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8年09月02日
接見IDA國際設計獎 總統:讓臺灣的設計、創新、創意得到世界肯定
總統接見「第12屆IDA國際設計獎得獎人」謝易成及林佳嫺

蔡英文總統今(2)日上午接見「第12屆IDA國際設計獎得獎人」謝易成及林佳嫺,肯定兩位獲獎人是年輕世代成功的典範,並強調,政府將文創產業作為臺灣下一世代競爭力最重要的來源,讓臺灣的設計、創新、創意持續獲得世界肯定。

總統致詞時首先恭喜謝易成總監和林佳嫻總監代表臺灣在今年美國IDA國際設計大獎,拿下了三大獎,不僅對臺灣的設計、創新產業是很大的激勵,臺灣人能以設計在國際上成功,更是我們長久以來想要達成的目標。尤其,謝易成總監專長是品牌形象設計,林佳嫻總監是室內空間設計,夫妻倆相互激勵,是很好的工作夥伴,雙雙獲獎,是很不容易的成就。

總統指出,我們將文創產業作為臺灣下一世代競爭力最重要的來源。臺灣人每次在國際上獲得設計大獎,全臺灣人都非常高興。以前臺灣比較重視工業生產,認為工業生產才是王道,然而,現在的世界趨勢,設計反而變成國家競爭力很重要的來源。

總統表示,臺灣在國際四大設計獎賽,2003年我們只獲得16個獎項。經過多年努力,2018年,我們已經累計獲得3,825個獎項,更包含142件首獎或金獎,代表臺灣年輕一代確實朝此一方向在努力。

總統提到,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2018年全球競爭力報告,臺灣「創新能力」更和德國、美國、瑞士並列為四大「超級創新國」。長期以來,大家印象中臺灣只會做工業製造、代工,現在臺灣的設計、創新、創意,可以得到世界肯定,確實是臺灣產業上非常大的進步。

最後,總統說,兩位總監不僅是年輕世代成功的典範,深具代表性,更讓臺灣社會看到一對夫妻也是成功的事業夥伴,值得肯定。

訪賓一行由立法委員陳亭妃及經濟部次長王美花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副秘書長施克和也在座。

相關新聞
詳細內容
114年09月15日
副總統出席工研院院慶暨院士授證 期許成為帶領臺灣向前與改變世界的力量
蕭美琴副總統今(15)日下午前往新竹出席「工研院52週年院慶暨院士授證典禮—創新週開幕」,肯定工研院在推動臺灣工業化及經濟產業發展的貢獻與付出。並表示,面對國際情勢快速變化及諸多挑戰,期許工研院持續在融合產、官、學、研上扮演重要角色,在艱難處境中尋找好的解決方案,帶領臺灣繼續向前,成為改變世界、讓臺灣更好的力量。 副總統抵達工研院中興院區後,首先參觀「價值創新 ITRI前行」特展,並觀賞52週年影片。隨後致詞時表示,非常榮幸再次受邀出席工研院院慶暨院士授證典禮及第一屆「ITRI Innovation Week」開幕。每次來到工研院都感到十分振奮,一方面看到許多技術上的突破,深刻體認到學無止盡,更對所有院士推進臺灣工業化及經濟產業發展充滿感謝。另一方面,也看到臺灣科技在醫療、工程、AI等領域持續突破,創造新的機會,改變人類,讓世界更好。 副總統提到,今天很榮幸為工研院的新科院士授證,每位院士都經過千挑萬選,成就非凡。第一位是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暨共同營運長米玉傑院士,在先進半導體研發與製造貢獻卓著,推動設備供應鏈本土化,同時帶動國內業者成為全球關鍵夥伴;第二位是中鼎集團總裁余俊彥院士,帶領中鼎工程布局全球,強化臺灣工程供應鏈競爭力,帶動產業國際拓展以及經濟成長,讓世界看到臺灣工程的實力;第三位是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董事長蔡長海院士,同時也是亞洲大學暨附屬醫院創辦人,領導中醫大附醫屢獲國際肯定,在推動新藥、基因、癌症及 AI 研發,奠定臺灣生醫國際地位。 副總統接著介紹,第四位是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前技術研發暨企業策略發展資深副總經理羅唯仁院士,帶領團隊取得全球多項專利,突破技術瓶頸,並帶動供應鏈成長;第五位是台大醫療體系管理發展中心主任倪衍玄院士,在 B型肝炎防治、腸道菌應用與兒童健康政策皆有卓越貢獻,並建立符合國人體質的創新醫療體系,推動醫療產業發展。 副總統指出,五位新科院士都是各領域的泰斗,實至名歸,也要恭喜工研院第九度獲得「全球百大創新機構獎」。工研院在臺灣產、官、學、研融合上扮演重要角色,創造一個從傳統工業到AI應用、從實驗室到工廠或商業領域、從教室到醫療院所的平台,讓臺灣的人才、技術能與世界連結。副總統也歡迎大家撥冗參觀「價值創新 ITRI 前行」特展,希望未來在不同場域都可以持續看見工研院在科技、工業等各領域所創造的成就。 副總統認為,面對國際情勢快速變化及諸多挑戰,國人對工研院有更多期許,即便處境艱難,臺灣人始終沒有停止尋找好的解決方案。無論是遠方的衝突或面對地緣政治的挑戰,或全球貿易體系重組帶來的風險,臺灣從過去到現在,總是在挑戰中不斷創造奇蹟。回顧歷史曾經遭逢困難的時刻,包括在1970年代、1980年代工研院成立之初,及世界石油危機在經濟領域帶來的嚴竣挑戰等,在這些過程中,臺灣的造山者及工研院的夥伴異軍突起,創造也奠定今日臺灣經濟發展和工業的基礎。 副總統相信,工研院在過去基礎之上,不僅可以看到現在的成就,更可以預期到未來的奇蹟,且在持續努力創新的過程中,帶領臺灣向前。副總統再次代表國家感謝所有工研院院士及夥伴,也恭喜新科院士,相信大家的成就代表臺灣的造山者或造浪者,都是改變世界、也是讓臺灣更好的力量。 隨後,副總統與現場貴賓一同進行焦點儀式,逐一頒授5位院士「證章及證書」,並頒發2025全球百大創新機構獎予工研院及愛迪生獎予各獲獎代表,感謝得獎者對臺灣科技產業的貢獻。 包括總統府資政林信義、經濟部長龔明鑫、立法委員林思銘、鄭正鈐、工業技術研究院董事長吳政忠、院長劉文雄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9月13日
副總統肯定青商為百工百業注入創新、創造及行動力 讓臺灣持續向前
蕭美琴副總統今(13)日下午前往宜蘭出席「國際青年商會中華民國總會『2025年全國年會』開幕典禮」,肯定青年是未來的信念和希望,也是現在的行動力,促使臺灣持續向前、世界不斷改變。並提到,政府會做產業的後盾,加強對青年的照顧,期盼與民間夥伴共同努力,讓青年持續走在時代前端。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今天很高興再度來到國際青商會全國年會,和大家一起相互鼓勵,也肯定青商會的年輕朋友充滿活力,除在各自的領域打拚,並參與服務社會及保護環境,甚至在國際上提高臺灣的能見度。 副總統指出,國際青商會的核心價值就是今年大會的主題—「激發青年影響力,成就時代新世紀」。青商是臺灣未來的領袖,為百工百業注入創新、創造及行動力,也積極參與社會。這不只是國際青商會的共同承諾,更是臺灣青年對這座美麗寶島的共同使命感和信念。青年不僅是未來的信念和希望,也是現在的行動力,更已經用行動證明,機會不是別人給的,而是自己一步一步創造出來。無論是拓展事業版圖、尋求跨國合作,或是把創新和永續理念融入企業經營,大家都是這個時代最具影響力的力量。 副總統提到,世界變化得很快,包括地緣政治的挑戰、新的關稅政策,都為過去數十年來的國際貿易體系帶來突破性的變化,每個國家都以不同的方式應對。臺灣並非首次面臨難題和困境,在臺灣國際處境最困難的70、80年代,就有一群造山者以勤奮和努力,創造出一座座護國群山。 副總統表示,在現今變動的世界中,臺灣擁有新的經濟動能,AI也對全球百工百業帶來突破性的變化和風險,相信每位青商都有掌控AI的把握。上週臺灣股市再度突破歷史新高,上月的出口值也首次超越南韓,這證明了臺灣人總是在不同的挑戰中持續前進,並找到新的機會。而青商會就是將人、資源、產業及世界連結起來的重要橋梁,不僅為地方注入活力,更是促使臺灣持續向前、世界不斷改變的正能量。 副總統提到,有些產業在淨零、數位雙軸轉型過程中步伐較慢,政府希望能成為產業的後盾,並加強對青年的照顧,包括推動租屋政策、稅賦減免、幼托補貼、育嬰照顧及新青安貸款等,期盼減輕青年的負擔。另外,政府也針對在學青年提供學費減免、住宿補貼及各項獎助學金,更推出「青年百億海外圓夢計畫」,讓下個世代的青年在求學或初入社會的階段能有更豐富的國際體驗與視野。 副總統表示,政府將與民間夥伴共同努力,讓青年持續走在時代前端,也祝福大家在這次年會中交流經驗、分享人脈,找尋新的靈感和舞台,期待持續在世界上看到臺灣青年的力量。 包括宜蘭縣代理縣長林茂盛、國際青年商會中華民國總會長蔡政諺、國際青年商會執行副總裁Mark Joseph David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9月13日
總統出席2025藝文聯誼茶會 強調文化是國家的靈魂 將持續寬列預算支持文化發展
賴清德總統今(13)日晚間出席「2025藝文聯誼茶會」時強調,文化是國家的靈魂,也是帶動臺灣進步的原動力,政府會持續寬列文化預算,支持臺灣文化發展,並透過「臺灣故事開發國際合作計畫」,壯大文化內容、發展臺流經濟,推動文化外交及文化輸出,經由多面向努力促進臺灣藝文振興,讓深耕臺灣的文化種子,持續成長茁壯,創造屬於臺灣的文化未來。 總統致詞時表示,很高興在徐徐晚風的陪伴下,再次和藝文界好朋友齊聚一堂欣賞臺灣戲曲、體驗客家傳統美食文化,共同度過一個美好的周末。感謝臺灣戲曲學院的同學帶來充滿文化底蘊與藝術張力的精采表演,展現臺灣年輕世代對本土文化的熱愛與投入,稍後還有「綜藝團」與「京劇團」聯合演出,精彩可期,要向所有表演者表達肯定之意。 總統說,自從接任文總會長以來,不斷期許文總持續深化臺灣價值,讓文化走入日常生活、走向國際,文總也全力以赴,運用創意展現傳統與創新。並提到,上個月剛在日本大阪舉辦的「TAIWAN PLUS」邁入第六屆,累積70萬人次造訪,已經是臺日文化交流最具代表性的盛事之一;今年更與文化部合作,透過關西世博的舞台,讓來自各國的旅客再次感受臺灣之美。 總統說,文化是國家的靈魂,也是帶動臺灣進步的原動力。幾十年來,因為文化界一棒接一棒的努力,透過不同的藝術形式,盡情揮灑創意和熱情,不但讓人深刻感受到臺灣文化的旺盛生命力,也讓臺灣成為一個自由、民主、多元、包容的偉大國家。 總統指出,文化界先進向來走在時代的尖端,大家的一言一行總是引領著群眾跟隨前進。感謝大家秉持良知良能、發揮文化創意,讓臺灣走向世界;也積極參與公共事務,讓臺灣的公民社會更多元、更有活力。並強調,文化沒有顏色之分,也不會有黨派之別,所有文化創作、藝文作品,只要是為臺灣這塊土地、為人民發聲,就是值得鼓勵及國人共同支持的好作品。 總統提到,今年度文化部的預算遭到立法院大幅刪減與凍結,許多支持臺灣的文化人更被汙名化、飽受委屈。即使如此,在政府和文化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依然穩健地邁向「文化傳承、世界台灣」的目標,包括持續寬列文化預算,今年度文化部主管預算編列290億元,無法全數付諸實現,但政府會再接再厲,明年度預算將編列297億元,希望透過寬列文化預算支持臺灣文化發展。 總統接著說,除了支持文化創作,政府也鼓勵年輕人能積極接觸文化作品,因此將擴大文化幣發放,除了原來16到22歲每人1200點,今年擴大試辦13到15歲每人600點,目前已有145萬人領取,整體領取率超過7成。明年將全面發放13到22歲每人1200點文化幣,讓年輕人從小培養接觸藝文活動習慣,擴大文化經濟規模。 總統提到,去年8月小公視正式開台,透過加強兒少影視節目製作、開發青少年原創影集等,豐富臺灣兒少原創影音內容,也啟動影視產業「大航海計畫」助攻國片打入國際影壇,透過「台灣故事開發國際合作計畫」,帶動更多故事題材孵化開發,壯大文化內容,發展臺流經濟。 總統同時提到,政府並積極推動文化外交及文化輸出,亮點包括2024巴黎文化奧運、2025大阪文化世博、2025歐洲台灣文化年,透過跨部會、跨領域的合作,不僅展現臺灣自信,也讓臺灣文化走向世界。此外,文化部李遠部長現在也在捷克,將故宮文物帶至捷克國家博物館展出。 總統也提到,政府也鼓勵及獎勵繪本及圖文書創作,為了推廣漫畫產業發展,今年創立了青漫獎培育臺灣漫畫人才。今年3月,第1座專責臺灣近現代美術發展的臺南國家美術館籌備處正式掛牌,希望經由多面向的努力,促進臺灣的藝文振興。 總統表示,明年政府將召開「2026年全國文化會議」,鼓勵公民參與文化政策討論;更重要的是,將持續捍衛創作的自由,支持專業、有才華及潛力的文化工作者及團隊,都能有機會被看見、被支持。未來,行政團隊將以更大的誠意與行動力,積極與在野黨及社會溝通說明,盼共同支持文化發展,讓深耕臺灣的文化種子,持續成長茁壯。 總統再次感謝所有文化界先進的努力和付出,期勉大家不要因為一時的頓挫而氣餒,重新整裝再出發,繼續攜手努力,勇敢自信地在臺灣這塊土地上,創造屬於臺灣的文化未來。 隨後,總統與現場貴賓一同欣賞臺灣戲曲學院「綜藝團」、「京劇團」表演,並至茶點區參觀,也親自體驗製作酸柑茶。 包括總統府國策顧問顧忠華、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古秀妃、文化部次長王時思、駐台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游瑪雅(Maya Yaron)、中華文化總會副會長江春男、秘書長李厚慶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9月09日
總統出席晶鏈高峰論壇開幕式 盼積極推動AI新十大建設 打造全球半導體供應鏈
賴清德總統今(9)日上午出席晶鏈高峰論壇—建構全球半導體網絡開幕式,強調政府將積極推動「AI新十大建設」,投入超過千億元預算,培育百萬AI人才,並將秉持開放、務實、互信原則,持續深化與各國合作,共同打造具有韌性的全球半導體非紅供應鏈,為人類建構更文明的未來,提供更具福祉的生活。 總統抵達後,首先頒發經濟專業獎章予日本自民黨半導體戰略推進議員聯盟名譽會長甘利明,以及台積電總裁魏哲家,由執行副總經理暨共同營運長秦永沛代表接受。隨後致詞表示,今年是「國際半導體展」30週年,由於國際情勢持續變化,引起全球對半導體產業安全與韌性的關注,因此今年活動盛況空前,共有56個國家、1,200家公司、4,100個攤位,以及17 座國家館。 總統也代表政府熱烈歡迎國際貴賓不遠千里來到臺灣參與盛會,以及感謝國內產、官、學、研界共聚一堂;並表示,今天能夠頒獎給甘利明先生和魏哲家先生,表彰對半導體產業與國際合作的貢獻,深感榮幸。並祝福活動圓滿成功、成果豐碩,讓半導體產業夥伴關係更加緊密,產業未來發展能更安全、更有韌性、也更繁榮。 總統指出,過去30年來,臺灣半導體產業從草創起步,走向世界,和國際社會合作。到今天全球高科技產業及未來的人工智慧時代,臺灣必然扮演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政府會持續努力,積極推動「AI新十大建設」,將投入千億元預算引導企業加碼投資臺灣,涵蓋完善基礎建設、研發關鍵技術及擴大智慧應用三個面向。同時也將積極研發量子電腦、矽光子及機器人三大關鍵技術。政府也期盼與臺灣產、官、學、研及國際合作,擴大至材料、設備等領域,並將研發中心、核心技術根留臺灣,立足臺灣、布局全球,讓產品行銷全世界。 總統提到,在AI的急速發展下,未來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勢必更加激烈。並強調,半導體是分工緊密的產業,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獨自面對。未來將強化更緊密的合作網絡,打造具有韌性的全球半導體非紅供應鏈。 總統進一步說明,臺灣將採取三項具體行動,讓半導體產業持續發展。第一,將秉持「務實、開放、互信」原則,持續深化與各國合作。無論是在供應鏈安全、材料、設備與生產技術的分工,或是數位轉型與數位主權,透過跨國投資與研發合作,與合作夥伴共同建立更穩健的產業體質。 總統接著說,第二,過去幾年來,臺灣的半導體產業、資通訊產業與電子零組件產業,已經在日本、美國、歐洲以及東南亞有大量的投資。過去一年來,更於捷克布拉格、日本福岡及美國德州設立臺灣貿易投資中心,除了協助企業布局國際市場,其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深化臺灣與各國在半導體供應鏈上的合作。 總統同時提到,第三,半導體產業的永續發展,人才是關鍵。臺灣推動的「AI新十大建設」,將培育百萬名AI人才,從基礎教育到高階教育,建立完整的人才培育路徑。期盼與各國產業代表攜手合作,共同建立跨國培訓與交流機制,打造以信任為基礎的國際人才網絡。 總統說,今天的論壇不僅要凝聚更多共識,打造創新、安全、韌性、共榮的半導體供應鏈,並進一步強化民主陣營科技的競爭力。我們共同的目標是為人類建構更文明的未來,提供更具福祉的生活。 總統強調,臺灣是全球可信賴的合作夥伴,將以厚實的技術基礎與開放的合作精神,與國際民主夥伴攜手合作。因為唯有攜手合作,才能創造進步;唯有團結互助,才能實現共榮,共同為人類許下更美好的未來。 包括行政院政務委員暨國科會主委吳誠文、經濟部長龔明鑫、工研院院長劉文雄及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全球董事會主席吳田玉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9月09日
副總統出席台灣人工智慧年會開幕 期許AI帶領百工百業均衡發展
蕭美琴副總統今(9)日上午出席「2025台灣人工智慧年會開幕式」時強調,AI是臺灣未來的經濟動能,臺灣發展AI追求「均衡」,期許百工百業都能得到AI幫助,讓AI持續帶領臺灣前進,為世界帶來更多進步與改變。 副總統致詞時,首先感謝人工智慧學校多年來在教育、人才培育上的努力,讓臺灣的AI生態系能夠向下扎根並壯大。去年年會主題是「百工百業用AI」,今年則是「台灣AI競爭力」,呼應產業的未來方向,更象徵臺灣在國際舞台及世界產業中追求更高定位的決心。 副總統說,每次出席AI相關活動都感到格外振奮,AI是臺灣未來的經濟動能,相信正以光的速度照亮生活每個角落,也推動全新的文明浪潮。臺灣是全球半導體中心,但真正的能量其實來自人才與韌性。工程師能在各種突發狀況下快速排解危機,研究人員能在有限資源下創造世界級成果,這份靈活、堅持與責任感,正是AI時代最需要的動能。 副總統表示,在新一波的AI發展中,「Embodied Intelligence」更是無所不在。AI不再只是螢幕上的智慧,而是透過智慧載具、機器手臂等,走入真實世界,成為產業轉型的推手。它不只是「思考」,未來更會「行動」,在製造、醫療照護與日常服務中,展現實實在在的價值。 副總統提到,AI能解決問題,也會帶來新風險。勞動市場轉型、個資隱私、假訊息擴散、演算法偏差等,都是必須正視的挑戰。如果掉以輕心,科技可能變成失控的野馬。臺灣作為民主社會,必須讓AI帶來信任與自由,而不是削弱公平與穩定。 副總統指出,AI不只是工具,還要有溫度、有倫理、有信任。要能幫助醫生救命、協助老師教學、讓農民提高收成及面對環境變遷帶來的新挑戰,同時讓更多人過得更有尊嚴、更有人性。因此,臺灣追求的不是單純發展AI的速度,而是「均衡」。不能只有科技大廠受益,還要讓中小微型企業、傳統產業、農業、醫療、服務等各行各業,都能共享這股AI的力量。AI要均衡人才,要讓基層勞工、年輕世代、銀髮族都有機會學AI、用AI,得到AI的幫助。相信這也是人工智慧學校持續給予社會的重大貢獻。 最後,副總統認為,AI最重要的事是「均衡臺灣」。同時提到,我們連結世界,也守護在地;追求進步,更堅持價值。要讓AI走入臺灣每一個角落,讓科技成為縮小城鄉差距、提升生活品質的力量。並期待透過台灣人工智慧年會跨域交流,讓百工百業在和AI相遇時激盪新的火花、創造新的解方。讓AI持續帶領臺灣前進,為世界帶來更多進步與改變。 包括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李育杰、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人事長蘇俊榮、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基金會副董事長魏啟林、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周美吟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23日
總統因應今日投票結果發表談話 強調政府會持續推動能源轉型 並以四項調整回應人民期待
賴清德總統今(23)日晚間於總統府因應今日投票結果發表談話。總統表示,投票結果是人民意志的展現,我們都必須尊重接受。這段時間,臺灣社會展現守護自由民主的決心,也傳達出希望朝野能夠對話、合作、團結的期待。 總統說,關於能源議題,人民要的是安心及穩定供電,這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未來政府會持續推動能源轉型,讓臺灣的發展更安全、更永續。此外,為了回應人民期待,執政團隊會做出四項調整,包括啟動必要的人事改組,讓團隊更有效率,施政更有感;調整施政順序,將重心放在經濟、民生、弱勢及青年等四個優先;調整行政、立法互動;調整國家財政體質,確保財政穩定。期盼國人團結一致,讓臺灣走向更民主、更安全、更繁榮的未來。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臺灣人民透過罷免和公投,再次展現了民主的力量。這是人民意志的展現,對於結果,我們都必須尊重接受。 我要特別感謝過去一年來,憂心國會紛擾可能衝擊國家發展而站出來的百萬人民。大家用一張又一張連署書,期待以自己的力量帶來改變,在雨中、在烈日下,都不曾停止努力,我要向各位致上我的敬意。 民主的價值,在於不同的聲音能被聽見;國家的主人是每一位公民。這段時間,臺灣社會展現了守護自由民主的決心,也傳達出希望朝野能夠對話、合作、團結的期待。不論聲音大或小,都是人民的心聲。身為總統,我一定會誠心傾聽,銘記在心。我也希望無論在朝、在野,都可以聽到百萬人民的這份期待。 關於「核三重啟」公投雖然沒有通過門檻,但這個結果我們尊重;而社會對於能源多元選擇的期待,我也充分理解。在核電議題交互辯證的數十年來,臺灣社會最大的共識就是「安全」。安全不只是科學的問題,也是人民安心的問題。然而,誠如我在公投前所說的,核能安全是科學問題,科學需要驗證的問題,不會在一場公投就徹底解決。 而關於核能電廠是否能夠重啟,依照今年5月修法的《核管法》,政府的立場在程序上有「兩個必須」:第一個必須是核安會必須訂出安全審查的辦法;第二個必須是台電必須依照這個辦法,進行自主的安全檢查。 我要請核安會廣納社會各界意見,儘快完成相關辦法;也要請台電在法規公告後,啟動舊核電機組自我安全檢查,並且定期向社會報告進度和風險,若符合標準,依法送核安會審議。政府會堅守「三大原則」,也就是核安無虞、核廢有解、社會有共識。這是我們穩健面對核能議題的堅定立場。 因此,如果未來技術更安全、核廢料更少,社會接受度更高,我們並不會排除先進核能。人民要的是安心、要的是穩定供電,這都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未來,我們會持續推動能源轉型,讓臺灣的發展更安全、更永續。 各位國人同胞,我上任已經一年三個月,對於政府施政不足之處,執政團隊會時時深自檢討,也必須調整改變。 行政院卓榮泰院長在726罷免投票後,已經多次向我請辭。但此刻,臺美關稅談判尚未底定,颱風和豪雨災後的復原工作還在進行;同時,今年有追加預算,特別預算也有明年中央政府總預算都在立法院審議,更有許多國家重大政策需要穩定推動。 所以,我希望卓院長繼續堅守崗位、承擔重任,和我們一起守住國家的關鍵任務。同時,為了回應人民的期待,執政團隊會做出「四項調整」:第一,調整隊形。內閣將啟動必要的人事改組,讓團隊更有效率,施政更有感。 第二,調整施政順序。我們會把重心放在「四個優先」:經濟優先、民生優先、弱勢優先、青年優先,並且具體落實在各項特別預算以及政府的年度預算之中,來照顧人民生計、推動產業發展、強化經濟韌性,持續壯大國家。 第三,調整行政、立法互動。我們會堅定守護國家利益,但同時期盼朝野更多對話,不分黨派,共同守護臺灣,推動福國利民政策。 第四,調整國家財政體質。國家財政的穩定,才能保障世代的永續。也期盼朝野能夠進一步共尋,健全國家財政結構的方式,確保國家的長期發展。 今天也是八二三戰役勝利67週年。那一年,我們不分族群、不分你我,臺澎金馬的軍民同心,守住了金門,也守住了臺灣。今天的挑戰雖然不同,但需要的團結是一樣的。唯有團結一致,我們才能守護國家,確保我們珍貴的民主與自由。 我會以八二三的精神為鑑,和全體國人不分族群、不分先來後到,共同攜手努力,讓臺灣走向更民主、更安全、更繁榮的未來。 包括副總統蕭美琴、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副秘書長何志偉、張惇涵等亦在場陪同。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