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0年07月11日
總統與紡織業界座談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前往中華民國紡織業外銷拓展會與紡織業界進行座談。總統在參觀完高科技紡織品的展示後,發表簡短致詞,並聽取紡織業現況簡報。
總統致詞內容為:
承蒙紡拓會黃耀堂董事長日前與本人一同進行國是訪問,風塵僕僕,在此僅表謝意。「出國拚外交,回國拚經濟」,原本回國後就要來為紡織業界打氣,不巧遇到黃董事長出國研究,直至今天,才來到這裏與大家進行座談。而大家都對「經濟發展諮詢委員會議」的召開寄予厚望,本次的座談會,就像是經濟發展諮詢委員會議的會前會,希望大家能夠不吝指教,提供寶貴建言。
記得去年九月參加台北國際紡織成衣及服飾展開幕典禮時,本人就曾經指出,未來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台灣的紡織業就將進入全球無配額的開放市場。這是嚴肅的挑戰,也是難逢的機會。本人在當時也特別希望,紡織業界能秉持承擔風險、積極創新的進取精神,與政府一起努力,讓台灣成為全球紡織品的生產重鎮,亞洲紡織品的採購中心。這個願景,到現在沒有改變。
在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調整與轉型,是必然的過程。經濟的自由化與全球化,對既有的產業,當然是會帶來挑戰的,可是近來一些人,卻四處散播一種「台灣衰退論」的想法,認為台灣的製造業環境無法與鄰近國家相提並論,台灣必然會走向所謂產業空洞化的路。本人對於這種宿命論的想法,一直覺得不可思議。舉個例子來說,德國、義大利,到現在為止,還是全世界排名前列的紡織出口國家。高工資國家的德國、義大利能做得到的事,難道台灣一定做不到?我們不能驕傲自大,但也毋須妄自菲薄。
過去一段時間,由於高科技產業賺錢,民眾就一窩蜂把資金投資在高風險、高報酬的科技產業裡,對所謂傳統產業就造成了資金排擠效應,加上人才也集聚在高科技產業裡,使得傳統產業發生了人才不足的問題。本人必須誠摯地向各位說明,政府對於一些短期的發展障礙,有著充分的瞭解,對於解決這些問題,打造台灣傳統產業再生的契機,也有著充分的決心。就像剛才參觀的高科技紡織品,誰說紡織業是所謂的傳統產業、夕陽產業,這種二分法,對紡織業是不公平的事,因為紡織業不是傳統產業,也不是夕陽產業。
任何產業的發展,都要有大環境的配合,紡織業當然也是如此。未來面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衝擊,我們的紡織業,如果只是生產低價位的基本產品,只求產量,不求產品的變化性,長久下去,就難免要在世界市場中喪失應有的競爭力,因為這種經營模式,並沒有真正發揮了台灣的競爭優勢。有人一直說,台灣的紡織業面臨經營環境上的問題,又說什麼政府不支持。問題是,是不是有了政府的支持,要外移的廠商就一定不會外移呢?相信各位都比本人更清楚答案是什麼。
依靠成本競爭的廠商,終究是要移往具備勞動力優勢的國家與地區,但如果是生產差異化、變化快、技術新的產品,台灣絕對有自己的優勢。依靠產品優勢的廠商,在台灣是必然更會有競爭力的。行政部門必須拿出一貫的政策,給經營有效率、創新有成績的公司更多的鼓勵,協助紡織業調整組織形式和管理機制,適應新的競爭,建立快速反應市場變化的新經營模式,主動掌握市場,贏得商機。特別要將高科技融入紡織業,確實有效提昇紡織產業的競爭力。本人在此要再次強調,當所謂的新經濟在發展上一時陷入困頓的時候,鞏固舊經濟的優勢,對促進經濟的再生與成長,是一件不容輕忽的工作。
本人也要再次重申,發展和重振傳統產業,是政府勢在必行的任務!走發揮台灣新優勢的路,辛苦是難免的,但還是要穩紮穩打,不能故步自封,也不能心浮氣躁,這條路是勢必要走的,只要行政部門與業界都能體認到我們國家的優勢所在,確切做好一切有助於提昇競爭力的工作,不流於口號宣示,本人相信,紡織業在台灣,依然是有機會的!
一段時間以來,紡拓會與經濟部其實在振興傳統產業上做了不少的工作。紡拓會是紡織業界與政府間溝通的橋樑,本人希望 貴會日後仍然可以與經濟部保持密切的合作伙伴關係,大家在支援紡織業發展、升級的工作上,同心協力,為業界服務。本人相信今天的座談會,正是日後更緊密合作的開始。期望我們可以並肩攜手,為台灣的紡織業開拓更美好的明天。
最後,總統在座談會的結論時表示,「家庭即工廠」、「客廳即工廠」是他小時候的經驗,相信也是許多人的共同成長經驗,現在這些景象已不復見,這是一種進步。另外,他在擔任律師時,有許多紡織業界的客戶,這些人在過去很發達,但現在有人已經結束紡織業而轉入其他事業發展;而到現在還能在紡織業生存及發展的人,是沒有忘記隨時做好「研發」的工作,因為「研究發展是生存之道」。
總統指出,紡織業對於台灣經濟發展所做的犧牲與貢獻,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政府不但要關心紡織業,更要以具體行動來支持紡織業。而「國家重點發展產業」與「國家優先輔導產業」就是政府的「紡織業國家政策」,在這兩個大前提下,政府將盡全力來協助解決紡織業所面臨的許多問題。
總統說,例如有關「放流水標準」是否過於嚴苛,應在兼顧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下,重新討論、訂定合理的排放標準,以前過與不及或不切實際的理想,都應加以檢討。再者,如工時工資問題,將留待經濟發展諮詢委員會議來溝通、討論,希望能夠獲致一定的結論或共識。總統表示,工時問題非一蹴可及,原想翻案,可惜功敗垂成,令人遺憾;而我們是民主憲政國家,政府必須接受國會、輿論的監督,不是一個人說了算,希望各黨、各派,不分朝野都能在這個問題上給予支持與配合。
總統也再次重申「研究發展」乃生存之道。總統認為,我國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轉型」是經濟是否能夠提昇的關鍵所在,政府也應給予必須的協助與幫助。
總統並當場表示,「經濟發展諮詢委員會議」各黨、派如未推薦紡織業界代表,他將在總統可推薦的十位名額內,邀請紡織業界代表參加,讓紡織業的聲音能在經濟發展諮詢委員會議受到重視與支持。另外,總統也請經濟部次長林義夫組織專案小組,以二個月為期,負責與財政部、環保署、勞委會等政府相關單位進行協調、整合,為紡織業界提供服務並解決相關問題。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