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9年01月09日
總統接受美國「時代雜誌」(TIME)專訪

蔡英文總統108年10月間接受「時代雜誌」(TIME)專訪,該刊於109年1月9日刊出相關報導,針對當前國際局勢、臺美關係、兩岸關係等議題,專訪問答內容如下:

 

問:在川普總統當選後,您打電話恭賀他勝選,後來演變成一個外交事件,也對雙邊關係造成一些影響。請問您是否後悔當初打了這樣的一通電話呢?

總統:當初打電話的過程,其實是一個很自然的事情,也就是當一位友好國家的元首當選的時候,我們打電話去致意及恭喜。我想我們現在看到兩岸關係上的轉變,真正的問題是在於中國在這個區域的戰略企圖心越來越強。還有再加上美國跟中國之間在這個地區的衝突。另外,當然還有您現在看到正在香港發生的一些事情。

所以對於中國來講,它所謂的臺灣問題,就變成它在處理其所面臨的區域或國際問題中的一部分。也就是說,我們以前看到所謂的兩岸關係,現在確實已經是區域問題的一部分,也是一個全球的問題。

 

問:川普總統在與中國的談判中曾說過,所有事情都可以討論,包括美國承認「一中政策」。 川普總統以善於交易和談判聞名,您是否擔心他在和中國進行貿易協商或其他協議時以臺灣為籌碼?

總統:首先,我要釐清的是,美國的「一中政策」跟中國的「一個中國原則」,是不一樣的東西。現在美國國內不論是哪一個黨派,不論是在國會、行政部門,或者是不同的政黨,對臺灣的支持都是有很高的共識。支持臺灣不僅是一個經濟貿易的問題,支持臺灣更是一個民主自由,還有這個區域戰略的問題。

我們當然會很仔細的去觀察美中之間的談判過程,但是我們也有信心,就是美國整體不論是行政或立法部門,對臺灣的支持是有史以來最強的。

 

問:中國的崛起對於區域、對於國際社會,不管是在雙邊貿易夥伴,或是在國際體系裡面,都是顯而易見的,您認為北京的崛起對於民主所造成的威脅有多大?

總統:其實我們在過去這段時間,越來越可以看得出來,中國對這個區域、甚至全球的企圖心是越來越強,也試圖用它的經濟實力來支撐其政治上的擴張計畫。因此我們也看到它其實在每一個國家,都試圖用直接或間接的方法,試圖去影響決策者的決定。

 

問:近來臺灣想要向美國購買超過價值20億元的軍售,想必您認為中國的軍事威脅真實且嚴重?

總統:中國軍事的能量持續在強化,也越來越有向外擴張的意圖。不僅是臺灣,我相信整個區域其他國家都有開始注意到這個發展,也開始有一些擔心。

所以,一方面,我們有一些國防武器或是設備已經有些老化,我們也必需讓國防很多的設備能夠現代化。另外一方面,我們也希望讓國防可以更符合現代的軍事衝突,或者是說我們所遇到的軍事挑戰,做相對應的調整。

 

問:在您的第一個任期內,7個邦交國不再承認臺北政府而轉向北京。您擔心臺灣陷入全面的外交孤立嗎?

總統:我們的邦交國其實是我們整體對外關係的一部分,除了邦交國之外,我們還有很多對外關係,比如跟主要國家、民主國家之間的合作關係,或者是貿易、投資往來,或者是在共同價值的護衛與追尋上面,我們都有越來越好的一個共識,因此我們相互之間的合作也越來越多。即便是在我們的邦交國家,我相信還是有很多邦交國家,是基於共同的理念與價值來支持我們,而不會因為中國經濟利誘而轉向。

 

問:今年1月,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國兩制臺灣方案」。目前,香港正針對「一國兩制」執行情況惡化進行激烈抗爭。臺灣和香港的情況顯然大不相同,但是,您是否認為,目前香港發生的事情對臺灣人民傳達了一個訊息:北京政府的提議不可相信?

總統:今年初習近平主席提到「一國兩制臺灣方案」的時候,當時臺灣社會對這個講話的反應,其實是滿強烈的,也就是說,我們對於所謂的「一國兩制臺灣方案」是沒有辦法接受的。不僅對這個方案本身沒有辦法接受,其實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中國是不是可以信賴。

我覺得在香港這一段時間,從今年稍早3、4月一直到現在的發展,顯現出中國在國際承諾下,維持香港「一國兩制」的承諾,遭到香港人的質疑,對中國的可信賴度,確實在臺灣人的心裡大打折扣。

 

問:但與此同時,香港的困境似乎與您競選連任的聲望提升同時發生,是否可以說,您在香港抗爭中意外獲益?

總統:我想我們應該不要做這樣的解讀說香港的情況是不是有哪一個特定的政治人物受到利益或者是不利益,我想我們應該要這樣來看這個現象,也就是說,當香港的事情持續在發生的時候,臺灣的人民需要一個很堅定的領導者,能夠為臺灣堅持臺灣應該堅持的事情,而且能夠很清楚地講出臺灣人的心聲。

 

問:競選活動受到假訊息還有民粹式語言的影響,其實似乎是全球化的現象,美國、英國以及許多其他國家也都有遇到這樣子的狀況。民粹主義崛起,假新聞攻擊,還有惡意勢力對媒體的影響,這些對於民主國家造成的威脅,您是否感到擔憂?

總統:確實假訊息或者民粹主義對於執政者的挑戰是非常大,在去年的地方選舉裡面,我們就明顯地感受到民粹主義跟假訊息對於我們整個選舉結果的衝擊。

但是我們在檢討上一次的選舉之後,開始強化了政府的溝通能量。包括我們用社群媒體來強化政府訊息的傳送,同時用很快的速度能夠把錯誤的訊息排除掉。我們也讓政府機關用比較淺顯易懂的語言,甚至有時候用圖畫、圖文,來讓整個政府的訊息可以更快地流通,而且更清晰地流通。

事實上,民粹主義跟假訊息兩者也是實質相關的,因為假訊息可以激發更嚴重的民粹主義。而且民粹主義也會讓民眾去選擇相信錯誤的資訊。所以臺灣社會的民主成熟度,就變成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在上一次選舉之後,臺灣的民眾開始感受到,上個選舉確實有一些事情讓我們感到不安,對臺灣的民主制度也是一種挑戰,我們也看到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願意站出來協助政府來澄清很多的假訊息,對臺灣民主來講,確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也就是說,你有你的人民來參與,共同處理這些假訊息的問題。

 

問:目前看來,臺灣人一方面也希望可以跟北京及中國擁有更好的關係,但是同時又希望能夠保持國家的自主、主權,以及現有的生活方式。如果考量北京對您的政黨的反感,您認為您是否是能夠執行這個任務的最佳人選?

總統:我想,這兩個確實是臺灣人民都想達到的目標。但是,如果兩個是不可以兼得的話,我想臺灣人選擇的是讓我們國家的民主自由能夠不受侵犯,我們的主權也不受侵犯,這是最重要的事情。

但是要維持跟中國的關係,必須要來自於臺灣人的自信跟臺灣人的實力,我們才有那個條件跟中國坐下來談,談出一個雙方可以改進關係的方案。

所以我覺得真正的問題就是我們是不是夠團結,我們的實力是不是夠強,這樣子我們在談判桌上,或者我們跟中國坐下來談的時候,我們才會找到一個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案。

當然,北京最想看到的是,臺灣是一個分裂的社會,臺灣的經濟跟各方面的發展遲滯,讓他們在形塑雙邊的關係上,有一個比較好的著力點。

但是從現在來看,臺灣人對於臺灣的主權、民主自由這件事情上,其實意見還算蠻一致的。

在我們執政的這幾年,經濟還有很多社會各層面的發展,都持續在進步當中。

 

問:就社會層面而言,在您的執政下,臺灣成為亞洲的第一個同婚合法的國家,臺灣人民要向世界傳達什麼訊息?

總統:臺灣基本上是一個華人社會,所以也有一些華人的傳統,尤其是保守的傳統。但臺灣也是一個移民的社會,所以在移民社會裡面,你可以看到包容、開放的精神。

所以看到像新的議題,比如說同婚議題,在臺灣的社會裡面其實進行了很多的辯論,還有很多的掙扎。不同世代的人、不同信仰的人、不同價值觀的人,對這件事情都有不同的想法跟看法。

臺灣在這個議題上,爭論了大概兩、三年,但在大家共同經歷了一個很痛苦的過程之後,我們總算有一個方案出來,現在臺灣的社會也都大致可以接受,這顯現出來臺灣人是開放的、是包容的,同時,臺灣的民主制度也是夠成熟的。

 

問:隨著香港現在的情勢變化,自由受到侵害,您是否認為,臺灣經濟會因此獲益?讓目前在中國投資而仍希望留在大中華圈內的外商、媒體轉移基地到臺灣來?

總統:其實,現在我們看到了美中的貿易戰也好,或香港的情勢也好,已經引發了一些投資案轉向到臺灣來,尤其是在中國的台商,開始把他們的投資轉回來臺灣。從今年1月到現在,我們所收到台商回到臺灣來投資的申請,已經超過6,000億台幣。

事實上,我們也看到很多的訂單現在都轉到臺灣來。臺灣越來越是下一個世代的通訊電子產品,及很多高階產品,最安全的生產地,所以外商也在這裡增加投資;另外一方面,很多在創新產業裡面的新的公司,也都在臺灣陸續地設立起來。

臺灣的言論自由應該是亞洲數一數二的,這是亞洲最自由的地方之一,對媒體來講,是一個最好的環境。另外就是,臺灣其實是一個非常舒適、適合居住的地方,所以,我們歡迎國際媒體利用臺灣做區域中心,他們會覺得這是一個很舒適、很自由的國家,對於媒體的運作也充分尊重國家。

相關新聞
詳細內容
114年01月16日
總統賦予參加美國總統就職典禮慶賀團三項任務 傳達臺灣人民誠摯祝福、對民主的堅定承諾、建立臺美關係新里程碑
賴清德總統今(16)日上午接見我赴美參加「第60屆美國總統就職典禮」慶賀團時表示,民主臺灣團結一致、共同為深化臺美關係而努力,並賦予慶賀團三項任務,期盼傳達臺灣人民的誠摯祝福、對民主的堅定承諾,並建立臺美關係新里程碑。 總統致詞時表示,「第60屆美國總統就職典禮」即將在1月20日舉行,感謝立法院韓國瑜院長接受他的邀請,擔任國家代表團團長,也感謝立法院柯志恩委員、王定宇委員、葛如鈞委員、李彥秀委員、陳冠廷委員、郭昱晴委員、陳昭姿委員共襄盛舉,一起前往美國,參加川普總統和范斯副總統的就職典禮。 總統指出,今天我們不分黨派齊聚一堂,因為民主臺灣,在國內,政黨儘管有競爭,但對外團結一致、共同承擔,為深化臺美關係而努力,爭取國家最大的利益。因為我們有「捍衛民主自由」的共同價值,也有「促進和平繁榮」的共同目標,今天我們一起走向世界,都是來自同一個國家「中華民國臺灣」。 總統說,在複雜多變的國際新局、國家面臨艱難挑戰之下,他要強調,在福爾摩沙,沒有什麼仇恨放不下,也沒有什麼不快過不去。最重要的就是「團結」,他期盼臺灣能夠團結,「團結真有力」。 總統強調,民主臺灣要團結走向世界,也要自信地展開交流。因此慶賀團此行,他要賦予三項重要任務。第一,傳達臺灣人民的誠摯祝福。去年臺美剛慶祝《台灣關係法》通過45週年;去年520,美國也派遣跨黨派資深代表團,祝賀他和蕭美琴副總統的就職。因此這次韓院長率領跨黨派慶賀團前往,要清楚傳達臺灣人民的衷心祝福,恭喜川普總統、范斯副總統就職,祝福新政府施政順利,美國國運昌隆。 總統提到,第二,清楚傳達臺灣人民對民主的堅定承諾。這屆美國總統就職典禮主題是「我們持久的民主:一項憲法承諾 」。臺灣和美國共享民主的普世價值,也互為堅實的盟友。期盼慶賀團能忠實傳達臺灣人民對民主的堅定承諾,即便遭受極權主義威脅,也不會改變。臺灣願意與美國和民主陣營肩並肩站在一起,捍衛全球民主永續發展,阻止極權主義擴張。 總統表示,第三,建立臺美關係新里程碑。近年來臺美關係持續進展,包括「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在上個月已經正式生效;今天早上美國眾議院也通過「美台快速雙重稅收減免法案」。他期盼慶賀團透過此次交流,能建立臺美關係新里程碑,讓新政府上任後,臺美關係持續深化,進行更多合作,得到更豐碩的成果。 總統提到,四年前代表國家出席美國總統就職典禮,是時任駐美大使、現任的蕭美琴副總統,蕭副總統是大家的學姐,他特別邀請大家一起交流,汲取副總統的經驗,讓此行能更加順利。另外,華府近日出現罕見暴雪,天氣非常寒冷,請慶賀團注意保暖,他也要送給大家暖暖包和保溫瓶,帶著臺灣的熱情前往,並請韓院長發揮智慧,帶著朝野合作的溫暖回到臺灣。「我們團結拚外交,未來團結為臺灣打拚」。 最後,總統祝福慶賀團順利平安,任務圓滿成功。 隨後,立法院長韓國瑜致詞表示,今天非常榮幸受總統之邀,籌組第60屆美國總統就職典禮我國代表團前往華府,向美國表達中華民國最真摯熱情的祝福。過去立法院長也曾數次擔任這項重要任務,不僅代表中華民國政府,也肩負傳遞2,300萬人民心聲的使命。他很榮幸能接下傳承的棒子,率領8名立法委員共同赴美,出席這項全球關注的慶典,並傳達對美國新任川普總統和范斯副總統以及新政府團隊最真摯的祝福,誠如賴總統所囑,期盼慶賀團此行為臺美交流展開嶄新一頁。 韓院長指出,美國是全世界最自由、最民主的國家。1776年美國開國元勳傑佛遜在《獨立宣言》指出「天賦人權」的理念,並強調人民享有自由及追求幸福的權利,這些民主思維早已深植人心。今日臺灣的民主,也已成為臺灣2,300萬人的DNA,都是百年來前輩先驅、思想家及實踐家共同努力、得來不易的民主成果。 韓院長提到,立法院慶賀團此行希望傳達臺灣是民主國家的心聲。臺灣的安全就像桌子的四隻腳,第一是保護中華民國、第二是保護自由民主、第三是維護美臺關係、第四是維護兩岸和平。慶賀團將在嚴寒氣候赴美,就是為了傳遞我們重視與美國的關係,也是國人殷殷期盼的事。 韓院長說,本次慶賀團8名立委不分黨派,都擁有強大使命感,期盼所有民主國家都能給予重視,並關注臺灣2,300萬人民;慶賀團也定會全力以赴,傳遞臺灣人民的良善與熱情給每一位好朋友。 慶賀團一行由外交部次長陳立國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副總統蕭美琴、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副秘書長何志偉、張惇涵也在座。
詳細內容
114年01月16日
總統主持國軍重要高階幹部授勳授階典禮 表彰推動國防科技創新及提升國軍戰力的付出與功績
賴清德總統今(15)日上午主持「中華民國114年1月份國軍重要高階幹部授勳授階典禮」,頒授勳章表彰徐衍璞及鍾樹明上將,感謝他們任內推動國防科技創新及提升國軍戰力的付出與功績;並授階呂坤修上將,期許持續承擔重責大任,為國軍及國家安全貢獻心力。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現場的三位將軍都在工作崗位上,承擔起重責大任,拿出卓越的表現。 徐衍璞上將在他40多年的軍旅生涯中,無論在建軍備戰發展或國防事務創新,都展現了非凡的領導才能及遠見。尤其在他擔任副部長期間,更積極推動軍備升級、國防科技創新;也參與兵役制度改革及戰略轉型,更強化了臺美的軍事合作交流。因此,我代表國家頒授「一等寶鼎勳章」,表彰徐上將的卓越貢獻。 鍾樹明上將在擔任陸軍司令期間,戮力於陸軍建軍規劃,從部隊演訓到後勤整備,都能夠以前瞻的眼光、宏觀的視野,帶領部隊持續精進、革新。今天,我代表國家頒授「二等雲麾勳章」,感謝鍾上將的付出,讓國軍戰力持續提升。 另外,我也要恭喜今天晉任的呂坤修上將。呂上將在擔任副司令期間,襄助司令推動各項兵力規劃、落實部隊訓練等工作,積極努力,未來,我也要請呂上將繼續為國軍及國家安全貢獻心力。 最後,我也要感謝現場的寶眷多年來的體諒與支持,讓我們的將軍可以在保衛國家的工作上,全心全力付出。再次恭喜三位將軍,我要在這裡向大家拜個早年,祝福各位新年快樂、身體健康、闔家平安。 包括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國防部長顧立雄、參謀總長梅家樹、國防部副部長柏鴻輝、國防大學校長劉志斌、海軍司令唐華、空軍司令鄭榮豐及副參謀總長執行官黃志偉等均在場觀禮。
詳細內容
114年01月16日
副總統接見英國杜耿涵下議員 感謝長期支持臺灣 盼民主國家進一步合作
蕭美琴副總統今(14)日上午接見「英國前內政副大臣杜耿涵(Tom Tugendhat)下議員訪問團」,感謝英國捍衛自由與民主等共享價值,長期支持臺灣有意義地參與國際組織。期盼民主國家能進一步合作,運用科技協助人類持續進步。 副總統致詞時,首先對杜耿涵下議員勇敢捍衛自由與民主等共享價值的行動表達敬佩,並感謝他不遠千里來到臺灣,展現與臺灣的友誼與合作關係。 副總統指出,全球民主制度正面臨嚴峻的地緣政治挑戰,地區性的衝突與戰爭導致許多悲劇。在印太區域,中國每日進行軍事脅迫與挑釁,試圖破壞幾十年來區域間和平繁榮穩定的現狀。因此,感謝國際友人來訪,了解臺灣並互相交流,與應對這些重大挑戰的臺灣人民站在一起。 副總統同時感謝杜耿涵下議員及英國長期支持臺灣有意義地參與國際組織,反對中國曲解聯合國2758號決議,排除臺灣在氣候、醫療等全球議題上對國際社會的貢獻。COVID-19疫情就是個需要包容性與普遍合作的例子。 副總統表示,在科技與人工智慧的時代,民主國家需要進一步合作,確保科技用以協助人類進步,而非成為控制的工具。最後,她再次感謝杜耿涵下議員來訪,很高興能與他會面。 訪賓一行由外交部次長吳志中陪同,前來總統府拜會副總統。
詳細內容
114年01月16日
副總統接見立陶宛前外長 盼兩國持續深化夥伴關係
蕭美琴副總統昨(13)日上午接見立陶宛前外交部長藍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感謝其對臺灣及立陶宛穩固夥伴關係的貢獻,期盼兩國關係持續深化,共同為全球繁榮努力。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臺灣非常重視與立陶宛的夥伴關係,感謝立陶宛政府及藍柏吉斯前外交部長過去幾年對於兩國建立穩固夥伴關係的貢獻。 副總統說,兩國雖距離遙遠,但有許多相似之處。我們是小國,在地緣政治上卻能發揮重大影響,並在全球經濟繁榮中扮演關鍵角色;兩國都處於複雜的安全形勢,近期波羅的海地區海底電纜遭破壞事件,臺灣也正面臨類似情況。全球面臨許多挑戰,而這些只是諸多挑戰之一,這也是熱愛自由的人民必須互相支持的原因。 副總統感謝藍柏吉斯前部長於疫情期間伸出援手,分享珍貴疫苗予臺灣人民,並發表支持臺灣的言論,讓臺灣人民深受感動,知道自己並不孤單。最後,也再次感謝其對於兩國夥伴關係的貢獻。 訪賓一行由外交部次長吳志中陪同,前來總統府拜會副總統。
詳細內容
114年01月16日
總統贈勳立陶宛前外長藍柏吉斯 表彰其深化臺立關係的卓越貢獻
賴清德總統今(14)日上午頒授立陶宛前外交部長藍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特種大綬景星勳章」,表彰其對臺立關係的卓越貢獻。總統感謝藍柏吉斯前外長堅定與臺灣站在一起,也堅持捍衛民主價值,為臺立創造豐碩合作成果。期待未來在經貿、科技和文化等領域,有更多合作交流,並繼續發揚民主和自由價值,一起為雙方國家進步發展以及全球和平繁榮貢獻心力。 總統致詞時表示,今天透過頒贈立陶宛前外長藍柏吉斯「特種大綬景星勳章」,他要代表臺灣人民,感謝其任內的卓越貢獻,成為深化臺立關係的關鍵推手。 總統指出,回顧COVID-19疫情期間,在藍柏吉斯前外長的努力下,立陶宛是第一個捐贈疫苗給臺灣的歐洲國家,當時藍柏吉斯前外長說:「愛好自由的人們應該相互關照」,他相信許多臺灣人民對這句話都印象深刻,也非常感動,這份恩情,我們永遠都不會忘記。 總統說,藍柏吉斯前外長更以行動持續落實這句話的精神。在藍柏吉斯前外長的堅定支持下,臺灣和立陶宛不僅互設代表處,我們駐立陶宛代表處也成為歐洲第一個以「臺灣」名義設立的代表機構;臺立雙邊更在半導體、雷射、金融以及醫療等領域,創造豐碩合作成果。無論是克服疫情挑戰或是對抗威權主義擴張,藍柏吉斯前外長都堅定與臺灣站在一起,也堅持捍衛民主價值,這份精神,我們非常敬佩,也非常感謝。 總統表示,當前威權主義勢力持續合流,對全球的民主國家帶來威脅和挑戰,臺灣和立陶宛等民主國家,必須更加發揮團結力量,共同守護民主自由,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期待未來臺灣和立陶宛能在經貿、科技和文化等諸多領域,有更多合作交流,並繼續發揚民主和自由價值,一起為雙方國家進步發展以及全球和平繁榮貢獻心力。 最後,總統再次感謝藍柏吉斯前外長對臺灣的支持與付出,也歡迎藍柏吉斯前外長伉儷未來常常來訪,並祝福此行平安順利成功,對臺灣留下深刻印象。 藍柏吉斯前外長致詞時表示,他很榮幸今天獲得此份榮譽,這份榮耀是屬於在立陶宛外交部及整個國家與他一起合作共事的人們,大家都支持臺灣人民,並且知道支持臺灣民主的益處。他常說,立陶宛人民非常清楚記得爭取自由的過程,稍早參觀「總統府常設展」時,他看到臺灣人民為了爭取民主而奮鬥的照片,與立陶宛非常相似,而這些事件在臺北或在維爾紐斯,發生距今甚至尚未超過一個世代。 藍柏吉斯前外長說,立陶宛政府中的決策者都是曾經為自由奮鬥的人們,或者像他一樣,是站在為自由奮鬥的父母肩膀上的人。因此,對他們而言,自由、民主及主權是非常真實切身與珍視的概念,而非只是出現在歷史課本上的東西。他認為這也是連結臺立關係的關鍵因素,因為兩國都珍視得來不易的自由,並相互支持。 藍柏吉斯前外長指出,在面對不希望我們繁榮、自由及成功的威權主義國家時,他期盼兩國之間的友誼、合作及相互支持的關係,能激勵其他國家加入我們的行列,讓更多國家不再害怕支持民主及自由,這樣支持民主自由的群體才能不斷壯大。 藍柏吉斯前外長談到,立陶宛的歷史是一段艱難的歷程,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為自由奮鬥。立陶宛在19世紀時是俄羅斯帝國的一部分,他們為了尋求自由,經歷多次革命或起義,並與波蘭、白俄羅斯等國共同為自由奮鬥。在當時1864年的革命中曾有一句話是「為你的自由,也為我們的自由」,這也代表我們將繼續捍衛自己的自由,也會持續支持臺灣為自己的自由奮鬥。 在場觀禮者尚包括藍柏吉斯前外交部長夫人藍奧絲塔(Austėja Landsbergienė)、立陶宛貿易代表處代表盧思融(Paulius Lukauskas)等,以及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外交部長林佳龍等人。
詳細內容
114年01月01日
總統發表2025新年談話 「以民主厚植國力 迎向世界新局」
賴清德總統今(1)日上午在總統府大禮堂以「以民主厚植國力 迎向世界新局」為題發表2025新年談話。總統表示,現在的臺灣在民主、科技、經濟等各領域表現都受到國際肯定。新的一年,臺灣一定要團結一致,繼續朝正確的方向前進。期待不分中央地方、不分黨派共同努力,讓臺灣能夠站穩腳步,大步向前,創造更輝煌的成就。 展望2025年,總統強調,我們要堅定地走在民主的道路上,持續厚植國力、強化臺灣經濟韌性並深化全球民主供應鏈的韌性,持續均衡臺灣,落實世代正義,讓全民共享經濟發展的果實。我們繼續一起打拚,自信勇敢地迎向世界新局。 總統致詞全文為: 今天是2025年的第一天,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祈願臺灣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百業興隆、人民安居樂業、幸福生活。 回顧2024年,「臺灣尚勇」,充滿挑戰,也充滿榮耀。我們一起經歷了震災和風災,挺住了威權主義持續不斷的挑戰。我們也共享榮耀;臺灣拿下了「世界12強棒球賽」的冠軍,現在,全球各地的臺灣人,都知道這個「Team Taiwan」手勢。 在巴黎奧運,王齊麟和李洋,再次奪得羽球男雙金牌,林郁婷更為臺灣摘下首面拳擊金牌。在國際國中科學奧林匹亞競賽,我們代表隊的6位學生,通通得到金牌,而楊双子著作、金翎英譯的《臺灣漫遊錄》,獲得了美國國家圖書獎,展現出國際級的臺灣文學實力。 我們臺灣英雄,不分年齡、不分領域,在許多國際賽事,都抱回大獎、締造新紀錄,都用傑出的表現詮釋臺灣,讓世界看見臺灣的精神與文化,也讓全體國人都感到驕傲。 各位國人同胞,我們同甘共苦,榮辱與共,我們一起流淚歡笑,我們都是一家人,都是「Team Taiwan」。 我要感謝每一位國人在崗位上的付出,推動臺灣的進步,創造臺灣的榮耀,也讓臺灣有更大的能量,在世界嶄露頭角。 新的一年,我們要繼續讓臺灣更多的故事成為世界的故事,臺灣的成功成為全球進步的動力。 展望2025年,全球將開啟全新的局面;有超過70個國家,在去年舉行選舉,有全新的民意,當各國的政局展開新局、國際的局勢快速變化,臺灣更要繼續以穩健的步伐,向前邁進。 第一,我們要堅定地走在民主的道路上。 臺灣能夠走過黑暗專制年代,到今天成為亞洲民主燈塔的光榮時刻,是許許多多民主前輩犧牲奉獻和全體國人共同努力的結果。民主對臺灣的價值,不只是自由的生活方式、社會多元蓬勃發展的動力,更是外交上贏得國際信任的品牌。 不論臺灣受到任何的威脅和挑戰,民主,都是臺灣唯一的路,只有繼續走,絕不回頭。 國內政黨競爭,是民主政治的一環,但是國內的政治紛爭,必須在憲政體制內,依循民主的方式,才能持續深化民主。 立法院所通過的爭議性法案,行政院有權提出覆議,提供立法院重新審視的空間,憲政機關也可聲請釋憲,透過憲法法庭判決,明確憲政分際,維護憲政秩序,逐步鞏固憲政體制。 人民也有選舉、罷免、創制、複決的權利,可以匯聚更大的民主力量,展現主權在民的真諦。 新的一年,變動的國際局勢對全球民主國家而言,充滿嚴峻的挑戰。當前,俄烏戰爭、以哈衝突仍在進行,中國、俄羅斯、北韓、伊朗等威權政體,更持續合流、威脅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嚴重影響印太及全球的和平穩定。 尤其,臺海的和平穩定是世界安全與繁榮的必要元素。臺灣必須要居安思危,繼續提高國防預算,強化國防力量,展現保護國家的決心。 守護臺灣的民主和安全,人人有責,我們要凝聚每一分力量,來提升全社會防衛韌性,建構能夠因應大型災害、嚇阻威脅侵犯的能力,也要加強反資訊戰、反認知戰的社會溝通,全民拒絕威脅利誘,共同防止境外勢力的惡意滲透。 對內,我們要以民主鞏固民主,對外,我們更要以民主和世界交朋友,確保安全和平。因為臺灣越安全,世界就越安全;臺灣越強韌,世界民主防線就越穩固。 全球民主陣營更應該攜手合作,撐起「民主保護傘」,共尋解決俄烏戰爭、以哈衝突之道,共同維護臺海穩定和印太安全,達到世界和平的目標。 第二,我們要持續厚植國力,強化臺灣經濟韌性,也深化全球民主供應鏈的韌性。 2024年上半年,臺股的漲幅是世界第一,全年的經濟成長率,預期可達到4.2%,位居亞洲4小龍之首。國內投資暢旺,突破5兆元大關,通膨率也逐步回穩。1到11月外銷訂單達到5,366億美元,比2023年同期增加3.7%;1到11 月出口也比2023年同期增加9.9%,達到4,315億美元。 近來也有調查顯示,2024年,企業平均調薪幅度高於2023年,也有超過9成的企業計畫在今年調薪,將創下8年來新高。在在可見臺灣的景氣持續復甦,經濟穩健成長。 雖然總體經濟表現亮眼,但我們依然要關注地緣政治變化、全球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以及紅色供應鏈低價傾銷,對臺灣產業造成的衝擊。 對國家而言,百工百業同等重要,每個產業都強,臺灣國力才會強。中小微型企業是臺灣的經濟命脈,各地工業區的發展,更是創造臺灣榮景的動能,我們也要讓「臺灣製造」的精神,繼續發揚光大。 因此,我們不僅僅要發展高科技產業,行政院也已經提出對策來協助傳統產業和中小微型企業,全面導入科技應用,落實數位、淨零雙軸轉型,以及發展通路,來提升經營體質和生產力。 臺灣必須持續提升經濟韌性。近年來,臺灣對美國、日本、歐洲及新南向國家投資大幅提升,已經明顯超越對中國的投資,這顯示,我們分散市場、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已經有成果,未來更要繼續協助產業立足臺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 與此同時,臺灣也要以民主跟世界一起拚經濟。我們要發揮半導體與AI產業的優勢,鏈結民主國家一起深化民主供應鏈的韌性,也要透過國際合作,不論是在無人機、低軌道衛星、機器人、軍工、安控,或是生技醫藥、綠能科技、新農業、循環經濟等產業,都要掌握前瞻技術,促進多元發展,讓臺灣持續引領全球民主供應鏈的進步,也確保全球民主供應鏈的安全與穩定。 第三,我們要持續均衡臺灣,落實世代正義,讓全民共享經濟發展的果實。 民主就是人民作主,2,300萬人,不分族群、世代、黨派、城鄉,都是國家的主人。 新的一年,我們會繼續推動福國利民的政策,但是中央需要足夠的財源來進行各項措施,因此,我期待《財劃法》的修法,朝野政黨能夠就各自的版本,冷靜再思考,為國家尋求長治久安之道。 從今天開始,基本工資連續第9年調升,月薪從2萬7,470元,增加到2萬8,590元,時薪從183元增加到190元。我們也希望,透過軍公教人員連續2年調薪以及調高加薪減稅優惠,來帶動企業加薪,讓全國人民共享經濟發展的果實。 我也知道,大家都希望繳稅少一點、房租少一點。今年,我們繼續推動減稅,舉例來說,單身的民眾,年所得44萬6千元以下可以免繳稅;雙薪夫妻年所得89萬2千元以下,以及雙薪育有2名6歲以下幼兒的四口之家,如果年所得146萬1千元以下,也都不必繳稅。租金補貼戶數也會從50萬戶擴充到75萬戶,讓大家生活負擔少一點。 今年,「文化幣」的發放年齡,從16歲下修到13歲。13到22歲的年輕人,都可以獲得政府補助,進行藝文體驗。而「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即將上路,讓更多臺灣年輕人圓夢,可以到世界各國學習與交流。 我們更要成立「運動部」,讓年輕人在運動場追逐夢想,同時積極發展運動產業,推廣全民運動,讓國人更健康。 今年,臺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我們要推動「長照3.0」,提供長輩更完善的照顧,也將擴大癌症篩檢的對象和服務,繼續打造「健康台灣」。 另外,今天開始,臺灣正式實施碳費制度來接軌國際,落實2050淨零排放目標。我們也要繼續邁向「均衡台灣」,在上個月,行政院啟動的「兆元投資國家發展方案」,以及提出的「六大區域旗艦計畫」,都是為了要繼續擴大投資公共建設、發展地方的特色產業,來縮小城鄉與貧富差距,讓人人都可以安居樂業。 各位國人同胞,現在的臺灣,在民主、科技、經濟等各領域的表現,都受到國際的肯定。這證明了國家發展的方向正確。 新的一年,臺灣一定要團結一致,繼續朝正確的方向前進。我們期待,不分中央地方、不分黨派共同努力,以人民福祉為優先,讓國政順利推動,臺灣能夠站穩腳步,大步向前,創造更輝煌的成就。 新的一年,我們還有更多精采的臺灣故事要告訴全世界,讓海內外的臺灣人,一次又一次為臺灣的榮耀一起歡呼喝采。 「臺灣尚勇」!我們繼續一起打拚,自信勇敢地迎向世界新局,謝謝大家! 包括副總統蕭美琴、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副秘書長何志偉、張惇涵等亦在場陪同。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