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7年10月19日
美國國務院副助卿巴斯比來訪 總統盼更多臺美合作交流 持續強化夥伴關係
總統接見美國國務院民主、人權暨勞工局副助卿巴斯比

蔡英文總統今(19)日下午在寓所接見美國國務院民主、人權暨勞工局副助卿巴斯比(Scott Busby),雙方就對抗不實消息及深化民主、促進人權等議題,分享彼此經驗並交換意見。

總統致詞時表示,這兩天,臺美「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舉辦「培養媒體識讀以捍衛民主」國際工作坊,歡迎巴斯比副助卿第一次來臺訪問,代表美國政府出席活動,也感謝他為工作坊開幕致詞。

總統提到,大家都注意到,當前不實消息的氾濫,已經是全球民主國家的共同挑戰,也影響區域內國家的穩定發展。我們也因應時事議題,一起尋求合作解決的方法。她很高興有巴斯比副助卿的參與,提供寶貴的意見。

總統指出,臺灣與美國一樣,努力捍衛自由、民主和人權的價值。除了感謝其他國家在臺灣民主改革過程中的支持和協助,臺灣也希望與國際社會分享民主經驗。

總統也與巴斯比副助卿分享臺灣推動轉型正義的經驗,包括通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成立獨立機關,以及過去幾個月以來,促轉會工作歷經的一些波折。她也強調轉型正義的價值,是記取歷史教訓,走向真正的和解。

最後,總統表示,這兩年多來,臺美的夥伴關係不斷提升。她期待臺美有更多的合作交流,持續強化夥伴關係。

訪賓一行由外交部長吳釗燮及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William Brent Christensen)陪同晉見總統,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李大維及諮詢委員陶儀芬也在座。

相關新聞
詳細內容
114年11月19日
副總統接受立陶宛網路媒體「15min」視訊專訪
蕭美琴副總統日前接受立陶宛網路媒體「15min」總編輯Vaidotas Beniušis視訊專訪。該媒體係立陶宛主要網路新聞媒體,除文字報導,更以影片、Podcast等方式吸引閱聽眾,新聞資訊更新快速、立場中立,深獲民眾信賴。本次專訪提到地緣政治、臺灣國防安全及整備、中俄關係與俄烏戰爭、臺灣與立陶宛雙邊合作等議題,訪談內容已於今(19)日(臺灣時間)播出。 媒體首先針對地緣政治詢問副總統,處在動盪時代,立陶宛人擔心可能來自俄羅斯的侵略,而臺灣則面臨來自中國日益加劇的壓力,這些威脅之間是否有所關聯及北京與莫斯科之間是否有合作跡象?副總統回應表示,現在確實是極為動盪的時期,地緣政治也變得格外複雜。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前夕,俄羅斯和中國共同宣布「無上限夥伴關係」以來,我們已清楚看到這些威權國家之間的合作跡象,而且不僅是中國與俄羅斯,也包括北韓。並指出,立陶宛和臺灣同為熱愛自由的民主國家,且鄰近具侵略性的威權國家,我們有必要共同應對這種局勢。即使地理位置相距遙遠,但確實面臨許多必須應對的共同挑戰。 詢及俄羅斯與中國未來可能在軍事上協同行動,藉此分散美國與西方的應對能力。副總統表示,澤倫斯基總統先前曾指出,中國似乎並不希望看到烏俄戰爭結束。而我們也確實看到,中國一直是俄羅斯的重要夥伴,不僅在經濟上,也包括供應工業零組件等方面,提升了俄國延長戰事的能力。除此之外,我們也看到他們正在共享同一套作戰手冊;這不僅涉及軍事合作,也包含心理戰、各種混合手段的影響力滲透、認知作戰,以及干預民主制度等混合式威脅。此外,在社群媒體上出現大量的假新聞和操作不實訊息,也都呈現高度共通性。正因為他們共享相同的操作手法,也再次凸顯出民主國家必須攜手合作,共同應對挑戰的重要性。 媒體亦提到臺灣內部有不同的政治論述,有關國民黨主席最近公開表示,普丁不是獨裁者,也不認為他應該為入侵烏克蘭負責,倘若未來臺灣政權更迭,是否可能走向更親俄的立場?副總統認為,我們在這一點上顯然存在分歧,執政黨完全不認同在野黨領袖關於俄羅斯的說法,並強調,相信絕大多數臺灣民眾對民主制度充滿信心,堅定捍衛自由,以及我們努力為臺灣爭取來的價值。事實上,臺灣和立陶宛一樣,都是非常年輕的民主政體。直到1990年代才舉行首次總統選舉,那是第一次自由選舉總統,接著在2000年選出第一位民進黨總統。 副總統指出,做為年輕的民主政體,臺灣當然面臨許多挑戰,特別是在中國大規模散播假訊息的外在地緣政治環境下。但同時,臺灣人民熱愛自由,普遍對烏克蘭人民的處境深感同情,也正因如此,臺灣政府及許多民間部門人士都積極提供烏克蘭人民人道援助,並與立陶宛、捷克和波蘭等國政府合作,支援該地區的難民及庇護設施。並提到,我們正處於複雜的時代,面對威權國家不斷採取激進作為,不能再坐視不理,而為了確保維護共同價值及利益,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對於川普政府甫批准此任期內首度對臺軍售的議題。副總統表示,美國是臺灣最重要的安全夥伴,感謝美國持續依據《台灣關係法》評估臺灣的安全需求,並為臺灣的自衛能力提供必要的安全援助,包括過去幾年的軍售,以及近年來《國防授權法案》中強調的新方案。也感謝自川普第一任政府以來,美國常態性評估臺灣的國防需求,並在如期發布的國防採購和對臺軍售公告中做出相應的回應。 副總統指出,國防安全合作不僅明文載入《台灣關係法》,包含現任川普政府在內的歷屆美國政府也保持相對一致的立場,臺灣將繼續與其密切合作。我們當然明白,川普政府非常強調盟友與夥伴也要承擔自我防衛的責任。因此,臺灣除了過去8年國防支出增長約80%之外,也將持續投入更多資源於自我防衛,目標是按照北約標準在2030年前達到GDP 5%。但增加國防支出並非自我防衛的唯一努力,臺灣也推動多項改革,例如延長義務役、強化訓練及致力提升更廣泛的全社會韌性,這一切都展現臺灣在國防上的決心與承諾。在展現承諾的同時,美國也持續支持臺灣,我們將會緊密合作,目標是預防衝突及維持和平,也相信川普總統已將和平列為其政策的重要一環,期待能共同努力,確保區域的和平與穩定。 談到立陶宛與臺灣的雙邊關係,副總統指出,立陶宛和臺灣彼此是新的合作夥伴。幾年前,雙方人民對彼此的瞭解非常有限,但從剛才討論的各議題面向,包括威權主義對民主政體的威脅,彼此更深刻體會到相互支持及夥伴關係的重要性。做為新的夥伴,雙方企業也正積極相互瞭解,尋求經濟、優劣勢的互補,進而互相強化。 副總統說,相信雙方優勢將會相得益彰,彼此關係也一定還有許多發展潛力。兩國有多項成功合作的領域,例如立陶宛在雷射技術方面實力堅強,與臺灣共同成立「超快雷射研發創新中心」,該中心不僅為產業帶來附加價值,也為更廣泛的半導體供應鏈中的許多重要層面做出貢獻,可在此優勢基礎上繼續發展。此外,有些臺灣公司也與立陶宛在現代農業、生物醫藥等領域與產業建立夥伴關係。 副總統進一步談到,無人機領域或國防產業可能是非常重要的合作領域,因為兩國都致力提升國防韌性,並降低對來自不可靠地區零組件的依賴。民主國家之間必須有可信賴且可靠的供應鏈,無論是電池、鏡頭、雲台,或是涵蓋更廣的無人機、機器人及無人系統等其他零件。期待在這方面與立陶宛合作,許多臺灣與立陶宛的公司已經就此進行非常具體的討論。 針對立陶宛至今仍是唯一使用臺灣名稱設立代表處的歐盟國家。副總統指出,雙方必須在既有關係基礎上持續發展,這是非常新的關係。立陶宛是臺灣堅實的盟友、夥伴,擁有共同理念及共享價值,而這就是進一步合作的動力。立陶宛是歐洲唯一以臺灣為名設立代表處的國家,很有勇氣抵擋來自威權社會的各種脅迫,這也凸顯立陶宛在價值外交上的重要性。我們將繼續在剛才所提的各項領域發展實質經濟夥伴關係中,尋求機會。
詳細內容
114年11月19日
副總統接見「公民自由中心」主席馬特維丘克 盼與國際社會攜手面對未來挑戰
蕭美琴副總統今(19)日上午接見2022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烏克蘭人權組織「公民自由中心」主席馬特維丘克(Oleksandra Matviichuk)」,對其長期維護烏克蘭人權的努力與貢獻表達敬意,強調民主陣營應互相幫助,共同強化抵抗侵略的力量,並期盼與國際社會持續交流合作,攜手面對未來的挑戰。 副總統致詞時首先歡迎訪賓到訪臺灣,並表示,「公民自由中心」長期維護烏克蘭人權的努力,已獲得國際社會的肯定與讚譽,對於該組織所展現的堅持、勇氣與毅力,要代表臺灣政府與人民致上敬意。 副總統提到,烏克蘭人民仍持續遭受因俄羅斯入侵及戰爭行為所造成的不幸悲劇,臺灣人民對此感同身受,因此積極投入包括重建、支持難民等多項人道援助工作,並與鄰近的理念相近國家合作,共同尋求最具建設性的協助方式。 副總統指出,臺灣深刻理解來自具侵略性鄰國帶來的威脅與壓力。隨著威權政權開始建立結盟,熱愛自由的人們更應互相幫助與支持,分享彼此經驗,共同強化以倍增抵抗侵略的力量。 最後,副總統再次向「公民自由中心」表達敬意,並表示,臺灣人民始終與烏克蘭人民站在一起,追求和平、正義、基本人權及繁榮發展的機會。未來仍充滿許多挑戰,期盼與國際社會持續交流合作,共同攜手面對。 訪賓一行由外交部次長葛葆萱陪同,前來總統府拜會副總統。
詳細內容
114年11月18日
總統國宴宴請吐國總理戴斐立伉儷 盼持續攜手合作促進民主、和平與繁榮
賴清德總統今(18)日午間在總統府以國宴宴請吐瓦魯國總理戴斐立(Feleti Teo)伉儷,感謝吐瓦魯多次在國際場合表達對臺灣的支持。並指出,雙方近年合作成果豐碩,簽署多項重要文件,為兩國邦誼奠定堅實基礎,期盼持續攜手合作,促進民主、和平與繁榮。 總統致詞時再次熱烈歡迎戴斐立總理伉儷率團訪問臺灣。並表示,去年訪問吐瓦魯國時,深刻感受到吐瓦魯的美麗及人民的熱情,也期待各位貴賓都能多多認識臺灣,透過更多交流讓彼此的情誼更深化,攜手迎接更美好的未來。 總統說,要特別代表臺灣人民感謝吐瓦魯國在各種國際場合,以實際行動堅定捍衛臺灣的國際參與權利,包括今年9月戴斐立總理在「太平洋島國論壇」領袖峰會中全力協助臺灣,讓臺灣參與的權益與貢獻能夠列入會後公報;在今年的聯合國大會上,戴斐立總理也為臺灣仗義執言,強調聯大第2758號決議並未排除臺灣有意義地參與聯合國體系,呼籲接納臺灣加入聯合國。 總統提到,戴斐立總理上任一年多來,臺灣和吐瓦魯國持續擴大交流,在許多領域的合作都有良好進展,雙方簽署了多項條約、協定及意向書,包括今天稍早簽署的「台吐團結共榮條約」、「台吐多樣化漁業合作協定」以及「台吐運動交流合作意向書」,都為兩國邦誼奠定牢不可破的基礎。 最後,總統再次感謝吐瓦魯對臺灣的堅定支持,並盼雙方一起為捍衛民主努力,為守護和平打拚,為兩國的繁榮發展緊密攜手合作。並祝福戴斐立總理政躬康泰,臺灣和吐瓦魯邦誼歷久彌新、友誼長存。 戴斐立總理致詞時表示,今天是深具意義的一天,始於盛大的軍禮,隨後是與賴總統富有成果的雙邊會晤,接著兩國簽署具歷史性的「臺吐團結共榮條約」,實現了去年12月賴總統到訪吐瓦魯國,雙方共同作出進一步深化兩國關係的承諾。兩國同時也簽署了「臺吐多樣化漁業合作協定」及「臺吐運動交流合作意向書」,這些時刻都再次提醒雙方歷久彌新的友誼、相互尊重及共享價值,讓吐瓦魯與中華民國臺灣緊密相連。 戴斐立總理指出,今日國宴不僅共享佳餚美酒,更象徵在兩國「團結共榮」新雙邊關係基礎上,如同家人般的連結、合作與共同目標,以及相互尊重、忠誠與信任的邦誼。他要再次重申吐瓦魯對臺灣堅定不移的友誼,以及在未來持續強化臺吐夥伴關係的承諾,也將持續堅定支持臺灣重新完整地參與國際事務。 戴斐立總理期盼,雙邊合作在「至親家人」原則上持續成長,共享命運、共擔責任與共創未來,同時尊重民主及法治原則,未來作為可信賴夥伴繼續攜手前行。 包括副總統蕭美琴、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外交部長林佳龍、農業部長陳駿季、運動部長李洋、吐瓦魯國駐臺大使法莉莉(Lily Tangisia Faavae)及我駐吐瓦魯大使林東亨等亦出席是項國宴。
詳細內容
114年11月18日
總統會晤吐瓦魯國戴斐立總理 盼持續深化情誼 拓展更多元交流與合作
今(18)日上午繼以軍禮歡迎吐瓦魯國總理戴斐立(Feleti Penitala Teo)伉儷後,賴清德總統偕同蕭美琴副總統在總統府與戴斐立總理進行雙邊會晤,並見證簽署「臺吐團結共榮條約」、「臺吐多樣化漁業合作協定」及「臺吐運動交流合作意向書」,盼深化兩國情誼,為彼此拓展更多元的交流與合作量能,繼續為世界做出更多貢獻。 總統致詞時表示,去年12月上任後第一次出訪就造訪美麗的吐瓦魯,非常感謝戴斐立總理當時率領吐瓦魯政府及人民熱情接待,也很高興今天能再次見面交流。並指出,臺灣與吐瓦魯都是南島語族大家庭的一分子,也是彼此堅實的夥伴。去年戴斐立總理上任後提出「21項優先施政計畫」,其中更將深化臺灣和吐瓦魯邦誼列為重要施政方向。 總統說,擔任總統以來也積極推動「榮邦計畫」,透過分享臺灣經驗,與友邦及理念相近國家深化合作,共同促進繁榮發展。因此去年訪問吐瓦魯時,與戴斐立總理共同簽署「臺吐深化全面夥伴關係聯合公報」,兩國也各推派代表成立「臺吐菁英小組」,以精進各項合作計畫,提升雙邊關係。 總統指出,在「臺吐菁英小組」的努力之下,稍後兩國將共同簽署「臺吐團結共榮條約」,臺灣和吐瓦魯就像一家人,這項條約就是引用吐瓦魯語Kaitasi-「至親家人」的意涵,象徵兩國情同手足、相互扶持的深厚情誼。未來這項條約將成為兩國合作重要根基,讓雙方在經濟、糧食安全以及醫療衛生等領域,持續深化夥伴關係。 總統表示,今天兩國也將簽署「臺吐多樣化漁業合作協定」,以及「臺吐運動交流合作意向書」。強化漁業合作是去年訪問吐瓦魯時,戴斐立總理特別關心的議題,他也非常重視,過去這段時間臺灣籌組考察團前往吐瓦魯,兩國成功凝聚共識,促成今天簽署協定,讓雙邊合作邁入全新階段。同時也期待加強運動人才的培育和交流,讓兩國透過運動一起走向世界,提升國際能見度。 總統強調,未來臺灣會和吐瓦魯持續拓展更多元的交流,創造共榮發展,讓國際社會看見兩國深厚情誼與合作量能,也為世界做出更多貢獻。 戴斐立總理致詞時,首先再次感謝稍早以隆重的軍禮儀式歡迎訪團。並提到,去年賴總統訪問吐瓦魯國時,雙方承諾成立「臺吐菁英小組」以強化兩國夥伴關係,很高興在短短一年內就可以見證簽署「臺吐團結共榮條約」,這是兩國之間首次將雙邊合作關係奠基於法律架構之上,而不僅是政治承諾。 戴斐立總理提到,「臺吐團結共榮條約」的吐瓦魯語kaitasi,字面上的意思是「一起吃飯」,但其更深層意義在於體現相互尊重、忠誠及信任的傳統價值。此項條約建立一套創新多元的援助機制,讓臺灣未來協助吐瓦魯國的國家發展優先計畫更具可預測性及永續性,強化兩國在氣候行動、經濟發展、糧食安全、衛生、教育及文化交流方面的合作。此外,今天兩國也將簽署「臺吐多樣化漁業合作協定」,旨在拓展圍網漁業及延繩漁業等相關的合作機會,以及「臺吐運動交流合作意向書」,期盼強化雙方青年發展與文化連結。 戴斐立總理感謝臺灣在過去近50年來在教育獎學金、醫療服務、漁業合作、農業與糧食安全、基礎建設、文化、體育及民間交流等方面提供的支持。並強調,吐瓦魯會持續堅定為臺灣能參與聯合國及其相關機構發聲。今年是聯合國創立80周年,他在9月舉行的聯合國大會中提及聯合國的偽善與不公義,聯合國宗旨為「不遺漏任何人」,但卻沒辦法包容臺灣2,300萬人民的聲音。此外,他也於今年9月在索羅門群島舉辦的太平洋島國論壇(PIF)上,積極爭取確保臺灣自1992年就參與論壇的地位。 戴斐立總理表示,氣候變遷及其引發的海平面上升是吐瓦魯國未來存亡的最大威脅,感謝臺灣長期透過「吐瓦魯海岸調適計畫」協助吐國進行氣候調適工作,並承諾在氣候變遷影響下,都將持續維護吐瓦魯國的國家地位及主權延續。並期盼「臺吐團結共榮條約」為兩國未來數十年的合作奠定堅實基礎。 會晤結束後,簽署儀式開始。總統分別見證外交部長林佳龍、農業部長陳駿季及運動部長李洋與戴斐立總理簽署「臺吐團結共榮條約」、「臺吐多樣化漁業合作協定」以及「臺吐運動交流合作意向書」。 訪團由外交部長林佳龍、我駐吐瓦魯國大使林東亨及吐瓦魯國駐臺大使法莉莉(Lily Tangisia Faavae)伉儷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也在座。
詳細內容
114年11月18日
總統主持軍禮歡迎吐瓦魯國總理戴斐立伉儷 肯定臺吐兩國邦誼穩固 盼持續深化合作關係
賴清德總統今(18)日上午以隆重軍禮歡迎吐瓦魯國總理戴斐立(Feleti Teo)伉儷時表示,此行是戴斐立總理上任後第3度訪臺,也是首次國是訪問,象徵兩國邦誼穩固友好。期盼臺吐合作關係更進一步提升,共同面對地緣政治與氣候變遷挑戰,促進雙方人民福祉及國家繁榮。 軍禮歡迎儀式於上午10時30分在總統府前廣場舉行,在鳴放19響禮炮、演奏兩國國歌及檢閱儀隊後,總統與戴斐立總理分別致詞。 總統致詞時表示,今天非常高興代表中華民國政府及人民誠摯歡迎戴斐立總理伉儷率團來訪。這次是戴斐立總理上任後第3次訪臺,也是首次進行國是訪問,不僅象徵兩國邦誼穩固友好,也展現戴斐立總理對兩國外交關係的重視與支持。 總統指出,臺灣和吐瓦魯在國際上相互扶持,彼此互助共榮。這些年來兩國在醫療衛生、農漁業、潔淨能源、資通訊科技以及人才培育等領域都更加緊密交流,創造豐碩的合作成果。 總統說,透過戴斐立總理來訪,相信未來兩國的合作關係將更進一步提升,攜手面對地緣政治以及極端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各項挑戰,共同促進人民福祉及國家繁榮。並再次歡迎戴斐立總理伉儷及貴賓來訪,預祝國是訪問圓滿順利。 戴斐立總理致詞時首先感謝賴總統、臺灣政府及人民的邀請與盛情款待。並指出,這是他去年2月上任以來第3次到訪臺灣及首度進行國是訪問,每次都受到賴總統與臺灣人民的溫暖款待與歡迎,深受感動。 戴斐立總理感謝今天上午為訪團舉行的隆重軍禮歡迎儀式,不但彰顯對友邦人民的尊重,更是兩國相互承認的象徵,代表臺灣人民與政府的尊嚴,及臺吐兩國堅定不移的友誼。並表示,吐瓦魯十分重視與臺灣的特殊邦誼,這份邦誼建基於共享民主價值、相互信任及堅定不移的合作之上,歷經時間考驗,在過去46年來始終堅實穩固。 戴斐立總理提到,賴總統去年12月至吐瓦魯進行國是訪問,當時雙方承諾要持續深化雙邊關係。很高興今天上午將見證臺吐雙邊簽署條約,這將為進一步強化及提升臺吐關係奠定法律基礎,兩國也將秉持團結、友誼及共同目標的精神,持續增進雙方人民的福祉。期盼臺吐邦誼永固,繁榮昌盛。 包括副總統蕭美琴、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考試院長周弘憲、外交部長林佳龍、國防部長顧立雄、教育部長鄭英耀、農業部長陳駿季、文化部長李遠、運動部長李洋、吐瓦魯國駐臺大使法莉莉(Lily Tangisia Faavae)、我駐吐瓦魯國大使林東亨及駐臺使節團亦出席是項歡迎儀式。
詳細內容
114年10月10日
變局中 奮起的新臺灣 總統發表國慶演說
賴清德總統今(10)日上午出席在總統府府前廣場舉行的「中華民國中樞暨各界慶祝114年國慶大會」,以「變局中 奮起的新臺灣」為題發表演說。 總統致詞全文如下: 大會主席韓國瑜院長、蕭美琴副總統、卓榮泰院長、貝里斯察芙拉總督伉儷、聖露西亞查爾斯總督伉儷、巴拉圭共和國眾議院拉多雷議長、日本「日華議員懇談會」古屋圭司會長,來自友邦和友好國家的慶賀團團長、各國駐臺使節、海內外貴賓,現場以及收看電視和直播的國人同胞:大家好! 今天是中華民國國慶,每年我們都齊聚一堂慶賀國家生日,但今年意義非凡! 今年是臺灣民主化歷史性的一年! 就在上個月、9月10日,我們迎來了歷史性的一刻,臺灣解除戒嚴天數,正式超越了令人窒息的戒嚴統治天數,這象徵著臺灣徹底揮別威權體制和陰霾,迎向民主和充滿希望的未來。 我們不會忘記,不論是團結抵禦侵略的血淚,還是前仆後繼為了追求民主自由、實現主權在民的無私犧牲,那些曾經與這塊土地交織的故事,都是我們共同的記憶。 而歷經千辛萬苦所打造的「民主臺灣」,正是臺澎金馬2,300萬人在這個世界最明確的定位。臺灣是亞洲的民主燈塔,對仍然在威權統治下,生活在黑暗中的每一個人,永遠傳遞著希望的光芒! 今年也是臺灣崛起的一年! 當前,世界各國都遭遇劇烈的變化和挑戰,臺灣也不例外,除了俄烏戰爭、中東局勢動盪,以及中國持續軍事擴張,在經濟與產業上,也有美國關稅政策所帶來的衝擊。 但臺灣人民沒有被擊倒,反而創造了國際稱羨的經濟表現,根據亞洲開發銀行最新的報告,將臺灣今年的經濟成長率,由3.3%大幅上調到5.1%,是亞洲四小龍第一名,也超越了中國。 臺灣除了出口金額持續創下新高,就業狀況25年來最好,股市也連續6個月上漲,站上27,301點的歷史高點,臺股市值更超過3兆美元,成為全球第8大股市。外匯存底也首度突破6,000億美元大關,創下歷史新紀錄。 在逆境中,百折不撓;在挑戰中,越挫越勇,這些,都是臺灣人民的共同成就!請讓我們為彼此大聲喝采! 這些亮眼的經濟成果,也是臺灣半導體,以及資通訊、電子零組件等相關產業帶頭,所締造的輝煌紀錄。它們在全球供應鏈占有的優勢地位,是來自長期累積的技術及製造能力、獨特的商業模式,配合政府科學園區等關鍵政策所匯聚而成;這是幾十年共同努力所淬鍊出來的重大產業成就,是全體臺灣人民的資產。 身為總統,我的使命就是要守護這些寶貴的資產,運用它們來提升臺灣乃至全球的產業及經濟發展,為臺灣人民及全世界創造更好的生活福祉。這也是臺灣要走的方向! 當然,我們也絕對不會忽略,國際變局中,各項艱鉅的挑戰,為不同產業、不同領域、不同背景的族群所帶來的風險。 許多引領臺灣經濟發展的隱形冠軍、傳統產業和中小微企業,正面臨數位與淨零轉型的壓力。許多勞工朋友,正在面對AI浪潮下,工作機會、薪資、物價與生活成本的擔憂與不安。我們的農民朋友,也正面臨農村老化與市場開放的衝擊。 政府不會輕忽這些挑戰,對每一個民眾所造成的衝擊。全力協助傳產、中小微企業、受薪家庭,以及農漁民朋友,是我們的責任。 因此,政府除了已經提出930億元關稅影響支持方案,將協助企業、勞工、農漁民朋友度過難關,也將每年投入上百億元幫助中小微企業,導入AI人工智慧,邁向數位、淨零升級轉型,來因應挑戰,而針對傳統的工具機、螺絲螺帽,以及比較辛苦的個別產業,也會分別提出對策,積極協助提升競爭力,開拓市場。 各位國人同胞,「變動的年代,也是機會的年代」,臺灣的經濟表現世界有目共睹,我們在全球供應鏈的關鍵地位,既不可能被撼動,更不可能被取代。 面對變局,我們不能自我懷疑、舉棋不定,而是要把握機會、展現自信,勇敢布局;不能故步自封、走回頭路,要更積極進取地向世界前進!一個確定的臺灣,將是不確定的世界,一股重要而且可靠的穩定力量! 未來,我們將採取三大策略,確保中華民國臺灣的競爭優勢: 第一,擴大投資,深耕臺灣。 「投資臺灣三大方案」成果豐碩,投資金額已經突破2.5兆元,創造超過16萬個工作機會,行政院已經在7月通過將方案延長到2027年,不只擴大適用產業、放寬讓全球海外台商與外國人投資企業適用,政府也持續優化投資環境,新增貸款額度7,200億元,招商引資加碼投資臺灣,預估可帶來1.2兆資金與8萬個工作機會。 有好工作,也要有好生活,政府啟動「兆元投資國家發展方案」,以公私協力的創新做法,鼓勵民間充沛資金投入公共建設,擴大建設經費規模,在全國各縣市同步推動水、電、居住、教育、醫療、文化、觀光、交通等關鍵基礎建設,滿足區域民生育樂所需,讓產業發展與生活圈相輔相成,達到「均衡臺灣」的目標。 第二,深化國際經貿合作,布局全球。 今年,臺灣和英國在「提升貿易夥伴關係協議」的架構下,進一步簽署了「投資」、「數位貿易」,以及「能源與淨零排放」等三項領域協議,這標誌著臺英經貿關係進入新的里程碑,展現雙方對高標準國際經貿規範的承諾,為彼此在科技和先進製造等戰略性產業的合作,奠定基礎。 未來,臺灣也將秉持互利互惠原則,和更多友盟國家簽署雙邊經貿合作協議,並且積極進行對美對等關稅談判,爭取合理的稅率,解決臺美貿易逆差,以及深化臺美產業合作,讓臺灣經濟發展鏈結國際,大步向前。 第三,打造護國群山,厚植臺灣產業實力。 因應數位化時代的來臨,我們要推動「AI新十大建設」,除了讓臺灣成為全球前五大的算力中心,也要積極投入量子科技、矽光子與機器人等三大關鍵技術的研發,協助百工百業導入AI工具,並且推動AI在各領域的應用,讓臺灣邁向全面智慧化的時代,更繼續在全球科技發展上,站穩領先地位。 我們也要打造臺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不僅留住臺灣百兆資金,更要吸引國際資金投資臺灣,促進金融產業發展,創造優質的工作機會,壯大臺灣。 生技醫藥產業是國家關鍵產業,已經納入「國家希望工程」,並朝向涵蓋保健、預防、診斷、治療、照護的精準健康方向發展,建構國家長遠競爭力,以及增進全民健康福祉。 而明年「國家感染性疾病資源庫」將完工,臺灣會持續跟各國在生技領域加強合作,並藉由政府編列百億元預算的「投資智慧醫療創新創業計畫」,鼓勵更多企業投入創新研發,擴大投資,推動生醫產業成為兆元產業,打造另一座護國神山。 各位國人同胞,「臺灣是全體臺灣人的臺灣」,我們很清楚,再怎樣亮眼的經濟表現,都不能忽略這塊土地上的每一個人,經濟發展的果實應該為全民所共享,把「好的數字」變成「好的日子」,不遺漏任何一個人。 因此,照顧國人健康,培育年輕人才,給青年世代更好的環境,讓年輕家庭更有後盾,政府責無旁貸! 今年,「健康臺灣深耕計畫」已經啟動,除了全面提升醫療環境體系,也將提供全民更優質的健康照護服務。同時,「運動部」也正式成立,除了開創全民運動、競技運動及職業運動的新紀元,也要讓每一位選手都能得到國家充分的支持,在國際舞台追求夢想,為國爭光。 此外,針對年輕世代的照顧,我們不僅推動高中職全面免學費,私立大專校院學生,每年3.5萬元學雜費補助,我們的「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支持15到30歲青年赴海外追夢,也已經上路。 不只如此,租屋族,政府每年有300億元租金補貼,而單身租屋族年收入62.6萬元、四口之家164.1萬元、三代同堂212.45萬元以下,都可以免繳綜合所得稅。 年輕爸媽,我們也給更大的支持。除了推動「0-6歲國家一起養2.0」,提高育兒津貼,增加托育補助,明年開始,生育補助,每一胎加碼補足到10萬元。 長輩們也不用擔心,明年「長照3.0」就要上路,政府會努力,讓所有長者獲得更便利、更完善的照顧。 讓每一個國家的主人,無論是小孩、青年、爸爸媽媽、還是阿公阿嬤,都能得到更好的照顧,更有自信地迎向未來,這就是我們的目標! 今年也是二戰,終戰80週年。 二戰歷史殷鑑不遠,當年侵略者的野心,造成生靈塗炭,而當前,威權主義持續擴張,國際秩序又遭遇嚴峻挑戰,臺海、東海、南海的區域秩序,乃至於整個第一島鏈的安全,都正受到嚴重的威脅。 民主臺灣是印太和平穩定的樞紐,國際社會負責任的一員,將致力維持現狀,守護台海和平穩定,促進區域繁榮發展。 我們也期待中國能體現大國的責任,停止扭曲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以及二戰歷史文件,並且放棄以武力及脅迫方式改變臺海現狀,共同維護印太和平穩定。回顧二戰期間,我們都經歷戰爭的苦難,被侵略的傷痛,應該汲取教訓,絕不能讓歷史悲劇重演。 二戰的結果也告訴我們,「侵略必敗,團結必勝」,和平必須靠實力!我要向國人和國際社會宣示:今年底將提出國防特別預算;明年度,我們的國防預算,按照北約標準,將超過GDP3%;並且也會在2030年前,達到GDP5%,展現守護國家的決心。 國防支出的增加,並非漫無目的,而是有應對敵情威脅的明確必要,也是發展國防產業的動力,透過新的國防預算,我們要達成三大目標: 第一,加速打造「臺灣之盾」(T-Dome),建構臺灣分層防禦、高度感知、有效攔截的嚴密防空系統,為臺灣編織保護國人生命財產安全的防護網。 第二,加強引進、結合高科技及AI技術,建構智慧化防禦作戰體系,發揮不對稱戰略的嚇阻效能。 第三,持續投資國防創新科技,與先進國家軍工產業合作,厚植國防與軍工產業的實力,透過在地研發、設計、生產製造,深化本土供應鏈,臺灣可以加速產業升級,強化軍備韌性、提升國防工業能量,進而成為友盟信賴的安全合作夥伴,共同排除紅色供應鏈,為自由民主國家建立國防信任,一起建構守護自由民主價值的堅強防線。 我們有決心透過實力維護和平,我們也深信,實力不只要透過軍力,也要透過全社會的韌性。 過去一年,我們透過「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的努力,凝聚了政府與民間、中央與地方更強大的力量,並整合災防與防衛,來強化軍民之間的協作能力,我們也持續加強民力訓練、能源、醫療、資通網絡、金融等韌性,全面提升對各項危機的應變能力。 我要強調,建構全社會防衛韌性,需要每一分力量。上個月,我們發布了最新的《臺灣全民安全指引》手冊,內容涵蓋各種天災、甚至軍事侵略等極端情境的應對策略,這本手冊將逐步推廣到家家戶戶,因為唯有全民參與,自助助人,臺灣才能有更強大的韌性,因應各種挑戰。 各位國人同胞,過去一年,我們經歷了種種挑戰,但臺灣人民從不放棄希望,每當危機來臨,我們總是看到無數臺灣人民無私地站在第一線,為自己心愛的國家奉獻心力。 就在上個月,有兩個畫面,非常令人感動,一個是聯合國大會在美國紐約召開,許多海外僑胞,自主集資、發動募款,讓紐約時代廣場再度亮起「讓臺灣參與」、「團結會更好」的廣告,感動了世界各國往來的民眾。 另一個是在馬太鞍溪堰塞湖災情後,成千上萬,穿著雨鞋,拿起鏟子,不遠千里前去救援,只為讓花蓮受災鄉親早日恢復正常生活的「鏟子超人」。 每一位「鏟子超人」鏟出的,不只是厚重的淤泥,幫助災民重返家園;也是一道道希望的光,溫暖每一個人的心。更證明了,臺灣人在面對危機時,擁有無比強大的韌性,有決心來守護自己的家園! 現在,讓我們一起感謝來自全國各行各業的救災超人、感謝投入救災的外國朋友,也感謝軍警消、感謝中央和地方投入救災工作的所有同仁們。 這場自發性的全民運動,在世界上絕無僅有,也將讓全世界的人記得:臺灣,那一個小小多山的國家,是何等的有愛心,是何等偉大啊! 未來,我將帶領國家,團結一心,無畏風雨,不怕挑戰,勇敢向前,邁向更美好的明天! 臺灣加油!中華民國加油!中華民國臺灣加油!謝謝大家。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