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2年05月24日
總統參加盧修一博士紀念墓園揭碑典禮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下午前往參加盧修一博士紀念墓園揭碑典禮,總統除和陳郁秀主委一同為墓園揭碑外,也應邀致詞。
總統致詞內容為:
時間過得真快,阿扁的好戰友、好同志--盧仔,離開我們已經將近五年了。每次想起他,總是萬般不捨。他一生做事,潔白無瑕的追求,以有如蘆葦般柔韌的個性來實踐,教我們如何不想他。
記得阿扁與盧仔在立法院共事的歲月裏,我們為了終結萬年國會、廢除刑法一百條、要求總統直選等歷史性的議題,一齊並肩作戰。盧仔為了讓民進黨的理念得以在國會殿堂具體呈現,甚至願意犧牲個人形象,他認真嚴肅中帶著幽默,動怒火爆時夾著搗蛋,開玩笑不脫浪漫、稚氣的性情,的確讓人有十分「法國」的感受,如今回想起來,給人鮮活深刻的印象,彷彿就在昨日。
盧仔走了,他留給大家無限的懷念和追思。他的一生多才多藝,又多彩多姿。在學術上,有深厚的學養,喜歡音樂和藝術,不但填詞作曲,也有一手好書法;在生活上,他幽默風趣,家庭幸福美滿;在政治上,無我的付出,到現在我們依然記得一九九七年十一月廿八日,台北縣長選前之夜,盧仔不顧醫生的勸阻,撐著病體,在致詞發言的最後,突然向群眾下跪,雙手合十,拜託選民給民進黨一個機會,給蘇縣長一個機會,就是給盧修一一個機會,現場群眾都掉下眼淚,最後,讓蘇縣長順利當選,更奠定了民進黨「政黨輪替」的磐石。
盧仔於一九九八年八月隨著秋天的蘆葦花凋萎,但是近五年來,他化為一隻白鷺鷥,翱翔於台灣的天空,駐足在這塊土地的田埂上。水溝邊,看著大地的子民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也注視著民主政治的開花結果;同樣地,盧仔的行事風格,有如蘆葦,像是柔韌,卻是堅忍不拔,不但壓不扁,有時又像劍一般的銳利,這就是台灣人的精神象徵之一。
如今,盧仔有形的肉體已化為台灣的塵土,但是他所留下來的精神典範,卻愈來愈清晰,深深地刻在台灣人的心中。蘇縣長常說,他在台北縣做縣長,一個人是在做兩人份的工作,怕辜負了盧仔的付託。今天我們集合在這裡紀念盧仔,同樣也是在鞭策自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盧仔留下來的志業,我們要繼續的扛起來,堅定的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