治壓力,但是臺灣不會因為被打壓,就放棄參與國際事務,我們會繼續努力,讓世界都看到臺灣。

最後,總統也再次感謝所有防疫英雄的付出,防疫確實是長期抗戰,現階段成果不錯,但大家不能鬆懈,我們繼續加油。

包括衛福部長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及副指揮官陳宗彥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相關新聞
詳細內容
112年05月02日
出席COVID-19捐贈感恩暨授獎表揚晚會   總統感謝各行各業為防疫付出   也歡迎世界各國的朋友來臺灣觀光旅遊
蔡英文總統今(2)日晚間出席「COVID-19捐贈感恩暨授獎表揚晚會」,感謝各行各業為防疫付出的所有國人同胞。她表示,未來還有許多挑戰等著我們一起面對,我們要繼續團結,繼續為臺灣、為世界貢獻更多的心力。  總統抵達後,首先與現場出席人員為疫情逝者默哀。隨後致詞表示,今天,相信大家都跟她一樣,是懷著感恩、喜悅的心情來參加這場晚會。過去3年多來,我們共同經歷了一場百年大疫,大家真的很辛苦、也很不簡單。現場的每一位夥伴,都有一段感人的防疫故事,把大家的故事集合起來,就會成為過去一千多天,整個臺灣防疫的日常。 總統指出,防疫是一項複雜、龐大的工程,需要大家在各自的崗位發揮專業,把每一個環節串聯起來,才能達到效果。在疫情爆發後,行政院蘇前院長帶領著行政團隊、衛生福利部陳前指揮官也帶領著防疫團隊積極因應各項挑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每天召開記者會,提供民眾重要的防疫指引;醫護人員在醫院輪班治療確診病患、在篩檢站頂著大太陽做PCR,更冒著風險參與武漢包機任務。 總統表示,檢驗人員以及地方的衛政、民政和警政系統,也全力支援防疫,把通報及關懷網絡建立起來。此外,邊境防疫同仁、防疫旅館、防疫車隊也都非常辛苦,大家都在第一線,為臺灣守住疫情的防線。 總統說,各行各業都有許許多多為防疫付出的人,在整個過程中,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了,說也說不完;想表達心中的感謝,也永遠說不夠。「真的非常感謝大家,臺灣有你們真好!」 總統提到,今天現場也有各國的駐臺使節代表。過去3年多來,臺灣和國際攜手合作、相互扶持,一起走過疫情嚴峻的挑戰。昨天,臺灣疫情等級降階,臺北101也點燈告訴全世界這個重要的訊息。接下來,國人會回到正常生活,也歡迎世界各國的朋友來臺灣觀光旅遊。 最後,總統再次感謝大家對防疫的貢獻,未來還有許多挑戰,等著我們一起來面對。我們要繼續團結,繼續為臺灣、為世界貢獻更多的心力。 隨後,總統親自頒發獎項予防疫有功團隊之得獎代表及部會團體,表彰他們過去這些日子以來守護臺灣的努力與貢獻。 包括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副秘書長張惇涵、行政院長陳建仁、副院長鄭文燦、首席防疫顧問張上淳、衛福部長薛瑞元、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前行政院長蘇貞昌、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以及各部會首長與各國駐臺使節代表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2年05月02日
指揮中心即將解編 總統感謝所有投入防疫的夥伴及全體國人相互扶持 凝聚最大防疫力量
5月1日起「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將自第5類法定傳染病改為第4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CECC)同步解編,蔡英文總統今(27)日下午前往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慰勉指揮中心同仁。她感謝所有投入防疫的夥伴,大家相互扶持,凝聚了最大的防疫力量;也感謝全體國人配合政府政策,團結防疫。並表示,指揮中心解編後,將由衛福部成立跨單位防治聯繫會報,持續進行防疫的整備應變工作,守護國人的健康。   總統致詞內容為: 從下星期一、5月1日開始,我們疫情等級降階,指揮中心也將同步解編。稍早,指揮中心已經召開了最後一次防疫記者會。我相信,各位夥伴都跟我一樣,有很多的感觸。終於,我們一起努力,走過了一波又一波的疫情挑戰。 今天是我第十次來到指揮中心,每一次來了解大家的因應作為、來謝謝大家的辛苦,都覺得言語沒有辦法表達我心中的感謝。 因為我們歷任的指揮官、所有指揮中心的夥伴,還有在第一線的防疫人員,大家真的都很辛苦。 指揮中心成立到今天,已經1,194天。在上千個的日子裡,我們有了共同的防疫記憶,像是每天兩點準時收看記者會、進超商前掃簡訊實名制,還有聽到「+0」的喜悅,這些都是我們一起走過的防疫歷程。 我也還記得,有家長反映,兒子因為戴粉紅色口罩被同學議論,指揮中心的叔叔、伯伯們,就在記者會上戴上粉紅色口罩,以行動破除顏色的性別刻板印象。 回顧防疫過程,充滿了挑戰,也充滿溫馨的故事。謝謝從中央到地方,從政府到民間,所有投入防疫的夥伴。大家相互扶持,凝聚了最大的防疫力量。 我也要感謝全體國人,配合政府政策,團結防疫,讓臺灣在疫情中,持續穩健發展。 指揮中心解編後,我們會由衛福部成立跨單位防治聯繫會報,持續進行防疫的整備應變工作,守護國人的健康。 我們也會繼續推動疫後經濟復甦,還有許多工作等著我們來完成。我要再次感謝所有夥伴的付出,謝謝大家。媒體朋友也辛苦了,謝謝。   包括總統府副秘書長張惇涵、衛福部長薛瑞元、次長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次長周志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衛福部前部長兼指揮官陳時中、疾病管制署署長莊人祥、副署長羅一鈞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2年05月02日
參訪口罩國家隊 總統:和業界一起努力 推動口罩產業升級轉型
蔡英文總統今(17)日上午參訪基隆口罩國家隊-順易利實業有限公司,希望透過政府力量和業界一起努力,推動口罩產業升級轉型。並再次強調,口罩產業在疫後時期絕不孤單,政府會陪同大家拚升級轉型。 總統抵達後,首先聆聽順易利公司黃柏霖特助企業簡報。 總統致詞時表示,今天她特別來到順易利公司,感謝所有的順易利夥伴在防疫期間的重大貢獻。在疫情爆發初期,全球口罩短缺,臺灣靠著中小產業長期累積的堅強實力和韌性,用最快的速度,共同打造了工具機國家隊跟口罩國家隊,大幅提升口罩的產能。 總統說,這個成果不僅協助了第一線防疫人員以及全體民眾,也讓臺灣有能力捐贈口罩給國際夥伴。後來,國際夥伴也捐贈疫苗給臺灣,變成了「善的循環」。在這個過程中,順易利公司的夥伴還有所有口罩國家隊的成員,都是最關鍵的功臣。當時,大家從春節期間就開始趕工,真的非常辛苦,感謝大家為全國民眾全心全意的付出,也讓世界都看到臺灣團結的力量。 總統指出,現在,國內疫情逐漸平穩,戴口罩的規定已經陸續放寬。但是醫用口罩仍然是關鍵的防疫物資,對於重要防疫物資,我們依然希望能夠達到自給自足的目標。 總統說,在過去3年,疫情期間所產生的經濟需求與狀態已經開始轉變,產業要如何持續維持動能,是我們現在要做的功課。她相信大家都注意到這次的特別預算中,有一筆預算專門要協助中小企業,幫助業者邁向生產智慧化跟產品差異化。透過數位轉型的力量,可以更快速、有效率地設計出多樣化而且創新的產品,也能符合更多消費者的需求。剛剛順易利的簡報當中提到很多這方面的努力,可說是產業升級轉型的典範。 總統表示,為了協助更多企業共同面對疫後經濟的挑戰,也為了推動2050淨零轉型的目標,行政院和經濟部都已經推出相關計畫。在行政院規劃的「疫後特別預算」裏,經濟部也特別編列,將會投入110億元來協助製造業邁向低碳化、智慧化的生產。 總統指出,口罩產業也是輔導產業之一,我們希望透過政府的力量和業界朋友一起努力,推動口罩產業的升級轉型。她今天希望再次強調,也再次告訴大家,口罩產業在疫後時期絕對不會孤單,政府會陪同大家拚升級轉型。 總統說,在疫情期間,政府徵用的口罩都是以國內生產為主。臺灣生產的口罩不但品質好、樣式多,也能符合各種消費者不同的需求。所以,在未來,政府有採購口罩的需求,依然會以國內口罩為優先。 最後,總統再次感謝所有順易利夥伴對於防疫的貢獻和付出,政府也會持續推動一系列的計畫和措施來支持企業升級轉型,邁向穩健長久經營。 隨後,總統在經濟部次長陳正祺陪同下參觀廠區產線,實地了解口罩生產相關作業。 包括總統府國策顧問洪團樟、經濟部次長陳正祺、臺灣金控董事長沈榮津、中華民國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副總會長魏雅庵、順易利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薇琦、總經理黃德旺、立法委員蔡適應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2年05月02日
指揮中心成立1000天 總統感謝所有防疫夥伴的付出 也感謝臺灣人民團結防疫
蔡英文總統今(15)日上午前往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出席「COVID-19防疫1000天『千錘百鍊 蘋安幸福』活動」,感謝所有防疫工作夥伴的付出和貢獻,為臺灣拚了1000天。總統表示,臺灣的防疫成績可以被世界肯定,這都要歸功每一位防疫工作夥伴和全體國人的團結;這1000天來,臺灣發展的腳步,沒有因為疫情停下來,我們才能有更好的臺灣。現在,更要加把勁,讓臺灣大步前進。 總統抵達後,首先觀賞「台灣防疫,世界肯定-指揮中心成立1000天」影片,也聽取王必勝指揮官簡報,了解1000天的防疫過程、成果與未來防疫重點;以及護理師、防疫人員分享1000天的防疫心得。 總統致詞時表示,這是她第9次來到疫情指揮中心,與所有夥伴相比,大家則是在這裡,待了整整1000天的日子,所有防疫工作夥伴的付出和貢獻,真的都非常令人敬佩。 總統認為,1000天的日子裡,我們一起歷經了很多的挑戰,一起守護了臺灣。從一開始的防疫包機、三級警戒,到後來爭取購買疫苗、普及快篩試劑,每一次的挑戰,都非常的艱鉅。但是,再艱辛、再困難的關卡,大家都咬緊牙關,努力撐住,關關難過,我們也都關關過,一起守住了臺灣。 總統說,她要向指揮中心以及全國所有防疫工作夥伴,致上最高的敬意和感謝,感謝大家為臺灣拚了1000天。 總統提到,這段日子以來,防疫難免有批評、有質疑,我們都虛心接受、深切檢討。但是,臺灣的防疫成績,不只在國際上獲得許多稱讚,在各項數據和成績的表現也都值得被肯定。 總統舉例,剛才的影片中也提到,在OECD重點國家的致死率,臺灣是第六低;我們的超額死亡率是全球第三低。而根據日本經濟新聞所發布的疫情復甦指標,在全球120個國家中,臺灣則是排名第一。 總統表示,這些年來,許多國際友人來訪臺灣,都稱讚我們的防疫成績。就像裴洛西議長說,臺灣人民的合作、防疫政策的成功,是全世界的模範。還有前幾天,加拿大史葛洛眾議員也提到,臺灣防疫的成功,加速了全世界對臺灣成就及能力的了解。不僅如此,包括捷克、澳洲、瑞典等國際友人,也都曾紛紛肯定臺灣的防疫。 總統強調,臺灣的防疫成績可以被世界肯定,這都要歸功每一位防疫工作夥伴和全體國人的團結。這1000天的日子裡,在場的每位防疫夥伴,都有屬於自己的一段防疫故事。 總統舉例,有同仁每天跟時間賽跑,整理疫情統計,準時在下午兩點鐘,讓國人了解最新狀況。也有同仁夜以繼日、沒有時差地和廠商反覆開會,爭取採購疫苗、爭取最快到貨,守護國人的健康。 總統接著表示,還有一些同仁常被指派到全國各地,在第一線管理集中檢疫所。或在疫情的初期,很多同仁詳細地核對疫調資料,找出傳播路徑與化驗結果,阻斷病毒。也有同仁經常開會到半夜,沒時間洗衣服的故事。這1000天來,真的非常不容易,「大家都很辛苦」。 總統認為,每個人的故事,都各有艱辛和挑戰,這些故事累積成臺灣防疫的成果。這1000天的日子,我們沒有被疫情擊倒,反而讓世界看見臺灣應變危機的能力和韌性。因此,她要給大家最高的肯定,也希望大家給自己一個最大的掌聲鼓勵。 總統指出,因為大家的團結努力,這週臺灣的國境也已經開放。前天她與蘇院長一起去桃園機場、昨天她去基隆港,感謝第一線防疫夥伴的辛勞。「我們一起撐過來了」,而且已經做好準備,歡迎旅客來臺灣,歡迎國人回臺灣。 總統表示,開啟國門,讓臺灣往正常生活邁進了一大步,但疫情還沒完全終結。我們仍然要繼續密切監測疫情,要確保醫療量能足夠,要持續提升國人的免疫力,我們仍然要持續做好防疫。相信有所有防疫夥伴,我們一定可以帶領臺灣,一步步穩健邁向正常的生活。 總統說,她在今年國慶演說中提到,我們要給世界一個更好的臺灣。她要再次謝謝所有防疫夥伴的付出,也要謝謝2300萬臺灣人民的團結防疫。這1000天來,臺灣發展的腳步,沒有因為疫情而停下來,我們才能有更好的臺灣。現在,我們更要加把勁,讓臺灣大步前進,「我們繼續加油」。 隨後,總統與蘇院長分別致贈現場防疫同仁「平安蘋果」,象徵「千錘百鍊‧平安幸福」。 包括行政院長蘇貞昌、政務委員兼發言人羅秉成、衛福部長薛瑞元、行政院首席防疫顧問張上淳、衛福部次長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經濟部次長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正祺、交通部次長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彥伯、疾管署長周志浩等均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2年05月02日
赴高雄訪視「送藥到府專案」 總統感謝藥師不辭辛勞守護人民健康
蔡英文總統今(22)日上午前往高雄市訪視「送藥到府專案」,肯定藥事人員不辭辛勞提供送藥到府服務,守護人民健康。 總統抵達楠梓區建佑藥局後,聽取徐偉捷藥師簡報,了解高雄市基層藥局辦理「送藥到府專案」的流程及執行成果。總統也親切與現場藥師寒暄互動,關心他們的工作狀況。總統感謝藥師同仁在疫情期間共體時艱,在防疫第一線扮演重要角色,包括販售口罩、快篩試劑到協助送藥服務,讓民眾可以獲得保護和治療。 接著,總統前往「茶的魔手」飲料店,與店家親切閒聊,關心店家生意狀況,並使用環保杯購買飲品,以實際行動支持在地觀光與消費。 包括高雄市長陳其邁、總統府國策顧問暨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黃金舜、高雄市藥師公會理事長張盈棠、高雄市第一藥師公會理事長劉亮君、高雄市藥劑生公會理事長張振芳、高雄市新高雄藥劑生公會理事長王輝上及建佑藥局負責人徐守正藥師等亦分別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1月01日
總統發表2025新年談話 「以民主厚植國力 迎向世界新局」
賴清德總統今(1)日上午在總統府大禮堂以「以民主厚植國力 迎向世界新局」為題發表2025新年談話。總統表示,現在的臺灣在民主、科技、經濟等各領域表現都受到國際肯定。新的一年,臺灣一定要團結一致,繼續朝正確的方向前進。期待不分中央地方、不分黨派共同努力,讓臺灣能夠站穩腳步,大步向前,創造更輝煌的成就。 展望2025年,總統強調,我們要堅定地走在民主的道路上,持續厚植國力、強化臺灣經濟韌性並深化全球民主供應鏈的韌性,持續均衡臺灣,落實世代正義,讓全民共享經濟發展的果實。我們繼續一起打拚,自信勇敢地迎向世界新局。 總統致詞全文為: 今天是2025年的第一天,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祈願臺灣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百業興隆、人民安居樂業、幸福生活。 回顧2024年,「臺灣尚勇」,充滿挑戰,也充滿榮耀。我們一起經歷了震災和風災,挺住了威權主義持續不斷的挑戰。我們也共享榮耀;臺灣拿下了「世界12強棒球賽」的冠軍,現在,全球各地的臺灣人,都知道這個「Team Taiwan」手勢。 在巴黎奧運,王齊麟和李洋,再次奪得羽球男雙金牌,林郁婷更為臺灣摘下首面拳擊金牌。在國際國中科學奧林匹亞競賽,我們代表隊的6位學生,通通得到金牌,而楊双子著作、金翎英譯的《臺灣漫遊錄》,獲得了美國國家圖書獎,展現出國際級的臺灣文學實力。 我們臺灣英雄,不分年齡、不分領域,在許多國際賽事,都抱回大獎、締造新紀錄,都用傑出的表現詮釋臺灣,讓世界看見臺灣的精神與文化,也讓全體國人都感到驕傲。 各位國人同胞,我們同甘共苦,榮辱與共,我們一起流淚歡笑,我們都是一家人,都是「Team Taiwan」。 我要感謝每一位國人在崗位上的付出,推動臺灣的進步,創造臺灣的榮耀,也讓臺灣有更大的能量,在世界嶄露頭角。 新的一年,我們要繼續讓臺灣更多的故事成為世界的故事,臺灣的成功成為全球進步的動力。 展望2025年,全球將開啟全新的局面;有超過70個國家,在去年舉行選舉,有全新的民意,當各國的政局展開新局、國際的局勢快速變化,臺灣更要繼續以穩健的步伐,向前邁進。 第一,我們要堅定地走在民主的道路上。 臺灣能夠走過黑暗專制年代,到今天成為亞洲民主燈塔的光榮時刻,是許許多多民主前輩犧牲奉獻和全體國人共同努力的結果。民主對臺灣的價值,不只是自由的生活方式、社會多元蓬勃發展的動力,更是外交上贏得國際信任的品牌。 不論臺灣受到任何的威脅和挑戰,民主,都是臺灣唯一的路,只有繼續走,絕不回頭。 國內政黨競爭,是民主政治的一環,但是國內的政治紛爭,必須在憲政體制內,依循民主的方式,才能持續深化民主。 立法院所通過的爭議性法案,行政院有權提出覆議,提供立法院重新審視的空間,憲政機關也可聲請釋憲,透過憲法法庭判決,明確憲政分際,維護憲政秩序,逐步鞏固憲政體制。 人民也有選舉、罷免、創制、複決的權利,可以匯聚更大的民主力量,展現主權在民的真諦。 新的一年,變動的國際局勢對全球民主國家而言,充滿嚴峻的挑戰。當前,俄烏戰爭、以哈衝突仍在進行,中國、俄羅斯、北韓、伊朗等威權政體,更持續合流、威脅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嚴重影響印太及全球的和平穩定。 尤其,臺海的和平穩定是世界安全與繁榮的必要元素。臺灣必須要居安思危,繼續提高國防預算,強化國防力量,展現保護國家的決心。 守護臺灣的民主和安全,人人有責,我們要凝聚每一分力量,來提升全社會防衛韌性,建構能夠因應大型災害、嚇阻威脅侵犯的能力,也要加強反資訊戰、反認知戰的社會溝通,全民拒絕威脅利誘,共同防止境外勢力的惡意滲透。 對內,我們要以民主鞏固民主,對外,我們更要以民主和世界交朋友,確保安全和平。因為臺灣越安全,世界就越安全;臺灣越強韌,世界民主防線就越穩固。 全球民主陣營更應該攜手合作,撐起「民主保護傘」,共尋解決俄烏戰爭、以哈衝突之道,共同維護臺海穩定和印太安全,達到世界和平的目標。 第二,我們要持續厚植國力,強化臺灣經濟韌性,也深化全球民主供應鏈的韌性。 2024年上半年,臺股的漲幅是世界第一,全年的經濟成長率,預期可達到4.2%,位居亞洲4小龍之首。國內投資暢旺,突破5兆元大關,通膨率也逐步回穩。1到11月外銷訂單達到5,366億美元,比2023年同期增加3.7%;1到11 月出口也比2023年同期增加9.9%,達到4,315億美元。 近來也有調查顯示,2024年,企業平均調薪幅度高於2023年,也有超過9成的企業計畫在今年調薪,將創下8年來新高。在在可見臺灣的景氣持續復甦,經濟穩健成長。 雖然總體經濟表現亮眼,但我們依然要關注地緣政治變化、全球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以及紅色供應鏈低價傾銷,對臺灣產業造成的衝擊。 對國家而言,百工百業同等重要,每個產業都強,臺灣國力才會強。中小微型企業是臺灣的經濟命脈,各地工業區的發展,更是創造臺灣榮景的動能,我們也要讓「臺灣製造」的精神,繼續發揚光大。 因此,我們不僅僅要發展高科技產業,行政院也已經提出對策來協助傳統產業和中小微型企業,全面導入科技應用,落實數位、淨零雙軸轉型,以及發展通路,來提升經營體質和生產力。 臺灣必須持續提升經濟韌性。近年來,臺灣對美國、日本、歐洲及新南向國家投資大幅提升,已經明顯超越對中國的投資,這顯示,我們分散市場、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已經有成果,未來更要繼續協助產業立足臺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 與此同時,臺灣也要以民主跟世界一起拚經濟。我們要發揮半導體與AI產業的優勢,鏈結民主國家一起深化民主供應鏈的韌性,也要透過國際合作,不論是在無人機、低軌道衛星、機器人、軍工、安控,或是生技醫藥、綠能科技、新農業、循環經濟等產業,都要掌握前瞻技術,促進多元發展,讓臺灣持續引領全球民主供應鏈的進步,也確保全球民主供應鏈的安全與穩定。 第三,我們要持續均衡臺灣,落實世代正義,讓全民共享經濟發展的果實。 民主就是人民作主,2,300萬人,不分族群、世代、黨派、城鄉,都是國家的主人。 新的一年,我們會繼續推動福國利民的政策,但是中央需要足夠的財源來進行各項措施,因此,我期待《財劃法》的修法,朝野政黨能夠就各自的版本,冷靜再思考,為國家尋求長治久安之道。 從今天開始,基本工資連續第9年調升,月薪從2萬7,470元,增加到2萬8,590元,時薪從183元增加到190元。我們也希望,透過軍公教人員連續2年調薪以及調高加薪減稅優惠,來帶動企業加薪,讓全國人民共享經濟發展的果實。 我也知道,大家都希望繳稅少一點、房租少一點。今年,我們繼續推動減稅,舉例來說,單身的民眾,年所得44萬6千元以下可以免繳稅;雙薪夫妻年所得89萬2千元以下,以及雙薪育有2名6歲以下幼兒的四口之家,如果年所得146萬1千元以下,也都不必繳稅。租金補貼戶數也會從50萬戶擴充到75萬戶,讓大家生活負擔少一點。 今年,「文化幣」的發放年齡,從16歲下修到13歲。13到22歲的年輕人,都可以獲得政府補助,進行藝文體驗。而「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即將上路,讓更多臺灣年輕人圓夢,可以到世界各國學習與交流。 我們更要成立「運動部」,讓年輕人在運動場追逐夢想,同時積極發展運動產業,推廣全民運動,讓國人更健康。 今年,臺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我們要推動「長照3.0」,提供長輩更完善的照顧,也將擴大癌症篩檢的對象和服務,繼續打造「健康台灣」。 另外,今天開始,臺灣正式實施碳費制度來接軌國際,落實2050淨零排放目標。我們也要繼續邁向「均衡台灣」,在上個月,行政院啟動的「兆元投資國家發展方案」,以及提出的「六大區域旗艦計畫」,都是為了要繼續擴大投資公共建設、發展地方的特色產業,來縮小城鄉與貧富差距,讓人人都可以安居樂業。 各位國人同胞,現在的臺灣,在民主、科技、經濟等各領域的表現,都受到國際的肯定。這證明了國家發展的方向正確。 新的一年,臺灣一定要團結一致,繼續朝正確的方向前進。我們期待,不分中央地方、不分黨派共同努力,以人民福祉為優先,讓國政順利推動,臺灣能夠站穩腳步,大步向前,創造更輝煌的成就。 新的一年,我們還有更多精采的臺灣故事要告訴全世界,讓海內外的臺灣人,一次又一次為臺灣的榮耀一起歡呼喝采。 「臺灣尚勇」!我們繼續一起打拚,自信勇敢地迎向世界新局,謝謝大家! 包括副總統蕭美琴、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副秘書長何志偉、張惇涵等亦在場陪同。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