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0年06月17日
總統參加台大法律學院畢業典禮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下午參加台大法律學院畢業典禮,並應邀致詞。
總統致詞內容為:
最近水扁以「貴賓」的身份參加許多學校的畢業典禮,但都不如今天,以台大法律學院「校友」,更重要的是畢業生「家長」的身份參加畢業典禮,來得更高興。看到自己孩子的成長和進步,這是為人父母最大的快樂,水扁在此願與在座的畢業生家長,分享這份喜悅!
二十七年前,水扁在此地點畢業,二十七年後的今天,個人的兒子也在此畢業,水扁唯一能做的就是幫他打領帶。希望再過二十七年後,水扁的孫子也能在此畢業。「一日為台大法律人、終身為台大法律人」,這二十七年來水扁一直記得老師們的教誨,不敢或忘。個人也因此創下多項紀錄,是第一位法律人出身的台北市長;也是第一位法律人出身的中華民國總統。觀之目前政壇,副總統、行政院長、北高兩市市長等等,也都是出自台大法律人,身為台大法律人是我們的榮耀,更是我們的壓力和責任,水扁一定會全力以赴,不會讓師長們失望、沒面子。
看到在座這麼多的法律人,即將投入服務社會的行列,水扁常想什麼才是我們法律人的「理想典型」,是伸張正義、不畏強權?還是濟弱扶傾、務實理性?記得美國開國元勳富蘭克林,曾在自傳中說過:「我一生中最討厭和律師當朋友,因為他們老是想靠辯論贏過你!」
這雖是一句戲謔的話,也與台灣社會多數人的認知不同,但他的確提醒我們,在恪守法律之外,必須有更高的行事準則,才能讓生命有更深沉的內涵,畢竟法律只是社會道德的最低標準。這讓我想起聖經裏,耶穌為一位法律教師,所講的「好撒馬利亞人」的故事。
撒馬利亞位於猶太和加利利之間的地區,住在該地的猶太人與外族通婚,血統混雜,因此,一般猶太人都不喜歡撒馬利亞人,且彼此敵視,不相往來。
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到耶利哥城去。途中,遇到幾個強盜,搶走他所有的東西,並用木棍將他打得半死,棄置地下,走了。
有一個在聖殿工作的猶太祭司經過,看見這個人,卻裝作沒看見,從另一邊走了。
過了不久,又有一個在聖殿工作的利未人經過。他看一看這個受傷的人,也走開了。
後來,有一個撒馬利亞人也從那經過,他看見這個人,於是走上前去。他把那人的傷口洗乾淨,然後用紗布包好。並把那人帶到一家旅店療傷。
講完這個故事,耶穌問那法律教師說:「這三個人當中,誰是那受傷者的真正鄰居呢?」
法律教師回答說:「就是用愛心照顧他的撒馬利亞人。」
耶穌說:「這樣,你照著好撒馬利亞人的榜樣去做吧。」
祭司和利未人都是猶太人,是特別挑選出來在聖殿工作的人。他們熟識法律,又嚴謹的遵守一切的規條,而依照猶太法律規定,接觸到死人就不潔淨,得不到上帝的喜悅。因為過度的死守猶太法律,而讓他們忘卻人性的基本良知與責任,不能適時關心周遭的鄰人,最終當然也得不到上帝的垂憐。
在「自我」與「利他」間,這將是各位未來進入社會,常需面臨、反省的課題,希望「好撒馬利亞人」會是各位的抉擇。此外,這個故事也提醒我們,愛心與血統、職位無關,不要讓社會的既定偏見,影響我們對人事的判斷。這兩者都是當前台灣社會最需要的認知與特質。
今天,水扁以一個父親的心情說這些話,最後,也以一個父親的心情,祝福各位鵬程萬里。謝謝!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