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2年05月26日
副總統主持「台灣農業新生」座談會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正式提出「台灣農業新生」計畫,並在總統府為這項計畫的推出舉行座談會,邀請產官學研等方面學者專家一起集思廣益,希望以實際行動造福消費者,解決台灣農業問題,帶動台灣農業向前走。
副總統在會中表示,SARS病毒的侵襲,帶給人們許多啟示和省思,除了讓我們重新定義生命的價值外,也讓我們改變了生活方式,雖然在各界的努力之下,疫情已初步獲得控制,但這不表示病毒已被消滅,而是人類必須試著與SARS病毒共存,尤其在目前尚無特效藥的階段,對個人而言,要提高免疫力以免除疾病的侵害,國家也要強化國家的體質。
副總統指出,她日前所發起的「台灣新生運動」,就是從生命、生活、生態、生產等四層面「再造台灣」,尤其在後SARS時代,人們更體認到養生保健、生活品質及公共衛生的重要,因此,今天舉辦這項名為「農業新生」的座談會,是希望從農業、農民、農村、農會等四大課題著手,了解台灣各地的農業問題,進而推動「新四農運動」,為台灣農業找尋新出路。
副總統認為,在後SARS時代,我們應把握機會將SARS帶來的危機化為轉機,隨著養生食品及生活品味漸受重視,台灣農業應從以往小規模、單打獨鬥方式,朝向集體生產、精緻化、休閒化方向發展,包括:一、推動產業策略聯盟,讓農產品改良及食品加工與知識科技結合,藉由分工合作模式共同分享利潤;二、注重新鮮、創意、美感,推動台灣優質農產品促銷活動,讓國人解了台灣高品質的農特產品;三、拓展台灣優質農產品的國際行銷通路,並尋求國際合作,由他國提供土地,我國協助技術及人才,開發台灣農產品的國際市場。
副總統並強調,「台灣農業新生」計畫是為結合農產品加工、研發、包裝、行銷於一體,同時經由產業整合及集體生產模式,提供農友協助,希望促進台灣農產品企業化經營及行銷,進而拓展國內外市場通路。
今天的座談會並達成以下的共識:農業是企業化、知識化、國際化的產業,台灣的農業需要做垂直分工,也要做水平整合,希望能把優質的台灣農產品推銷出去,走進世界。
為了推動台灣農業的新生,化SARS所帶來的危機為轉機,座談會也決定成立台灣農業新生委員會並公推總統府國策顧問陳希煌為總召集人,由中央農業主管單位為指導單位,歡迎各縣市推派一位代表加入,日後也將分北中南東四區分區辦理相關研討會。
今天的與會者有:總統府國策顧問陳希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副主委李健全;經濟部、僑委會、農委會相關單位代表;全台各縣市首長及農政主管包括新竹縣長鄭永金、台中縣長黃仲生、新竹市長林政則、苗栗縣副縣長陳秀龍、彰化縣副縣長李健鴻等;台灣大學農經系教授吳榮杰、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執行秘書邱克明、台灣農業策略聯盟發展協會理事長錢小鳳、台灣區蔬果輸出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周介石、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秘書長趙永全、中華民國物流協會常務理事楊智為、大榮汽車貨運股份有限公長董事長陳一雄、大潤發流通事業股份有限公長總經理魏正元、義美食品公司協理蔡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