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新聞與活動

出席轉型能源綠色經濟國際論壇 副總統盼產官學研攜手合作 引領臺灣邁向永續發展
副總統出席今周刊「轉型能源綠色經濟國際論壇」
中華民國108年08月20日

陳建仁副總統今(20)日上午出席今周刊舉辦的「轉型能源綠色經濟國際論壇」,說明政府推動能源轉型的努力與成果,並盼產官學研攜手合作,一起為能源轉型與綠色經濟發掘更多的可能性,引領臺灣邁向永續發展的願景,成為亞洲地區能源發展的典範。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為了因應全球氣候變遷與溫室氣體減量的趨勢,世界各國都在發展低碳綠色能源,臺灣做為地球村的一員,也很積極地在這股趨勢當中推動能源轉型。

副總統指出,臺灣在2017年通過《電業法》修正,以綠能先行為主軸,開放再生能源發電市場與用戶購買綠電的選擇權;2018年,我們完成約5.5GW的離岸風力遴選與競價作業,確立臺灣離岸風電發展的里程碑。更重要的,我們終於在今年進一步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除訂下2025年27GW的設置目標外,也開放業者在躉購制度與綠電自由市場間轉換,增加綠電市場的彈性,同時鼓勵全民以綠能合作社、公民電廠等各種方式來參與再生能源發電市場。

副總統進一步說明,政府也透過上百場會議,集結民間團體及產官學研等代表,集思廣益完成「能源轉型白皮書」,經由公民會議面對面的討論,共同產出更周詳、更務實,且更符合臺灣社會需求的能源政策。在這個過程中,過去艱澀難懂的能源技術及專業,在一次又一次的對話中,融入了人民的生活與感情,並建立起社會不同角色間的信任,不僅讓實踐能源轉型的基礎更為穩固,也成為臺灣公民參與公共政策的重要典範。

副總統指出,在臺灣,充足的陽光及豐沛的風力都是我們得天獨厚的資源,太陽光電在夏天的時候出力最大,有助舒緩用電尖峰。在冬天,因為受到氣候、地形和境外污染物的影響,空氣品質比較不好,這個時候離岸風電剛好可以為火力電廠爭取降載的空間,讓人民免於空氣污染。臺灣能源轉型政策,正是透過這風與光互補的特性,建構了未來再生能源發電的主力。

副總統強調,在推動再生能源的道路上,政府不會拘泥於現況,而是做開創性,帶動國家永續發展的規劃,並且一步一腳印的積極落實。在短短兩年間,透過政策及制度的加速引導,具體成效開始一一展現。以太陽光電為例,設置量就從2016年5月的941MW,大幅提升到2019年5月3,245MW,成長2.5倍。

副總統說,今天的貴賓中,來自丹麥的斯蒂達爾(Henrik Stiesdal)是世界上第1個離岸風場Vindeby的負責人,不但開發了新的再生能源可能性,也為丹麥開創了離岸風電產業,是臺灣積極學習的典範。

副總統認為,透過離岸風電的發展,不僅可以帶動風電產業供應鏈的國產化,讓更多本土產業有機會參與及進入產業鏈累積經驗,未來更有機會進軍國際市場。另外,透過產學合作也讓更多年輕人有機會成為風電產業人才,可以在地就業,同時享有世界級的待遇以及職場環境。到2025年,當我們完成離岸風電設置目標後,將可以創造新臺幣1兆元的投資額、1.2兆元的產值,以及2萬個工作機會,這對臺灣經濟的帶動與發展將有非常大的助益。

最後,副總統表示,為了促進臺灣能源永續發展,達成非核家園的目標,需要借重國內外不同領域專家的經驗及創新思維,希望今天的論壇活動,在產官學研各界人士的集思廣益下,為能源轉型與綠色經濟,發掘出更多的可能性,尋找新的契機,引領臺灣邁向永續發展的願景,成為亞洲地區能源發展的典範。

包括經濟部長沈榮津及今周刊社長梁永煌等均出席是項活動。

Code Ver.:F201708221923 & F201708221923.cs
Code Ver.:201710241546 & 201710241546.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