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9年01月18日
總統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專訪內容

蔡英文總統109年1月14日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專訪,針對總統大選、兩岸關係、臺美關係、國防、外交等議題,回應媒體提問。

專訪問答內容如下:

問:撇開時間表和現實問題,就原則上,您是否贊成臺灣正式獨立?

總統:現實和現況是,功能上我們已經是獨立的國家,我們有自己的政府及總統選舉,這確實是說明我們擁有主權的一種方式,人民可以選出自己的領導人。實質上我們已經是一個國家。

問:會不會有一天,臺灣作為主權國家存在的事實,必須明確地用臺灣來稱呼,用正式宣布獨立的方式來表達?

總統:我們沒有需要再次宣布自己為獨立國家,因為我們已經是獨立的國家了,我們稱自己為中華民國臺灣,我們有自己治理國家的制度,我們有政府、軍隊和選舉,正如您所見證到的總統大選。

問:大多數人認為中國在您的勝選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為何中國議題是選民投票的重要因素?

總統:我認為這場選舉不只是與中國有關,也攸關許多國內議題,還有價值的選擇。當然,中國在此次選舉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最後,總統或角逐總統的候選人必須展現有能力治理這個民主國家,以及有能力發展經濟,讓我們的經濟更具競爭力。還有,總統候選人必須證明,他們有能力照顧這裡每一個人,確保臺灣有平等。所以,人民對下一任總統有很多的期待,你必須端出政策,讓人民感受到這是接下來四年他們要的領導人。當然,人民也要確定總統可以處理好中國問題,好讓我們能繼續保有自己的認同,自己的主權,並且得到世界的敬重。同時,總統也必須有能力處理與中國的關係,讓關係可以穩定。

問:有人認為,中國威脅向來就一直潛藏著,但這次為何更加顯著?

總統:過去3年多來,我們看到中國的威脅加劇,他們採取各種行動,包括軍事演習以及艦艇或軍機繞臺,手段更甚以往,威脅的強度與日俱增,再加上香港發生的事,也讓人民更切身感受到這個威脅的真實性,而且越來越嚴重。

問:臺灣前任總統馬英九在維持民主的同時,在經濟及文化上,也和中國建立較密切的關係,用持續模糊這個島嶼地位的小代價,這個做法難道不好嗎?

總統:局勢已經改變了,模楜已經無法再奏效了。我們現在面對非常不同的情勢,前政府用來保有兩岸空間的模糊條件已經不存在了,我們必須思考這樣的局勢變化。人民的期待,國際政治的變化,以及潛在的區域緊張關係。兩岸關係已不再是兩岸間彼此的關係而已,而是區域局勢的一環。現在的局勢比以往更加複雜。

問:貴黨也談論過中國介入的危險,您能取得壓倒性勝利是不是顯示上述的情況被誇大了?

總統:我不會說這是一場壓倒性的勝利,應該說是令人信服的勝利。我們從上次的地方選舉學到教訓,那次選舉流竄許多假訊息、惡意的謠言,以及其他很多影響臺灣人民觀感的作為,結果就是,那次選舉我們受到重大的挫敗。

問:所以,您相信那些都是來自中國?

總統:是的,有很大部分。因此在選舉後我們進行了通盤檢討,提出了一套制度強化政府澄清事情的對應能力,也修訂了蠻多法律,讓散播或製造假訊息的人必須負責。

問:有些評論家擔心,這種作法可能被用來打擊言論自由。

總統:沒錯,因此我們會很謹慎的維持平衡,一方面提醒人民不要散播謠言,但同時也保護自由公民所享有的言論自由。

問:您不認為過去模糊臺灣地位的妥協作法,可以讓兩岸繼續共榮?

總統:現在情勢非常不同,我認為雙方必需對未來嚴肅思考,一起找到共存的方式,維持臺海和平穩定。

問:您提到中國日益增加的壓力,您認為目前戰爭的風險為何?

總統:任何時候都無法排除戰爭的可能性,但你必須做好準備,發展自我防衛的能力,但除了軍事準備外,更重要的是,你必須得到國際的支持,所以我們採取了不挑釁的態度,因為我們不想挑釁對岸,讓情勢更糟,或給對岸藉口為所欲為。所以,我們不挑釁,就某種程度而言,我們認為我們在回應對方挑釁行為時,還蠻溫和的。

問:臺灣準備好自我防衛了嗎?臺灣是否能夠承受軍事行動?

總統:我們非常努力地強化自我防衛能力,我確實認為我們有相當不錯的能力,對中國來說,侵略臺灣或試圖侵略臺灣將付出很大的代價。

問:您是否有信心,當最壞的情況發生時,美國會前來協助?

總統:我們向來與區域的友人一起合作,維持區域的和平穩定,因此,我們也將持續和他們一起努力,讓區域可以維持和平與穩定。

問:您既然採取這樣的立場,擺脫中國的影響,設法與美國建立同盟關係,並強化臺美關係,有些人會問:好處是什麼?仍然沒有跡象顯示美國會和臺灣簽訂自由貿易協定,而中國卻可能會因您的立場而懲罰您,因而損害臺灣與中國的經濟關係,這些後果是否會使經濟蒙受其害?

總統:在變局中隨時都有風險,也有挑戰和機會,目前我們算適應良好,也因為活用情勢而獲益。因為這些情勢變化,實際上我們獲得很多機會。

舉例來說,因為中美貿易衝突,許多在中國的投資者現在回到臺灣,我們鼓勵他們回流。

他們回來在這裡建立先進、高階的製造能力,為我們下階段的經濟成長帶來動力,並與臺灣的產業鏈結,我們試著將這個機會的利益最大化。隨著這股資金自中國回流,我們的經濟前景比一般預期的還要好。

問:我們稍微談一些您的勝選。有些人認為這不僅是比較重要的問題,這是來自中國的直接戰略挑戰,而且臺灣也已經有一些變化,尤其是年輕世代身分認同的問題。

總統:我認為年輕一代已有自己的認同,並且也習以為常。我們自己就是一個國家,所以出現任何違反這個認知的時候,他們會站起來說,「我們無法接受」。他們看到了香港的情形,感受到來自中國的威脅是真實且嚴重的,他們必須站出來表達他們的感受,而他們認為表達感受的最佳方式就是去投票。

問:您相信在「一國兩制」模式下,香港的自由正遭受到侵害?

總統:是的,我是這樣認為,過去曾有一段時間,這裡的人們很羨慕香港人民,因為他們在英國的統治下享有這麼多的自由。但1997年後,事情有了很大的轉變,如我們大家所目睹的,最近警察對香港抗議民眾所採取的行動,人民真心認為,這不是他們想要見到的,一個社會不應該有這樣的警察。

問:您期待北京對您的勝選有何反應?

總統:他們應該認真思考選舉結果所表達的人民期望,這是臺灣人民發出的強烈訊息,他們不喜歡一直被威脅,他們不喜歡一直被打壓。我們的人民很自豪,我們的生活在各方面都很成功,我們有成功的民主、有亮眼的經濟,我們值得中國的尊重,所以我認為中國應該很認真的思考,這裡的人民透過選舉想要傳達的想法是什麼。

問:您在選後表示,希望回到對話。要如何開始?您認為可以提供什麼給北京,才能回到對話?

總統:我認為中國需要坐下來思考,準備好面對現實。這是關鍵,如果他們還沒準備好面對現實,我們無論提議什麼,都沒辦法讓他們滿足。

問:臺灣目前有15個邦交國。您覺得可以維持住這個數字嗎?

總統:中國絕對不會停止奪取我友邦的企圖。然而,我們也會竭盡所能地維繫我們的邦交國。

問:有批評者認為,您沒有展現誠意才會引發中國做出這樣的反應。

總統:我的確認為建立信任是必要的,而我擔任總統3年多以來,在處理與中國關係方面還蠻理性的,克制不做一些被視為是挑釁的行為,我們維持現狀。雖然許多人認為我們應該要做得更多,但在過去三年多來,我們一直告訴中國,我們維持現狀的政策沒有改變,我認為這就是我對中國的善意

問:您是否覺得對一些柔性議題負有責任?特別是您成功通過婚姻平權法案,當再回首檢視時,您會否將其視為最大成就?

總統:不,我認為我做了蠻多人民最終會了解是對國家有益的事情,例如年金改革,當然過程很痛苦,但最後,我們有公職人員的年金制度,能確保領得到退休金,不必擔心破產;當然同性婚姻議題最初意見非常分歧,但我們還是經過很痛苦的過程才完成;我們也做了很多事來改革司法,讓司法更具公信力,但這個挑戰更大,需要更多時間,但已經在進行中了,希望我們的速度夠快,在第二任期結束前能有具體結果;另外,綠能也是我們非常重視的,我們有離岸風場計畫,能讓能源供應更潔淨,我們也將建立風電相關產業,我們將會是亞洲第一個具備此項能力的國家。事實上,我們正在做一些不是臺灣政治人物傳統上會做的事,但我們正在做。

問:您未來四年的願景為何?

總統:我想讓這個地方更民主,在經濟方面更具競爭力,成為世界上主要的經濟推手之一。在進步價值方面,我們也做了蠻多事,最終將使臺灣成為亞洲最進步的國家。

問:有關廢除死刑呢?

總統:這是一個很棘手的議題。

問:您支持哪一方?

總統:這或許是人們一直想要達成的目標,但問題是這裡大多數的人都不支持。要改變人民的思維,需要很長一段過程與時間,實際上,在民主社會中,需要人民能接受這些想法,才能採取行動。我想在人民有足夠的信心,覺得可以放心之前,我們很難有足夠的支持採取行動。

相關新聞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22日
總統勗勉海軍一六八艦隊 期勉秉持忠義軍風守護自由民主的日常生活
賴清德總統今(22)日上午前往宜蘭勗勉海軍一六八艦隊時表示,明年度國防預算將占GDP3.32%,展現守護國家安全、保護民主自由人權的決心,政府也將持續修建營舍空間,改善國軍福利待遇,並支持國防自主,讓臺灣的軍工產業強化國防力量,達成永續雙贏。總統並期勉國軍持續秉持忠義軍風,成為一支「有榮耀、有紀律、有戰力」的鋼鐵勁旅,繼續守護自由民主的日常生活。 總統登艦後,首先視導戰情操演及聽取相關任務簡報;午間並與官兵代表會餐及頒發加菜金,慰勉官兵辛勞。 總統表示,投身軍旅、保家衛國是非常辛苦也值得驕傲的志業,這不僅是一份工作,更是責任的承擔。海軍全天候護衛海疆,無論是在岸上或海上,因為有大家日夜堅守崗位,才能讓國人有安全的生活環境。今年海軍一六八艦隊在「漢光演習」、「立即備戰操演」、「海峽雷霆軍演預應」以及「東馬運補護航」等各項演訓任務中,都充分展現海軍優質的專業職能以及平日勤訓精練的成果。 總統說,中國數年來對臺威脅與日俱增,面對灰色地帶侵擾的頻率持續提升,國軍弟兄姊妹不畏壓力,精準掌握敵情、強化戰訓本務,是國人安心的依靠。也提醒大家在操演時務必掌握每一個環節,同時也要持續精進保密工作,提高警覺,任何軍旅的微小日常都可能是敵人夢寐以求的情資。 總統強調,未來政府會繼續增加國防預算,明年度國防預算將占GDP3.32%,也可望在2030年前比照北約的標準,達到GDP 5%。不僅展現守護國家安全、保護民主自由人權的決心,同時也願意跟國際社會肩並肩站在一起,共同發揮威懾力量,以維護印太的和平穩定。 總統指出,政府不僅提高預算以強化國防力量,也秉持蔡前總統的「興安專案」持續修建國軍營舍空間,並改善福利待遇。上任後,即應顧立雄部長要求為國軍加薪,主計總處也已編列相應預算支應,讓國軍薪資提高。至於立法院提出的軍人待遇提升,因為有涉及違憲的問題,行政院預計在送出總預算案時提出釋憲,後續將依照司法院大法官的釋憲結果,若合乎憲法,將追溯補齊;倘有違憲,將另循其他方式照顧國軍。並提到,蔡前總統任內最後1年為軍公教加薪4%,去年他也替軍公教加薪3%,政府將持續完善對國軍官兵的照顧。 總統也提到,除對外軍事採購,也會持續支持國防自主,包括與國際友盟國家共同合作,從研發設計到生產製造等。不僅可以增加國防力量,也能帶動軍工產業發展,讓臺灣的軍工產業永續支援國軍、強化國防力量,這才是永續雙贏之道。此外,籌措進來的武器裝備,包含下一代巡防艦、無人載具的獲得,以及國軍所有軍事需求的汰舊換新,政府都會給予支持,堅定做國軍的後盾,與時俱進,提升國軍整體戰力。 最後,總統期勉持續秉持忠義軍風,成為一支「有榮耀、有紀律、有戰力」的鋼鐵勁旅,繼續守護自由民主的日常生活。 包括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國防部長顧立雄、海軍司令唐華、艦指部指揮官吳立平、作戰區指揮官陳文星、一六八艦隊艦隊長姚樂輝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19日
總統主持國防醫學大學揭牌典禮 期許持續精進醫療服務、傳染病防治與軍陣醫學三大領域
賴清德總統今(19)日上午主持「國防醫學大學揭牌典禮」,肯定國防醫學院數十年來在國防醫學發展的深遠貢獻。並對升格後的國防醫學大學提出三點期勉:第一,栽培具備國際觀、人文素養和「博愛忠貞」校風的醫學生;第二,持續精進臺灣公共衛生研究與傳染病防治能量,為國家做出貢獻;第三,持續精進軍陣醫學,借鏡美國或其他國家戰傷救護的經驗,為提升國軍戰力,以及強化全社會防衛韌性做出貢獻。 總統致詞時表示,國防醫學院於本(8)月1日正式升格為國防醫學大學,國防醫學院歷經數十年的努力,功在國家、社會及人民,深獲肯定,如今升格為大學,更展現國家對國防醫學發展的大力支持。很榮幸能親自主持揭牌典禮,共同見證歷史性時刻,並代表國人祝賀國防醫學大學校運昌隆,相信未來能承接更重大的使命,持續報效國家、服務社會、造福人民。 總統肯定國防醫學大學的前身─國防醫學院全體醫師對社會的貢獻,並指出,金山、萬里、基隆一帶的民眾,在遭遇重大疾病時會選擇至三軍總醫院就醫,可見三軍總醫院的基層醫療服務深獲肯定。此外,國防醫學大學是全國唯一兼具軍事任務與醫學教育的高等學府,是擁有雙重任務的英雄培育基地。身為醫界出身的總統及三軍統帥,將責無旁貸支持國防醫學大學的發展,也期盼在林致源校長的帶領下,能承續歷任院長打下的深厚基礎,讓貢獻更上層樓。 總統期勉國防醫學大學未來能持續精進,栽培具備國際觀、人文素養和「博愛忠貞」校風的醫學生,並深入基層服務。三軍總醫院及各國軍醫院並非單為服務國軍而設立,平時也兼顧照護民眾健康,期盼未來能持續精進、擴大。 總統談到,國防醫學大學是全國唯一具備「生物安全等級第四實驗室」的學校,非常難得。並指出,全球傳染病在1、20年間就會出現一次,規模大小不一,如2002年爆發的SARS或2019年的Covid-19,包括臺灣在內都受到傳染病的威脅。期盼國防醫學大學能善用此資源,持續精進臺灣公共衛生研究與傳染病防治能量,為國家做出貢獻。 總統接著表示,國防醫學大學與一般醫學大學的不同之處在於具備軍陣醫學及戰傷救護訓練的專業。如果持續精進,對國軍戰力、甚至是全社會防衛韌性將有很大幫助。臺灣應持續精進軍陣醫學,並透過國際合作,借鏡美國或其他國家戰傷救護的經驗。同時,也能利用AI人工智慧、虛擬AR、VR等作為學習工具。 最後,總統再次期勉國防醫學大學升格後,持續精進醫療服務、傳染病防治,以及軍陣醫學與戰傷救護等三大領域的相關訓練,並推廣到全國各地,相信對國家會有很大幫助。 隨後,總統與現場貴賓一起進行「國防醫學大學」揭牌儀式,並視導戰傷暨災難急救訓練中心及醫學科技教育中心,以及聽取尼泊爾、印尼、柬埔寨、蒙古、印度、馬來西亞國際志工團簡報服務概況,瞭解戰傷救護訓練任務與醫學科技相關課程及教學應用。 包括總統府資政童永、沈榮津、戰略顧問霍守業、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國防部長顧立雄、教育部長鄭英耀、衛福部長邱泰源、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嚴德發、軍醫局長蔡建松、國防醫學大學校長林致源等亦出席是項行程。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18日
副總統接見日本自民黨青年局訪團 盼持續深化臺日交流合作
蕭美琴副總統今(18)日上午接見日本自民黨青年局海外研修團時表示,臺日兩國在經濟、文化、教育及社會各層面均有許多交流,且共同面對全球貿易秩序重整、地緣政治及區域安全等挑戰,期盼雙方持續深化交流合作,讓下個世代看見更好的未來。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很高興可以在具有歷史意義的臺北賓館歡迎訪團,感謝日本自民黨青年局中曾根局長再次選擇臺灣為海外研修的地點,雖然訪團行程緊湊,但相信此行是進一步認識臺灣,並深化雙邊交流的珍貴機會。 副總統指出,臺日關係在經濟、文化、教育等領域,以及各社會層面皆有許多交流,面對各式天災挑戰時,更是患難見真情。兩國面臨許多共同挑戰,對外包括全球貿易秩序重整、地緣政治及區域安全等;對內則面臨人口結構改變、少子化、人口老化或人才養成等議題。如何確保人民在新興科技不斷突破的時代,能共享資源且均衡發展,讓下個世代看見更好的未來,是兩國共同的挑戰與努力的目標,也是雙方合作的機會。 副總統說,臺灣各項民調顯示臺灣人民對於日本觀感高度正面,希望在此良好基礎下,持續深化雙邊合作及交流,並再次歡迎訪團訪臺。 訪團成員包括日本國會眾議員中曾根康隆、平沼正二郎、加藤竜祥、參議員神谷政幸、府議員須田旭等,由「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副代表高羽陽、外交部次長葛葆萱及「臺灣日本關係協會」副秘書長林郁慧陪同,於臺北賓館拜會副總統。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18日
總統接見日本自民黨青年局訪團 盼臺日合作穩定區域情勢及創造經濟雙贏
賴清德總統今(18)日下午接見「日本自民黨青年局海外研修團」時表示,日本和臺灣情感深厚,也都堅信民主、自由的價值。因應全球局勢快速變化,期待臺日持續深化合作,不僅穩定區域情勢,也強化彼此的經濟韌性,為雙方經濟產業帶來雙贏。 總統致詞時首先歡迎日本自民黨青年局的好朋友們再度來臺訪問,並提到,今年5月曾在總統府與中曾根康隆眾議員、平沼正二郎眾議員、神谷政幸參議員及加藤竜祥眾議員見面交流。今天也很高興見到須田旭議長,與訪團成員們一起針對各項議題交換意見。 總統感謝自民黨青年局長期在臺日交流中扮演關鍵角色,促進雙方更深入的理解和合作。並指出,日本和臺灣情感深厚,總在臺灣面臨困難時伸出援手、帶來溫暖。無論是去年臺灣0403震災時,自民黨青年局發起募款、協助重建;或是這兩個月來,石破茂首相與多位議員對於臺灣風災和豪雨災情的慰問,都讓我們深受感動。 總統指出,臺灣與日本都堅信民主、自由的價值,面對威權主義的擴張,再次感謝日本政府,從安倍晉三前首相到石破茂首相,在美日峰會、「七大工業國集團」(G7)領袖峰會及「四方安全對話」等國際場合,不斷強調臺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 總統提到,因應全球局勢的快速變化,期待臺日雙方除了在地緣政治變化中能共同合作、穩定區域情勢,也在半導體、人工智慧、軍工、安控及次世代通訊等產業持續深化合作,提升競爭力,也強化彼此的經濟韌性,帶來臺灣和日本經濟產業的雙贏。 隨後,中曾根局長致詞時表示,臺灣及日本共享許多普世價值,也有共同利益,在許多領域都有具體合作。現在的臺日關係是史上最好階段,希望能在此良好基礎上,攜手強化彼此之間的合作,青年局也將從旁協助。 中曾根局長對於近來臺灣遭受颱風和暴雨侵襲,導致許多人受災表達慰問之意。臺灣跟日本都是天災頻繁發生的地方,但每次災害發生時都會相互伸出援手。明年日本將正式成立「防災廳」,其中的重點工作包括國際合作,期盼未來兩國共享防災相關情報、資訊及經驗,並在防災領域加強合作。 中曾根局長提到,現在世界上發生數起戰爭,企圖使用武力改變現狀的舉措也在各地頻繁發生。其中,臺灣面對臺海緊張情勢,日本也同樣面臨來自中國、俄羅斯和北韓三個面向的威脅。中曾根局長說,我們必須向海內外展示「自己的國家自己救」的決心,並建立因應機制。互為信賴夥伴的臺日兩國必須緊密合作,促進區域的和平與穩定。 中曾根局長也說,稍早總統致詞時提到半導體的臺日合作,不僅在半導體領域,下一個世代的通訊、AI等都是雙方共同擁有強項的領域。日本有許多可以向臺灣學習之處,期盼未來相關領域的合作能加強兩國之間的產業競爭力。 中曾根局長同時表示,現在對日本或臺灣來說,執政都不容易。尤其社群平台崛起讓民主體制變得更加複雜,但執政者必須守護國民、守護國家,期盼臺日攜手因應挑戰,青年世代也會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訪團成員尚包括日本國會眾議員平沼正二郎、加藤竜祥、參議員神谷政幸、大阪府議會議員須田旭等,由「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代表片山和之、外交部長林佳龍、「臺灣日本關係協會」秘書長張仁久及立法委員陳冠廷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也在座。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14日
總統接見布魯金斯研究院訪團 強調全力捍衛臺灣民主與區域和平穩定 並持續深化臺美經貿關係
賴清德總統今(14)日上午接見「布魯金斯研究院」學者專家訪問團,感謝美國政府、國會及智庫友人長期對臺灣展現跨黨派的支持。並表示,面對中國持續對臺灣加大威脅與壓迫,政府會積極強化國防力量、建構經濟安全,持續與美國等理念相近國家攜手,全力捍衛臺灣民主,共同守護印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總統致詞時,首先歡迎臺灣的老朋友-何瑞恩(Ryan Hass)主任再次率領重量級學者來到臺灣,也很高興美國前副總統國安顧問高登(Philip H. Gordan)、布魯金斯研究院美歐中心主任絲德穆勒(Constanze Stelzenmüller)首次來臺訪問。 總統指出,「布魯金斯研究院」成立超過百年,是美國歷史最悠久、影響力最深遠的智庫之一,提出的分析與建言向來深受各國重視。臺灣非常珍惜與大家的情誼,希望此行透過與臺灣各界人士交流,增進對臺灣的了解。 總統提到,現在的臺灣已是世界的臺灣,不僅是「全球民主價值鏈」、「印太第一島鏈」的樞紐,也是「全球非紅供應鏈」不可或缺的重要關鍵。臺灣能有今天的發展與成就,除了人民珍惜民主、勤奮打拚,也要特別感謝美國政府、國會及智庫友人,長期以來對臺灣展現跨黨派的強勁支持。 總統強調,面對中國持續透過軍事、經濟、灰色地帶侵擾、統戰滲透、媒體戰、心理戰等手段,加大對臺灣的威脅與壓迫,除積極落實「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之外,也會強化國防力量、建構經濟安全,與美國等理念相近國家攜手,並在今年3月提出17項因應策略,全力捍衛臺灣民主,守護印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總統提到,面對國際經貿秩序的變動與重組,臺灣將在既有的良好基礎上,持續深化臺美經貿關係,創造雙贏。無論是正在進行中的對等關稅談判,或是對美臺都有利的「避免雙重課稅協定」,希望在雙方共同努力下儘快達成共識,深化兩國在各領域的合作,共同促進臺美未來的進步與繁榮。 總統說,相信只要彼此堅守共同價值、持續緊密合作,臺美通往互利雙贏的道路就會越來越寬廣、越走越順暢。 布魯金斯研究院桑頓中國研究中心何瑞恩主任致詞時,感謝總統和臺灣政府的熱情歡迎。並指出,此次訪問是一趟學習之旅,希望能更深入了解臺灣相關議題,也展現「布魯金斯研究院」長期致力於深化與臺灣相關的政策議題及公眾認識。 何瑞恩主任說,多年來「布魯金斯研究院」都會組團訪臺,期待未來無論情勢起伏、局勢變化,都能持續來訪也期待後續的交流。 訪賓一行由外交部長林佳龍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總統府副秘書長何志偉也在座。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01日
因應美國對等關稅政策 總統強調將持續爭取對臺更合理稅率 並透過支持方案協助中小企業因應
賴清德總統今(1)日上午於總統府針對因應美國對等關稅政策發表談話,向國人說明與美談判已經完成技術性磋商,但因為最終總結會議尚未進行,所以20%為暫時性關稅,後續仍會持續爭取更有利、更合理的稅率,美國政府也表達意願與臺灣再進行談判。此外,政府也會透過「因應美國關稅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協助中小企業因應美國關稅政策。 總統致詞時表示,稍早美國政府通知我國談判代表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臺灣暫時性關稅為20%。自4月2日美國對世界各國進行新的關稅政策後,臺灣積極和美國政府進行四次實體談判及多次視訊談判,過程雙方均展現誠意,秉持解決臺美貿易逆差、創造臺美互補互利的方向進行談判。 總統指出,談判截至目前為止,雖然已獲致階段性成果,由32%調降為20%,但20%稅率從一開始就不是臺灣談判的目標,希望在後續談判爭取對臺灣更有利、更合理的稅率,美國政府也表達意願與臺灣進行談判。目前已經完成技術性磋商,但因為最終總結會議還沒有進行,所以並沒有得到最終稅率,這也是暫時性關稅的由來。 總統感謝行政院鄭副院長及楊珍妮政務委員率領的談判團隊,這幾個月來非常辛苦,不管是在臺灣或美國都隨時待命;他以及蕭副總統、國安會吳釗燮秘書長、行政院卓榮泰院長、總統府潘孟安秘書長等相關首長,也都在臺灣隨時支援美國談判代表的談判工作。 總統表示,不管稅率最後如何,對臺灣產業勢必會帶來衝擊,非常感謝行政院卓院長在4月4日提出「因應美國關稅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並且進行20多場產業座談,特別預算亦由880億元提高至930億元,此項特別條例已送立法院審議完畢,希望行政院盡速將預算需求送至立法院審議,讓特別預算盡速執行,協助中小企業因應此次新的美國關稅政策。 包括副總統蕭美琴、行政院長卓榮泰、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政務委員楊珍妮等亦出席是項記者會。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