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9年03月12日
出席植樹節活動 副總統:為後代子孫保護森林、落實造林 與自然生態達成共存共榮的正向循環
副總統出席「『森活大樹聚』植樹節活動」

陳建仁副總統今(12)日上午前往臺中出席「『森活大樹聚』植樹節活動」,親手種下臺灣中部原生樹種,象徵政府對都市造林及原生植物復育的重視,也期待能有更多企業、團體、社區及個人,共同攜手營造都市生態環境,與自然生態達成共存共榮的正向循環。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植樹節,在春暖花開的季節,我們特別將植樹活動移師到氣候穩定、非常舒適的宜居城市-臺中市來舉辦,真的非常有意義。尤其,今天現場有許多大朋友和小朋友,希望可以和他們一起種下希望的樹苗,共同來復育臺灣中部的原生樹種。

副總統指出,今年的植樹活動,以「樹木保護、都市林」為主軸,並以「森活大樹聚」作為主題標語,延續2010年「里山倡議」及2017年正式啟動的「國土生態綠色網絡建置計畫」精神,呼籲國民在重視經濟與便利同時,應顧及這片土地上動植物的生存與永續發展,使人類和自然生態達成共存共榮的正向循環。

副總統進一步說明,為了呼應今年聯合國國際森林日主題「森林與生物多樣性」,我們也透過復育原生樹種,針對留存木進行修枝、除蔓及土壤環境改善等護樹工作,以營造複層林景觀,增加生物多樣性。同時串聯周邊大楊油庫休憩公園、大楊國民小學以及在地居民等,將植樹護樹納入生活,鼓勵大家共同營造都市生態環境,關心生活周遭,希望在城市中也能有大樹成群的樣貌。

副總統說,臺灣有75%的人口居住於都市城鎮,都市樹木與民眾關係極為密切,隨著國人對於都市綠化及生活品質的要求提高,開始意識到「都市與森林共存」的重要性;都市林具有改善生態環境品質、維護都市生態系統穩定、提升國人生理健康與美化市容的功效;更重要的,歷史悠久的都市林還是一種融合人文歷史的文化資產,不但有助於社會教育,也是提升全球競爭力的重要評估指標之一。

副總統也提到,植樹造林政府責無旁貸,但我們也希望有愈來愈多的企業、團體、社區還有個人,共同攜手營造都市生態環境。近年來全球氣候變遷十分劇烈,從澳洲高溫乾旱導致的森林大火,就可以看出各種極端氣候出現的頻率愈來愈高,面對氣候變遷,任何人都無法置身事外,愛地球、愛森林是每個人的責任。

副總統強調,臺灣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生態環境與森林資源,森林總面積將近220萬公頃,覆蓋率佔陸地面積的60%,現今我們可以生活在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美麗島嶼,都是前人一代接一代的不斷努力所保留下來的,做為後代子孫,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保護森林,持續落實造林、優化生態、守護景觀,順應世界森林永續經營與環境保育的潮流,將大自然與土地的智慧傳承給下一代的子孫。

最後,副總統祝福我們的國家持續根植厚土、抽枝展葉、開花結果,讓我們的家園既健康又美麗,每個人都健康平安,即使面對很多挑戰,但當大家團結在一起的時候,我們的未來就是像彩虹一樣的燦爛,充滿無限的美好。

包括立法院副秘書長高明秋、司法院副秘書長葉麗霞、考試院副秘書長袁自玉、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農委會林務局長林華慶、臺中市副市長令狐榮達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相關新聞
詳細內容
114年07月10日
總統赴雲林視察農作災損 期盼不分朝野黨派共同協助農民儘速復耕
受到丹娜絲颱風帶來強風及豪大雨造成雲林縣農產受損,賴清德總統今(10)日下午前往視察食用玉米及短期葉菜受損情形。總統強調,政府會秉持「從優、從速、從寬、從簡」的原則,核予農民天然災害現金救助,將貸款利率從1.415%降到0,並輔導農民儘速復耕。農民對臺灣的貢獻非常大,期盼大家團結一致,不分朝野黨派,中央與地方一條心,共同照顧農民、解決各項問題。 總統抵達雲林後,除聽取農業部農糧署說明災損情況及災後支持措施外,並先後前往元長鄉、二崙鄉,實地視察食用玉米及短期葉菜受損情形,同時了解當地農民心聲及意見。 總統表示,此次颱風讓雲嘉南地區受創嚴重,面對災情,中央政府的各項應變工作比以往更加積極,也提高對農民照顧的項目,落實不分地方或中央,秉持「從優、從速、從寬、從簡」的原則辦理。稍早農業部陳駿季部長提到,目前雲林縣已有33項符合農業天然災害救助項目,有別以往由地方向上提報,本次則由中央直接調查及公告,縮短農民復耕時間,對農民提供更直接的照顧;至於雲林是否採全品項救助,將由農業部與專家委員進行討論。 總統說,在利息補貼方面,農業部已將貸款利率從1.415%降到0。此外,針對風災損壞的溫網室補助也由5成提高到8成,代表中央重視地方政府及立委反映的意見,也希望迅速降低災損,讓農民儘速復耕、恢復正常生活。並請農業部農業試驗所提供輔導,避免再度滋生病蟲害。針對有機肥料、清理農場等補助,農業部刻正提供相關協助,只要政府做得到就會盡量做。 總統提到,雲林縣是臺灣的農業首都,農民很辛苦,對臺灣貢獻良多,政府一定會照顧、關心農民。面對天然災害,期盼大家團結一致,不分朝野黨派,一起照顧農民;中央與地方一條心,共同解決各項問題。 包括農業部長陳駿季、立法委員丁學忠、劉建國、張嘉郡及雲林縣長張麗善等亦陪同是項行程。
詳細內容
114年05月23日
總統出席亞洲綠色成長論壇開幕儀式 揭示政府從產業、資金及人才著手 打造穩健綠色成長路徑
賴清德總統今(23)日上午出席「臺灣綠色成長啟動暨亞洲綠色成長論壇開幕儀式」時表示,今天的論壇見證「綠色成長聯盟」正式啟動,以及「臺灣綠色成長基金」和「清大永續學院」揭牌等三項重大里程碑,象徵政府將從「產業力量、資金動能、人才支柱」著手,為臺灣打造一條穩健的綠色成長路徑,期盼以行動告訴全世界,臺灣不只是參與者,更是貢獻者,我們有決心與技術,讓臺灣和世界邁向更永續、更美好的未來。 總統致詞時,首先歡迎來自日本的貴賓,參與今天的盛會,也感謝在座每位好朋友及所有單位共同支持臺灣,與政府一起努力推動臺灣綠色成長。並表示,「綠色成長與2050淨零轉型」是國家發展的核心戰略。他上任後,在總統府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過去近一年來,集結各方的意見和力量,提出國家減碳新目標及 「臺灣總體減碳行動計畫」。 總統說,在週二的執政周年談話也強調,臺灣將會落實2050淨零排放的願景,和全球一起追求永續成長、繁榮發展。今年臺灣正式邁入「排碳有價」的時代,不僅展現我們對環境成本的重新認識,也象徵臺灣的經濟體系,正式與國際碳市場接軌。 總統指出,透過今天論壇我們共同見證三項重大里程碑。第一、「綠色成長聯盟」正式啟動,這個聯盟是環境部邀集國內17家企業及相關部會共同組成,建立起公私協作平台,讓臺灣的減碳行動,有更強大的後盾。未來「綠色成長聯盟」也將與日本「綠色轉型(GX)聯盟」的專家,展開深度對話,臺灣和日本將會以「淨零策略夥伴」關係,展開亞洲綠色成長論壇,攜手邁向淨零轉型。 總統進一步指出,第二、「臺灣綠色成長基金」正式揭牌啟用。環境部將投入100億元資源,以政府帶動的方式,專責投資在淨零永續新興產業,推升經濟綠色成長的新動能。第三、見證「清大永續學院」揭牌,這是全臺灣第一個以永續為核心價值的學院,未來該學院將與政府共同培育綠領人才,推動科技創新與產學合作,開創氣候教育與研究新局的新里程碑。 總統說,這三項里程碑代表我們從「產業力量、資金動能、人才支柱」來著手,為臺灣打造一條穩健的綠色成長路徑。從高碳經濟邁向淨零社會,絕非一蹴可幾,而是需要完整的治理架構、持續性的政策,並且結合產業、學研機構、民眾團體,以及全民的共同努力。 總統強調,未來,政府將繼續透過「臺灣綠色成長基金」、「綠色成長聯盟」,支持具有減碳潛力與產業連結的創新技術,加速碳市場制度與國際接軌,讓臺灣產品走得出去、創造產品綠色成長的價值;政府也會加速努力,透過綠色職能訓練、技職轉型,到大專院校合作、投資人才,讓更多年輕人投入綠領職涯,一起實現臺灣綠色成長的願景。 總統表示,「轉型」雖然聽起來艱鉅,但只要「有信念」、「有策略」、「有資源」、「有團隊」,在全球淨零經濟的競賽中,臺灣一定能奪得先機,揮出減碳創新、綠色成長的好成績,並再次感謝大家的支持與貢獻,一起以行動告訴全世界,臺灣不只是參與者,更是貢獻者,我們有技術、決心、更有企業與民間的力量,能夠開創綠色成長的無限可能,讓臺灣和世界邁向更永續、更美好的未來。 隨後,總統與現場貴賓一起進行「綠色成長聯盟」啟動儀式,及「台灣綠色成長基金」、「國立清華大學永續學院」揭牌儀式。 包括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劉鏡清、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吳誠文、環境部長彭啓明、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彭金隆、日本臺灣交流協會總務部長柿澤未知、日本GX推進機構理事高田英樹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4月22日
總統接見環團代表 盼與環團攜手努力 促進臺灣永續發展、永續未來、永續幸福
賴清德總統今(22)日上午接見「2025第22屆全國NGOs環境會議」環保團體代表,說明政府推動淨零轉型與韌性社會的決心與對策,並感謝環團夥伴協助政府推動各項政策,讓臺灣在面對轉型挑戰時,也能兼顧環境正義、產業轉型以及社會大眾的福祉。期盼未來密切合作,促進臺灣的永續發展,為臺灣的永續未來、永續幸福攜手努力。 總統致詞時表示,去年蔡英文總統邀請他,一起和各環保團體代表見面交流。當時他承諾新政府上任後,會繼續和環團夥伴一起奮鬥守護國家環境。今天非常高興能夠在「世界地球日」這天,和大家再次相聚、交換意見。 總統說,現場的各位先進長年以來,為了守護臺灣這塊土地盡心盡力,做出許多重要的貢獻,讓他相當欽佩。他也非常感謝環團夥伴協助政府推動各項政策,希望未來與大家密切合作,促進臺灣的永續發展。 總統指出,氣候變遷是21世紀全世界面臨最嚴峻的挑戰,我們現在所經歷的每一年,都可能是最熱的一年;極端氣候不僅僅衝擊民生與產業,也威脅到國家安全和全球穩定。因此,去年他上任後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希望透過跨領域、跨世代、跨主張的多元對話,誠實面對問題、務實提出對策、踏實解決問題,也展現出政府推動淨零轉型與韌性社會的決心。 總統進一步指出,在今年1月的會議上,行政團隊已經提出國家減碳的新目標,也就是相較於2005年,臺灣2032年減量32%加減2%以及2035年減量38%加減2%。這個臺灣NDC3.0的Beta版本,是由行政院鄭麗君副院長帶領行政院永續會淨零小組,與各部會、專家學者密集開會、討論的結果。先是檢視各部會「由下而上」提出的自主減碳行動計畫,減碳量仍有不足,於是再「由上而下」,由行政院淨零小組提出六大部門的減碳旗艦計畫,進一步增加減碳量,希望以更有彈性的節奏,邁向2050年淨零轉型的目標。 總統強調,政府有決心,也有目標、有期程、也有編列預算。針對這個新目標積極與各界討論、凝聚共識,包括在上週,環境部已經舉辦兩場社會溝通會議。他也非常感謝許多環團夥伴協助政府制定目標。 總統認為,要穩健邁向2050淨零排放,政府也必須確保能源供應的穩定。因此我們要推動「第二次能源轉型」,強化深度節能、再生能源以及儲能技術發展,建構多元且具韌性的能源體系;同時持續加強臺灣因應極端氣候風險的調適機制,提升國家永續發展的韌性。因此行政院已經核定「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從2023年到2026年投入超過4千億元,推動126項具體行動。 總統提到,政府也會透過《氣候變遷因應法》,從國家的層級推動永續教育,增進全民對淨零與調適的共識。讓我們在邁向淨零的路上,不遺漏任何人,落實公正轉型與世代正義。而為了培育企業所需的人才,上個月環境部已經結合全國28所大專院校,共同成立「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聯盟」,積極推動綠領教育,提升臺灣的國際競爭力。 總統說,除了他提到的這些政策方向,今天要討論的議題非常多,來自各個團體的建言多數都已經在列管、溝通或執行當中,他會請各部會以積極的態度來處理,待會也歡迎大家踴躍發言。例如,在臺東達仁鄉有著全臺殼斗科物種密度及多樣性最高的地區。這兩年多來經過大家的倡議,透過政府和民間的攜手努力,針對143公頃的核心區域,農業部已經完成接管46公頃,未來將運用國際最新的保育共生地(OECM)機制,與民間共同合作,將珍貴的生態系完整保存下來。 總統也提到,上週環境部發布了濁水溪揚塵治理的成效。長年以來,雲林海邊的鄉親因為揚塵問題,常說當地「吃飯要配沙」。他擔任行政院長時就注意到這問題,政府從2018年開始到2023年,以2期6年整治,投入水利、造林、防災應變等工作,讓濁水溪揚塵事件天數大幅改善92%。去年政府持續推動第3期行動方案。現在「吃飯配沙」這問題已經不存在了,我們解決了百年來嚴重的環境問題,展現韌性及調適成效。 總統表示,他說過,臺灣的成功將成為世界進步的動力;而臺灣要落實氣候治理、永續發展,各位先進、好朋友都扮演了關鍵的角色。接下來,政府需要繼續借重大家的專業,與政府群策群力、擬定戰略,在制度內交流、對話,一步一步實現改革,讓臺灣在面對轉型挑戰時,也能夠兼顧環境正義、產業轉型,以及社會大眾的福祉。 最後,總統再次感謝環保夥伴的投入和付出,讓我們為臺灣的永續未來、永續幸福,攜手努力。 隨後,總統與環團代表共同聽取環境部長彭啓明簡報「全國NGOs建言溝通平台辦理情形」及「國際趨勢與我國淨零轉型策略」,並接受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理事長陳椒華代表遞交《全國NGOs環境會議建言書》。接著在聽取台灣公民參與協會創會理事長何宗勳報告「針對『溝通對話平台』之優化建議」後,與環團代表進行意見交流。 總統裁示時,首先感謝各位先進今天提供許多寶貴的建議。並期待未來持續透過公私協力,為臺灣的環境治理以及永續發展方向,凝聚更大的共識。對於環保團體提出的建議與執行方案,他要請環境部持續列管、追蹤,也請相關部會持續和大家討論、溝通,有進度就向各環團說明,有困難的部分也請大家一起解決。 總統也提出幾點方向,希望和大家一起努力。第一,持續強化能源安全。能源安全就是國家安全。我們要積極推動第二次能源轉型,從提高能源自主,到強化能源韌性,以確保能源安全,都是政府持續努力的工作。 總統進一步說明,因應美國公布新的關稅政策,對美國提高採購,包括天然氣、石油等國家必要能源,既是接下來臺美雙方關稅談判的重點,也是臺灣強化能源自主、能源韌性的重要環節,希望能夠得到大家的支持。 總統接著指出,第二,核能議題需要凝聚共識。各界對於核能議題有很多的討論。政府當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持續穩定供電、開發多元綠能,同時也不排除任何有助於淨零的方案。行政團隊一貫的立場,就是對未來新的、先進的核能技術,保持開放的態度。並且重申,任何的政策變更都必須滿足核安、核廢、社會共識三個重要的前提,才有可能進行。 總統也提到,第三,持續推動綠能除弊的工作。除了積極執行綠能掃黑肅貪的「靖平專案」以外,行政院也已經成立「打擊妨害綠能產業發展犯罪聯繫平台」,鼓勵業者與民眾對不法情事提出檢舉,檢調單位接獲舉報就立即全力偵辦。 總統強調,推動再生能源的發展,是提高臺灣能源自主非常重要的一環,也是國家重要的政策。因此,我們絕對不容許不肖分子從中牟利,不論哪個黨派、哪個團體,利用國家政策來謀取利益,政府一定會嚴懲、嚴辦,絕不寬貸,讓綠能政策的推動能夠更加順利。 總統說,我們對於破壞環境的犯罪行為絕對零容忍。面對常見的非法棄置廢棄物惡行,他會責成行政團隊再努力,檢警調環要一起聯合查緝,守護美麗的臺灣。其他大家關注的議題和個案,我們會繼續加強合作,一起找出對策,讓環保工作能夠發揮更大的成效。 今日與會團體代表包括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台灣公民參與協會、台灣環境保護聯盟、荒野保護協會、台灣公民參與協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台灣生態學會、公民監督國會聯盟、關懷生命協會、惜根台灣協會等,以及2025年環境保護終身成就獎得主徐光蓉與釋昭慧。另外,總統府國策顧問施信民、環境部長彭啓明、財政部長莊翠雲、農業部長陳駿季、海洋委員會主任委員管碧玲、內政部次長董建宏、教育部次長張廖萬堅、法務部次長黃世杰、經濟部次長賴建信、文化部次長徐宜君、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李怡德、國防部作戰計畫參謀次長室次長連志威及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副秘書長張惇涵等也在座。
詳細內容
114年04月18日
總統與養殖產業業者座談 強調政府不會犧牲任何一個行業 一定會持續做農漁業的後盾
賴清德總統今(18)日上午前往嘉義與養殖產業業者座談,針對政府因應美國關稅政策提出相關對策,聽取業者的意見,希望讓政策對農漁業更有保障。並且強調,政府不會為了談判,犧牲任何一個行業,農漁業是各行各業的起家厝,政府一定會持續做農漁業的後盾,相信只要團結打拚,臺灣一定會更強、更勇、更好。 總統致詞時,首先感謝養殖產業業者們放下手邊工作參與今日座談。並指出,川普總統在臺灣時間4月3日凌晨宣布對全世界的對等關稅政策後,行政院即在4日下午召集各部會舉辦記者會,宣布「9大面向、20項措施,總經費880億元」的產業支持計畫,照顧受影響的產業,其中針對農漁業方面也有3大面向、6大措施、180億元的經費,用來照顧及支持大家。 總統說,他在4月5日及6日下午,分別接見ICT產業及中小型企業代表,聽取他們的意見,並在4月6日以錄影方式向國人說明政府將以五大策略因應美國的對等關稅政策。第一、籌組談判小組爭取降低關稅;第二、落實產業支持計畫;第三、提出中長期經濟發展計劃;第四、「立足臺灣、布局全球」的同時,加強對美國的投資,讓臺灣產品有機會行銷全世界;第五、他會與行政院卓榮泰院長及相關部會,造訪臺灣各地,聽取各產業意見。他也請大家在稍後座談時,可以針對政府所提出的對美談判策略給予意見,讓農漁業更有保障。 總統強調,「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政府不會為了談判,犧牲農漁業,每個行業都很重要,犧牲任何一個行業就會影響社會一部分的人。對政府來說,各行各業都很重要,農業、漁業是各行各業的起家厝,一定要優先照顧。 總統提到,最近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成功培育世界第一批土魠魚人工種魚,土魠魚是很有經濟價值的魚類,過去要到澎湖外海捕抓,現在可以自己養殖,未來順利的話,包括虱目魚、臺灣鯛、鱸魚、龍膽石斑,土魠魚等,對歐美國家都是很好的魚類產品。 最後,總統再次強調,政府做農漁業後盾的決心不會改變,會繼續支持農漁業,相信只要大家團結,一定可以度過難關。就像過去在COVID-19期間,在大家的努力及政府支持下,臺灣鯛占美國市場由6成成長至8成。期盼大家不因眼前的困難就喪志,要將困難、挑戰當作機會,讓我們更強、更勇、更好,「我們大家一起打拚」。 包括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農業部次長黃昭欽及嘉義縣長翁章梁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3月23日
副總統出席箭筍趣活動 以實際行動支持花蓮農特產品
蕭美琴副總統今(23)日上午前往花蓮光復鄉出席「2025慢遊箭筍趣」活動,參觀在地農特產品攤位,以實際行動表達對活動推廣優質農產的支持。 副總統抵達活動會場後,逐ㄧ參觀現場農特產品攤位,包含稻米、雞蛋及箭筍等。副總統也親自購買箭筍表達對農民的支持與鼓勵,並與現場民眾親切互動,盼透過活動行銷宣傳,將花蓮優質農產推廣出去。 包括花蓮縣光復鄉鄉長林清水、光豐地區農會理事長王金財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01日
因應美國對等關稅政策 總統強調將持續爭取對臺更合理稅率 並透過支持方案協助中小企業因應
賴清德總統今(1)日上午於總統府針對因應美國對等關稅政策發表談話,向國人說明與美談判已經完成技術性磋商,但因為最終總結會議尚未進行,所以20%為暫時性關稅,後續仍會持續爭取更有利、更合理的稅率,美國政府也表達意願與臺灣再進行談判。此外,政府也會透過「因應美國關稅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協助中小企業因應美國關稅政策。 總統致詞時表示,稍早美國政府通知我國談判代表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臺灣暫時性關稅為20%。自4月2日美國對世界各國進行新的關稅政策後,臺灣積極和美國政府進行四次實體談判及多次視訊談判,過程雙方均展現誠意,秉持解決臺美貿易逆差、創造臺美互補互利的方向進行談判。 總統指出,談判截至目前為止,雖然已獲致階段性成果,由32%調降為20%,但20%稅率從一開始就不是臺灣談判的目標,希望在後續談判爭取對臺灣更有利、更合理的稅率,美國政府也表達意願與臺灣進行談判。目前已經完成技術性磋商,但因為最終總結會議還沒有進行,所以並沒有得到最終稅率,這也是暫時性關稅的由來。 總統感謝行政院鄭副院長及楊珍妮政務委員率領的談判團隊,這幾個月來非常辛苦,不管是在臺灣或美國都隨時待命;他以及蕭副總統、國安會吳釗燮秘書長、行政院卓榮泰院長、總統府潘孟安秘書長等相關首長,也都在臺灣隨時支援美國談判代表的談判工作。 總統表示,不管稅率最後如何,對臺灣產業勢必會帶來衝擊,非常感謝行政院卓院長在4月4日提出「因應美國關稅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並且進行20多場產業座談,特別預算亦由880億元提高至930億元,此項特別條例已送立法院審議完畢,希望行政院盡速將預算需求送至立法院審議,讓特別預算盡速執行,協助中小企業因應此次新的美國關稅政策。 包括副總統蕭美琴、行政院長卓榮泰、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政務委員楊珍妮等亦出席是項記者會。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