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0年06月18日
總統出席國際中小企業聯合會第四十六屆國際大會開幕式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應邀出席國際中小企業聯合會第四十六屆國際大會開幕式並致詞。
總統致詞時首先表示,本次大會,是二十一世紀的第一次大會,在這個除舊佈新的時刻,大會以「新興與傳統互動中的中小企業」作為主題,可說是意義深遠。各位來自全球各地的中小企業家、中小企業政策制訂者,以及中小企業專家學者,在四天的聚會中,透過會議研討、參觀活動,相信不但可以有效促進彼此之間的心得交流,也能對各國的中小企業,提出因應新世界全新環境的妥善建言,共同為協助中小企業的求新求變,乃至永續經營做出各自的貢獻。
總統接著表示,從二十世紀八0年代以來,中小企業在經濟先進國家與經濟發展中國家,都呈現出快速、穩定的發展。無論從企業的絕對數量上,或是從增加稅收、創造就業機會、技術創新等方面的貢獻上,都可以看出中小企業迅速崛起的現象,並且成為世界經濟發展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小企業在數量、吸收的勞動力,以及產值等方面,佔有重要的比重,是從美國、德國、義大利,到台灣等國家共同的特點。台灣的中小企業在這些方面有突出的貢獻,並不足為奇。不過,台灣的中小企業為何在近十年,特別受到全球人士的注目?原因應該是台灣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經濟結構,使得台灣形成一種相對於其他國家較為健全的經濟體質。
總統指出,亞洲金融風暴,讓世人對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結構所具有的優點,產生了更深的認識。相對於東亞地區其他的國家,特別是南韓而言,亞洲金融風暴對台灣所造成的衝擊是較小的。靈活、彈性、富競爭力是中小企業生存的關鍵,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結構,使台灣的產業因而較為多元化、有彈性,競爭力也因而較高。這些因素綜合起來,在高度競爭、變化迅速的世界經濟環境中,台灣就相對於其他國家擁有更好的應變能力。
總統說,南韓的經濟發展經驗,與台灣比較起來,雖然有見仁見智的看法,但是學者專家普遍都同意,兩者之間最基本的差異,在於台灣經濟基本上是以中小企業為主,而南韓則是以大企業的發展為主。南韓的發展經驗,面對著二十一世紀的國際市場競爭,以及全球化的潮流,是否能夠適應,仍有待觀察。但是,他深信,台灣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產業組織,可能更能符合未來二十一世紀全球化的發展潮流。
總統也指出,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無論是產業、企業,或是個人,都必須創新求變,在某種程度上,創新與學習,已經成為企業成長的代名詞,也對現有的企業組織運作,形成巨大的挑戰,但也構成中小企業邁向另一個高峰的契機。只要勇於掌握這種契機,相信在未來的世界經濟中,中小企業仍然將是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支柱。而中華民國政府,在近年來,除了不斷地修訂「中小企業發展條例」,持續協助中小企業轉型升級,也與地方縣市政府合作,共同建構「中小企業服務中心」,期望對中小企業形成綿密的服務網絡。
總統認為,為加速產業結構的調整,使得整體經濟能朝產業創發、企業轉型的方向來向上提昇,我們還需要盡一切的可能,為中小企業創造更良好的發展條件。中小企業的發展,依賴開放的市場。對台灣的經濟而言,最重要的是,通過世界市場的持續開放,來讓中小企業充分利用國際分工的長處。台灣將繼續支持自由的國際貿易,反對閉關自守。台灣也有明確的意願,與周邊國家就促進雙邊的貿易而共同努力。
總統並強調,要提昇中小企業的競爭優勢,創造下一波經濟發展的典範,我們還必須加強中小企業創新能力,並且給予參加競爭的良好機會。我們必須要使中小企業能夠更迅速地、更容易地接觸大學和研究機構的研發計劃及研發中心。面對廿一世紀新的挑戰及隨著「知識經濟」的來臨,我們有堅定的信心迎向國際上的激烈競爭,為了促進經濟發展,政府也擬定了「投資優先、經濟優先、台灣優先」等三個目標,並宣示「全面招商、吸引投資、活絡經濟、創造就業」等四個方向,我們深信,我們一定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