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8年04月09日
《臺灣關係法》立法40週年前夕與華府三智庫視訊會議 總統:《臺灣關係法》協助建立良善力量,奠定臺灣成為世界民主燈塔的基礎
總統與美國華府三智庫於CSIS舉行視訊會議

蔡英文總統今(9)日晚間,應美國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與「布魯金斯研究院」(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及「威爾遜國際學人中心」(The 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之邀請,在總統府連線CSIS,與美國重要政、學界人士進行視訊會議。

會議由美國前副國務卿阿米塔吉(Richard Armitage)擔任引言人、CSIS亞洲事務資深副會長暨日本講座主任葛林(Michael Green)擔任主持人。總統在發表專題演講後,依序回應阿米塔吉、布魯金斯研究院「臺灣講座」卜睿哲(Richard Bush)、「威爾遜學人中心」亞洲計畫主任鄧志強(Abraham Denmark)、CSIS「中國權力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及葛林等人的提問,會議結束前並發表結語。

視訊會議實況於總統臉書及總統府官網Youtube亦同步直播,總統臉書約1萬人收看,總統府官網Youtube約9千人(中文版加英文版)收看。

 

總統致詞內容為:

謝謝大家。在華府的各位,早安,這是來自臺北的問候!

阿米塔吉大使,謝謝您的介紹。視訊會議由「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會長何慕理開場,我非常榮幸能在此致詞,也要感謝「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布魯金斯研究院」、「威爾遜國際學人中心」、以及「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中國權力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布魯金斯研究院」臺灣講座卜睿哲(Richard Bush)與「威爾遜國際學人中心」亞洲計畫主任鄧志強(Abe Denmark)籌辦本次會議。

很高興看到許多臺灣的朋友,CSIS亞洲事務資深副會長暨日本講座主任葛林(Michael Green)、以及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莫健(James Moriarty)也在現場,你們好。

臺北這邊,再過幾小時就是四月十日了,四十年前的這一天,《臺灣關係法》通過了,為臺美關係開啟新頁。

四十年前,臺灣史上的艱難時刻,一些重大事件的推衍促成《臺灣關係法》迅速通過。當時在美國和臺灣的許多人士,對於臺灣的未來不表樂觀,也不知道臺灣未來能否與臺海對岸不同。

很少人預料到,《臺灣關係法》起草人的先見之明及情誼,使得雙方最終在共享的價值基礎上,再次深化臺美關係。

也很少人預料到,臺美夥伴關係體現前所未有的穩固,並成為世界上一股良善的力量。

永續的夥伴關係

在美國國會的堅定支持下,《臺灣關係法》成為美國與臺灣互動的指導原則,並且信守雙邊過去的協議。美國透過《臺灣關係法》設立的美國在台協會,也即將搬入內湖新址,無庸置疑已經歷過時間的考驗。

美國國會堅持立法保障臺灣安全,確保臺灣安然度過最黑暗的時期,並成為今日自由強健的民主社會。

《臺灣關係法》不但體現美國與我們共同維護太平洋地區和平、安全與穩定的承諾,同時也支持臺灣發展自主防禦能力,以對抗任何形式的脅迫。

美國歷任政府及國會皆信守此一承諾與支持。

1996年三月,柯林頓政府決定派遣兩艘航空母艦巡弋臺灣附近海域,遏阻中國企圖干擾臺灣第一次總統民選時,更加彰顯此一承諾。在那個歷史性的時刻,美國和臺灣站在一起,向世界展現對共享民主價值的承諾。

臺灣人民也予以回應,向世界展現我們決心行使民主基本進程的選舉權,證明我們有能力加入全球自由民主國家之列。

1996年,我們的民主邁進一大步,二十年後,臺灣成為全球最自由的國家之一,臺灣人民選出第一位女性總統。

回顧過去四十年的歷史,我相信在座各位都同意《臺灣關係法》已協助建立了一股良善的力量,奠定臺灣成為世界民主燈塔的基礎。

臺灣挺過了歷史的挑戰,不但沒有被打倒,反而成為堅韌之島。我們努力不懈為這個區域和全球打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今天藉由這個會議,我們慶祝《臺灣關係法》的成果,也重申對共享價值與共同目標的承諾。

其中最重要的是,確保我們的全球夥伴關係持續茁壯,尤其是臺美的特別關係。

世界上一股良善的力量

過去三年來,臺美關係有顯著的進展。

在安全層面上,《臺灣關係法》制定的架構不只「提供防禦性武器給臺灣人民」,同時也提到「任何企圖以非和平方式來決定臺灣的前途之舉—包括使用經濟抵制及禁運手段在內,將被視為對西太平洋地區和平及安定的威脅,而為美國所嚴重關切。」

我們兩國的合作也持續落實《臺灣關係法》的精神。美國現任政府已宣布要穩步對臺軍售,同時還有其他方案在籌劃中。

美國也持續支持臺灣發展國造能力,目前,臺美兩國間的訓練以及合作計畫已更加緊密堅實。

但是,這一切只有在臺灣有能力並決心自主防衛時才能奏效。我們不能期待別人做我們不願做的事。所以,我從2016年以來,強化國軍戰力就成為我的施政重點之一。

我們已經連續兩年增加國防預算。這些預算將用在加強國防策略、技術與軍力,確保我們的國軍更加敏捷靈活並與時俱進,這些都揭櫫在我全力支持的「整體防衛構想」中。

前開作為,並不是要引發衝突,而是要恪遵《臺灣關係法》的精神,確保臺海永久和平。如果我們沒有能力遏止脅迫和侵略,就無法獲致和平。

這個區域的外交官也正一起攜手合作,推動我們共享的價值及利益,並對抗威權主義在全球逐漸興起的浪潮。我們太了解威權主義的危險,其基本思想是反對自由以及人民的選擇權。

《臺灣關係法》明載:「西太平洋地區的和平及安定符合美國的政治、安全及經濟利益,而且是國際關切的事務。」

上個月,臺灣和美國宣布成立「印太民主治理諮商」平臺,幫助我們和理念相近的國家合作推動良善治理與人權。

我們也合作推動區域宗教自由。上個月,臺灣和美國共同舉辦了「印太區域保衛宗教自由公民社會對話」,在全球宗教自由遭受威脅之際,我們一起發聲,我們要保護所有民族的宗教自由,因為沒有人該為自己的信仰被處罰甚至「再教育」。

臺美「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是我們針對全球急迫性議題合作的一個好例子,我們不只為這項計畫增加了三倍預算,也一起參與因應女性賦權、媒體識讀等更多議題。最近,我們也歡迎日本的加入,讓區域夥伴藉由這個架構一起促進共享的價值與利益。

我們也要破除外界認為我們的價值觀可以或應該受到威權政府威逼利誘所操縱的想法。

因此,我們正加強與美國「海外私人投資公司」合作,尋找在這個區域及友邦的投資機會。我們早在1952年就開始合作,而《臺灣關係法》也有條文規範這樣的合作關係。今天,我們已從受援國轉變為高科技強國,有能力也有專業可以跟美國一起支援友人與夥伴的經濟發展。

這一切都發生在我們的國際空間遭受前所未有挑戰的時刻。

中國正在大肆否決臺灣人民國際參與的機會,他們這麼做,不是因為今天是民進黨執政,也不是因為我們不承認九二共識。他們這麼做,是因為他們真心認為臺灣人民沒有獨立參與全球事務的權利。

中國的所作所為干擾兩岸關係的良性發展,造成兩岸的不安。

所以我們非常感謝美國和其他理念相近的國家持續支持我們在國際社會的努力。我們看到美國致力維護我邦交,並遏止中國在那些國家的影響力。另外每半年一次的國際組織諮詢會議中,我們也看到越來越多理念相近的國家支持臺灣參與聯合國專門機構,以確保臺灣在國際社會的貢獻獲得肯定。

《臺灣關係法》通過後,我們也看到了臺美經濟關係的長足進展。今天,擁有兩千三百萬人的臺灣是美國第11大貿易夥伴。我們的經貿關係是互補的,而不是相競的,兩國的貿易持續顯著升溫。

《臺灣關係法》通過時,很少人預見臺灣的國際企業現今在美國投資及採購的速度。相對地,美國科技巨擎包括Google、Microsoft、AmazonIBM過去一年也擴大在臺布局。

除了這些正面的發展外,我們還看到許多發展潛力。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亟盼與美國洽簽雙邊貿易協定,我們可以共同打造一個以價值及理念為基礎的協定,成為印太地區其他國家的典範。

《臺灣關係法》希望建立一個能夠保障我們共同利益的關係,並提供一個捍衛共享價值的架構。在世界局勢日益複雜、充滿挑戰的時刻,這比以往更加重要。

我們從上個世紀學到一件事,那就是民主的進展不會是從天而降。

此時此刻,世界各地的反自由民主勢力越來越激進。我們以自由與個人自由作為進步的指標,而他們卻在海內外散布恐懼和施加控制。

事實上,不到兩個禮拜前,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兩架戰機跨越了臺海中線,破壞了二十多年來維繫和平與穩定的默契。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波頓(John Bolton)大使在推特發文表示:「中國的軍事挑釁無法贏得臺灣人民的心,只會加強世界各地人民珍視民主的決心。《臺灣關係法》跟我們的承諾非常明確。」

我們完全同意。

面對今日這些傳統以及非傳統的挑戰,更有必要共同回應。臺灣已準備好、很樂意、也有能力盡一己之力,達成我們共享的願景。

我的承諾:一個可信賴的夥伴

在《臺灣關係法》四十週年之際,我們矢志要確保臺灣人民能夠堅持民主信念,繼續享有免於恐懼與脅迫的生活。

《臺灣關係法》的起草人早在四十年前就啟動了這項工作,惟至今尚未完成,當我們落實區域的自由、開放、民主時,即大功告成。

臺灣不只是接受者,而是參與其中的夥伴。

在這個關鍵的時刻,最重要的是確保《臺灣關係法》的條文和精神歷久彌堅,讓我們共享的價值繼續形塑這個區域的未來。

雖然我今天人不在華府,但我們共同的願景,讓我們兩國較以往更密切合作。

在各位的支持下,我們大家一起努力,繼續提醒全世界,臺灣是世界上一股不可或缺的良善力量。謝謝大家。

 

包括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李大維及外交部長吳釗燮亦出席是項視訊會議。

 

附件檔案:

 

相關新聞
7週年 盼攜手為臺灣共創更具韌性的未來">詳細內容
114年08月08日
副總統祝賀臺亞會成立7週年 盼攜手為臺灣共創更具韌性的未來
蕭美琴副總統今(8)日下午出席「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7週年紀念暨『共築亞洲新局:從新南向到印太夥伴關係』論壇開幕式」時表示,臺灣具備制度透明、產業優勢及民主信念,與區域夥伴共同打造韌性與價值,讓臺灣和新南向國家不只有連結,更要共同前進。也肯定臺亞會建立臺灣與區域社會間真誠對話及共信橋梁,期盼攜手為區域、為臺灣共創更具韌性的未來。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很榮幸出席臺亞會成立7週年紀念活動,在這個非常有意義的時刻,除向臺亞會表達最誠摯的祝賀,也向一路走來堅持初衷、深耕印太區域的所有政府及民間夥伴,致上最深謝意。大家的努力讓世界看見臺灣,也讓臺灣成為區域中值得信賴、能夠同行的夥伴。 副總統指出,臺亞會自2018年在外交部指導下成立以來,承擔兩項重要任務:第一是透過玉山論壇提升新南向政策的國際能見度及政策節奏;第二是深化新南向國家之間的交流和連結,實踐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7年來,臺亞會穩健推進五大核心計畫,從區域韌性到青年培力,從智庫合作到藝文文化的交流,逐步建立臺灣與區域社會之間真誠對話及共信的橋梁。 副總統進一步指出,在當前全球局勢高度不確定之下,新南向國家對臺灣的意義不只在傳統經貿關係,更成為拓展國際空間、深化價值、強化戰略韌性的重要支點,具有維護印太地區和平穩定及經濟繁榮等共同利益。許多國家是新興民主或制度多元的體系,面臨內部及外部的各種挑戰和轉型,與臺灣有高度共感,是爭取區域中更多夥伴共同往前的重要利基。 副總統提到,對臺灣而言,新南向政策不只是市場策略或經貿關係,而是人與人之間深度的連結。透過教育、醫療、科技及文化的交流,建立彼此理解與信任的基礎,同時累積面對未來變局能攜手合作的能力。稍早蕭新煌董事長提出三大期許,相信也符合國人面向世界的共同價值觀,展現臺灣的實力、「Taiwan can help」精神,並與區域夥伴深化合作,這也是臺亞會7年來所努力的方向。 副總統表示,近期美國關稅政策引發全球供應鏈的重組,為臺灣與新南向國家之間的夥伴關係帶來挑戰,但同時也產生新的機會。在去風險化及尋求可信賴夥伴的全球趨勢當中,臺灣具備制度透明、產業優勢及民主信念,與區域夥伴共同打造韌性與價值,這也正是賴總統提出「新南向+」當中的重要意涵,讓臺灣和新南向國家不只有連結,更要共同前進。 副總統指出,今天兩場論壇分別是「共築亞洲新局」以及聚焦臺灣、印度關係的主題,同時呼應「新南向+」的思維。新南向夥伴永遠是臺灣的好鄰居,不只是臺商布局的重鎮,也是文化、科技、教育、人才養成等多領域交流的重要朋友,政府會持續推動新南向政策,與大家一起共同前進。 副總統談到,今年也是臺灣、印度互設辦事處30週年,他要向印度台北協會甘泉(Aparna Ganesan)副會長及所有來自印度的朋友們致上謝意。臺印關係過去30年有許多進展,相信未來還有更大的潛力,在各面向深化彼此互惠互利的全面性關係,也期盼在大家共同努力之下,可以看到更新的進展與更深度的合作。 最後,副總統感謝臺亞會過去7年來的付出,讓臺灣擁有一座穩定的橋梁及一群持續努力行動的夥伴,連接充滿挑戰的印太區域,共同成長、發展、穩定、繁榮。並祝福臺亞會7週年慶典圓滿成功,期盼一起攜手走得更遠,為區域、為臺灣共創更具韌性的未來。 隨後,副總統與現場貴賓一同進行週年慶慶祝儀式。 包括總統府資政暨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董事長蕭新煌、外交部次長葛葆萱、農業部次長杜文珍、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林飛帆、立法委員陳冠廷、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執行長賴怡忠及多國駐臺代表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07日
總統接見烏克蘭跨黨派國會議員 期盼提升經貿、科技、人才領域各層面交流合作
賴清德總統今(7)日上午接見「烏克蘭跨黨派國會議員訪問團」時表示,20年來烏克蘭國會跨黨派議員首度組團來訪,不僅象徵臺烏兩國友誼升級,也彰顯對自由與和平的共同追求,為兩國關係締造新的里程碑。期盼未來雙方在政府、國會、產業和民間社會各層面提升交流,也加強在經貿投資、先進科技、人才培育等領域合作。 總統致詞時首先歡迎克尼茨基(Mykola Kniazhytskyi)議員第三次來臺,此次也是20年來烏克蘭國會跨黨派議員首度組團來訪,不僅象徵臺烏兩國友誼升級,也彰顯彼此對追求自由與和平有共同的堅持,意義非凡。 總統指出,臺灣和烏克蘭雖然距離遙遠,但不僅共同追求自由、民主與人權的價值,也同樣站在第一線,共同對抗威權主義勢力的擴張。因此,臺灣堅定地和烏克蘭人民站在一起,自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以來,臺灣積極運用政府預算和民間善款,提供烏克蘭人道援助,推動水電、醫療、學校等基礎設施的重建計畫。 總統進一步指出,臺灣也和捷克、波蘭、愛沙尼亞、立陶宛等友好國家合作,提供烏克蘭所需的各項援助;要向世界展現,理念相近的民主國家唯有團結合作,才能克服種種的威脅與挑戰。 總統說,目前雖然臺烏官方往來有限,但期待未來雙方在政府、國會、產業和民間社會各層面的交流,能夠大幅提升;在經貿投資、先進科技、人才培育等領域的合作,也能進一步加強。 總統表示,期盼這場不理性、完全沒有正當性的戰爭能迅速結束,讓烏克蘭人民早日脫離戰爭的傷害。並強調,未來臺灣很樂意與國際社會合作,協助烏克蘭的重建與發展。最後,總統再次感謝各位議員來訪,為兩國關係締造新的里程碑。 克尼茨基議員致詞時表示,今日會晤是歷史性的時刻,充分印證臺灣對臺烏關係的高度重視,對雙邊關係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臺灣與烏克蘭的國家目標一致,雙方皆致力於捍衛民主免於威權主義的擴張,並期盼確保國家自我認同以及主權與領土的完整。 克尼茨基議員提到,烏克蘭正在進行一場非常艱難的戰役,除對抗俄羅斯以收復被非法侵占的領土,更是一場守護民主價值、抵抗俄羅斯專制壓迫的戰爭。臺灣同樣也在抵抗來自中國威權主義的擴張,以及其企圖壓抑臺灣人民生活在自由、尊重人權國度的渴望。任何傷害或是對臺灣自由的侵略都是不可接受的。 克尼茨基議員說,訪團今日到訪印證雙方對於未來的民主世界有共同願景,也瞭解民主世界的價值與利益必須透過政治、外交與軍事等各層面堅定捍衛,相信相互交流將促進雙方走向更美好與建設性的未來。 訪賓一行尚包括烏克蘭國會議員克魯科(Ivan Krulko)、盧晨科(Valeriy Lunchenko)、芭布羅斯嘉(Solomiia Bobrovska)、邦達(Mykhailo Bondar)、盧布山斯基(Andrii Lopushanskyi)、尤羅希(Sviatoslav Yurash)等,由外交部長林佳龍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也在座。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06日
副總統接見凱達格蘭論壇訪賓 感謝訪團以實際行動關心臺海和平穩定
蕭美琴副總統今(6)日上午接見「凱達格蘭論壇:2025印太安全對話」訪賓,並對於訪團在全球地緣政治快速變化的時刻來臺參加論壇,以行動支持及關心臺海議題,表示感謝。 副總統指出,臺灣致力維護印太區域的和平穩定,以及促進全球繁榮發展,感謝訪團此刻來臺參加論壇表達支持。對於訪團關注臺灣如何與國際社會合作,以維護臺海和平穩定、促進共同利益和繁榮,並拓展全球合作等議題。副總統並與訪團進行相關意見交流,盼為共享價值共同努力。 訪團一行由法國國民議會前議長戴扈傑(François de Rugy)率領,由遠景基金會董事長陳唐山、外交部次長吳志中陪同,前來總統府拜會副總統。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05日
副總統接見友邦駐聯合國代表 感謝友邦支持臺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
蕭美琴副總統今(5)日下午接見友邦駐日內瓦聯合國暨其他國際組織常任代表團,感謝代表團成員長期在日內瓦聯合國體系中持續扮演臺灣最堅定的夥伴,並支持臺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 副總統致詞首先向來訪的友邦大使表達誠摯歡迎及感謝,並代表政府感謝訪團長期在聯合國體系中扮演臺灣最堅定的夥伴,並支持臺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 副總統指出,臺灣多年來被不公平地排除於聯合國體系之外,有賴眾多友邦堅持聯合國體系正義、公平與包容性原則,並持續倡議支持臺灣的國際參與。他要再次代表政府,以及所有的臺灣人民感謝友邦大使對臺灣的友誼與支持。 訪團包括瓜地馬拉駐日內瓦代表團大使卡利(José Francisco Calí Tzay)伉儷、海地駐日內瓦代表團大使菈瑟珂(Ann-Kathryne Lassègue)及夫婿、馬紹爾群島共和國駐日內瓦代表團副常代藍威(Samuel K. Lanwi, Jr.)伉儷,由外交部次長葛葆萱陪同,前來總統府拜會副總統。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05日
總統接見英國前首相強生 盼臺英加強合作創造雙贏 為國際社會做出貢獻
賴清德總統今(5)日上午接見「英國前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訪團」,感謝強生前首相和英國政府對臺灣的重視與支持,並多次在國際場域強調臺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並表示,臺灣和英國共享自由、民主與人權的普世價值,期盼未來能與英國加強合作創造雙贏,對國際社會做出貢獻。 總統致詞時首先代表臺灣人民歡迎英國強生前首相首次訪臺,並擔任凱達格蘭論壇的專題演講人,同時提到,強生前首相是繼柴契爾(Margaret Thatcher)夫人及特拉斯(Liz Truss)女士後,第三位訪問臺灣的英國前首相,相信此次到訪能促進臺英未來更進一步的交流。 總統感謝強生前首相和英國政府在2021年英國擔任「七大工業國集團」(G7)輪值主席國時,在G7領袖峰會聯合公報上首度提及臺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自此以後,英國在眾多雙邊與多邊場域均一致重申維護臺海現狀的堅定立場,持續凝聚國際社會對臺灣的支持。 總統提到,今年6月英國皇家海軍巡邏艦「史佩號」通過臺灣海峽,以具體行動捍衛臺海的航行自由。隨後,英國政府發布了《國家安全戰略》,指出臺海在全球貿易與供應鏈具核心地位,英國不支持任何單方面改變現狀的企圖,並將在共享民主價值的基礎上,持續深化與臺灣在各領域的合作關係。英國政府從強生前首相開始的這些行動,對印太安全提供具體化的貢獻。 總統指出,近年來臺英經貿關係持續創下新的里程碑。2023年臺英簽署「提升貿易夥伴關係協議」(ETP),是臺灣與歐洲國家第一個制度化的經貿架構。今年6月雙方進一步針對「投資」、「數位貿易」以及「能源與淨零排放」等領域再簽署3項支柱協議,展現雙方強化經貿合作的決心。 總統表示,臺灣和英國共享自由、民主與人權的普世價值,臺灣衷心希望未來能與英國加強合作,創造臺英雙贏,也對國際社會做出貢獻。 強生前首相致詞時,首先感謝受邀訪臺,並表示,現在是對世界而言至關重要、並充滿不確定性的時刻,如同賴總統今日稍早所說,臺灣正處於自由民主對抗威權專制的前線。 強生前首相提到,他一直都很想來臺訪問,也被臺灣這個國家的卓越成就深深吸引,尤其是微型處理器和美食等方面。他也向賴總統為臺灣提出的政策方向表達敬意,並十分認同五大信賴產業及增加國防預算至GDP百分之3的主張。 強生前首相指出,包括他在內的英國人民都認為,中國目前對臺灣的霸凌行為毫無正當性,臺灣是一個自由、和平的社會,不應受到這種恫嚇,這種行為毫無意義,也應該儘速停止。不過,透過與賴總統對話及過去幾天與臺灣人民的交流,讓他清楚了解,任何試圖霸凌或併吞臺灣的行為永遠不會成功,因為臺灣是一個令人驚嘆的民主體制,擁有深愛自由的人民。 強生前首相表示,在這個艱困而緊張的時刻,所有西方國家都應該加強與臺灣的經濟和政治關係,而非在其他國家的壓力下疏遠臺灣。並強調,英國將持續與臺灣站在一起,不僅因為雙方共同的戰略目標和蓬勃發展的經貿關係,更重要的是賴總統提到的民主、人權和自由等共享價值,這些價值不僅造就臺灣的卓越成就,且本身自有存在的必要,我們必須捍衛這些價值。 訪賓一行由外交部長林佳龍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也在座。
詳細內容
114年08月01日
因應美國對等關稅政策 總統強調將持續爭取對臺更合理稅率 並透過支持方案協助中小企業因應
賴清德總統今(1)日上午於總統府針對因應美國對等關稅政策發表談話,向國人說明與美談判已經完成技術性磋商,但因為最終總結會議尚未進行,所以20%為暫時性關稅,後續仍會持續爭取更有利、更合理的稅率,美國政府也表達意願與臺灣再進行談判。此外,政府也會透過「因應美國關稅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協助中小企業因應美國關稅政策。 總統致詞時表示,稍早美國政府通知我國談判代表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臺灣暫時性關稅為20%。自4月2日美國對世界各國進行新的關稅政策後,臺灣積極和美國政府進行四次實體談判及多次視訊談判,過程雙方均展現誠意,秉持解決臺美貿易逆差、創造臺美互補互利的方向進行談判。 總統指出,談判截至目前為止,雖然已獲致階段性成果,由32%調降為20%,但20%稅率從一開始就不是臺灣談判的目標,希望在後續談判爭取對臺灣更有利、更合理的稅率,美國政府也表達意願與臺灣進行談判。目前已經完成技術性磋商,但因為最終總結會議還沒有進行,所以並沒有得到最終稅率,這也是暫時性關稅的由來。 總統感謝行政院鄭副院長及楊珍妮政務委員率領的談判團隊,這幾個月來非常辛苦,不管是在臺灣或美國都隨時待命;他以及蕭副總統、國安會吳釗燮秘書長、行政院卓榮泰院長、總統府潘孟安秘書長等相關首長,也都在臺灣隨時支援美國談判代表的談判工作。 總統表示,不管稅率最後如何,對臺灣產業勢必會帶來衝擊,非常感謝行政院卓院長在4月4日提出「因應美國關稅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並且進行20多場產業座談,特別預算亦由880億元提高至930億元,此項特別條例已送立法院審議完畢,希望行政院盡速將預算需求送至立法院審議,讓特別預算盡速執行,協助中小企業因應此次新的美國關稅政策。 包括副總統蕭美琴、行政院長卓榮泰、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政務委員楊珍妮等亦出席是項記者會。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