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8年02月22日
總統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專訪

蔡英文總統日前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專訪,針對當前國際局勢、臺美關係、兩岸關係等議題,回應媒體提問。

總統問答內容如下:

問:首先,想談談您在2019的新年談話。您今年新年談話特別提到,中國必須尊重臺灣絕對不會放棄主權。請稍加說明一下,曾否預見臺灣在什麼情況下可能和中國統一?

總統:我們需要看一下現在整個國際的情勢跟臺灣的情勢。我們面對的是一個越來越強大的中國,而且企圖心越來越強的中國,尤其是一個想成為世界霸權的中國。在過去,臺灣是一個成功的例子,比如說在經濟、在民主的發展上、甚至在很多普世的價值,人權、自由等等的議題上,臺灣都表現得很好。我們做為臺灣人,也非常地自豪。

經過了戰後好幾十年的努力,我們走到了今天,但是面對中國一天比一天的強大,企圖心也越來越強的情況下,來自中國的威脅也越來越大,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所面臨的挑戰,就是我們現在的這種獨立的生存、我們的安全、我們的經濟發展的繁榮、還有我們的民主,是不是可以持續地發展下去,對臺灣來講這是一個最重要的議題。

習近平主席在元旦次日的講話,讓臺灣警覺到說,臺灣獨立生存的現況,有可能會被改變,因為他已經開始在談統一,他已經在談一國兩制。對臺灣人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警訊。我們也必須在第一個時間,以很清楚的訊息,來傳達臺灣人對一國兩制不能接受的態度。

我們了解這是一個我們不能夠講話講的不清楚,為了禮貌而講的不清楚,或者是為了外交上的種種考量,傳達不清楚的情形,我們必須清楚的傳達給中國的領導人,一國兩制在臺灣是不被接受的。

我想在這裡特別提一下,中國的野心、中國的企圖心,不僅只於對臺灣,它其實是對這個區域的每一個國家,甚至區域外的其他國家,他們都希望有一個可以控制、或者是影響的可能性。所以當臺灣面臨到中國的壓力的時候,這不單純只是臺灣的問題,還是區域其他國家、甚至區域外其他國家將來所共同要面對的問題。

 

問:回到剛才您談到習近平,習近平曾說「老祖宗留下來的領土,一寸也不能丟」,我們也看到他加強對臺灣及臺海軍演,這些威脅對您在臺灣的政策與決策的影響為何?他的論調或中國的政策是否迫使您變得更強硬?

總統:中國對臺灣的軍事威脅確實是每一天都在增加的。事實上,它的軍事威脅不只限於對臺灣,對整個區域來說都是一個威脅。因為它對軍事的準備、軍事的能量,確實在這幾十年來是快速的增加。這也讓我們開始警覺到,對於我們自身防衛的力量,必須持續地去強化。我們也必須重新去檢討我們的戰略,尤其是不對稱的戰爭的戰略的形成。

另外,我們也希望,當我們在面臨來自中國的武力威脅的時候,很多的周邊國家,或者是跟我們理念相同的國家,會一起來支援臺灣,來守住臺灣這個非常重要的,不論在安全或產業,或者是在民主自由的發展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

 

問:談到威脅,我們看到中國國家媒體若干權威人士大肆臆測很快會入侵臺灣,您對此感到憂心嗎?您認為中國國家媒體是在虛張聲勢,還是您認為臺灣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

總統:我想沒有任何的總統或是領導人,會排除軍事衝突的可能性。所以,我們要隨時把我們的軍事準備都做到最充足的情況。但是軍事的行動,必須來自於正式的政治決策,所以我們在很多的政治思考,或者是政治的對應方案裡面,我們必須去增加中國對臺採取武力的這個政治成本。如果因為政治成本太高的話,我相信,中國的領導人也不會貿然的來進行這一個攻擊。

 

問:顯然北京正試圖從政經面向壓榨您及臺灣。航空公司、汽車製造商、成衣商,甚至您在加州光顧的麵包店都受到北京施壓。身為臺灣領導人,看到中國如此的行徑,您是否感到挫折沮喪?您將如何改變這種情形?

總統:我覺得,中國或許覺得他們做這些事情,會讓臺灣人挫折感更深、會打擊臺灣人的士氣。事實上,如果我們看臺灣的人民,在每一次這些事件發生的時候,其實大家都是很生氣、對中國的感覺,是越來越不好。所以我想講的是,當中國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它在臺灣的效果,其實是反效果的,並不是像他們所想的,他們做這些事情,能夠讓臺灣人民退讓,並不是這個效果。

 

問:在最近的選舉中,國民黨在地方選舉上大勝,您對此如何解讀?是否意味社會大眾不滿意國家或臺灣目前的方向?民眾傳達給您及您的執政團隊的訊息為何?

總統:上一次的地方選舉,基本上是一個地方選舉,所以它主要選舉的焦點還是在內政的議題上面。沒有錯,從2016年5月我們開始執政之後,我們很勇敢的去執行一些改革的方案,譬如說年金改革方案,因此讓受到影響的人累積了很多的不滿,而這個累積的情緒是有被擴散。同時在一些分歧性的議題上面,臺灣的社會也產生了很多不同的意見,比如說同婚的議題,這些意見在臺灣的社會裡面,意見是分歧的,在選舉裡面就產生了一個很大的意見上的衝擊。

另外,當然還有一些內政上的措施,沒有去特別照顧到比較弱勢的人。這些議題造成在這一次的地方選舉上,人民覺得應該給執政者一個警示。但是在兩岸的議題上面,這一次是一個地方選舉,它不是一個核心的議題,也因此不能以這一次選舉的結果,來解釋成為對中國態度的改變。

 

問:提到選舉,我們看到專制政府在全世界操弄假訊息攻勢,您的執政團隊也表示擔心假訊息攻勢。您在上一次的選舉中看到什麼特殊的假訊息攻勢?您擔心2020年選舉再度發生嗎?

總統:假訊息在這一次的選舉當中,確實是一個很重要的選舉議題,除了假訊息之外,來自外部的網軍的攻擊,也是這次選舉裡面產生衝擊的原因之一。我們看這些假訊息,有些是在臺灣本地,來自於臺灣本地,但很多也來自於臺灣之外的其他地方。他們也用了很多在其他各國的帳號,把這個訊息傳入到臺灣,所以這一次的選舉裡面,假訊息對選舉跟選民的判斷,是造成一定程度的衝擊,這是一個事實。所以我們在選後也開始在檢討,就是說假訊息這件事我們必須要處理它,因為它會傷害到我們的民主。

所謂民主就是人民自己對很多的事情,透過投票來表達他的意見,但是人民在做決定的時候,他的訊息必須是正確的,但是如果說他所收到的訊息是假的,那他的投票或者是以其他的方式表達的意見,可能就有出現偏差,在這種情況底下,這個民主就受到傷害了。

所以不論是哪一個政黨,我相信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利益,就是臺灣的民主必須是一個好的民主,對假訊息、甚至來自特定來源的網軍攻擊,我們都必須要有一套方法來解決,一方面強化我們的法律結構來管理這些現象,另外一方面也強化政府澄清這些假訊息的能量。最重要的就是說,這個假訊息的來源,很多都來自國外,他的帳號也來自於國外,甚至於其他的國家。而且受害的不只是臺灣,這個時候我們跨國的合作,就必須是一個很重要的功課,所以在這段時間以來,我們已經跟其他國家開始談這種跨國的合作來遏止假訊息。

 

問:我想談談您和美國的關係,先從2016年的總統當選人川普開始談起。他在當選總統後不久,上任前,史無前例接聽了您的祝賀電話,這通電話對您而言有何重要意涵?

總統:我們非常感謝有這個機會,可以跟美國的總統有一個直接通話的機會,這個是在川普總統剛當選的那一段時間,我們也希望透過這個電話,能夠向他表達恭賀之意。我們當然也簡單的交換一下對雙方關係的想法,這通電話事實上是在我們跟美國斷了邦交之後,大概三、四十年後的第一次有一個總統對總統的電話。姑且不論電話的內容或者它的實質意義。但是我覺得有一個很重要的意義是存在的,也就是說它能夠把美國跟臺灣之間的關係,在溝通層次上一定程度的提升,使得雙方的溝通可以更有效率,當層級提升的時候,雙方的關係可以改進、或者是推進的可能性就更大,所以我們很感謝這個機會,也覺得說這一次的通話讓臺美之間的關係,雖然不是每一次都是總統對總統,但是把溝通的層次一定程度的提高。

 

問:我們都知道川普是位非典型的美國總統,特別是在現今美國將與大陸交涉列為優先議題之際?您要如何因應?

總統:我們瞭解,任何一個總統做決策的時候,他有多方面的考量,尤其是他自己本國利益的考量,川普總統一直強調的「美國優先」,我相信也是這樣的一個考量。

我們在處理對美國的關係或對其他國家的關係,其實以臺灣身處的情境來看,在中國的壓力之下,很多事情處理的不確定性確實是比較高的。我們也很習慣會去處理這些不確定性,讓這個不確定性不會根本地影響我們決策的模式。

 

問:最近美國有一群參議員醞釀正式邀請您至國會聯席會議演說,倘若眾議院議長正式向您提出邀請,您會接受嗎?

總統:我想這不是一個簡單的邀約和接受的問題,因為我想在發出這個邀約之前,美國一定會有它自身利益的考量跟整個政治情勢的評估,那從我們的角度來看,假如有這個邀約,我們是不是會去接受,這件事情我想我們必須要從幾個角度來看,看這樣的一個到華盛頓去演講,對臺灣是不是有利,對臺美關係是不是有利,對區域的和平穩定是不是有利,所以我們會做一個綜合的考量。我的希望就是說,如果真的有這個邀約的話,當然現在還是一個假設性的問題,但是如果有這個邀約的話,我相信我們會很謹慎地來處理。我再講一遍,我們會考慮到臺灣本身的利益,也會考慮到區域的穩定,也會考慮到臺灣跟美國的關係,希望能夠做一個很周全的考量。

 

問:我想請教您有關美國發動抵制中國科技公司的運動,尤其是對華為。美國指控該等公司與北京合作,作為監控國家的武器。美國也鼓勵其他國家勿使用華為產品。根據您的經驗以及在臺所見類似情況,此一擔憂是否有必要?您對美國及其他面臨相似狀況的國家有何建議?

總統:我們處理華為這件事情,也是採取一個非常謹慎的態度,政府有一個特別的小組在處理這個事情,我們現在所限制的,主要的還是以政府機關或者是具有高度敏感性的機構。

 

問:從美國通過《臺灣旅行法》及批准對臺輸出若干潛艦技術,我們看到美國軍方及政府刻正加強與臺灣關係。然而,我們也聽到習主席老調重彈表示不會放棄使用武力。請恕我直言:「若中國明日入侵,您會指望美軍出現嗎?」

總統:我想我們的防衛準備是隨時的,換句話說,對於隨時都可能發生的這種攻擊,我們已經是一個24小時戒備的情況,所以以現在臺灣的防衛能力來看,我們在第一波的防衛的能量其實是有的,因此就是說,在中國的第一波的攻擊之後,它必須要去承受後面的國際壓力,它也必須去承受對自己的經濟跟其他層面的打擊,所以我們期待的就是說,我們自己會承受第一波的攻擊之後,全世界其他的國家可以共同站出來對中國做一個很強烈的表示跟壓力。

 

問:您有信心美國會主導進行嗎?

總統:就像我所說的,如果今天是臺灣,大家一定會問,明天是哪一個其他的國家,甚至於在區域的哪一個國家,當它不再屈從中國的意志的時候,它很可能面對的也是一樣武力的威脅,所以我相信,這不是只是一個單純臺灣受到攻擊的事情,它是一個中國展現出一種意志,就是它不惜以武力來擴充它的影響力的這種意志。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這個所有的利益,不是都只有在臺灣,所有的利益跟所有所受到的可能的傷害,其實是區域性的,甚至於是全球性的。

 

問:現在您以臺灣總統的身分坐在這裡,更重要的是,您是全球少數女性政治領袖之一,這對您的意義為何?

總統:做一個臺灣的女性總統,確實它的意義是很大。因為畢竟是華人社會幾千年來第一個民主政體在臺灣,而這個民主政體,產生了一個女性的總統。換句話說,女性,是不應該被限制的,女性可以達到的,是沒有限制的。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臺灣的民主確實是難能可貴的,尤其在一個華人社會裡面,能夠出現一個這麼好的民主,而這個民主又能產生一個女性的總統。對於整個民主的發展來講,確實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情。

 

問:我們看到中國某些官員、國家媒體不斷攻擊您的政策及個人,他們說您是情緒化又極端的領導人,往往直言您是女性,您個人如何看待?如何因應那些言語攻擊?

總統:這種攻擊其實是每一天都有。不只是中國對我的攻擊,在國內也有很多。做為一個領導人,不論是男性或是女性,其實都面對各式各樣的攻擊。很多的攻擊,其實都是臆測的,或者是刻意製造出來的、假的事實,或者是扭曲的事實。所以,做為一個領導人最重要的是,他的心境不會被這一些刻意製造出來的攻擊而影響他的判斷。或許,製造這些攻擊的人,他的意思就是要影響這個領導人的意志,或者是影響這個領導人的判斷。但是,我們最重要的責任,就是知道這些人為什麼要做這些事情,而我們不會受到這些攻擊的影響。

 

問:您是否不樂於回答有關女性政治人物的問題?您是否希望女性領導人能夠獲得平常心對待,不必在每次的個人訪談中,再回答這些問題?

總統:在我們還沒有到達女性領導人是一個很正常,而且是一個經常會發生的事情之前,任何的女性領導人,包括我,都有義務要回答你所要問的這些關於女性領導人的問題。

不管我喜不喜歡,我覺得,做為一個女性的領導人,我有義務替女性回答這些問題。

 

問:您的狗和貓透過整個競選活動、社交媒體,也變得很有知名度,身為愛好動物人士,整屋子的動物,包括3隻狗2隻貓對您的意義為何?

總統:其實我跟這些寵物互動的時候,當然心裡是很疼惜牠們的,也希望牠們可以過得更快樂。但是我也要透過貓跟狗的寵物,向社會大眾傳達一個訊息。因為我的貓都是撿回來的貓、我的狗是退役的導盲犬。在社會上,很多人會選擇不去照顧牠們。但是我想證明一件事情:退休的狗,一樣很可愛、一樣讓人喜歡;街上撿來的貓,一樣可以跟你做心靈的交流,而且牠們很可能更聰明,都是值得我們去疼惜的。我也很鼓勵,因為總統做了這樣的事情,也希望我們的社會大眾能跟我們一樣,去疼惜這些街上流浪的小動物,或者是這些曾經服役、而且年紀比較大的狗,我們可以多花心思來照顧牠們。

 

問:請問總統可否告訴我們一些關於您大眾所不知的事,您高中時翹過課嗎?您最喜歡的卡拉OK歌曲是哪首?請您談談大眾可能不了解您的事,一些也許會令他們感到驚訝的事。

總統:經過這麼多的選戰,幾乎沒有東西是公眾不曉得的事情。不過回答你的問題,我也有逃課過,我也有時候真的不想去上課,所以就不去上課,這個事情也有過。

沒有人正式問過我卡拉OK這件事情,所以我可以回答你這題,我去過卡拉OK,但是我沒有在卡拉OK唱歌,通常我都跟我的朋友去會帶一本書在那裡看,然後聽他們唱歌。

 

問:我想在機上聊聊工作的艱辛。總統是不分晝夜全年無休的工作。這樣需隨時因應的艱鉅繁忙的工作會否把你打倒?

總統:習慣之後就會知道政治人物的生活就是這樣。民選政治人物尤其如此,必須準備在不同時間會晤不同的人,前10分鐘或許接見某一個團體,後10分鐘改見另一個團體。所以,你必須立即改變思緒,在5或10分鐘內準備會晤另一個團體。

 

問:您要扮演不同的角色。上任以來,有沒有什麼事讓您感到遺憾或失望,覺得應該採取不同的做法?

總統:這問題很難回答。上任頭一年半,我花太多時間處理政務,也花一些時間出訪友邦。很多人認為我和他們有些脫節,因為,當我還是反對黨領袖、總統候選人時,他們常會看到我並且面對面和我交談。當我成為總統後,似乎有點離群索居,他們覺得和我之間有了距離。所以,若說有遺憾,那就是在執政的前一年半,我或許該多花些時間走出去和民眾面對面交談,讓大家感受到我還是他們所熟悉的那個人。

 

問:對2020年有什麼想法?是否會尋求連任?對未來的想法為何?

總統:任何一位現任的總統自然會想為國家做更多事,實現自己的政策目標,當然也希望未來的四年能夠繼續帶領國家完成使命。

 

相關新聞
詳細內容
114年11月14日
感謝美國川普政府首度宣布對臺軍售案 臺灣將持續捍衛民主自由價值 確保區域的和平穩定與繁榮發展
美國政府於美東時間11月13日就空軍「非標準航材零附件」、總額3.3億美元(約新臺幣102億元)的對臺軍售案,進行「知會國會」程序,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今(14)日表示,誠摯感謝美國政府依據《台灣關係法》與「六項保證」的堅定承諾,延續對臺軍售常態化政策,進一步強化臺美安全合作關係,並支持臺灣提升自我防衛能力與韌性。 郭雅慧表示,本次軍售是本屆川普政府首度宣布對臺軍售。臺美雙方安全夥伴關係的深化,是印太地區和平穩定的重要基石。面對區域安全挑戰日趨嚴峻,我國明年度國防預算按照北約標準將達到GDP 3%以上,並可望在2030年前達到GDP 5%。我國將持續推動國防改革,強化全社會防衛韌性,展現自我防衛決心,並以實力維護和平。 郭雅慧強調,民主臺灣作為印太地區和平穩定的樞紐、國際社會負責任的一員,將堅定與理念相近民主友盟國家站在一起,共同嚇阻威權主義的擴張,捍衛民主自由價值,致力於維持現狀,確保區域的和平穩定與繁榮發展。
詳細內容
114年11月14日
總統會晤克國總理伉儷 盼兩國持續深化互惠共榮的夥伴關係
賴清德總統今(14)日上午會晤「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聯邦總理德魯(Terrance Drew)伉儷乙行」,感謝克國長期支持臺灣國際參與,及重申維護臺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並表示,兩國長期在農業發展、醫療公衛、教育、能源及婦女賦權等領域深化互惠共榮的夥伴關係,期盼兩國繼續攜手前行,共同促進全球繁榮發展。 總統致詞時首先表達熱烈歡迎。並表示,去年上任後不久,德魯總理伉儷就親自率團來訪,當時針對雙邊合作議題交換許多意見,很高興能再次見面交流。尤其此次是德魯總理上任以來第三度訪問臺灣,充分展現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聯邦對臺灣的重視與支持。除了代表全體國人表達誠摯歡迎,也期待兩國藉由緊密的交流持續提升邦誼。 總統也親自祝賀德魯總理本年獲頒「全球最具影響力非裔人物獎」。並指出,該獎項不僅肯定德魯總理在政府治理、社會發展及國際事務之貢獻,亦提升克國在國際舞台之地位,期盼德魯總理積極發揮國際影響力,並預祝克國明年上半年擔任「加勒比海共同體」(CARICOM)輪值主席圓滿順利。 總統提到,近年來在德魯總理的支持下,臺克兩國不論在農業發展、醫療公衛,或是教育、能源及婦女賦權等領域,都不斷深化互惠共榮的夥伴關係。德魯總理一樣來自醫界,去年來訪時雙方特別談到兩國的醫療合作成果,並分享「永續島嶼國家」的願景。臺灣樂於與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聯邦攜手合作,打造更優質的公衛醫療環境以造福人民,也將繼續分享臺灣經驗,促進當地能源轉型,共同邁向永續發展。 總統說,德魯總理此次來訪,特別代表首都巴士底市與臺北市及臺南市締結姊妹市盟約,象徵兩國關係發展從國家層面深入到城市,將讓雙邊合作更緊密、也更貼近彼此人民的生活,期待兩國透過更多元的國際合作,共同為世界做出更多貢獻。 總統也感謝德魯總理在今年聯合國大會上再次呼籲國際社會支持臺灣的國際參與,並且重申維護臺海和平穩定對全球安全的重要性。同時表示,未來臺灣將和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聯邦繼續相互扶持,共同因應各項挑戰,並與更多夥伴國家深化合作,一起促進全球的繁榮發展,繼續攜手前行,也祝福訪團此行圓滿成功。 德魯總理致詞時表示,臺克兩國超過40年的邦誼不僅建立於合作,更奠基於信任、尊重與共同目標,是一段深植於人民與國家發展、與日俱增的關係。自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獨立以來,臺灣始終並肩同行,並在每個歷史篇章扮演重要角色;不僅協助克國國家基礎建設、科技與發展,更長期投入人才培育,已有數百名克國學生在臺灣世界級大學完成學業。 德魯總理說,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將持續堅定支持臺灣有意義參與包括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內的國際組織。因為臺灣的領導力讓世界更好,而世界理應接觸到臺灣提出的解方。 德魯總理表示,臺克共同從友誼邁向夥伴、從夥伴進化為真正兄弟情誼,在彼此身上看見民主、尊嚴與堅毅的共同價值。臺灣在克國推動永續島國發展的過程中,一直在數位轉型、再生能源、糧食安全、醫療提升與青年賦權等領域提供支持。感謝賴總統的領導力與遠見,不斷推動兩國之間人民的深厚友誼,克國會持續和臺灣站在一起,並在所有能促進進步及改善民生的領域深化合作。 訪團一行尚包括總理夫人普琳絲(Diani Prince-Drew)、外交部長道格拉斯(Denzil Douglas)、無任所大使納塔尼爾森(Leon Natta-Nelson)等,由外交部長林佳龍、我駐克國大使陶令文及克國駐臺大使范東亞(Donya L. Francis)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也在座。
詳細內容
114年11月11日
副總統在IPAC布魯塞爾年會發表演說 強調臺灣對世界至關重要 盼攜手確保全球和平、繁榮與民主發展
蕭美琴副總統奉賴清德總統指派,應「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邀請於 11 月 7 日出席在歐洲議會舉行的布魯塞爾年會,以「臺灣:動盪世界中值得信賴的夥伴」為題發表演說。副總統提到臺灣之所以重要,至少包含3個核心理由:「臺灣有蓬勃的民主制度」、「臺灣是全球經濟的關鍵要角」、以及「臺灣是負責任的國際夥伴」。並盼與IPAC成員從貿易與科技合作、全社會韌性、包容的全球參與及臺海和平4個面向深化合作。 副總統演講中文翻譯全文如下: 各位尊敬的IPAC成員: 感謝IPAC的邀請,讓我有機會來到歐洲議會與各位會面,這對臺灣人民來說意義重大。從3年前我在華盛頓特區為IPAC舉辦一場宴會與各位的首次會面,到後來在臺北重逢,再到今天在布魯塞爾與各位再聚,我始終感受到我與IPAC間獨特的連結。而這份連結源自我們對於守護民主價值和永續和平的共同使命感。 此刻我帶來臺灣人民對各位的問候。而我站在這裡不僅代表臺灣的政府,更代表一個深深信守相同民主理念、與世界各民主國家議會脈動相連的社會的聲音。 在這個日益分裂、動盪、威權主義崛起的時代裡,我們這場聚會所傳達的意義格外重要:民主國家彼此縱然相隔千里,也從不孤單。不但我們在價值上不孤單,在挑戰中不孤單,更重要的是,在維護共同價值的責任上,我們比肩同行。 既然我們身處布魯塞爾,讓我先談談臺灣與歐洲的關係。 我們或許在文化和歷史上有所不同,但我們的夥伴關係奠基於深厚的共同基礎。 我們都有多元的社會,重視公開的討論、政府的問責、公平的選舉,以及信仰與言論的自由。我們堅信真相不應由演算法或獨裁者所決定,同時國際規範不是可以任意挑選的選項,而是和平共存的基石。 歐洲在戰火中捍衛自由,臺灣則在壓力下建構民主。這些不同的歷史導向了一個有關和平、尊嚴與韌性的共同承諾。 我們的民主並不完美,但它是開放的。民主不會壓制異議,而是讓異議引領改革。民主不畏懼透明,而是以透明為需求。民主不要求對強人效忠,而是效忠於法律與人民。 作為民主國家,我們相信自由的政治與經濟制度能帶來繁榮與成長。自由驅動創新,公平與開放的貿易促進合作。這些並非口號,而是民主國家在追求安全與進步時的戰略基石。 這場年會不僅是一個歐洲的論壇—更是一個具有全球意義的時刻。它匯聚了來自各個地區的成員,大家共同認識到開放社會所面臨緊迫而共同的挑戰。 我們都面臨著日益擴張、相互勾結與不斷演進的威脅與挑戰,包括:軍事施壓與灰色地帶脅迫行動;網路攻擊與假訊息操作;以經濟手段作為施壓工具,迫使政治屈從;基礎設施破壞—無論是實體或數位層面;意圖破壞社會團結與公眾信任的外來勢力干預。 諸多上述的威脅來自於國家行為者。他們運用同一套劇本,圖謀透過分化、破壞穩定與詆毀民主體系來擴張其影響力。 我們必須明白,我們正處於一場長期的競爭之中—這場競爭的目的不是爭奪主導權,而是為了維護一個以和平合作、以非武力或脅迫手段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面對中國在區域中日益擴張的軍事與安全壓力,臺灣致力於持續提升國防投資,目標是在2030年前將國防支出提高至國內生產毛額(GDP)的5%。但我們也深知安全不僅關乎軍事力量,反而起源於國家內部的韌性。 在這個世界的某些地區,人們稱之為「全民防衛」(Total Defense);而我們稱之為「全社會韌性」(Whole-of-Society Resilience),這意味著必須動員社會各個層面—從網路防禦與緊急應變,再到公民社會的準備。 我想在此舉出一些有關我們所共同面臨挑戰的鮮明案例。在2023年,連接臺灣本島與外島的海底電纜遭到切斷,導致通訊、資料傳輸與緊急服務中斷。我國攸關數據管理與民眾通訊的機構與網絡,每日遭受持續性的網路攻擊。而這樣的事件,也在世界各地不斷發生,包括在布魯塞爾。這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我們在韌性上面臨的試煉,有賴我們共同的合作來加以因應。 因此,臺灣正積極推動:建構備用衛星通訊系統;訓練社區的緊急應變能力;強化基礎設施抵禦網路和實體攻擊威脅的能力;投資能源韌性與智慧電網;發展強化媒體識讀和批判性思考的公民教育。 我們也連結地方與中央政府、民間企業、以及公民機構協調應變計畫,因為不論我們是在應對挑釁行動或天然災害,團結使我們的力量倍增。 我們願與不同的夥伴分享和相互學習,因為當我們共同合作時,我們彼此的社會將更加強韌。 接著,讓我談談經濟韌性,這是我們共同的優先議題。近年來在全球受到疫情、供應鏈中斷及地緣政治壓力的衝擊下,我們清楚認知到,經濟安全就是國家安全。 臺灣與其全球夥伴正致力推動供應鏈的多元化,投資戰略性產業,並降低系統脆弱性。 以半導體為例:早在1980年代,荷蘭的飛利浦公司就是臺灣指標晶片製造商—台積電(TSMC)的主要創始股東之一。如今台積電已在歐洲各地投資並展開合作,建立起涵蓋晶片設計、材料供應及高階工業設備的強韌供應鏈。   這些不僅是單純的商業交易,而是彼此相互補強的努力,無法由單一公司或國家獨力完成。歐洲仍為臺灣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來源地。我們正攜手打造一個以信任、透明與民主價值為基礎的可靠科技生態系。 然而半導體僅為全球經濟韌性的一部分,臺灣正與全球夥伴合作,在其他關鍵領域強化可信賴的生態體系,包括關鍵藥物原料、生醫產品、能源科技、人工智慧、軍工產業、跨世代通訊等。 上述這些優先事項並非抽象的口號,而是建構全球經濟安全及韌性的基礎。尤其我們正邁入人工智慧時代,此等事項更顯重要。 臺灣的貢獻不僅止於製造領域—我們帶來的是高標準、開放的夥伴關係,以及深厚的技術專業。我們深信下一代全球供應鏈必須具備透明性、安全性,並與民主價值相契合。 讓我明確地說:臺灣不僅具有重要性—更是全球關於和平、繁榮與民主未來對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臺灣之所以重要,有至少三個核心的理由: 一、臺灣有蓬勃的民主制度。臺灣證明了民主能在亞洲茁壯發展。儘管面臨內外壓力,我們仍持續舉行自由選舉,維護公民自由,並在社會中支持多元共存。我們以行動證明,只要人民擁有選擇的自由,民主就能成為一條可行之路。 二、臺灣是全球經濟的關鍵要角。臺灣在全球科技供應鏈的緊密網絡中扮演著關鍵角色。我們生產的晶片與零組件,驅動著各位使用的手機、汽車、醫療設備與國防系統。同時,臺灣也製造支撐人工智慧資料中心運作的電腦與伺服器。正如井形彬教授(Akira Igata)所強調的,兩岸的穩定不僅是區域議題—更是全球繁榮的基石。臺灣在維護和平與確保這條關鍵航道經濟穩定運作方面的角色至關重要。 三、臺灣是負責任的國際夥伴。儘管被排除在國際組織之外,臺灣依然挺身而出。我們在全球各地積極投入人道援助、災害救援、公共衛生與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實踐。即使未必在國際組織中有席次,臺灣仍堅守並遵循國際標準。有臺灣的參與,全球的努力更加堅韌有力。 臺灣之所以重要並非因為我們是脅迫的受害者,而是因為國際體系的完整與全球的繁榮,都有賴於一個強韌和自由的臺灣。 各位IPAC的成員,一直和臺灣站在一起。我們也期待在至少以下的四個面向,深化彼此的合作: 一、  貿易與科技合作:建立可信賴的供應鏈,擴大在人工智慧和數位治理的對話,並投資培育民主創新的人才,以共同為下個科技時代,形塑標準和規範。 二、  全社會韌性:就國防、網路安全、基礎設施、災害救援、避難設施、反制假訊息和公民準備等分享最佳實務經驗,以確保我們的社會不僅受到保護,更已做好準備。 三、  包容的全球參與:就如各位已經在做的,請繼續支持臺灣有意義參與包括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民航組織(ICAO)、國際刑警組織(INTERPOL)等國際組織,同時,也請共同反制那些以扭曲和錯誤詮釋歷史文件來不公平阻礙臺灣國際參與的作為。 四、  臺海和平:請堅守人類共同的價值準則,以及《聯合國憲章》所載明的原則—禁止以威脅或武力手段解決爭端。臺海和平對全球穩定與經濟延續至關重要,而國際社會對任何企圖以武力片面改變現狀的行為所表態反對至關重要。 這些並非施予的恩惠—而是建設性的夥伴關係。一個更強韌的臺灣代表著更穩定的印太地區;而穩定的印太則意味著一個更安全的世界。 幾個月前在臺北,IPAC成員送我一幅「得道者多助」的書法作品,這句話是來自古代哲學家孟子的箴言,意思是「順應正道便能得到許多幫助」,明確指出正義、公道、正直的力量將必然贏得廣泛的支持與援助。 當談到國際參與,對於臺灣人民來說總是困難重重。臺灣始終致力於成為世界上的一股良善力量,並對各位長期以來的支持,我們表達誠摯的感謝。 我們不僅只求生存—更要讓民主茁壯發展。我們不只是捍衛現狀,而是在塑造我們所期盼的未來—一個自由的人民與社會更加連結、更加團結、更有能力,並且一起壯大的世界。臺灣已準備好與各位攜手合作。讓我們共同確保,自由不僅得以延續—更能最終勝利。 謝謝大家!
詳細內容
114年11月09日
副總統赴歐洲 IPAC 年會發表專題演說返國 強調「臺灣是動盪世界中值得信賴的夥伴」
蕭美琴副總統奉賴清德總統指派,應邀赴歐洲出席「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布魯塞爾年會演講,在外交部部長林佳龍陪同下,於今(9)日上午結束行程返抵國門,並在桃園機場發表談話,說明此行以「臺灣:動盪世界中值得信賴的夥伴」為題發表演說,期待國際社會對臺灣有進一步的理解與支持,並呼籲各國深化與臺灣的經貿與科技合作、支持臺灣國際參與,共同維護臺海和平與區域穩定。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此行是受「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的邀請,於 11 月 7 日出席在歐洲議會舉行的布魯塞爾年會,並由外交部林佳龍部長陪同前往。代表臺灣在「臺灣專題」的場次中,向來自歐洲各國的朋友、國會議員、公民社會及媒體各界分享臺灣的民主故事,期待國際社會對臺灣有進一步的理解與支持。 副總統指出,IPAC是一群與臺灣共享自由、民主價值的全球各國國會及歐洲議會民選議員組成的跨國議會平台,長期以來是臺灣堅定的夥伴,以具體行動支持臺灣的國際參與,強調臺海和平及區域穩定的重要性,並積極在國際社會為臺灣發聲。 副總統說明,這次以「臺灣:動盪世界中值得信賴的夥伴」為題發表演說,強調臺灣不僅是全球高科技製造與民主供應鏈的重要夥伴,更是負責任的國際成員。自由而強韌的臺灣對於全球和平、繁榮與民主的未來都具有不可取代的價值。也呼籲來自世界各國的夥伴,與臺灣深化經貿與科技的合作,強化社會韌性及安全的對話,同時支持臺灣的國際參與,攜手維護臺海和平與區域穩定。 談及此次活動,副總統感謝IPAC團隊的誠摯邀請及各方的協助,讓此行得以順利,以及歐洲議會的各國議員、媒體及公民代表在場邊熱烈的交流;並感謝外交部林佳龍部長所率領的團隊、駐歐盟兼駐比利時代表謝志偉大使、駐英代表姚金祥大使與各駐外館處同仁,以及國安會等國安團隊辛苦的規劃與安排,讓這趟訪問圓滿順利。 副總統分享此行感觸時表示,臺灣一直以來的國際處境都非常困難,有許多不公平與挫折,沒有一件事情是容易的,但臺灣始終沒有退縮,因為相信臺灣人民跟世界公民一樣,理應擁有參與國際社會的機會。也因為有全體國人的努力與堅持,讓臺灣在不曾停止的艱困與挑戰中,一步一步開創我們的道路。如同他在演講當中提到,孟子曰:「得道者多助」,臺灣人那麼善良、熱愛自由、努力且積極願意為世界做出貢獻;我們走在正道上,就會獲得國際更多認同與幫助。 副總統說,此次能在歐洲議會這麼重要的殿堂中向長期支持臺灣的IPAC成員分享我國的重要與責任,感到相當榮幸。並強調,向世界傳遞臺灣人民的聲音,始終是我們的責任,而讓世界看到臺灣的好、支持臺灣,更是我們的使命。臺灣不孤單,因為有越來越多理念相近的國際朋友願意同行。臺灣也會繼續以自信、務實而堅定的步伐向世界展現臺灣的志氣、善意以及民主的力量。 包括外交部次長吳志中等均到場接機。
詳細內容
114年11月05日
副總統接見駐聯合國常任代表訪團 感謝長期協助臺灣在聯合國體系發揮貢獻
蕭美琴副總統今(5)日上午接見「駐聯合國常任代表訪問團」,感謝長期以來對臺灣的支持與協助,讓臺灣在國際體系、尤其是聯合國體系,能持續對全球作出貢獻,扮演有意義的角色。 副總統致詞時首先代表臺灣人民與政府致上誠摯問候及歡迎,並表示,很高興訪團能夠來到臺灣,增進彼此對共同利益的瞭解,並分享致力成為世界良善力量的理念與行動。也由衷感謝各常任代表作為臺灣友人,長期以來對臺灣的支持與協助,幫助臺灣在國際體系、尤其是聯合國體系中,扮演有意義的角色。 副總統提到,儘管所面臨的處境十分艱難,但各常任代表的支持與聲援,總能給予我們堅定信心,不因為不公平的待遇而退縮,臺灣將持續在公共衛生、氣候韌性、人道援助、經濟發展等諸多領域,發揮貢獻全球社會的角色。因此,再次感謝臺灣友人的支持,並歡迎來到臺灣。 訪賓一行包括馬紹爾群島駐聯合國常任代表席克(John M. Silk)、巴拉圭駐聯合國常任代表斯卡畢尼(Marcelo Eliseo Scappini Ricciardi)、斐濟駐聯合國常任代表塔拉吉尼吉尼(Filipo Tarakinikini)等,由外交部次長葛葆萱、駐紐約辦事處大使李志強陪同,前來總統府拜會副總統。
詳細內容
114年10月10日
變局中 奮起的新臺灣 總統發表國慶演說
賴清德總統今(10)日上午出席在總統府府前廣場舉行的「中華民國中樞暨各界慶祝114年國慶大會」,以「變局中 奮起的新臺灣」為題發表演說。 總統致詞全文如下: 大會主席韓國瑜院長、蕭美琴副總統、卓榮泰院長、貝里斯察芙拉總督伉儷、聖露西亞查爾斯總督伉儷、巴拉圭共和國眾議院拉多雷議長、日本「日華議員懇談會」古屋圭司會長,來自友邦和友好國家的慶賀團團長、各國駐臺使節、海內外貴賓,現場以及收看電視和直播的國人同胞:大家好! 今天是中華民國國慶,每年我們都齊聚一堂慶賀國家生日,但今年意義非凡! 今年是臺灣民主化歷史性的一年! 就在上個月、9月10日,我們迎來了歷史性的一刻,臺灣解除戒嚴天數,正式超越了令人窒息的戒嚴統治天數,這象徵著臺灣徹底揮別威權體制和陰霾,迎向民主和充滿希望的未來。 我們不會忘記,不論是團結抵禦侵略的血淚,還是前仆後繼為了追求民主自由、實現主權在民的無私犧牲,那些曾經與這塊土地交織的故事,都是我們共同的記憶。 而歷經千辛萬苦所打造的「民主臺灣」,正是臺澎金馬2,300萬人在這個世界最明確的定位。臺灣是亞洲的民主燈塔,對仍然在威權統治下,生活在黑暗中的每一個人,永遠傳遞著希望的光芒! 今年也是臺灣崛起的一年! 當前,世界各國都遭遇劇烈的變化和挑戰,臺灣也不例外,除了俄烏戰爭、中東局勢動盪,以及中國持續軍事擴張,在經濟與產業上,也有美國關稅政策所帶來的衝擊。 但臺灣人民沒有被擊倒,反而創造了國際稱羨的經濟表現,根據亞洲開發銀行最新的報告,將臺灣今年的經濟成長率,由3.3%大幅上調到5.1%,是亞洲四小龍第一名,也超越了中國。 臺灣除了出口金額持續創下新高,就業狀況25年來最好,股市也連續6個月上漲,站上27,301點的歷史高點,臺股市值更超過3兆美元,成為全球第8大股市。外匯存底也首度突破6,000億美元大關,創下歷史新紀錄。 在逆境中,百折不撓;在挑戰中,越挫越勇,這些,都是臺灣人民的共同成就!請讓我們為彼此大聲喝采! 這些亮眼的經濟成果,也是臺灣半導體,以及資通訊、電子零組件等相關產業帶頭,所締造的輝煌紀錄。它們在全球供應鏈占有的優勢地位,是來自長期累積的技術及製造能力、獨特的商業模式,配合政府科學園區等關鍵政策所匯聚而成;這是幾十年共同努力所淬鍊出來的重大產業成就,是全體臺灣人民的資產。 身為總統,我的使命就是要守護這些寶貴的資產,運用它們來提升臺灣乃至全球的產業及經濟發展,為臺灣人民及全世界創造更好的生活福祉。這也是臺灣要走的方向! 當然,我們也絕對不會忽略,國際變局中,各項艱鉅的挑戰,為不同產業、不同領域、不同背景的族群所帶來的風險。 許多引領臺灣經濟發展的隱形冠軍、傳統產業和中小微企業,正面臨數位與淨零轉型的壓力。許多勞工朋友,正在面對AI浪潮下,工作機會、薪資、物價與生活成本的擔憂與不安。我們的農民朋友,也正面臨農村老化與市場開放的衝擊。 政府不會輕忽這些挑戰,對每一個民眾所造成的衝擊。全力協助傳產、中小微企業、受薪家庭,以及農漁民朋友,是我們的責任。 因此,政府除了已經提出930億元關稅影響支持方案,將協助企業、勞工、農漁民朋友度過難關,也將每年投入上百億元幫助中小微企業,導入AI人工智慧,邁向數位、淨零升級轉型,來因應挑戰,而針對傳統的工具機、螺絲螺帽,以及比較辛苦的個別產業,也會分別提出對策,積極協助提升競爭力,開拓市場。 各位國人同胞,「變動的年代,也是機會的年代」,臺灣的經濟表現世界有目共睹,我們在全球供應鏈的關鍵地位,既不可能被撼動,更不可能被取代。 面對變局,我們不能自我懷疑、舉棋不定,而是要把握機會、展現自信,勇敢布局;不能故步自封、走回頭路,要更積極進取地向世界前進!一個確定的臺灣,將是不確定的世界,一股重要而且可靠的穩定力量! 未來,我們將採取三大策略,確保中華民國臺灣的競爭優勢: 第一,擴大投資,深耕臺灣。 「投資臺灣三大方案」成果豐碩,投資金額已經突破2.5兆元,創造超過16萬個工作機會,行政院已經在7月通過將方案延長到2027年,不只擴大適用產業、放寬讓全球海外台商與外國人投資企業適用,政府也持續優化投資環境,新增貸款額度7,200億元,招商引資加碼投資臺灣,預估可帶來1.2兆資金與8萬個工作機會。 有好工作,也要有好生活,政府啟動「兆元投資國家發展方案」,以公私協力的創新做法,鼓勵民間充沛資金投入公共建設,擴大建設經費規模,在全國各縣市同步推動水、電、居住、教育、醫療、文化、觀光、交通等關鍵基礎建設,滿足區域民生育樂所需,讓產業發展與生活圈相輔相成,達到「均衡臺灣」的目標。 第二,深化國際經貿合作,布局全球。 今年,臺灣和英國在「提升貿易夥伴關係協議」的架構下,進一步簽署了「投資」、「數位貿易」,以及「能源與淨零排放」等三項領域協議,這標誌著臺英經貿關係進入新的里程碑,展現雙方對高標準國際經貿規範的承諾,為彼此在科技和先進製造等戰略性產業的合作,奠定基礎。 未來,臺灣也將秉持互利互惠原則,和更多友盟國家簽署雙邊經貿合作協議,並且積極進行對美對等關稅談判,爭取合理的稅率,解決臺美貿易逆差,以及深化臺美產業合作,讓臺灣經濟發展鏈結國際,大步向前。 第三,打造護國群山,厚植臺灣產業實力。 因應數位化時代的來臨,我們要推動「AI新十大建設」,除了讓臺灣成為全球前五大的算力中心,也要積極投入量子科技、矽光子與機器人等三大關鍵技術的研發,協助百工百業導入AI工具,並且推動AI在各領域的應用,讓臺灣邁向全面智慧化的時代,更繼續在全球科技發展上,站穩領先地位。 我們也要打造臺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不僅留住臺灣百兆資金,更要吸引國際資金投資臺灣,促進金融產業發展,創造優質的工作機會,壯大臺灣。 生技醫藥產業是國家關鍵產業,已經納入「國家希望工程」,並朝向涵蓋保健、預防、診斷、治療、照護的精準健康方向發展,建構國家長遠競爭力,以及增進全民健康福祉。 而明年「國家感染性疾病資源庫」將完工,臺灣會持續跟各國在生技領域加強合作,並藉由政府編列百億元預算的「投資智慧醫療創新創業計畫」,鼓勵更多企業投入創新研發,擴大投資,推動生醫產業成為兆元產業,打造另一座護國神山。 各位國人同胞,「臺灣是全體臺灣人的臺灣」,我們很清楚,再怎樣亮眼的經濟表現,都不能忽略這塊土地上的每一個人,經濟發展的果實應該為全民所共享,把「好的數字」變成「好的日子」,不遺漏任何一個人。 因此,照顧國人健康,培育年輕人才,給青年世代更好的環境,讓年輕家庭更有後盾,政府責無旁貸! 今年,「健康臺灣深耕計畫」已經啟動,除了全面提升醫療環境體系,也將提供全民更優質的健康照護服務。同時,「運動部」也正式成立,除了開創全民運動、競技運動及職業運動的新紀元,也要讓每一位選手都能得到國家充分的支持,在國際舞台追求夢想,為國爭光。 此外,針對年輕世代的照顧,我們不僅推動高中職全面免學費,私立大專校院學生,每年3.5萬元學雜費補助,我們的「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支持15到30歲青年赴海外追夢,也已經上路。 不只如此,租屋族,政府每年有300億元租金補貼,而單身租屋族年收入62.6萬元、四口之家164.1萬元、三代同堂212.45萬元以下,都可以免繳綜合所得稅。 年輕爸媽,我們也給更大的支持。除了推動「0-6歲國家一起養2.0」,提高育兒津貼,增加托育補助,明年開始,生育補助,每一胎加碼補足到10萬元。 長輩們也不用擔心,明年「長照3.0」就要上路,政府會努力,讓所有長者獲得更便利、更完善的照顧。 讓每一個國家的主人,無論是小孩、青年、爸爸媽媽、還是阿公阿嬤,都能得到更好的照顧,更有自信地迎向未來,這就是我們的目標! 今年也是二戰,終戰80週年。 二戰歷史殷鑑不遠,當年侵略者的野心,造成生靈塗炭,而當前,威權主義持續擴張,國際秩序又遭遇嚴峻挑戰,臺海、東海、南海的區域秩序,乃至於整個第一島鏈的安全,都正受到嚴重的威脅。 民主臺灣是印太和平穩定的樞紐,國際社會負責任的一員,將致力維持現狀,守護台海和平穩定,促進區域繁榮發展。 我們也期待中國能體現大國的責任,停止扭曲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以及二戰歷史文件,並且放棄以武力及脅迫方式改變臺海現狀,共同維護印太和平穩定。回顧二戰期間,我們都經歷戰爭的苦難,被侵略的傷痛,應該汲取教訓,絕不能讓歷史悲劇重演。 二戰的結果也告訴我們,「侵略必敗,團結必勝」,和平必須靠實力!我要向國人和國際社會宣示:今年底將提出國防特別預算;明年度,我們的國防預算,按照北約標準,將超過GDP3%;並且也會在2030年前,達到GDP5%,展現守護國家的決心。 國防支出的增加,並非漫無目的,而是有應對敵情威脅的明確必要,也是發展國防產業的動力,透過新的國防預算,我們要達成三大目標: 第一,加速打造「臺灣之盾」(T-Dome),建構臺灣分層防禦、高度感知、有效攔截的嚴密防空系統,為臺灣編織保護國人生命財產安全的防護網。 第二,加強引進、結合高科技及AI技術,建構智慧化防禦作戰體系,發揮不對稱戰略的嚇阻效能。 第三,持續投資國防創新科技,與先進國家軍工產業合作,厚植國防與軍工產業的實力,透過在地研發、設計、生產製造,深化本土供應鏈,臺灣可以加速產業升級,強化軍備韌性、提升國防工業能量,進而成為友盟信賴的安全合作夥伴,共同排除紅色供應鏈,為自由民主國家建立國防信任,一起建構守護自由民主價值的堅強防線。 我們有決心透過實力維護和平,我們也深信,實力不只要透過軍力,也要透過全社會的韌性。 過去一年,我們透過「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的努力,凝聚了政府與民間、中央與地方更強大的力量,並整合災防與防衛,來強化軍民之間的協作能力,我們也持續加強民力訓練、能源、醫療、資通網絡、金融等韌性,全面提升對各項危機的應變能力。 我要強調,建構全社會防衛韌性,需要每一分力量。上個月,我們發布了最新的《臺灣全民安全指引》手冊,內容涵蓋各種天災、甚至軍事侵略等極端情境的應對策略,這本手冊將逐步推廣到家家戶戶,因為唯有全民參與,自助助人,臺灣才能有更強大的韌性,因應各種挑戰。 各位國人同胞,過去一年,我們經歷了種種挑戰,但臺灣人民從不放棄希望,每當危機來臨,我們總是看到無數臺灣人民無私地站在第一線,為自己心愛的國家奉獻心力。 就在上個月,有兩個畫面,非常令人感動,一個是聯合國大會在美國紐約召開,許多海外僑胞,自主集資、發動募款,讓紐約時代廣場再度亮起「讓臺灣參與」、「團結會更好」的廣告,感動了世界各國往來的民眾。 另一個是在馬太鞍溪堰塞湖災情後,成千上萬,穿著雨鞋,拿起鏟子,不遠千里前去救援,只為讓花蓮受災鄉親早日恢復正常生活的「鏟子超人」。 每一位「鏟子超人」鏟出的,不只是厚重的淤泥,幫助災民重返家園;也是一道道希望的光,溫暖每一個人的心。更證明了,臺灣人在面對危機時,擁有無比強大的韌性,有決心來守護自己的家園! 現在,讓我們一起感謝來自全國各行各業的救災超人、感謝投入救災的外國朋友,也感謝軍警消、感謝中央和地方投入救災工作的所有同仁們。 這場自發性的全民運動,在世界上絕無僅有,也將讓全世界的人記得:臺灣,那一個小小多山的國家,是何等的有愛心,是何等偉大啊! 未來,我將帶領國家,團結一心,無畏風雨,不怕挑戰,勇敢向前,邁向更美好的明天! 臺灣加油!中華民國加油!中華民國臺灣加油!謝謝大家。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