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0年07月05日
總統接見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院長奈伊博士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接見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院長奈伊(Joseph S. Nye)博士,除感謝他前來台灣親自簽署該學院與我國的合作交流計畫外,並與訪賓就當前兩岸問題廣泛交換意見。
奈伊博士也對總統一年多來在兩岸關係的表現給予高度肯定,甚至比前任還佳,他也鼓勵中共應對陳總統的善意作出積極回應。
總統首先對於奈伊院長所提的「軟性國力」及「硬性國力」的概念表示感佩,特別是台灣在民主、自由、人權、高科技等軟性國力上超越中共許多,而這也是中共畏懼的所在;同時總統也對奈伊院長在一九九八年所提出的兩岸簽訂「中程協議」構想,印象非常深刻,並表示願聆聽奈伊院長現在對於中程協議的看法。
奈伊院長則表示,兩岸關係發展的關鍵在確保台灣民主、自由、人權及自由經濟的體制,他同時肯定並認同總統自就任以來,對兩岸關係展現善意及誠意的作法。他認為,美國與中共的關係既非柯林頓總統所說的「戰略夥伴關係」,也非布希總統的「戰略競爭關係」,而必須要有更清晰的界限,亦即中程協議的意旨:「中共不對台動武,台灣不宣布獨立,兩岸應維持對話及交流」,任何一方均不能刻意挑釁對方,因此,他至今仍認為中程協議將有助於台海和平的確保。
對此,總統回應指出,他在去年五二○就職演說時,就提出「四不一沒有」的原則,也就是「中共不對台動武,台灣不會宣佈獨立,不會更改國號,不會推動兩國論入憲,不會推動改變現狀的統獨公投,也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此一原則也與奈伊院長所提的理念相互契合。
總統強調,身為總統必須依照憲法,維護國家主權尊嚴與安全,謀求民眾的最高福祉,這是他的天職與使命,也是台灣兩千三百萬人民的共同期待;但是所謂的「港澳模式」或「一國兩制」,違背中華民國所具有的主權尊嚴與安全,因為一國兩制的結果,中華民國就消失了,台灣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省,台灣人民絕對無法接受,因此,不論是「一國兩制」或「一國三制」,重要的關鍵是所謂「一國」究竟是中華民國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奈伊院長接著表示,所謂「一國三制」並非指涉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省,而是指台灣應該擁有比港澳更好的待遇,同時擁有很高的自主性,例如保有民主及自由經濟體制,保留「一個中國」符號上的概念,此概念非指中華民國消失或中華人民共和國消失,而是有各自的稱號,維持現狀,共同存在。
奈伊院長也接著說,要中共接受「一國三制」也有事實上的困難,問題的關鍵在於兩岸必須維持現狀,時間愈長對未來愈有利,但是中共現在已逐漸失去耐心,使兩岸緊張情勢愈見昇高。
總統並接著指出,中共方面至今仍無信心與台灣進行對話,令人遺憾,就如同他在就職演說中所提,兩岸領導人應該以智慧、創意、民主、對等的原則,共同處理未來一個中國的問題,共同找出雙方均可接受的「一個中國」的涵意,兩岸僵局的關鍵在於中共始終預設立場,設定前提,這是兩岸重啟協商的最大障礙。
奈伊院長也認同表示,中共領導人不具創意是因為面臨內部壓力,中共沒有信心的原因在於一方面要處理內部的經濟問題,另一方面也有接班的壓力,急於解決台海問題,奈伊院長也建議,總統應讓中共清楚了解台灣不會走向獨立,也不會迴避一個中國的問題,他並認為,總統在處理兩岸關係上表現極好,比前任還佳,同時他也鼓勵中共對陳總統的善意作出積極的回應。
奈伊院長指出,兩岸可以從非官方的民間交流開始,如此對雙方皆有助益,同時經由時間的演變,讓民主、自由的思想廣布中國大陸,使其內部發生質變,兩岸就可以維持永久的和平。  
總統最後強調,兩岸問題的解決除了要有智慧、創意之外,還要有耐心,有些事不能一廂情願,就如同中程協議也必須要兩岸的支持才能達成,「要頑石點頭並不容易,但我們也期待頑石有點頭的一天」。
奈伊博士與甘迺迪政府學院國際事務教授及亞洲計畫主任賽奇(Anthony Saich)博士,下午是由外交部次長吳子丹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副秘書長簡又新也在座。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